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Unit 2 Lesson 2 My Classmates Pass Me a Ruler, Please
教材 重庆大学出版社 英语 三年级上册
主题 人与社会
学生 三年级 班 教师
课型 听说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具 PPT、单词卡片、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 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主题与内容:本课时是第2单元的第2课时,要求学生在复习打招呼的问候语的基础上,学习如何礼貌地请求帮助并乐于提供帮助。 教材设计:教材通过活动链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看、听、配等活动,让学生能理解并发现请求他人帮助的核心词汇和句式(活动1,学习理解)。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不定冠词a的含义以及可数名词的基本概念,并能在对话中正确运用(活动2,学习理解+学习策略)。通过听、圈、模仿等活动,能准确辨识核心词汇和句式,并能准确地进行模朗读(活动3,应用实践)。能基于图片所提供的场景,在小组活动中,顺利完成关于名字和年龄的游戏(活动4,迁移创新)。 主语篇分析: What:语篇是一个发生在教室里的小学生日常对话。Li Haotian和Du xiaoxiao正站在椅子上,办喜迎国庆的板报。这时,GaoWendi走进教室,跟他们打招呼。Li Haotian正好需要放在旁边课桌上的尺子,请Gao Wendi递给他。语篇拓展和延伸了“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这一子主题。通过对话,学生学会礼貌地使用祈使句,请求同学的帮助,并乐于提供帮助。 Why:语篇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礼貌地请求同学帮助,同时乐于提供帮助,并在得到帮助后表达谢意,促进学生养成同伴之间友好互助的意识和习惯。 How:语篇是一个三人之间的日常对话。在通过使用句式“Hello!”和“Hi!”复现第1单元打招呼的基础上,使用了祈使句“Pass me a...please.”来表达说话人礼貌的请求。对话最后以“Thank you.”“You’re welcome.”结束。本课的核心词汇为常见文具的名称,如pen,pencil,book,ruler等。该对话展现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简单明了,节奏轻快。 主要知识点: Words:a, pen, pencil, book, ruler, pass, please, thank, me, here Sentence structures:-Pass me a ... please.-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Grammar:不定冠词a, 可数名词,祈使句(Do sth.) Phonics:单词在句子中的重读
学情 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如何礼貌地请求同学帮助,同时乐于提供帮助,并在得到帮助后表达谢意,促进学生养成同伴之间友好互助的意识和习惯。在英语学习中,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手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对话内容。
教学目标 能通过看、听、说的活动,能理解并发现请求他人帮助的核心词汇和句式(学习理解) 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不定冠词a的含义以及可数名词的基本概念,并能在对话中正确运用(学习理解:学习策略) 能通过听、圈、模仿等活动,准确辨识核心词汇和句式,并能准确地进行模仿朗读(应用实践)。 能基于图画所提供的场景,在小组活动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对话并表演(迁移创新)。
教学重点 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核心词汇book,pen,pencil,ruler的词义。 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核心句式“pass me a ... 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的含义和语用功能。
教学难点 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请求帮助的核心句式(Pass me a ..., please.)。 能理解不定冠词a的含义,并能在口头表达时,具有在可数名词前添加不定冠词的意识。 3. 在听音和跟读时,能有意识地体会和关注向子中重读的单词,知道通过重读单习来突出自己表达的重点。 4. 能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正确地运用所学句式说出自己的请求,并向给予帮助的同学表达谢意。
教学 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活动 层次 设计 意图 评价 要点
热身 播放Unit 1, Lesson 1活动3的歌曲视频 演唱歌曲 热身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复习已学内容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主场景图 提问Who are in the picture How do they greet each other 1. 看图思考 2. 回答问题 导入 激发兴趣,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语境中 能正确回答问题
