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同步练习
【积累·感知】
一、给加粗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鲜为人知___ 鞠躬尽瘁___ 锋芒毕露___
热泪满眶___ 马革裹尸___ 层出不穷___ 风悲日曛___
二、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妇rú___皆知 平沙无yín___ péng___断草枯
家喻户xiǎo___ 兽tǐng___亡群 燕然lè___功 常fù___三军
三、词语填空
当之无___ 死而后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 ___然不同 知人之___
盖世无___ 德高望___ 公而忘___ 两___清风
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
例:“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是“‘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 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试从课文中找出具体材料说明:本文作者具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例说明对比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父亲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干什么?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过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qiàn___。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了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儿,使我、妻、母亲面面相qù___,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嗐,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_______。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意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么?”
……
⑦是呀,父亲所“演”的,不过是些迎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1、根据④⑤段拼音写汉字
道qiàn( )
面面相qù( )
2、第⑤段横线上应补出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
4、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什么样的神情?
5、第⑤⑥两段划线的句子,反映了“我”对父亲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第②⑤段,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意味着什么?
7、“嘴里说阴,脸上作晴”在文中的意思该如何理解?
8、联系全文看,第⑥段与第⑦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9、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为什么赞不绝口?
九、读下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有青年问了一句:“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参考答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略。
二、据拼音写汉字
略。
三、词语填空
略。
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略。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3、要点:他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真诚、朴实、热爱祖国,没有私心,具有奉献精神等。4、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着重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六、课内语段阅读
1、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热爱祖国
3、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两弹元勋③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④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开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之有理即可。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作者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任人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把眼光射到了历史的深处。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
2、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①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百年屈辱”史与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现实对比。这为邓稼先出场做背景,使其品质和胸怀显得大气磅礴,突出邓稼先的功勋。②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了邓稼先虚怀若谷的品质和忠厚朴实的美德以及堪为人杰的伟大形象。③邓稼先在“文革”中的出色表现与“两派群众组织”表现对比,展现了邓稼先的隐忍顽强和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表现了他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卓越的领导才能。④中西文化的对比,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的魅力。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歉觑
2、背台词
3、正襟危坐
4、郑重其事
5、敬重、体贴、略有惧怕
6、在潜意识里,父亲认为自己是一位“演员”,这流露出他的敬业精神和自豪心理。
7、表演时说话的内容与脸上的表情不一致。
8、父亲做群众演员时的另外一些小事。
9、父亲对工作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11、邓 稼 先
【学习目标】
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
3、能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并理清作者的思路。
4、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5、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导学】
1、作者 :相关内容见全解106和116页。
2、邓稼先: 1924年出生于安徽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1950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 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壁。 l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氢弹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吊古战场文》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导学设想】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阅
听写整个第二单元的字词
二、美文三分钟
三、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是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这位为中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四、自主学习
1、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筹 划 彷徨 ( http: / / www.21cnjy.com ) 鲜 为人知 yùn 育 仰mù 直肠ái shǔ 名 zhì 友 任人
可 可 当之 芒 露 家 户
妇 ( )皆知 马 尸 ,死而后已
至死不 然不同 出不穷
3、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任人宰割: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彷徨:
造句:①
②
五、整体感知
1、课文按小标题分为六部分,总结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到课本上)
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A、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的中心句;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C、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记到笔记本上)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你欣赏奥本海默打断别人的作法吗?(第二问可辩论)
3.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体会感情
请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诵读,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找抒情的语段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填写文章的结构图解(写到课本上)
四、揣摩语言
1、用“我觉得 (词语)用得好,它好在 ”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发言。
2、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说话。
五、拓展延伸:
请你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六、课堂小结
邓稼先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胸中滚烫着一颗爱国之心,将个人的生命无私的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他是我们的自豪,我们的骄傲!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发现阅读法,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邓稼先》教学反思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的散文件,教学的主要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就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邓稼先的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性格品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
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快速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其实,课改在能力培养方面也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如果对课文进行逐段串讲,然后归纳中心,就会使教学过程显得呆板、枯燥,而且这篇文章较长,共有六部分,不需要面面俱到,因为稳中有降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如第二、四、五部分都是写邓稼先的贡献精神,而第四、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绰,上课时可联系着讲。如果逐段分析,一是浪费时间,二是知识点没有衔接好,这样只会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学生也不好把握。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想提问题的从欲望,锻炼学生敢提问题的勇气,或对于所学知识要从多角度认识,探求出新的问题。不能只满足于责成的答案和结果。如上课是,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后,我先让学生提出质疑,并对所提问题给予肯定和适应的评价,然后从学生提出来的众多问题中选取与新课教学相关的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在交流、解答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对其他同学的答案提出来质疑,或阐释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这样对问题的探讨就能够更加深入。这正说明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教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基于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因为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
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中要积极传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由此而变得活跃。而作为老师的我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这样,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而是具有它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