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解读(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解读(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07 22: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
目录
1
单元教材分析
2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3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
教材例题解析
5
教学实施建议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正方形是表示面积单位的形状,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则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计算方法的基础。本单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三段教学如何运用四边形及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解决问题 例5
四边形的初步认知 例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例2
周长的含义 例3
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例4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特点
01
02
03
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通过观、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角、线段、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再一次认识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我们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实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
抽象
数学
建模
数据
分析
直观
想象
逻辑
推理
数学
运算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2
4
1
3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例题解析
例1:认识四边形。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应用分类的思想。通过此题,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
注意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并丰富学生对四边形外延的认识。
注意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
在学生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起来后,可让学生把图形分成两类“四边形”“非四边形”。先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理由,在对比、辨析中明确四边形的特点。
注意丰富学生对四边形外延的认识
在明确了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后,要把它推到一切同类事物,明确概念的外延。通过对四边形概念的肯定和否定例证的辨析,使学生对四边形的概念得以较精确的分化,强化认识。
教材例题解析
例2:认识长、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为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做准备。
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认识。共同点: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认识。
教材例题解析
教材呈现了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三角尺、数学书的封面、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旨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提出“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的问题,并呈现学生探索图形周长的活动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实际动手探索一般图形的周长,进一步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规则图形的周长作准备。
“做一做”,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和交流,进一步明确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让学生做数学,体会
周长概念的本质
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
应让学生充分经历根据周长的含义测量出图形周长的过程,并注意加强指导。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过程。对于不规则的封闭图形,学生可能会采取先用绳子围、再用尺量的“化曲为直”的办法,注意让全体学生体会。另外,要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例题解析
例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进行连加;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的简便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教学中,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加深概念理解。注意方法优化,总结周长公式。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加深概念理解。
注意方法优化,总结
周长公式。
教材例题解析
例5,这是一个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长、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分析与解答”环节教材呈现了画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回顾与反思”环节通过提问“只有这三种拼法吗?”提示应用此策略时,需要检查是否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探究之前
明确要求
探究之中
指导方法
探究之后
总结规律
教学实施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测量树叶、数学书、钟面等的周长,量头围、胸围、腰围,给正方形桌布缝花边,给多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教学实施建议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实施建议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描述式(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和定义式(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低年级采用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例如,本单元对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四边形没有给出定义;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仔细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