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形成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格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则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性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中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崇《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天宝年间人均粮食达到了700斤。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为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盛唐时代和平繁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其深入浅出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
C.李白“万古愁”的咏叹虽然感情沉重,但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为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盛唐时代,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B.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借用玲珑剔透的意象表达饱满的内心感受,体现了盛唐气象宏大浑厚而又精微敏感的艺术特征。
C.盛唐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使盛唐气象呈现出鲜明开朗、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等特征。
D.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门阀士族长期垄断政治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4.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假如你在进行关于盛唐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要针对“盛唐气象的成因”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报告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剑(节选)
都梁
李云龙突围后,带领残存的30多人撤往二营驻地桃树沟。
对于独立团来说,这次亏吃大了,政委赵刚负了重伤,人已经奄奄一息了。李云龙派出一个排的兵力护送赵刚去总部医院治伤,他对昏迷中的赵刚说:“老赵,你去安心养伤,你千万要挺住呀,你答应过我,不把鬼子赶跑,咱俩谁也不许死,你听见没有?你他娘的别装熊,想一撒手就走了?门也没有,这太不够朋友了,告诉你,你生是独立团的人,死是独立团的鬼,躲到哪儿也要把你抓回来。想当逃兵?绝对不行,只许你活着,不许你死,你听见没有?求你啦,老赵……”
李云龙哭了,眼泪成串地滚落在胸前。
送走了赵刚,李云龙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一天谁也不许进门,饭不吃,水也不喝,叶子烟卷的大炮一支接一支地抽,半开的窗户像个正在生火的大烟囱,突突地往外冒烟。
这次团部被袭,牺牲了五十多人,警卫排几乎全部阵亡,团部人员阵亡了一半,连断后掩护的炊事员老王都牺牲了,一想起这事,李云龙的心就在痛苦地抽搐,他在反省自己。李云龙的怒火在胸中翻腾,娘的,这次团部差点儿让人连锅端了,政委负了重伤,老子连老婆都让人抓了。这次不能就这么算了,要当了缩头乌龟,以后就别在这一带混了。什么他娘的特种部队?莫非是三头六臂?不是爹妈生的血肉之躯?就算他山本特工队是钢打的核桃,老子也要把你砸碎吞了。你小子不知死,竟逃进了平安县城,这晋西北是这么容易来的吗?既然来了就别想走了。
傍晚时分,李云龙猛地推开房门,大吼一声:“通讯班集合!”李云龙把几个通讯员全部派出去,命令各营、连、排迅速归建,有重要作战任务。两天以后,独立团集结完毕。
独立团要攻打县城,它开辟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内的地方武装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就轰轰烈烈地干起来。而县城的日本守军一遭到攻击,各地的守军就要来增援,而周边的几个游击区都有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国民党军的地方部队,都有人数庞大的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等地方武装。虽然八路军和国民党军之间根本没有协同作战的命令,八路军内部的通讯能力很差,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之间的联络也很差,周边游击区的各部根本不知道这里有个李云龙要攻击县城。但只要日军从自己眼前的据点里出来,就不能让他痛痛快快地走路,见了便宜能不占吗?于是,晋西北的八路军各部,国民党军各部,各地区的抗日武装,包括啸聚山林的土匪山大王全都卷了进去,晋西北真乱套了。
攻打县城的战斗先在北门打响,顷刻之间,其他三个方向也传来爆豆般的枪声。城上城下轻重机枪对射打得飞沙走石,几个梯次的爆破组冒着弹雨前仆后继,伤亡一开始就很大。爆破手们不断地中弹倒下,新的爆破手又不顾死活地冲上去,这是场硬碰硬的战斗,双方都玩儿了命。一个爆破手拖着被重机枪打断的双腿,艰难地爬近城墙根,守军慌了,成串的手榴弹落下来,负伤的爆破手没等手榴弹爆炸就拉着了导火索……“轰”地一声巨大的爆炸,城墙出现一个巨大的V字型缺口,攻击部队潮水般地冲上去,又一片片地倒下……
此时,以平安县城为中心,方圆几百里内打成了一锅粥。
楚云飞得到情报,太原日军一个联队已前来增援平安县城。楚云飞吃了一惊,日军一个联队的兵力增援,说明平安县城遭到攻击,守军已经吃不住了,是哪支部队吃了豹子胆?就这么不管不顾干上了?
