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798年,拿破仑在军事征服埃及期间,创建了埃及科学院,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和学者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拿破仑还按照资产阶级的方式组建行政机构,成为中东历史上首次代议民主制的尝试。这些措施( )
A.意在改变埃及的落后状况 B.有利于埃及的社会转型
C.中断了埃及文化独立发展 D.推动了埃及的民族解放
2.1881年6月,驻美公使陈兰彬向清政府汇报留美幼童被容闳纵容的“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清政府下令将全部留学生撤回。这些留学生回国初期因“奇装异服”、“不识礼仪”,被随意发配到与所学专业根本不搭边的行业。这说明清政府( )
A.扩大驻外公使的职权范围 B.改变了洋务新政目标
C.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D.废除了学堂选官制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 D.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
4.晚清时期,最先将反缠足思想带入中国的是传教士,但在中国影响不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对缠足的态度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
A.维新变法达到高潮 B.关注女性的身心利益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跟上了世界潮流
5.“萨蒂”,即印度寡妇焚身殉夫的行为。1812—1817年,英印政府几次颁令劝阻该行为,但收效甚微。1829年,英印政府宣布“萨蒂”为非法,须受法庭惩戒,强迫或劝诱“萨蒂”者等同杀害罪,赞同者亦属犯罪。英印政府的上述措施侧面反映了( )
A.扩大了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 B.强化了印度人的民族民主意识
C.有助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 D.把英国的社会生活移植到印度
6.西班牙的资产阶级改革活动(1809-1814年)是在反拿破仑的形式下进行的,但有人仍认为:西班牙的王公贵族绝不允许本国有任何类似加迪斯议会的东西存在,如果没有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占领和战争,加迪斯议会的召开是不可能的。这一观点( )
A.说明拿破仑战争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
B.指出拿破仑战争具有争霸性与掠夺性
C.承认了拿破仑战争客观上推动西班牙社会进步
D.揭示拿破仑战争符合西班牙资产阶级利益
7.阿伊·哈努姆遗址是中亚希腊-大夏王国城市遗址。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B.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C.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D.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8.拉丁美洲长期以来存在着自给自足的封建大庄园制。在19世纪初动乱的年代里,为了财产和生命的安全,或请求考迪罗保护,或自己组织私人武装,保护庄园并扩大自己势力,成为考迪罗式的人物。这说明( )
A.封建庄园主成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主力军
B.庄园经济移植到拉丁美洲后发生了质变
C.拉丁美洲特有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D.考迪罗势力的膨胀催生了封建大庄园制
9.阿拉伯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由此可见( )
A.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人对外国文化有很大的学习热情
C.阿拉伯人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
D.阿拉伯人重视对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新
10.20世纪50年代晚期,四个来自英国北部港口城市利物浦的年轻人理解了美国的摇滚乐,并将他们本地的音乐风格掺入其中,由此改造出了不仅在欧洲,而且在美国流行的音乐,这就是披头士乐队;当麦当劳在20世纪60年代抵达欧洲时,也为吸引新市场的不同口味而对其快餐的成分做了微妙的改变。这主要说明( )
A.文化的一体化特征 B.欧洲文化的美国化
C.文化碰撞的相互性 D.美国文化的欧洲化
11.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亚历山大远征罗马最终征服托密勒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祢为“希腊化时代”。下列不能体现希腊化时代文化特征的是( )
A.托密勒埃及统治者戴上了法老的王冠 B.安条克和帕加马成为新的文化中心
C.被征服地区的学者们研究《荷马史诗》 D.象形文字文物代表那尔迈调色板
12.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分成3部分: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这说明拉丁美洲
A.文化具有多元性 B.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
C.人口具有等级性 D.欧洲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
13.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国王身份进入亚洲,但每到一地都自认为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人们向他行匍伏礼,对他敬若神明。这些举措旨在( )
A.融合东西方文明 B.促进区域间文明交流
C.推广古希腊文化 D.加强被征服地区统治
14.下图所示是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城出土的二神驾车饰板,银质鎏金,上有小亚细亚自然女神西布莉和希腊胜利女神尼姬,二神所坐战车属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的流行款式。这反映了( )
阿伊哈努姆出土的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A.世界经济贸易的联系加强 B.亚历山大东征具有破坏性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D.中东地区加速希腊化进程
15.截至1935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各佛教寺院有116个,神道(神社)有70个,基督教会堂有49个。日本佛教教派的9个宗派在中国东北宣传布教近600人。日本这一做法( )
A.加强了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B.改变了佛教在中国的地位
C.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转型 D.增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16.下图显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请问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A.拉丁美洲 B.南非 C.巴尔干半岛 D.印度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寇入侵,1936年,陈嘉庚领导筹募国币130余万元(可购13架飞机)汇交南京国民政府。日军压境,中国沿海口岸相继沦陷,对外交通主要靠新辟的滇缅公路,由于缺乏司机和修理工,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号召3200多位华侨司机和修理工奔赴祖国抗日前线。
陈嘉庚怀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强烈使命感,毕其一生,倾其所有,创办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大量栋梁之才。“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麻祯”,在兴学报国的同时,对家乡集美乡社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使之成为著名的文教区,并形成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专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兼备女学的完整教育体系。
陈嘉庚与汪精卫相识于辛亥革命期间,私谊甚好。抗战时期,在汪精卫发出投降言论之时,陈嘉庚给当时的国民参政会发出提案电报:“旧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邹韬奋称之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1949年6月,陈嘉庚作为华侨的首席代表回国参加人民政协筹备会。10月1日,出席开国大典;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要职。
——摘编自厦门集美陈嘉庚纪念馆
(1)根据材料分析,陈嘉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哪些贡献。
(2)嘉庚精神,万古流芳!请概括一下嘉庚精神有哪些内涵。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维也纳会议上,欧洲五大国讨价还价,在“正统主义”与“补偿”的原则下,重新安排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拿破仑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拿破仑在占领区实施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拿破仑将《拿破仑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这不仅对欧洲封建秩序起到了瓦解作用,更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进而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拿破仑的政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殖民统治的相继垮台,传统式的纵向联系的统治方式迅速中断,于是拉丁美洲上层出现了“政治真空”,下层形成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竟谁主沉浮?明显地摆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各国的各阶级、各集团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与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独立已不可避免,便甩开葡萄牙议会,与巴西的大地产主、高级军官和天主教会等势力结成联盟,因势利导地宣布了独立,从而避免了出现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罗。
——摘编自陆国俊《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
