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2个课时课件(18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科素养】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2个课时课件(18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08 09:36:02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1课时 政治文化中心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 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并能对北京的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综合思维 学会从气候、地形、河流等多个方面分析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人地协调观 通过了解水源对北京城址的变迁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通过对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学习,进而掌握分析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学习方法。
难点
重点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D05F05E8038A538D05762A9279AAA60CA56AA3091F65D7611FAB1620C950298EE7222C3E82825D44B6EFFF22DFDE5B8C945CAB9D6D69366C
请看北京夏奥会和冬奥会的会徽和标准性建筑图片,世界上哪座城市被称为“双奥(冬奥和夏奥)之城”呢?
图片导入
朗诵《燕京八景》诗句:“银桥观山隐约间,金台夕照晚云烟……蓟门烟雨空余树,玉泉垂虹八景全。”
这首诗说的是哪里?
诗句导入
1. 教师展示课本P33 图6.42,请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自主完成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预习部分:
①经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40°N,116°E
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是一个内陆城市,相邻的省区是天津市和河北省,临近渤海。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靠燕山山脉,西接太行山脉余脉西山。
2. 请看课本P35 图6.44,结合课本分析完成P35 活动题第1 题:从地形、地势、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师总结:从地形上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面是燕山,西边是西山,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从地势上看,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距离渤海较近,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从气候上看,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从河流上看,河流较多,有永定河、潮白河等,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便利。从图中看,以北京为中心,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且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平原,山地有屏障作用,隘口便于对外联系,易守难攻,交通便利,位置绝佳。
3. 请看课本P36 图6.45,结合P36 活动题第2 题,思考后举手回答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教师总结:古代北京选址和发展过程中,水源起了关键作用。辽南京城和金中都城主要水源来自莲花池,元大都城放弃金中都城,主要是考虑金中都城依托的莲花池水源不足。在选址时,将城址转移到水源较丰富的积水潭附近。
1.请看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的图片,合课本P33内容,思考并说出这些体现了北京的什么职能。
教师总结:这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全国人大是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务院是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这反映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北京的城市职能
2.请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等图片,课本P33—34,思考并说出这些体现了北京的什么职能。
教师总结:这体现了北京的文化职能,北京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各类博物馆,另外还包括国家级文艺团体、新闻出版单位等,这反映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3.请看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各驻华大使馆的图片,结合课本P34—35的内容,思考并说出这些体现了北京的什么职能。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
教师总结:这体现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是全国的国际交往中心。
4.请看中关村的图片,课本P35的内容,思考并说出这些体现了北京的什么职能。
教师总结:这体现了北京的科技创新职能,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拥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本节课是学习“城市”这一区域尺度的一个范例,主要学习祖国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等相关内容,了解了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北京城址变迁的影响因素及河流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并由此归纳出描述和评价某城市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指导接下来区域地理的学习。
实践性作业: 请学生归纳总结分析及评价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学习模板。(共18张PPT)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2课时 历史悠久的古都 现代化的大都市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 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综合思维 运用直观的图片等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成就。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北京的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问题,树立和谐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运用搜集的地理信息,感受、归纳区域人文环境特点,初步感受与探讨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地矛盾。
难点
重点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D05F05E8038A538D05762A9279AAA60CA56AA3091F65D7611FAB1620C950298EE7222C3E82825D44B6EFFF22DFDE5B8C945CAB9D6D69366C
火烧圆明园是指1860年英法联军掠夺并焚烧圆明园,致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的事件。火烧圆明园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这是北京的什么景点?
图片导入
旧知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点。
1. 历朝历代在北京建都的年份图片(如下),
历史悠久的古都
教师总结: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 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
2.请看课本P38图6.47,并阅读P37—38的阅读材料,思考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北京旧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其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北京旧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完成的,经明朝改建后,形成“凸”字形格局。
3.请欣赏图片。
长城
故宫
颐和园
天坛
明十三陵
前门大街
南锣鼓巷
4. 请阅读课本P38的活动题,请学生以北京故宫为例,思考该如何保护北京名胜古迹,并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是保护故宫的合理、关键的做法。
1.请看课本P39图6.48,阅读课本P39的图文材料,思考这些各反映了北京哪种经济活动。
教师总结:商业活动——中央商务区、王府井商业街;科技活动——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活动——金融街。
现代化的大都市
2. 卫星城的主要作用
卫星城的存在可以接纳北京的产业转移、人口转移等,分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3. 请看课本P40 图6.49,通过阅读课本P40 的图文材料,描画图中的环状公路、放射状公路,通过图文归纳出北京的内部交通特色。
教师总结: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4. 请阅读课本P42 并回答活动题。
教师总结:北京的发展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城市的现代化包括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信息畅通、服务到位等。对于具有特色的北京四合院和胡同,要因地制宜进行保护,并且不断完善生活设施,使其更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对于特色不明显的四合院和胡同,可以拆除用于城市发展。
本课时内容要点是了解北京的悠久历史以及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名胜古迹与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功能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保护名胜古迹,认识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古城风貌的保护问题。
实践性作业: 据一些资料披露:当初新中国刚成立时,究竟定都在哪里,还有些争论呢!当时除北京外,还有以下几个城市: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那么为什么不选择这几个城市呢?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