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09 11:47:10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蔗糖、食盐等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但是,易溶于水能否代表可以无限溶解?并说出你的猜想依据?
从前有个国王,他的皇宫里有许多的盐,但是,他非常吝啬,从来不分给老百姓吃。老百姓们没有盐吃,有的百姓前去偷运,结果,绝大多数都被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从皇宫向外面拉水的人,天天都能偷运到盐,分给老百姓。 拉水的人把盐放到哪去了呢?他一次最多能运出多少盐?
1.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以及二者的转化关系。
2.结合实验和生活实例,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3.了解海水晒盐的方法,能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设计粗盐提纯的方案。
4.通过海水制盐,体会化学学科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10mL水 加2g 搅拌 再加2g氯化钠 再加10mL水
氯化钠 溶解 部分溶解 又溶解
溶质溶解的质量随溶剂质量变化的情况
实验一
一、饱和溶液
操作 加入2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2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10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氯化钠晶体溶解
氯化钠晶体不再溶解
剩余的氯化钠晶体继续溶解最后消失
②物质溶解受溶剂的量的影响
①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10mL水 加3g 搅拌溶解 再加3g硝酸钾 加热又
硝酸钾 再加3g硝酸钾 部分溶解 溶解
又溶解
溶质在定量溶剂中溶解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3克硝酸钠,搅拌
再加入3克硝酸钠,搅拌
……
加热
再加入3克硝酸钠,搅拌
冷却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③物质的溶解受温度的影响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T ℃定量的水
不能再溶解该溶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T ℃定量的水
加溶质
搅拌
部分溶解
继续加溶质
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
①定义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温度是不变的。如果温度改变,溶液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②定义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溶剂(水)的量是一定量的,如果溶剂(水)的量发生改变,溶液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③得到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所以要指明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④相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食盐饱和溶液
食盐
3g
100g
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
此说法不正确。
交流讨论1:在一定温度下,向100g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g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g。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交流讨论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
硝酸钾
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
搅拌
能溶解其他物质
高锰酸钾
不饱和溶液
硝酸钾
饱和溶液
1.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2.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交流讨论3: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加水
饱和溶液
有固体溶质未溶解
继续加溶质
若溶质溶解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若溶质不溶解
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一般规律: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特殊溶质:Ca(OH)2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降温、加溶剂
上述实验证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就能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二、结晶
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1.概念: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结晶
2.结晶的途径
(1)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蒸发结晶
(1)降温结晶
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
不饱和溶液
结晶
降低温度
当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后,烧杯底部出现了固体。
经结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结晶
蒸发溶剂
当氯化钠溶液用吹风机后,烧杯中出现了固体。
(2)蒸发结晶
海水晒盐
蒸发结晶
海水晒盐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通常情况
3.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冷却
结晶
【典例1】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如图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_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可能是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D
【典例2】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加入适量的硝酸钾固体
B.蒸发掉一部分水
C.降温至有固体析出
D.升高温度
1.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增加溶剂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恒温蒸发溶剂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A
C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C
4.如果将咸菜放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发现咸菜的表面有一层白色晶体析出。请简要解释其原因。
咸菜的表面有食盐溶液,放置在空气中,水分会不断地蒸发,当表面的食盐溶液达到饱和时,食盐就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所以过一段时间就能发现咸菜的表面有一层白色晶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