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9 21: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1课
课标导学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
课程
标准
2
课程
目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947年 1953年 1954年 1960年 1961年1962年1980年1992年1994年 1997年 1999年
印度
独立
印度和
巴基斯
坦成为
共和国
埃及
成立
共和

阿尔及
利亚成
立民族
解放阵
线
“非洲年”
古巴
成为
社会
主义
国家
阿尔及利
亚独立
南非黑
人获得
公民权
20世纪
50年代
新南非
诞生
亚洲
金融
危机
巴拿马收回
巴拿马运河
区全部主权
新加坡、韩国的繁荣发展
时空坐标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 回顾殖民体系建立的历程
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通过输出商品、资本输出和武力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球领土被列强瓜分殆尽,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500
1765年
1860年
1900年
1945年
工场手工业时期
海外贸易
黑奴贸易
殖民掠夺
第一次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二战后
炮舰政策
商品输出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材料一 :二战使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学者瓦德奈伊说:“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总之,无论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元气大伤,赤裸裸地武力掠夺已经失效。
材料二: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①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②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一步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
(一) 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材料三:二战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地位下降,后起殖民势力如美国试图建立新的殖民统治,以瓦解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体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新一轮的关于殖民地的较量,这也为殖民地解放运动提供了条件。
材料四: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自治、民族独立原则,强调立即无条件给予殖民地领土独立,被称为“非殖民化宣言”。很多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材料五:二战使传统殖民大国的影响力下降,权势转移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超级大国身上。而美苏向来有反殖民的传统。《联合国宪章》中“任何民族对外来统治的屈从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法理要求。
⑤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④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③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 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①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②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一步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
③二战及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④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联合国宪章》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1)斗争:
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
◎甘地
印度国父
◎尼赫鲁
印度首任总理
◎真纳
巴基斯坦国父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结果:
①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标志英国在印度近20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独立的代价——印巴分治
1947年7月18日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①印度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国家;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
②8500万人组成的562个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帕姆·杜德著《英国和英帝国危机》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结果:
①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标志英国在印度近20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
◎真纳、甘地与尼赫鲁
◎甘地被刺杀身亡
◎印度严重的宗教仇杀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结果:
②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示意图
◎印巴分治示意图
◎克什米尔地形图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结果:
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使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居住的地区犬牙交错,根本不可能截然分开。
分治严重破坏了印度经济地域的统一。印、巴分界线主要根据居民成份划分,……这就无法顾及经济地域的统一。结果,划归巴基斯坦的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工业城市大都划归印度。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工业归印度,而这些工业的原料有不少依赖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农业。
——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次数 原因 结果
第一次1947 克什米尔地区争端 大部分繁华地区划给印度,其余划给巴基斯坦
第二次1956 克什米尔地区争端 任何一方都未取得明显胜利
第三次1971 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印度趁机出兵 孟加拉国独立
历史上的三次印巴战争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
(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也纷纷独立。
◎苏加诺
印度尼西亚国父
◎罗哈斯
菲律宾第一任总统
◎昂山
缅甸国父
◎李光耀
新加坡国父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三)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开始:埃及独立-1952
高潮:非洲年-60年代
崩溃——纳米比亚独立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89名中下层青年军官——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赶跑法鲁克国王,次年6月18日,埃及共和国成立。
60 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从西非、中非向东非、南非扩展,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仅1960 年就有 17 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 15 个国家相继独立,到 60 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 41 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84%,总人口的 88%。非洲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经过非洲人民不懈的努力,“自由的曙光”终于普照了这片广袤的大地。虽然殖民制度已寿终正寝,但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恶果,整个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洲要摆脱贫困,走向富强,仍然任重道远。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 埃及的独立
