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12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级。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游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民间,兴于先秦两汉。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代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游侠形象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始于汉魏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卷66在《结客少年行》的题解中说:“《后汉书》曰:‘祭遵尝为吏部所侵,结客杀人。’曹植《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邙。’《乐府题解》曰:‘《结客少年场行》,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按结客少年行,言少年结任使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孤作此曲也。”自汉魏至隋,以游侠为题材的诗歌,虽有所出现,但数量有限,未成规模。到唐初,经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等人的推进,大有发展,至盛唐蔚然成风。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党联朋,各置矮马,饰以锦蒋金络,并辔以花树下往来,使仆人执酒而随之,遇好团则驻马而饮。”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诗句,是这一状况的最好明证。
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政府制度上的鼓励以及建功立业的社会氛围是游侠诗产生的前提和文化背景。游侠的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带有道家的“独往高蹈”“狂放不羁”的出世风格,实际上,这种道家风格的背后是儒家积极入世、建立功业的渴望。可谓信誓旦旦,铮铮铁骨。“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疆。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王维《燕支行》),未
至战场即已想象功业在怀。“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的高适,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的气概,“万里不惜死”,以便“一朝得成功”(《塞下曲》)。杜甫称之为“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送高十三五书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一往无前,豪迈英勇,盛唐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和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彰显无遗!这与初唐的哀怨牢骚、中唐的迷茫彷徨以及晚唐的低沉凄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我们认识盛唐诗人文化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盛唐气象下游侠精神的生动体现。
在追求建功立业的同时,盛唐游侠诗中所表现的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则是盛唐气象的诗人人格的另一个方面。如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王昌龄“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少年行》),很是放荡不羁。就连人们一向认为,寒酸穷儒模样的杜甫,也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并且还有“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遣怀》)的铮铮豪言。狂放不羁,气势磅礴,风格浑厚,所以后人评价盛唐诗歌总是说“盛唐气象”。
要之,游侠诗所彰显的盛唐诗人的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刚强劲键的精神内核、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的文化人格是盛唐气象的反映和张扬,是盛唐文化特有的文学现象。
——杨金锋《盛唐游侠诗的文化解读——兼谈对盛唐气象的再认识》(有删改)
材料二: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辟一篇《游侠列传》,而班固的《汉书》作为一部初衷是续写《史记》的史著,也继承了这一内容,以一个儒者的眼光用生花的妙笔为后人生动真实地记录了西汉一朝的社会边缘群体——游侠。相对于极力为游侠找合法地位的《史记》,《汉书》在开头却更多地阐述了游侠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其自战国至西汉的发展演变概况。在班固看来,在春秋以前,即上下相顺、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时期是没有游侠的,游侠的产生是“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的等级制度被打破的结果。这种观点表明了班固撰写《汉书·游侠传》时的基本态度,即对游侠是贬抑的,但班固却并没有因为贬抑的基调而全然否定游侠,一笔抹煞他们的优点,而是仅在文首评论中,用“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真实地描写出游侠的基本特征。
班固一方面按正统价值观念贬抑游侠,而另一方面却又赞赏他们的一些乐善好施、张扬洒脱的行为,使得他在两方面的张力中,最终找到了平衡,使得他对于游侠事迹的描写基本采用了中性词,这种平衡也很大程度上带有儒家“中庸”思想的痕迹,应该是受到了儒家提倡的“理性”“理智”思维的深刻影响。可见儒家思想对于班固客观地叙写历史是益大于弊的。
——于艳华《中国古代的特殊群体:游侠——读〈汉书·游侠传〉》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侠产生于民间,兴起于先秦两汉,它虽然是社会中的一个边缘群体,但众多古籍都对它有所提及,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
