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末综合作业参考答案
一、“诵读诗文·志存高远”的经典吟诵活动(28分)
1. (1)①誉②戚③A④B
(2)C
(3)将“提高”改为“发展”。
2. (1)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欲为圣明除弊事③莫说相公痴④人有悲欢离合⑤月有阴晴圆
缺
(2)示例一:人生是积极乐观,是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胸
襟。
示例二:人生是坚定信念,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3. (1)甲
(2)示例一:我选甲诗的“它的广大而瘦痛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
朗读设计:“广大而瘦痛”“淳朴”“宽阔”要重读,读出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赞美,同
时语气中带有些许对土地遭受苦难的痛心;“带给我们”要读得轻柔,表现出土地对人民
的养育之情。
示例二:我选乙诗的“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朗读设计:
“杜鹃花嫣红姹紫”要读得轻快,展现出土地的美丽;“神女的叹息”要读得缓慢、低沉,
表达出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示例三:我选丙诗的“汗水发酵的油浸浸的土地啊/在有力的犁刃和赤脚下/微微喘息着”。
朗读设计:“汗水发酵”“油浸浸”要重读,突出土地的肥沃和人民辛勤劳作的成果;“微
微喘息着”要读得轻柔、缓慢,表现出土地的生命力和对人民劳作的回应。
(3)示例一:
探究主题:“对土地的热爱与赞美”情感的探究。
结果:甲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土地的广大、瘦痛以及土地上人民的淳朴言语和宽阔姿态,表
达了对祖国土地深深的热爱,即使土地遭受苦难,这份爱也永远不会灭亡;乙诗把土地比
作神奇的地方,用“黄金般的相思”“杜鹃花嫣红姹紫”“神女的叹息”等意象,抒发了
对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这片土地上历史文化的眷恋;丙诗将土地形容为“血运旺盛”
“汗水发酵”的,在犁刃和赤脚下喘息,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土地上人民辛勤劳
作的歌颂。
示例二:
探究主题:“土地意象的运用”探究。
结果:甲诗中“广大而瘦痛的土地”这一意象,既展现出土地的广袤,又暗示了土地遭受
的苦难,诗人借此表达对土地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乙诗里“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杜鹃
花嫣红姹紫”“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等意象,营造出神奇、美丽而富有文化底蕴的氛围,
突出土地的独特魅力;丙诗“血运旺盛”“汗水发酵”“在犁刃和赤脚下喘息”等意象,
从不同角度描绘土地,强调土地与人民劳作的紧密联系,展现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二、“品味经典,鉴赏思考”的文学阅读活动(15分)
4. (1)他一整天都神不守舍,不时倾耳而听。
(2)激动、紧张
(3)尊重、珍视
(4)他仰脸躺在地上,向白马伸出双手,喃喃自语。
5. (1)“齐刷刷”形容动作整齐一致,生动地写出驯马师们抛套索时的默契和果断,表
现出他们对白马的征服欲;“像石头般沉重”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驯马师们为了抓住白
马拼尽全力,不顾自身安危,也从侧面反映出白马的反抗之强烈。
(2)此句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地表现出白马被驯马师们围捕时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过程,
“跃起”“摔倒”两个动作的反复,强调了白马抗争的次数之多和力度之大,突出了白马
的勇敢和坚韧。
6. 示例一:认同。对于“他”来说,作为驯马师,驯服野马是他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他的
价值所在,而野马在他的驯服过程中展现出的勇气、力量等品质,正是他所看重的,所以
野马对他有重要意义;对于野马而言,“他”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只有战胜“他”,才能
保持自由,“他”的存在激发了野马的斗志,促使野马不断展现自身的特质,所以“他”
对野马也意义非凡。
示例二:不认同。“他”虽然是驯马师,但他对白马的感情超越了驯马师与马的关系,他
最初想徒手对待白马,是因为他把白马当作平等的、有灵性的生命去尊重和喜爱,而不是
将其视为猎物或工具,他与白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知己而非敌人,所以“他”并不想成为
野马的敌人,这句话并不准确。
三、“品味经典,拓展迁移”的非文学阅读活动(10 分)
7. (1)经典也可苦修而得。
(2)王羲之一挥而就的《兰亭序》在一次普通文人聚会上诞生,却成了经典。
(3)空前绝后、理性指导、经得起重复(推敲)、常被想起(借鉴)、内涵丰富。
8. 示例一:《艾青诗选》中,艾青在国土沦陷、民族危亡的时刻,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
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一首首激昂的诗篇。如《我爱这土地》,用“土地”“河流”“风”
“黎明”等意象,抒发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甘
愿奉献一切的决心。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激励着人们为祖国
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对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示例二:《水浒传》里,众多英雄好汉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下,被逼上梁山。他们行侠仗义,
替天行道,如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金氏父女伸张正义;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
夺回快活林。这些故事展现了人物的豪爽侠义、嫉恶如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
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作品中传递出的反抗精神和侠义情怀,为后人面对不公时提供了勇气
和榜样,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四、“演绎经典·指导生活”的古诗文阅读活动(17 分)
9. (1)明亮的窗户,白色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张几案:一张陈列笔墨,一张放置
香炉、茶碗之类的东西。琴、磬、拂尘等各种杂物,也杂乱地放在旁边。
(2)等到吃饭的时候,一边呼唤一边看书。
(3)场景设计:布置一间简洁的书斋,窗户明亮,墙壁素雅。书斋内有两张几案,一张上
面摆放着笔墨纸砚,另一张放置着香炉和茶碗等。四周书架上摆满书籍,还有琴、磬、拂
尘等物品随意放置。
(4)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到会心处,时而放声高歌,时而低声叹息;时而欢笑,时而哭泣;
时而愤怒大骂,时而大声叫好;时而惊讶得咄咄称奇,时而卧下思考,时而起身狂奔。
10. (1)B
(2)A理由:“醉书斋记”主要讲述主人公沉醉于读书的状态,“痴狂读书状”能够生动
地体现出郑日奎对读书的痴迷程度,与文章主题相契合。B项“童侍惊恐状”只是文中的一
个细节,不能全面体现主题;C项“谈论戒书状”与郑日奎最终“不复立戒”继续沉醉读书
的情节不符,不能突出主题。
11. 示例一:选择 A。郑日奎和张岱都痴迷于某种事物,郑日奎沉醉于读书,达到了忘我的
境界,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表现出对雪景的痴迷,二人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将
他们放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体现文人的高雅情趣和对所爱之事的执着。
示例二:选择 B。郑日奎和欧阳修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郑日奎在书斋中
读书的各种状态体现了他对读书生活的享受,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与民同乐的
情怀,他们都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乐趣,放在一起有助于展现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