(1)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2年1月26日,开罗50万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就在同一天英国指使歹徒焚毁了开罗的许多建筑物,制造了“开罗纵火暴乱事件”,企图以此迫使华夫脱党下台。翌日,法鲁克国王解散了华夫脱党政府。……1952年上半年,埃及政局动荡……在此情势下,爆发了“自由军官组织”领导的“七月革命”。7月26日,法鲁克国王被废黜,逃往国外。
9月,埃及新政府成立,纳吉布任总理,纳赛尔任副总理。1953年6月18日,埃及新政府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共和国。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非洲民族独立形势图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1、 埃及的独立
(2)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1936年英国迫使法鲁克王朝与之签订《英埃20年同盟条约》,规定英国可以在运河区驻军,有使用埃及的基地、港口等特权。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从1859—1869用了10年时间、牺牲了12万人修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资本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所控制。
1954年10月19日签订了《关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军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土。1956年6月12日在夕阳残照下,最后一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撤离了占领达74年之久的运河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埃及革命领袖纳赛尔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2、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1)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2)法国戴高乐政府被迫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
(3)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阿尔及利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1962年发行阿尔及利亚独立邮票
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激烈抵抗下,法国的殖民统治已无法继续,通过对国际形势的总体把握和利弊权衡,戴高乐认识到从殖民地脱身而出对于法国确立自身国
际地位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1962年3月7日,法阿在埃维昂恢复谈判,后签署《埃维昂协议》。……1962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国公民自决投票,99.73%的公民投票赞成独立。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3、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与结果
(1)继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20世纪50年代开始走向高涨。
(2)发展: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3)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非洲独立示意图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思考点
对比两幅地图,你发现了什么?试加以解释。
发现:战后非洲独立国家版图与列强瓜分非洲时十分接近,国界线大都以殖民地疆界为主,比较平直。
原因: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时,先在地图上作业,划定彼此势力范围,然后加以占领。非洲各国独立进程受宗主国影响,疆界人为划分痕迹重。
影响: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四)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
①摆脱美国控制: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农业方面,美国公司控制了古巴全国耕地面积的20%,占古巴肥沃土地的75%。古巴主要生产甘蔗。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5%,甘蔗的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30~40%,甘蔗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80%以上,出口甘蔗的50%输往美国。
1952~1959年,美国从古巴获得纯利润7.5亿美元,有的公司年利润高达500%。古巴每年有70万人失业,主要是季节性失业。甘蔗的收割季节,大多数人都可以找到工作,过了这一季节就找不到工作。工人们把未收获的季节叫“死季”。工人们常在死季失业、穷困潦倒。因此,古巴被认为是“最甜的国家”(因为主要生产甘蔗和蔗糖),同时也是“最苦的国家”。(因为失业率高,许多人找不到工作)
◎切·格瓦拉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四) 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2)巴拿马: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斗争
1964
1959
1903
1971
1999
1977
美国获得运河建造权,1914年通航。
巴拿马两次爆发大规模示威运动
一名巴拿马学生遭美军枪杀,十余万巴拿马人民为死者送行
巴拿马再次爆发群众性反美运动
双方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营运条约》
收回主权
根据2016年4月1日生效的规定,货轮通行费用从每箱74美元到90美元不等,一艘巴拿马极限型船只可以搭载4400个标准集装箱。
客轮根据旅客铺位数缴纳通行费用,从2016年4月1日后,每个铺位需缴纳的费用为111美元(未使用的铺位)或138美元(使用中的铺位)。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五)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时间长,范围广,相互支持,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②成果大,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④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
⑤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宗主国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
(2)影响:
①导致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
②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增多,改变了世界政治事务的力量对比,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③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普遍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霸权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定义: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2、 亚洲国家
①东亚与东南亚: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与中国的台湾省、香港地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80-90年代,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被称为“四小虎”。
◎中国台湾省
◎新加坡
◎韩国
◎中国香港
2、亚洲国家
②西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70年代,沙特的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970年石油出口量为378.6万桶/日,1980年高达922.3万桶/日;石油收入1976年为335亿美元,1980年增至1042亿美元。
沙特政府把部分资金存放国外银行或投放股市,每年获利100多亿美元,仅次于其石油收入。
