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8 13: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2025届八省联考语文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语文考试已经落下帷幕,本次语文试题由教育部命题,其命题方向、阅读文本内容及题型变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旨在帮助考生提前适应新高考模式、试卷结构、试题风格和题型难度。
三四百万考生,参加一次“适应性考试”,这是中国教育特色。河南约130万,四川约83万,云南约40万,陕西约35万,山西约35万,内蒙古约23万,宁夏约8万,青海约6万。其他省市高三年级基本会使用这套题。也就意味着,一套官方适应性考试题,全中国的高三考生都要做,不做,生怕错过什么。
试题点评
本次语文适应性测试整体考查方式与往年新高考题目相比较并没有很大变化,仅改变了题目模块的设置和具体命名:往年新高考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四个模块,本次适应性测试则将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合为阅读模块,内部细分为阅读Ⅰ(实用类文本)、阅读Ⅱ(文学性文本)、阅读Ⅲ(文言文阅读)、阅读Ⅳ(古诗词阅读),其他模块并没有太大变动。
以下是本次适应性测试的具体亮点:
01 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本次语文试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和价值追求。阅读材料的选择注重体现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国家建设的显著成就、科技发展重大突破的文本,以及反映革命传统的红色经典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内容。
例如,“阅读I”和“语言文字应用”部分选取科技主题文本,不仅讲述了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外的原创性科技成就,还凸显了中国人当下的科技成就,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2 素养导向,教考衔接
试题命制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核心,同时带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方面的考查。此外,试题积极对接统编语文教材,将教材内容看作命题选材设问的重要参考。
例如“阅读II”与教材课文的互动,再如“阅读III”(文言文阅读)对于重点词语的考查均与教材相关。这种设计提高了教、学、考的一致性,有助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03 创新题型,强化思维
本次适应性测试在题型设计上有诸多创新之处。例如,推出了语法基础、错别字辨析等新考点题型,强化了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和汉字使用能力的考查。同时,作文题的审题结论具有开放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有的作文题围绕辩论赛对知识进步的影响展开,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发展的眼光、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等思考能力,体现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视。
04 关注情境,贴近生活
试题设计注重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
例如,阅读材料体现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振兴、中华传统美学意蕴等时代主题的关注;作文方面则注重生活导向和实用性写作,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效防止了假大空文章和模板化写作的出现。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六个信号(来自“湘语文”)
1.错别字题回归。
今年高考,这一老题型大有可能卷土重来。从试题反馈来看,挺好。毕竟,一线老师苦大单元和大概念,苦玄之又玄的语文题,久矣。回归汉语言文字本身的考查,比不公布答案,中文博士生导师都不敢讲评的玄题好。有位优秀的数学老师说,我高中时候最讨厌错别字题,“下列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有两个错别字的”“错别字最少的”,搞死个人。其实语文就是要“死”去“活”来,命题老师就是想“搞死”起码“搞晕”那些只学数理化、忽略语文基础的考生。
2.成语题更成熟。
开始几年,成语填空题难度大,下手狠,让一线师生普遍反感(相关文章戳《高考成语填空题,“语言专家”能对几个》)。但考了几年,专家命题的轻重度把握更好了。考生可以做到,不用刻意背记大量成语,凭借日常学习积累就可以填出。
3.直接考查虚词。
2024高考之前,考文化常识与文言实词为主,多年未直接考查文言虚词。但2024新高考Ⅰ卷考查了“之”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彼之不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024全国甲卷一口气考了“即”“固”“但”。而2025适应考考查了“而”的用法(“召而问之”“学而时习之”)。
4.逐步重视语法。