材料三 土生印度精英推动了一系列印度教改革运动,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东方主义殖民者手中夺回,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热忱与活力。以萨拉斯沃蒂、蒂拉克、甘地等为代表的土生印度精英提出“司瓦拉吉”(意即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达摩”(意即使命),号召建立“印度人的印度”。
——摘编自陆洋《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法律移植与民族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年份,概括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政治局势。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战争对文化的影响”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文明。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而且这时候,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当然就不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缺少阿拉伯人所拥有的特殊宗教和语言令他们所有的臣民接受并形成一个普遍的共同点以促进帝国的团结统一性。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甚至传播到了许多未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C C C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D C A A
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埃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埃及科学院的成立吸引了许多法国学者前往埃及进行考古、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当时的埃及来说是先进的,有助于提升埃及的知识水平和科技能力。而资产阶级的行政组织形式,则为埃及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模式。这些措施推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为埃及的社会转型提供了条件,B项正确;拿破仑的这些措施目的在于维护法国在埃及的殖民利益,缓和法国与埃及殖民地的矛盾,排除A项;“中断了埃及文化独立发展”夸大了这些措施的作用,排除C项;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清政府下令将全部留学生撤回。”及所学可知,清朝官员害怕留美幼童不能坚守中国传统,而受到西方风俗影响,说明中国官员思想观念保守,这是传统儒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驻外公使的职权范围扩大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洋务新政目标的目标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晚清学堂选官制度是指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以学堂毕业考试成绩为依据,授予相应的文官称号,并分配到相应的官职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依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可以看出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学习技术向学习制度转变,B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在甲午战后已破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不能得出走向理性,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才真正找到强国之路,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甲午战争以后,国人意识到缠足陋习是国家落后的反映,强烈要求废缠足,反映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维新变法达到高潮,排除A项;无法真正关心所有女性的人权与身心利益,排除B项;废缠足也不代表已经跟上世界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2—1829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萨蒂”行为受到印度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英印政府几次颁令劝阻该行为,并宣布“萨蒂”为非法。英国政府对这种行为的禁止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助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英国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是英国的资产阶级,材料内容没有扩大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启蒙思想对封建思想的冲击,没有涉及民族民主意识,排除B项;英印政府的上述措施有助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并没有体现英国的社会生活被移植到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09—1814年(西班牙)。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如果没有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占领和战争,西班牙加迪斯议会的召开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拿破仑战争客观上推动西班牙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社会进步,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对西班牙的影响,并不是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的进步性,并不是争霸性与掠夺性,也不能得出拿破仑战争符合西班牙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在遗址中城市有卫城,有希腊城市中最基本的建筑:体育馆、剧场。柱廊式的宫殿建筑群,以科林斯式为主的希腊式柱头,希腊式钱币,希腊语的纸草文献,陶制的希腊喜剧人物面具的出水口等。”可得出材料反映中中亚地区的王国受到了希腊文明的影响,因此反映出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开放的特征,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多元性,而是体现了借鉴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由材料可知,考迪罗的存在与庄园经济的需求有关,还与动荡的局势有关,拉美独立战争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说明拉丁美洲特有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现实相适应,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介绍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主力军,排除A项;拉丁美洲庄园经济与欧洲庄园经济一致,都是封建经济,排除B项;封建大庄园制出现时间比考迪罗势力早,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阿拉伯人把中国的技术、文化等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A项正确;题干强调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与阿拉伯人的学习态度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东西方早就存在文化交流,而非阿拉伯开启先河,选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题干中体现不出创新,材料并不是强调阿拉伯人重视对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创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晚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音乐人结合美国社会发展,发展为披头士乐队,麦当劳在欧洲也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做了调整,说明文化碰撞的相互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碰撞交流,不属于一体化特征,排除A项;麦当劳的变化不属于欧洲文化的美国化,排除B项;披头士乐队的创立不属于美国文化的欧洲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从亚历山大远征罗马最终征服托密勒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祢为‘希腊化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那尔迈石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埃及考古发现,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1世纪,含有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象形文字铭文,与希腊化时代文化特征无关,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希腊化”时代文化融合的表现有在埃及,亚历山大自称法老之子,托密勒埃及统治者戴上法老的王冠符合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成为新的文化中心,B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成就有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依据材料“上半身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身体中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可以看出,拉丁美洲融合了多种文化,具有多元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种族歧视,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人口的等级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欧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亚历山大在亚洲扩张时,宣称自己是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崇尚东方宫廷礼节服饰,要当地人对他敬若神明等举措,旨在加强被征服地区统治,D项正确;融合东西方文明并非亚历山大主动融入其征服地区的目的,排除A项;促进区域间文明交流与“要人们向他行匍伏礼,对他敬若神明”等不符,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