科威特的石油蕴藏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它的国土面积不及沙特的1%。……石油收入1961年为4.67亿美元,1971年为9.64亿美元,1980年猛增至190亿美元,20年内增长40多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3.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非洲)各国独立后都进行过土地改革或实施过土地调整计划;实行国有化或非洲化、本地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都为非洲各国民族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非洲经济发展迅速……从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80年代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80年代中期起,非洲国家全面进行经济调整,采取了诸如改变重工轻农的战略,实行不同程度的私有化,促进非洲区域的经济合作等措施,经济逐渐开始增长。——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①较快发展: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②陷入困境: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③调整增长: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4、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1945年后,整个地区(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对原材料和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外国投资的流入使其受益匪浅……从1945到1975年的30年里,拉丁美洲经济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稳步增长。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经济合作。
发展原因:
成就: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共同原因
具体原因
成就
3.成就:
政治独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前提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政治独立
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①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①较快发展: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②陷入困境: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③调整增长: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经济曲折发展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 亚洲国家
(1)问题: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曾使它们受到巨大打击。
(2)对策: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下半年,“金融强盗”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跌,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香港金融保卫战: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
◎亚洲金融危机
原因:属于外向型经济结构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各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2、 非洲国家
①问题: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②对策: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非洲模式:独立初期照搬外部发展模式,1980年代按照世界银行“结构调整方案”进行探索,1990年后开始“联合自强,自主发展”。
——舒运国《试析20世纪非洲经济的两次转型》
◎世界贫困人口分布,绝大多数在非洲
◎《秃鹫和非洲儿童》
◎非洲联盟标志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各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3、 拉丁美洲各国
问题: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1980年,拉美地区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2%,1983年进一步增加到了61%。1973年至1982年短短的10年中,拉美国家债务规模迅速增加接近极限,国际收支状况脆弱以至于难以为继。
1982年8月,墨西哥中止偿付债务,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到1986年底,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10350亿美元,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金融资本是一种在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了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各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剪刀差”指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又提高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同地位,这种不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通过这种交换手段可以赢得高额利润。
根据外贸统计资料,2000年前后,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美国一架波音飞机,按照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已。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2、遗留矛盾: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巴以冲突不断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造成80-100万人死亡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3、内部矛盾: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津巴布韦货币当手纸卖
◎2021年印度新冠疫情下的火葬场犹如人间地狱
◎印度出售火车挂票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各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1)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2)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3)非洲:发展最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非洲国家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3)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小组活动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为应对挑战,你有何好的建议请畅所欲言
(1)加快改革与发展, 提升本国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3)谨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4)治理自身问题:政策、人口、贫富、腐败。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
(6)加大新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7)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课堂小结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
A.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C.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课堂练习
2、有“东方瑞士”之称的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二战以来争斗最激烈的地区,致使两国关系一直紧张的历史根源是( )
A.美、苏为争夺霸权而各自支持一方
B.印巴两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不同
C.印巴两国都是“有核国家”,互不信任
D.英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实行分治政策
课堂练习
3.小敏同学用口诀法记忆非洲历史:“南方古猿叫露茜,金字塔有木乃伊。三角贸易失上亿,非洲终不为欧役。”口诀中的“非洲终不为欧役”指的应该是(  )
A.埃及共和国建立 B.纳米比亚独立
C.收回巴拿马运河 D.尼日利亚独立
课堂练习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东亚模式”“海湾模式”“印度混合经济模式”“拉美模式”等经济发展模式。这些模式都(  )
A.是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尝试
B.成功地解决了本国存在的经济问题
C.以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出口为核心
D.遭到彻底失败,阻碍了现代化进程
课堂练习
5、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通过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来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表明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是 ( )
A.边界冲突
B.民族矛盾
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发展中国家自身政策失误
课堂练习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