B. 以游侠为题材的诗歌,汉魏时就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规模未成。到唐初因为众多诗人的推进和政治经济等原因而蔚然成风。
C. 游侠形象带有道家的出世风格,然而实际上,儒家推崇的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才是他们真正的思想内核。
D. 游侠诗表现了盛唐文化所特有的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和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以及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郭茂倩引《后汉书》对游侠形象作阐释时,强调了游侠有结党报怨、年少狂放、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等特点。
B. 《开元天宝遗事》和王维的《少年行》都同时提到了游侠饮酒的事,可见,无酒不侠、意气豪饮已成为盛唐时尚。
C. 后人评价盛唐诗歌总是说“盛唐气象”,是王维、高适、杜甫、岑参等狂放不羁、气势磅礴、风格浑厚的诗风所致。
D. 班固能在褒贬游侠的过程中找到平衡,用中性词描写他们的事迹,儒家“中庸”思想对他的客观叙写应该有影响。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材料一思路清晰,从游侠到游侠形象,再到游侠诗,最后讲游侠精神,体现出作者对游侠文化深刻认识。
B. 材料一中的大量引用,只为证明游侠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更是盛唐气象中的一枝独秀。
C. 材料一第二段先分析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的原因,再对比盛唐与初、中、晚唐诗人的精神斗志和内核,论证有力。
D. 材料二在阐释班固对游侠的态度时既看到了他对游侠贬抑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对游侠赞赏的一面,客观而又辩证。
4.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游侠正体现了这一君子人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娃的心,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从未有过的肃穆从未有过的痛彻心肺的悲怆,哀悼着八百个尚未完全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
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就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顶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肉搏之后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有的连枪也拼丢了。他们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这悬崖上,这八百个中国士兵从崖顶跳进了黄河。
就在司令精心策划的这场战役打响之前,也是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习惯称为小乡党[注]的士兵:他们稚嫩的脸庞,尚未完成农家子弟到军人的蜕变;新发的军服穿在身上,似乎还不大协调不大熨帖;他们挎在肩头的步枪,总让司令看出扛着犁杖的架势;他们跑步的姿势,明显存留着在雪地里莽原上追撵觅食野兔的野性……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
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突然,身后传来随员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 ”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
“一杆旗!”当三个卫兵把那面旗和相连的尸体拉到沙滩上的时候,随员们全都惊呼起来。司令自己也惊呆了——军旗旗杆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处穿出;那个日本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个国籍的士兵面对着面,中国旗手,把一个日本鬼子,用旗杆的尖头捅穿胸膛,直压到黄河水底;旗杆上的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
他从愤怒、悲怆还有自愧的混乱心境里重新挺立起来。他默默地解开腰里扎着的皮带,再一个一个解开纽扣,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突然,他停下手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
当时给新兵团作完讲演之后,司令走下讲台,绕过讲桌,直接朝列队的士兵走过去。他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问:“哪个县的 ”那士兵抖抖身子挺挺肩膀,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
司令稍一愣怔,眨了眨眼:“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之扬起头,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哪!咱们西北军的杨军长,我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了,现在不光咱陕西人,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
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在清廷大堂上扯住皇帝的龙袍,不许退堂不准离朝,非要皇帝答应不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会场顿时一片肃然。
“你们知道不知道蒲城为啥出忠臣 ”司令问,顿了顿,便自解奥秘,“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硬的,这样的麦子养起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 ”会场一片嘘叹。
司令仍然对着蒲城籍士兵问:“家里都有啥人 ”
“俺妈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
“你妈能舍得你当兵 ”
“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
“你爷呢 ”
“俺爷听俺爸的主意。”
“这不是颠倒了礼教吗 ”
“俺爷说俺爸主意正。”
“你婆呢 婆跟孙子比儿子还亲嘛!”
