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2.1.2 受精作用(课件23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2.1.2 受精作用(课件23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4-15 23:54:49

文档简介

减数分裂第二课时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有性生殖中配子多样性的成因
受精时配子随机结合的多样性
受精作用过程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1.2能力目标
尝试构建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物理模型,构建受精作用染色体组合模型。
进行组内合作与组间交流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感受生命遗传与变异的和谐。
2 教学时数:
1课时
3 教材及教法分析:
有性生殖子代多样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减数分裂过程导致配子的多样性,二是配子结合的随机性。
学生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对这两种多样性来源加深理解。教材用胶泥作材料,可以比较形象地模拟染色体,但胶泥向细胞两端移动需要用手指,且星射线直接画在白纸上,不够形象直观。
3.1 本人对教材模型进行了改进(详见课堂教学实录)。用彩色橡皮筋代替橡皮泥,代表染色体,因其有自然的卷曲,形象地反映了染色体的螺旋。将两条橡皮筋交叉放置,用双面胶粘其交叉部位,代表复制后的染色体,用另一种颜色代表它的同源染色体,再将两根橡皮筋套在一起,做成更大的染色体,并做成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用细线代表星射线,将细线的两端分别粘在非同源染色体中间双面胶上,代表星射线与着丝点连接,A4纸的两端画上中心体。在A4纸两端中心粒处拉动细线,以此来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分开后,将A4纸剪开,代表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3.2 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把之前的中心体擦掉,重新再画两个中心体。每个小组中,3个同学做教材23页黑体字一,另外三个同学做教材24页黑体字二。
3.3 通过以上模拟,每个小组可以形成4个配子,这4个配子代表精子,另一个小组的4个配子代表卵细胞,将精子和卵细胞分别贴在黑板上,模拟受精作用。
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认识到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及个体独特性,理解在连续多代的传承中,虽然子代有丰富的多样性,但染色体保持着数量、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认识到这种多样性与连续性的保持离不开细胞各个结构如核膜核仁纺锤体、各种细胞器等的协调配合。
4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材料:彩色橡皮筋、细线、双面胶、A4纸、剪刀。
5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分享全家福,介绍图片中的人物关系。分析子代多样性可能来自精子、卵细胞,引出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对配子多样性的影响。引入探究性课题,即探究子代多样性的来源。
第二环节:讲解示范模型建构过程
学生分组建构模型
第三环节:体验与体会:减数分裂对配子多样性及子代多样性有影响
讨论交叉互换对配子多样性影响
学生总结出结论1:减数分裂过程会导致配子多样性,从而导致子代多样性。
第四环节:引入子代多样性可能有别的来源
观看受精作用过程视频
完成填空,组内订正答案(学案)
第五环节:建立受精卵模型,体验受精作用对子代多样性的影响
学生得出结论2:受精时,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精子、卵细胞随机结合,导致子代多样性。
第六环节 总结与拓展
总结:
有性生殖子代多样性的两个基本来源:减数分裂导致配子多样性,受精作用导致受精卵染色体组成多样性。
拓展问题(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小组间交流):
与亲代相比,下一代染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方面又保持稳定?
举例说明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其他结构如何精巧配合,协助实现染色体的分配?
多样性意味着独特性,你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了吗?
6 课后反思
本节是必修二的难点之一,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必须很熟悉,深入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行为,理解受精作用中不同种类的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因此,通过建模可以增加学生直观感性认识。
建模过程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完成模拟,但部分同学对橡皮筋、白纸、黑线、双面胶代表的含义理解还不够深入,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够连贯。交叉互换的模拟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做了估计效果会很好。
课件23张PPT。受精作用晒晒我的全家福晒晒我的全家福晒晒我的全家福晒晒我的全家福发现问题: 同一对夫妇的孩子存在差异,具有多样性。探究性课题:探究子代多样性的来源 这种多样性的来源可能有哪些方面? 假设1:子代多样性与配子的多样性有关,即与减数分裂有关。探究活动1

探究减数分裂与配子(子代)多样性的关系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减数分裂会导致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吗?活动体验与体会: 考虑两对同源染色体,一个性原细胞形成的配子有多少可能性?考虑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多少种精子?
减数分裂过程会导致配子多样性,从而导致子代多样性。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2.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四分体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容易发生交叉互换结论1:受精作用的过程受精作用受精卵头部尾部细胞膜细胞核细胞核染色体染色体自然选择有性生殖遗传和变异染色体数目提出假设2: 这种多样性与受精作用有关。探究性课题:探究子代多样性的来源探究活动2

探究受精作用与子代多样性的关系
——建立受精卵染色体组成的物理模型16种结合方式结论2:
受精时,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精子、卵细胞 结合,导致子代多样性。随机结论:
一、配子形成过程染色体组合多样性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 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 后,四分体中的 容易发生交叉互换。
二、配子结合(受精作用)过程
受精时,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精子与卵细胞 结合。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联会随机探究性课题:
探究子代多样性的来源——从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角度 与亲代相比,下一代染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方面又保持稳定?
举例说明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其他结构如何精巧配合,协助实现染色体的分配?
多样性意味着独特性,你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了吗?
……领悟与拓展:1.某动物精原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该动物产生的精子中,3染色体均来自其母方,这些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A 1/2 B 1/4 C 1/8 D 1/16 2 .如图表示高等生物的生活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图中    开始的。?
(2)生物个体发育成熟后通过[  ]    产生配子,( [  ] 中填字母)它发生在哺乳动物的   和    中。?
(3)图中B过程是  。?C和D的分裂方式为 。
(4)通过A和B保持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课堂练习C 受精卵 恒定 A 减数分裂精巢 卵巢 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图片来自网络羊年春晚最美全家福之一图片来自网络《受精作用》学案
一 探究性课题名称:
假设1:
结论1:
假设2:
结论2:
二 受精作用
三 领悟与拓展
我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