亚历山大推广古希腊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和亚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在亚洲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并且将古希腊的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未涉及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具有破坏性”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未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材料,无法说明加速希腊化进程,而且材料“二神所坐战车属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的流行款式”与希腊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据材料可知,抗战爆发后,日本在占领区积极进行宗教传播,试图对华进行文化侵略,A项正确;日本这一做法并未改变佛教在中国的地位,排除B项;这一举措并不能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只是加深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排除C项;这一举措加剧了中日文化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存在“黑人、百人、混血人和原住民”,其中黑人和白人所占比重较大,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原住民必然是印第安人,故A项正确;非洲的原住民就是黑人,故B项错误;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就是白人,故C项错误;印度黑人比重较小,故D项错误。
17.(1)贡献:筹募资金给国民政府支持抗日;招募司机、修理工奔赴前线为国际军援运输;推动家乡形成完整教育体系;为国民参政会提案;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精神内涵:与时俱进、强烈爱国主义、高度社会责任感。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材料“日寇入侵,1936年,陈嘉庚领导筹募国币130余万元(可购13架飞机)汇交南京国民政府”可得出筹募资金给国民政府支持抗日;据材料“由于缺乏司机和修理工,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号召3200多位华侨司机和修理工奔赴祖国抗日前线”可得出招募司机、修理工奔赴前线为国际军援运输;据材料“对家乡集美乡社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使之成为著名的文教区,并形成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专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兼备女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可得出推动家乡形成完整教育体系;据材料“陈嘉庚给当时的国民参政会发出提案电报:‘旧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邹韬奋称之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可得出为国民参政会提案;据材料“10月1日,出席开国大典;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要职”可得出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陈嘉庚拒绝汪精卫、出席开国大典等行为可得其出与时俱进;据陈嘉庚对抗日战争、教育等方面的贡献,可得出强烈爱国主义、高度社会责任感等。
18.(1)年份:1815年。
欧洲政治局势: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自由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展开;封建势力加速瓦解。
(2)示例论题:近代战争推动区域政治文化的重构。
论述: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美国独立战争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美还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经过艰苦斗争,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独立后的西属拉美大都建立了共和国。受到独立战争后权力真空的影响,原西属拉美国家形成了考迪罗独裁,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英国征服印度后,在印度移植欧洲文化。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重新解释印度教经典,掀起了印度自治运动,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结论:战争促使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法国。
年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正式告终。
欧洲政治局势:根据材料“维也纳会议……重新安排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可知,形成了维也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根据材料“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可知,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和封建势力加速瓦解;根据材料“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可知,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展开。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一主要概述了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变迁,从中可知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息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材料二主要概述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出现权力真空,进而出现了考迪罗独裁政治的现象;材料三概述了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对印度教经典重新解释,掀起了印度自治运动。由此可拟定论题“近代战争推动区域政治文化的重构”。
然后结合所学进行阐释,如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美国独立战争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美还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经过艰苦斗争,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独立后的西属拉美大都建立了共和国。受到独立战争后权力真空的影响,原西属拉美国家形成了考迪罗独裁,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英国征服印度后,在印度移植欧洲文化。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重新解释印度教经典,掀起了印度自治运动,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战争促使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19.(1)东征: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2)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战争)和平交往等。
(3)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马其顿王国时期。第一问东征,由材料“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及所学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第二问影响,由材料“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及所学可得出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结合所学可得出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由材料“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可得出暴力冲突(战争);由材料“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可得出和平交往的方式。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及所学可得出文明具有多样性,这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由材料“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及所学可得出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由材料“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可得出应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结合所学可知,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等。
20.(1)异: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
同: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2)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详解】(1)异同:异:依据材料一“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材料二“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可知,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同:依据材料一“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材料二“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可知,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2)规律:依据材料一“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材料二“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并结合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动力、影响可以得出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