“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
“啥口曲儿 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听听。”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
“啥高
山高,
没有娃的心高。啥远
海远,
没有娃的脚远。
啥宽
地宽,
没有娃的眼宽。
啥大
天大,
没有娃的胆大。”
司令听得情绪激昂,高扬手臂拍起手来,士兵们更热烈地鼓掌。司令说:“咱们关中及至整个陕西人,自己都说自己是‘冷娃’,什么‘关中冷娃’‘陕西冷娃’。关中娃,陕西娃,何止一个‘冷’字哇!听见
这个蒲城小老乡唱的他婆教给他的口曲儿了吗 心——高,脚——远,眼——宽,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
司令亲昵地抚着小乡党的后脖颈:“你叫啥名字 ”
“三娃。”
“哪个三字 ”
“一二三的三字。”
“改成‘山’吧。”
“好。”
“像山。就像咱们长安的秦岭山一样,压到小倭寇小鬼子的头上。”
“山娃记下了。”
……
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投降仪式举行。陆军上将第六战区司令孙蔚如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受降主官的位置上,他的两侧和身后,端坐着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等三人在内的八十八人组成的受降团。
冈部直三郎跪倒在受降官孙蔚如的面前。他双膝跪地,双手举过低垂的脑袋,托着那把制造杀戮制造罪恶的指挥刀。孙蔚如走过去,从匍匐在脚下的冈部直三郎的手里收取了这把战刀。那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
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
(有删改)
【注】乡党:老乡。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对黄河浊浪翻卷、悬崖石壁陡峭冷峻、战马昂首挺立等场景的描写,营造了雄壮悲怆的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小说将司令祭拜英灵的场景与年轻士兵参军、训练、战斗、牺牲等情况交错进行叙述,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曲折有致。
C. 小说中写鬼子“两倍于”中国士兵、新兵团“刚刚组建”,既突出了敌我双方兵力的悬殊,又暗示了这次会战发起的仓促。
D. 小说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几句方言口语的对话,一首口曲,惊心动魄的死亡状态,使关中好儿郎三娃
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6. 关于小说叙写受降仪式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受降仪式时间、地点、参加人员都是真实的,历史场景与虚构情节相结合,使艺术描写更显真实,前文的相关情节更能深入人心。
B. 在受降仪式的现场,再次写到三娃捅穿敌人胸膛的军旗和唱的口曲儿,凸显了和三娃相似的千万中华好儿郎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
C. 冈部直三郎跪服缴械,与前、后文司令跪拜英灵、跪别母亲形成了对比,突出侵略者的外强中干和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
D. 抗战胜利,我军受降,这场景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而英雄已逝,从而表达了对英雄的痛惜与缅怀,使小说主题内蕴更深刻。
7. 此文中战士没有姓氏,呼之以“娃”,由“三娃”到“山娃”。为什么要这样设置人物称呼?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骄,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三国志·隆中对》,有删改)
8.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果A禽B祖C尽D获E其士众F遂授宁G兵H屯当口
9.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渐,指逐步,与成语“防微杜渐”中的“渐”字意思相同。
B. 胄,文中指帝王或贵族的后代;也可指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
C. “因居南阳”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因”意思不同。
D. “君谓计将安出”,宾语前置句,与“何为其然也”(《赤壁赋》)句式相同。
10.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甘宁劝孙权对南荆早些筹谋,建议先从黄祖那里寻找突破口,并认为孙权一定能打败黄祖。
B. 甘宁到吴国受到周瑜、吕蒙的举荐,得到孙权赏识,与之前在刘表、黄祖那里的遭遇不同。
C. 诸葛亮在对策中,先谋“可”之策略,再析“不可”之势,为刘备描绘出立足蜀汉的蓝图。
D. 刘备在“凡三往”之后,才得以和诸葛亮见面;刘备先叫旁边的人退下,然后才进入正题。
11.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2. 虽然甘宁是一名武将,但是他对孙权的献策却直追诸葛亮的“隆中对”。请概括两人在陈述战略策划上的相同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①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 围中。
B. 乐与野农共食却嫌尉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
C. 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
D. 诗中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
14. 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学者若不肯择师求教的话,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有的人嘲笑他人从师,除认为彼此“年若道同”不必从师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在作怪。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4)《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昆虫的渺小来慨叹生命的短暂,“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
(6)《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7)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法,是潇洒文人骨气的具体表现。
(8)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表明浔阳山村音乐声音单调繁杂、难以入耳,用“____”描写琵琶女弹奏的音乐令人耳目一新。
(9)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追念往昔战场上的强劲之势;转念如今,人们竟然展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安于现状之态。
