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上期
课题 Unit 5 Weather and Life(天气与生活) Lesson 3 It’s Snowy Today(今天下雪了。)
教科书 重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学生信息
姓名 学号
班级 学校
学习目标
能在语境中感知理解核心词汇(sky, grass, ground, flower, blue, green, white, red)和句式(The sky is blue. / The grass is green. / The ground is white. / The flower is red.) 2.能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发现从名词变成形容词的规律和特征。 3.能在听时,辨识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正确发音,并能通过重读句子中的单词表达意义。 4.能在生活场景中,整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和句式,进行对话表演。
课前学习任务
想一想一年四季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大自然景象并与同伴交流。 想一想如果要用英语来描述这些景象,会用到什么句式和词汇。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演唱本单元第1课活动3中的歌曲。 观看动画或听录音后,理解对话大意,并圈出正确的图标和图示。 准确地找到描述自然景象的核心句式:The ground is white. 【学习任务二】 观察图片,猜测sky, grass, flower的词义。 听录音后,标出图片的正确顺序。
准确跟读描述自然景象中颜色的形容词blue, green, white, red。 4.通过比较和归纳,发现名词变成形容词的特征和规律。 【学习任务三】 1.观察句子中两个不同颜色的地方,并自己进行拼读。 2. 听录音,辨别所听到的单词和句子,并圈出正确答案。 3.关注句子里的重读单词,并准确地模仿朗读句子。 【学习任务四】 自主观察理解图画所提供的场景,根据图画和提示词,整合所学内容,自主完成对话。 与同伴或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对话或在班级展示。
学生自我评价
我能准确朗读今天课堂所学的核心单词并知道它们的词义。☆☆☆ 我能正确使用The... is blue/red/white/ green.描述自然景色。☆☆☆ 我能通过比较和归纳,总结出名词变成形容词的特征和规律。☆☆☆ 4.我能准确地朗读核心句子并能正确重读其中的单词。☆☆☆ 5.我能积极与同伴们进行对话,并在班上进行展示。☆☆☆
课后学习任务
1.完成教材配套的《学习指要》上的活动:学生课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或教师的要求,分层完成《学习指要》上的活动(包括巩固性训练、应用性活动和创新性任务三个层面)。 2.观看微视频和微课:学生课后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教师的安排,观看出版社网络平台提供的微视频和微课,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巩固和拓展。
学习反思
(可从学习任务的整体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和热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情况、课堂的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Unit 5 Weather and Life Lesson 2 It’s Snowy Today
教材 重庆大学出版社 英语 三年级上册
主题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学生 三年级 班 教师
课型 听说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具 PPT、单词卡片、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 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主题与内容:本单元主题包含了人与自然范畴下的自然生态,以及人与社会范畴下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本课时是该单元的第二课时,主题内容为简单描述不同的天气特征下的大自然,认识身边多彩的世界,用合适的颜色来描述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体会自然界的美,热爱大自然。同时,帮助学生初次感知和发现日记的格式和用语特征, 教材设计:教材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描述下雪天的自然环境,以及下雪天可以看见的颜色以及可以做的活动,从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熟悉并记忆语言的形式,从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材整合了课程的六要素,通过活动链的方式,从输入型活动(活动1+2)到输出型活动(活动3+4),引导学生完成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发现,最后到巩固和运用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描述与之匹配的颜色、活动和情感的学习过程。 主语篇分析: What:该语篇是一篇Bella的日记。通过日记,Bella描写了一个下雪天的景象,地上一片白茫茫,Bella还和小伙伴们堆了雪人。据此,Bella表达了她对下雪天的喜爱。 Why:让学生了解如何简单的陈述句(主系表结构)描写不同天气下的多彩的自然界的美,并能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通过描写自然界中的景物,感知大自然的美。 How:该语篇是一篇简单记录天气与生活的日记。通过日记本中某一页的形式呈现。日记的第一行是写日记的日期和天气情况(在日期的后面本应该有星期,但由于表星期的词汇太难,且是生词,省略了)。日记的正文用陈述句描述了天气情况和大自然(主要使用了主系表结构的简单句),然后,记录了所做的事情(使用了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也使用了主谓宾结构的简单句)。该日记简单明了,便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模仿,能帮助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主要知识点: Words(常见天气相关词汇): sky, grass, ground, flower, blue, green, white, red Sentence structures(描述自然界的景物和与之相匹配的颜色) 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The ground is white. The flower is red. Grammar: 1.主系表结构(形容词作表语)2.冠词the Phonics:单词在句子中的重读
学情 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四个单元,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本课时学习时也会遇到前面单元学习过的知识,旧知+新知会让学生更有成就感和挑战欲。他们也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具体的事物更感兴趣,易于理解和记忆。本课输出的词汇量较大,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手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他们在发音和语调上可能会遇到较大困难。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和语调规则。本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能通过看、听、说等活动,理解描写不同天气下的多彩大自然美的核心词汇和句式;(学习理解)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并理解系表结构(is+颜色形容词),并能在对话中正确运用。(学习理解:学习策略) 能通过听、圈、模仿等活动,准确辨识核心词汇和句式,并能准确地进行模仿朗读;(应用实践) 能基于图画所提供的场景,在小组活动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场景对话并表演。(迁移创新)
教学重点 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与大自然相关的核心词汇sky, grass,ground, flower并能区分表颜色的词white, blue, green, red的含义。 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解核心句式, 并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掌握be+adj系表结构的构成特征和语用功能。
教学难点 1. 能正确使用主系表结构(be+adj)的简单句,恰当地描述自然界中常见的景物。 2. 能有意识地体会和关注句子中重读的单词。
教学 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活动 层次 设计 意图 评价 要点
热身 引导学生复习演唱本单元第1课活动3的歌曲 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热身 激活旧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能正确演唱歌曲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替换歌词进行演唱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日记中所描绘的场景图 提出问 引导学生理解生词snowman 1. 看图思考 2. 回答问题 3. 通过构词法理解生词 导入 激发兴趣,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语境中 学生能根据场景图发现天气特征和人物活动,并能理解生词snowman
感知与理解 (Activity 1) 引导学生预测 帮助学生理解 检测理解 1. 看图和思考问题进行预测 2. 看视频,理解 3. 圈出正确的图标 4. 理解并标出描写自然景色的核心句式 5. 跟读 学习理解 训练预测和视听理解能力,整体感知语篇大意主旨 学生能理解日记大意,圈出正确的图标并标出核心句
理解与注意 (Activity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测4个名词的词义 帮助学生理解 检测理解 看图猜词 2. 听力理解 理解4个形容词的词义并能正确发音 发现规律 跟读并熟悉核心句式 学习理解 训练猜词和听力理解能力,培养学习策略以及发现语言规律的能力 学生能猜出生词的词义,并能在听音时标出正确的顺序。同时,能归纳总结be + adj的系表结构
理解与表达 (Activity 3) 引导学生对核心词汇和句式进行辨音训练 帮助学生感知并理解句子中的重读单词 引导学生正确地跟读和模仿 听音圈词 感知重读单词 跟读与模仿 应用 实践 通过辨音和感知重读单词,加深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培养语感并进行初步的输出 学生能圈出正确的部分,并有意识重读加点词汇
巩固与输出 (Activity 4) 进行必要引导 点评分析 角色表演 4. 评价总结 看图思考 补全对话 角色扮演 迁移创新 把本课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问与答 能自主整合所学内容完成对话;能积极大胆进行角色扮演,表达正确
板书设计 Unit 5 Weather and Life Lesson 2 It’s Snowy Today It’s _____ today. The _____ is _____. Let’s ______. I love the ______ day.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