感知与理解 (Activity 1) 引导学生预测 帮助学生理解 检测理解 1. 看图预测 2. 看视频理解 3. 进行匹配 4. 标出祈使句句式 5. 跟读。 学习理解 训练预测和视听理解能力,整体感知语篇大意主旨 能理解大意,正确匹配并标出句式
理解与注意 (Activity 2) 引导学生看图猜词 帮助学生听力理解 检测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语法规律 看图猜词 2. 听力理解 3. 跟读单词 4. 发现规律 5. 解释语法 学习理解 训练猜词和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学习策略以及发现语言规律的能力 能正确理解不定冠词a 的含义并发现使用规律
理解与表达 (Activity 3) 引导学生观察 播放录音,帮助学生辨音 帮助学生感知词汇的重读 让学生模仿跟读并纠正学生发音 观察并拼读词汇 听录音,圈出听到的单词或句子。 感知并理解句子中单词的重读 4. 听录音,跟读 应用实践 通过辨音和感知重读单词,加深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培养语感 能圈出正确的部分,并感知到重读的加点词汇
巩固与输出 (Activity 4) 进行必要引导 点评分析 情景创设 4. 评价总结 看图思考 完成对话 角色扮演 迁移创新 把本课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沟通和交流 能用本课所学完成对话并积极表演
板书设计 Lesson 2 My Classmates Pass Me a Ruler, Please. -Pass me a (ruler, book, pen, pencil), 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教学反思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上期
课题 Unit 2 My Classmates(我的同学们) Lesson 2 Pass Me a Ruler, Please (请递给我一把尺子!)
教科书 重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上册
学生信息
姓名 学号
班级 学校
学习目标
能在语境中感知理解核心词汇:a, pen, pencil, book, ruler, pass, please, thank, me, her和句式:-Pass me a ..., 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能通过观察,理解并发现不定冠词“a +名词”的搭配及其语用功能。 2.能辨识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正确发音,同时体会并模仿单词在句子中的重音。 3.能在生活场景的对话中,正确运用本课所学句式。
课前学习任务
想一想当你在学校需要帮助时该如何用英语礼貌地寻求同学的帮助。 与同伴交流,在获得同学的帮助后应该如何用英语进行礼貌地道谢。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 观察图片,预测对话里三人的交流内容。 2. 观看动画或听录音后,理解对话的大意并完成人物头像与尺子的匹配。 在对话中准确找出请求帮助以及表达感谢的核心句式: 请求帮助:- Pass me a ..., please. -Here you are. 表达谢意:-Thank you. -You’re welcome. 【学习任务二】 听录音后,标出图片的正确顺序。 正确拼读并识别4个表文具的单词。 理解不定冠词“a”的含义以及与名词搭配的语法规则。 在训练或口头表达时,有意识地在单数可数名词前添加“a”。 【学习任务三】 1.观察句子中两个不同颜色的地方,并自己进行拼读。 听录音后,圈出正确的部分。 感知并理解句子中的重读单词,明白带点单词在朗读和说话时需要重读以便更好地传达的意义。 5.跟着录音,正确地进行模仿跟读,正确地重读带点单词,准确地表达句意。 【学习任务四】 自主观察理解图画所提供的场景,根据图画和提示词,整合所学内容,自主完成对话。 与同伴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对话或在班级展示。
学生自我评价
我能准确朗读并识别所学的核心词汇。☆☆☆ 我能正确使用祈使句Pass me a .., please.寻求同学的帮助并在得到帮助后使用Thank you.礼貌地表达谢意。☆☆☆ 我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乐于提供帮助,正确使用Here you are.并在对方道谢后使用You’re welcome.礼貌回应。☆☆☆ 4.我能感知并理解句子中的重读单词,明白重读单词就是说话人想要重点传达的意义。☆☆☆ 5.我能跟着录音,正确地进行模仿跟读,尤其是重读单词模仿到位。☆☆☆ 6.我能积极与同伴们进行对话,并在班上进行展示。☆☆☆
课后学习任务
1.创编韵文:课后学生自行创编韵文,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完成教材配套的《学习指要》上的活动:学生课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或教师的要求,分层完成《学习指要》上的活动(包括巩固性训练、应用性活动和创新性任务三个层面)。 3.观看微视频和微课:学生课后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教师的安排,观看出版社网络平台提供的微视频和微课,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巩固和拓展。
学习反思
(可从学习任务的整体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和热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况、课堂的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方面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