(10)《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一生的无限感慨;而
“________________”,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11)《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和谐、安宁的意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6.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有学问的人)
B.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酾酒临江(斟酒) 君子生非异也(天性)
C.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今之众人(很多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尊师学习的风尚)
D. 而闻者彰(清楚) 师不必贤于弟子(才德优秀) 不知东方之既白(明亮)
17.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④扣舷而歌之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小学而大遗 ⑨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⑩顺流而东也
A. ①④⑦/②⑤⑩/③⑥⑨/⑧ B. ③④⑧/①⑩/⑤⑥⑦/②⑨
C. ①④⑩/②⑥⑨/⑤⑦/③⑧ D. ②⑥⑤⑦/③④⑧/①⑨⑩
18.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主要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和“论”相比更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于“说”这类文体。
B. 星宿,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具体是指“四象”和“二十八宿”。“四象”是在东、南、西、北四方都有一位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壬戌”是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既望”是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指的是人物传记,是《史记》等史书中的常见文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博人眼球。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
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她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一定!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 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地说。
C. “包身工”的身体,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带工的老板。
D.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20. 下列选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红楼梦》)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
C.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D.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2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跑步是一项大众运动,但也有人担心,经常跑步会造成膝关节磨损等,对膝盖不好,会得“跑步膝”。其实临床上没有“跑步膝”这一概念。_________,一般是软骨损伤、肌腱末端病、滑膜炎等,此时应注意休息,暂时不要运动,直到疼痛减弱或者消失为止。
专家提醒,无论是跑步还是其他运动,除了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外, _________。如,运动前做一些热身运动、运动后做一些拉伸和放松,从而减少运动伤害和受伤几率。若训练不够规范,那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此时有条件的应进行冰敷,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膝关节、预防膝关节损伤?杨渝平表示,膝关节并非靠护具去保护, _________。平时应多训练肌肉力量,以及反应性、灵敏性等等。静蹲是一种非常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
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主要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具体方法为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呈现下蹲姿势,使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要小于90度,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结束,休息1-2分钟,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劝学》展现了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今天学习的方式、意义等都有所变化。
针对当下学习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答案】1. D 2. D
3. B 4.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应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
图强,永不止息。游侠渴望积极入世,追求建功立业,一往无前,豪迈英勇,其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和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契合了这一君子人格。
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游侠温良泛爱,乐善好施,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的品质契合了这一君子人格。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答案】5. C 6. C
7. ①“娃”的称呼说明战士还小:“三娃”是家中老三,本该在家中受宠;“山娃”顶天立地,是司令对小战士如山一般高大有力的嘉许。
②从三娃到山娃,称呼从具体的家庭里的孩子,到关中乃至中华儿郎。称呼的泛化,使人物更具一种代表性。
③“山娃”还代表了要将秦岭压到侵略者头上的誓愿,表达了关中军人坚定的战斗信念和勇毅的战斗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答案】8. CFH 9. A