70后80后是语法基础扎实的一代。而90后00后则是淡化语法的一代。学中英文都如此。2024年新高考Ⅰ卷考查“壮”(认为……豪壮)的意动用法,分析“恢复疲劳”的逻辑错误或正确,都和语法有关。当然,考生可以借助明确的语法知识做题,也可以根据特定语境与自身语感来做题。2025适应考语用题的“帚星”和“云鬓”命名方式相同,都是偏正结构中“像……一样的……”。其实偏正结构还有“雪白”“狂笑”等类型。毫无疑问,具备语法基础的考生,做题更有底气。
5.作文注重思辨。
这不是新趋势,但这次作文题,倾向尤其明显。三道题都不“好写”,审题难度不小。对“辩论赛”这一活动,要“明确立场和观点”;对丰子恺的观点,要表达自己“是否同意”的态度。
注重思辨能力,鼓励批判意识。考生没有主见,只会代圣人立言,只会依葫芦画瓢,只会讲正确的废话,只会套用现成写作模板,或可拿到45分上下,但很难写出优质文章。
此外,AI汹汹来袭,它三四秒写出的文章可以碾压80%考生,个性全无、僵化八股的作文,确实价值寥寥。就算短期内难以改变现状,长远看,拨乱反正、整顿文风是必然趋势。
6.整体平稳过渡。
随着全国各省市都使用新教材,都将进入新高考,新的“大一统”时代即将到来。在这个过渡阶段,高考语文命题的题型、难度,平稳为主,小有变化。比如默写,肯定是60篇,不可能72篇。2023和2024高考语文题不难,2025也不会太难,或有个别全新题型,也是考查基本语文能力,不足为惧。
学生答题情况反馈
部分学生在阅读部分存在理解不准确、答题不全面的问题,对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把握不到位;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对于一些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掌握不熟练,导致出现病句、语言不连贯等问题;在写作方面,一些学生立意不够深刻,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表达平淡。
备考建议
01 全面备考,完善知识体系
本次适应测试展现出命题人对于题型创新的重视,过去不常考的部分知识点,在本次命题中得到了集中展现。本次语言文字运用的五道题目,分别考查构词法、错别字、成语运用、修辞手法(仿词)和标点符号,以及语段运用,其中有两项是过去不常见的新内容:其一,考查语法知识。考查“帚星”得名的方式,内含一个语法现象,但不考术语,重在理解运用,是对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其二,考查错别字。由于信息时代有计算机的辅助,减少了出现错别字的机会,但个人对错别字的判断能力也在不断下降。
此外,在过往一段时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选择上,小说较于散文更受青睐,甚至一度让广大师生产生了散文不受重视的错觉,而最近的命题则普遍偏重于对散文的考查。本次适应测试阅读Ⅱ中的两篇文本都是散文,延续了2024年新高考I的命题习惯。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高考命题的趋势偏向于考查过去被我们忽略的考点,在具体命题方面开始打破以往的命题“规律”,防止“套路化”“经验化”复习,更强调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掌握。因此在备考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从全局入手,加强对高考语文知识体系的完善,在备考过程中做到全体系复习、全题型演练,尽量不留知识死角。
备考建议
02 强基固本,吃透课本内容
近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每套试题均有十多道题或显性或隐性与语文教材建立关联,此次命制的适应性测试题,进一步拓展了与教材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延伸到各类题型中。
针对这一趋势,我们在之后的学习、备考中应该提高对于课本内容的关注,注重课本细节内容,标记重点难点,加深记忆。同时定期进行课本内容整体复习,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记忆与理解课本文本与知识点。
备考建议
03 提升材料分析能力
近年来高考作文材料越来越简短,主旨分析也越来越难。本次三套卷的作文命题都只提供了一则简短材料。这就要求考生提高作文审题能力,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材料背后的命题意图和可展开的主旨。
在分析材料时,考生应仔细阅读题目,标记材料关键词,明确写作范围和重点。在进行文章构思时,要提炼材料主旨,结合个人见解形成独特的主旨立意。最后,考生应多进行审题练习,对比不同题目的异同,总结命题习惯和审题技巧。
备考建议
04 提升群文阅读能力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一直在贯彻课程整合的理念,并逐步引入群文阅读(也可以称为非连续性文本)设计,在多文本的综合阅读中,主要考查的是以信息获取与加工为主的文本阅读能力。
在日常阅读中,考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筛选出一组具有关联性的文章进行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是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作家或同一流派的作品。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应注重阅读策略,如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思考、做好笔记等,以此提高群文阅读效率、挖掘文本深度。
最后,勤加练习,通过写作、复述等方式巩固阅读成果,提升信息摄取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此类阅读练习,考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群文阅读经验,同时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本课结束,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