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跨学科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认识度量衡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上册跨学科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认识度量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08 09: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跨学科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认识度量衡
——度量衡的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度量衡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2.经历借助日常用品的度量方法,理解度量衡的意义及其统一的必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3.理解古今计量单位的区别与联系,感悟计量单位从多元到统一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课前查阅资料,激发兴趣。
“度量衡”课前小研究:
1.同学们,请查资料,打听一下什么叫做“度量衡”
2.写出已经学过的度量单位,再查询古代的度量单位有哪些
3.关于长度、容积、质量单位的成语有哪些 (写出3个)并写出他们的意义。如果这个成语中的单位转化成为现代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怎么转化吗
4.根据换算的结果,你对于这个成语的涵义有什么新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运用书籍、网络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度量衡的意义,查询到了一些古代的度量单位,并借助成语将古代的单位转化为现代的单位,根据换算结果重新体会成语的含义。在完成前测任务单的过程之中,渗透了新课标中对于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路径,体现于学生身体力行的查阅和搜索,充分放大了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扩展了评价的维度。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看《芈月传》(片段)。(今天老师带来了《芈月传》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看看。芈月18岁随着自己的姐姐从楚国嫁到秦国,一路奔波劳累,姐姐病倒了,她拿着楚国女医的药方来秦国药铺抓药,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芈月去庸氏药铺抓药,庸氏药铺的掌柜虽然认识药方上面的字,但看了药方后却说药方的药量有差错,不给芈月抓药。此时庸氏药铺的主人庸芮听到声音走出来,见识广博的庸芮说出了原因:秦楚两地虽然接壤,但不仅文字各异,就连度量之衡器也不同。还好庸芮曾游学楚国,知道楚国的计量方法,便按药方给月抓了药。(秦、楚的度量衡仪器大小不同,若按照秦国单位进行换算那么用量就会过多,会害死人!)
因为度量衡不统一,药铺的掌柜不知道应该抓多少药,因此没有给芈月抓药;因为文字不统一,可能很多人都看不懂药方;因为货币也不统一,所以不知道应该付多少钱。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核心问题:“度量衡”的不统一导致芈月差点没能抓到药,那到底什么是“度量衡”,这里面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度量衡的故事”主题学习吧!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知识需要动力。教师利用电视剧《芈月传》中的片段进行情境导入,利用影视片段引出活动主题,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度量衡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提出问题,制定方案。
1.出示任务:
(1)小组结合,说一说关于度量衡,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
(2)整理小组提出的问题。
(3)如何研究这些问题?(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
2.分享交流:
将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①什么是度量衡
②度量衡的历史和发展是怎样的
③秦始皇为什么统一度量衡
④古代度最衡的计量单位有哪些
⑤古代成语或诗句中有没有跟度量衡相关的
3.小组结合,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共同探究。
活动二:小组合作,实践探究。
1.出示任务:
(1)小组分工合作收集与整理度量衡的相关资料,组内交流与讨论。
(2)完善自己的资料记录单。
2.小组分享交流。
四、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1.什么是度量衡?
度量衡(dù liàng héng),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
度——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
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
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2.古今“度”、“量”、“衡”对比。
通过分享,你知道了哪些古代“度量衡”的单位?那现代的计量单位都有哪些呢?
古代的计量单位
长度 丝、秒、纤、微、忽、豪、发、程、厘、分、寸、尺、步、丈、引、仞、寻、常、墨、里、舍
容量 合、升、牛、石、豆、区(ou)、釜、钟、灌、掬、勺、撮
质量 忽、丝、毫、厘、分、钱、铢、两、斤、钧、石、累、匀
成语中的计量 退避三舍、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千钧一发、车载斗量、才高八斗、入木三分
班固《汉书·律历志》中记载: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3.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观看视频:“度量衡”的前世今生。
计量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度量衡”。相传,黄帝设五量,舜立法定了它们的标准。到了禹已经用准绳,规矩。这些测量工具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人们把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定为各种长度单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度量衡。如果说“车同轨”是为了便利交通,“书同文”是为了便利文化传播,那么“统一量衡”就是为了便民生,发展商业,更好的固刚统一的大秦帝国。
战国时期,各国除了文字不同,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比如度量衡。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各国自己的度量衡制度,强制推广秦国的标准。他的具体做法就是在商鞅曾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统一诏书,制成统一的标准器颁发全国。这大大促进了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方便了百姓生产生活和国家税收。
随着科技的发展,度量衡也经历了现代化转变,重新定义了中国速度、长度和高度,并在各个维度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我国度量衡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学生观看《“度量衡”的前世今生》视频,了解了我国度量衡的演变与发展,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实现了跨学科融合。
4.成语和文言典故中的“度”、“量”和“衡”。
小组PK,成语擂台,说说你们小组搜集到的成语或文学典故中的度量衡。
【设计意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数学身影随处可见。成语和文言典故中的“度”、“量”和“衡”,唤醒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同时积累了“度量衡”的量感。
五、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必做作业:
1.请你用文字、图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你从同学们分享的度量衡知识,将你本次的研究心得记录下来,分享你收获的知识与新的感悟。
2.继续查找有关度的资料,包括度的发展历史、度的计量单位、有关度的成语或诗句等。
选做作业:
结合这节课的收获,写一篇有关度量衡的日记。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进一步梳理和记录学习过程,同时继续查找度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选做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所学。课后实践融合数学、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实践应用中加强对度量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