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
5.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四放学时,班主任通知同学们:“学校将于明天下午两点组织同学们到青岛博物馆进行
八年级语文
非遗文化观摩活动,请同学们遵守博物馆规定,文明参观,并带上纸笔做好记录。”
你的同桌小语因请假未听到这个通知。周五早上小语到校后,你这样向他转述这个消息: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4分)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22道小题。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止作答无效。其中,
6.根据提示,将下面的诗文补充完整。(8分)
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写;笔答题部分必须用0.5毫米黑色鉴字笔在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相应位置作答。
流传至今的诗文,记录着古人的生活:4(1)
,沉醉不知归路”(《如梦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0分】
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令》),是李清照的往昔畅游;“采菊东篱下,(2)」
”(《饮酒》),是陶渊
2024年,中国申报的“春节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
明的田图生活。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班级搜集了关于春节的资料,请你完成1-4小题。
流传至今的诗文,流淌着古人的情怀:晏殊在《汽溪沙》中,用“无可奈何花落去,(3)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国,其庆祝活动的序m心在腊月便悄然拉乐。
”,感叹时光的流逝;杜甫在《春望》中,用“国破山河在,(4)
人们纷纷忙碌起杂,购置各式各样的年货,脸频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验ā.。的街头巷
抒发忧国伤时之感;杜牧在《赤壁》中,用“(5)
,自将磨洗认前朝”,感概
尾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挂起的春联,宇迹道劲,传逃着对斯春的祝福;铺开的剪纸,图聚惟妙
历史的沧桑变化。
推苴,莖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张贴的年画,色彩斑斓,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春节
流传至今的诗文,传达着古人的志趣:孟子用“(6)
,贫贱不能移,威武
图景,充满着浓郝的情味,宛如一幅坦荡如砥的壮雨画卷,成为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不能屈”,赞大丈夫的品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1)」
,(8)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抒发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①序mù
②喧xao
二、阅澳【本题满分50分】
2.为文段中加点字选择读音,正确的-顶是(2分】
(一)诗词阅读【本题共7分】
A.qiā0jiaB.qiǎ0jiaC.qia0xi4
D.qiǎoxia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3.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李清照的《渔家做·天接云涛连晓雾》,借助想象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境界,抒发自已内
A.道劲
B.准妙惟肖C.情味
D.坦荡如砥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12月21日,“过年一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A.该展馆总面积2600
B.“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中的“徙倚”即徘徊,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平方米,共展览了约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览内容以春节的重
“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要依靠政治上的作为,实现自己抱负的美好愿望。
要时间节点为轴,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B.此次展览分“辞胆迎新”“普天同庆”等主题
C.“试情悲风吹泪过扬州”(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
单元,将各个地方过春节的情况形象地表示给观众。C市民既可以在展厅里过年,又可以系统
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深入地了解春节文化。与此同时,D通过春节相关作品的展示以及多场次的展演互动,力争让
D.《锇塘湖春行》一诗,诗人写湖面春水新生,树上卷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
来自各地的观众都能在展览中体验回家过年的亲切感。
渐开、春草刚绿,表达出对初春美景的喜爱及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