10. C 11. (1)(甘宁)不被(刘表)重用,后来又转而投奔黄祖,黄祖又只把他当作一般的人来对待。
(2)这大概是上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
12. ①都有明确目标:意图巴蜀之地。
②都了然形势:甘宁熟悉刘表、黄祖的情况,了解曹操的势力;诸葛亮对天下形势尽在掌握。
③都有具体对策:甘宁建议先取黄祖,西据楚关,再图巴蜀;诸葛亮则提出了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
④都陈述(思路)清晰:先析形势,再讲措施,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甘宁字兴霸,是巴郡临江人。年少时就有才气,善于交往,有侠义。后来依附刘表,于是留在南阳,(甘宁)不被(刘表)重用,后来又转而投奔黄祖,黄祖又只把他当作一般的人来对待。于是归附吴国。由周瑜、吕蒙共同推荐,孙权对甘宁有着不一般的看待,就像对那些老臣一样对待他。甘宁(向孙权)陈述计策:“如今汉皇帝的地位日渐衰微,曹操越来越骄横,最终会成为窃取政权的人。荆州南部地区,山川交通便利,江河相互通达,实在是我们向西扩张的有利形势。我已观察过刘表,既没有远见,儿子又品
行恶劣,不是能传承祖业的人。主上您应当趁早谋划,事不宜迟。谋划这件事的方法,应该先攻打黄祖。黄祖现在年老,已经非常昏聩糊涂,财物粮食也很匮乏,身边的人尔虞我诈,只追求私利,欺压苛求下级官吏与士卒,官吏士兵心生怨恨。舟船等战斗器具,废弃并年久失修,不重视农耕,军纪混乱。君主您如果发动进攻,一定可以打败他。打败黄祖后,乘胜向西,在西边占据楚关,形势就将更加广大,然后就可以逐渐地去谋取巴、蜀。”孙权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西征黄祖,果然擒获了黄祖,并俘虏了他所有的士兵。于是孙权交给甘宁一支部队,驻扎在当口。
(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材料二:
先帝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经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连,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州、益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宛地、洛阳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复兴了。”
(选自《三国志·隆中对》,有删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13. C 14. ①苏轼的感慨表明他厌弃官场,并对乡间生活心动,有归隐之心。②苏辙在诗中描写的乡间人情和谐、风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与苏轼感慨的“人间多歧路”形成对比,以坚定苏轼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③尾联直接追问苏轼何日归耕,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参考答案②③点的同类补充:④颈联写花虽开尽,但香味留存,酒虽不清,但心里满足,以此肯定了苏轼对田园生活的向往。⑤在志趣和态度上与苏轼相应。苏辙对田间生活的喜爱、对尉卒的厌弃,表现出与苏轼相同的志趣与意向,即远离朝廷,回归田园。)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5.
【答案】 ①. 其为惑也 ②. 终不解矣 ③. 位卑则足羞 ④. 官盛则近谀 ⑤. 吾尝跂而望矣 ⑥.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⑦. 蟹六跪而二螯 ⑧.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⑨. 寄蜉蝣于天地 ⑩. 哀吾生之须臾 .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 呕哑嘲哳难为听 . 如听仙乐耳暂明 . 气吞万里如虎 . 一片神鸦社鼓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 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颠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6.
【答案】B
17.
【答案】C
18.
【答案】D
【答案】19. D 20. B
21.
【答案】 ①. 如果感到膝关节疼痛 ②. 还要做规范性训练 ③. 而是靠肌肉去保护
。
四、写作(60分)
22.
【答案】例文:
“劝学”新说
《劝学》是古人对学习的深刻理解,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进入新时代,面对现如今的超前学习,依赖资讯,功利学习,而缺少务买精神等种种问题,其中所蕴含的治学之智又何尝不适用呢?
积跬步·一草一木建高楼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超前学习何尝不为好事?然而,“扔了西瓜捡芝麻”,学得挺快却并不踏实,极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要学黄令仪埋头苦干几十年造出“龙芯”;学袁隆平一步一脚印步步向前,踏实苦干研发杂交水稻;学桂海潮在偏僻小村坚持学习、跬步向前成为“摘星星的人”。正如《劝学》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踏实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行稳致远,一草一木成高楼。
善假物·巧用资讯助发展
身处信息时代,资讯发展迅速,本应助力学习然而却有很多人因此产生依赖、懒惰心理,阴碍了前进的脚步。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应“善假于物”。如《劝学》所言:“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要提高自控力,积极利用网络助力学习,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网上慕课、智慧中小学、B站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要把网络当作开阔眼界,增长学识的有效工具,利用网络丰富知识,解决学习难题。巧借网络之东风,助力吾辈之发展。
用心一·求真务实探真理
相信很多人学习只是为了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功利化学习、缺少求真、务实精神之人随处可见,心怀如此心理,又如何能真正获得成功。生活中的我便是范例。曾经的我只为应付考试,心性浮躁。虽然一天24小时没日没夜学十几个小时,一考试却仍是不尽人意。而当我真正沉下心去研究,去挖掘原子结构、勾股定理,体会其中的乐趣时,才发现成绩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检验我是否进步的标尺。正如《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只有当我们沉下心思,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面对学习,才能探究真理,发展自我,提高自我。
正处于新时代的我们,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站在前人肩膀之上才有了安逸闲适的生活,身处盛世,当不负盛时。我们应以跬步之姿,专一之心、务实之勤,借网络之东风,发展自我,捍卫盛世之华夏,报效伟大之祖国!
PAGE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