楚云飞心想,肯定是李云龙,这小子够楞的,居然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这么自顾自地干了起来,就你那一个团,兵力够用吗?楚云飞心里有些不满,这小子简直目中无人,虽说双方时有摩擦,好歹算是友军吧?这不是看不起我楚某吗?他不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不满归不满,忙还是要帮的,何况鬼子要从他的地盘上过,总得留下点买路钱吧?
“鬼子既然送上门来,咱们设伏干他一仗如何?”楚云飞对参谋长林志强说。
“团座,咱们一个团对付鬼子一个联队[注],这不是闹着玩的,兵力对比是1:1呀,赔本儿的买卖可不能干,请团座三思。”林志强不同意。
“当然,我也不打算赔本儿,咱们来个梯次配置,分段阻击,给李云龙那小子赢得点儿时间。”
林志强说:“团座,咱和八路军井水不犯河水,帮他的忙干什么?”
“这李云龙还算条汉子,中国军队要是多几个李云龙这样的军官,这场战争就好打多了,准备战斗吧。”楚云飞下了决心。
国民党军358团刚刚进入阵地,前面就打响了。李云龙派出的打援部队和日军接上火了。这是独立团一连和县大队、区小队组成的阻击部队,人数只有几百人,而日军却是整整一个联队,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激战。
整整四个小时,八路军的阻击部队死战不退,日军的重炮把阵地炸成一片火海,以大队为单位轮番攻击,战士们从被炸塌的工事中钻出来,用机枪、步枪、集束手榴弹顽强阻击。负责阻击的八路军指挥员拒绝了358团的换防建议,声称他们奉命阻击8个小时,只有到时间才能撤退,除非他们全部阵亡。
这支八路军小部队最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楚云飞在望远镜中看到最后的几个战士拉响了集束手榴弹和冲上阵地的日军士兵同归于尽,他感慨万端,一想到有朝一日要和这样的部队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不由得暗暗心惊。
(节选自《亮剑》第七章,有删改)
【注】抗战时期,日军一个标准联队约3800人。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刚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李云龙哭得眼泪成串滚落,体现了李赵二人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
B.独立团要攻打县城,它开辟的根据地和游击区内的地方武装都跟着一起进攻、阻击,说明八路军深得人心。
C.八路军内部的通讯能力很差,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之间的联络也很差,这说明了八路军的抗战很艰难。
D.楚云飞看到八路军部队为完成阻击任务死战不退,他既感慨八路军的英勇,又痛恨国民党部队的懦弱。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后就别在这一带混了”“什么他娘的特种部队”等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主人公李云龙鲜明的人物形象。
B.“一个爆破手拖着被重机枪打断的双腿,艰难地爬近城墙根”这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也表现了战斗的惨烈。
C.林志强认为已方伏击增援的日军是“赔本儿的买卖”,这也从侧面说明了358团战斗力不如敌人,打起来会输给对方。
D.文中李云龙是一个“圆形人物”,他既有面对战友身负重伤时的铁汉柔情,也有面对强大敌人时敢于“亮剑”的英勇无畏。
8.虽然楚云飞在文中笔墨不多,但他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
9.“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精神在小说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曰:“君子服然后行乎?其行然后服乎?”子墨子曰:“行不在服。”公孟子曰:“何以知其然也?”子墨子曰。“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其国治。昔者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此二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公孟子曰:“善!请舍忽、易章甫,复见夫子,可乎?”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若必将舍忽、易章甫而后相见,然则行果在服也。”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鱼鸟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告子谓子墨子曰:“我能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亡子之身乱之矣!”
(节选自《墨子·公孟》①)
材料二:
儒讥墨以上同②、兼爱、上贤、明鬼。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③,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哉?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选自韩愈《读<墨子〉》)
[注释]①《墨子·公孟》,本篇主要记录儒、墨两家激烈的争论。②上同:“上”同“尚”,尚同意思是百姓要与君主同是非。“尚同”“兼爱”“尚贤”“明鬼”为《墨子》书中篇名。③祭如在:祭祀祖先时就要当祖先如在面前。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贤A贤B以四科C进D弟子E疾殁世F而名不称G不上H贤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国治”的“其”是代词,与《〈论语〉十二章》中“其‘恕’乎”的“其”用法不同。
B.复,译为“再”,与《〈老子〉四章》中“复众人之过”的“复”意思不同。
C.以,介词,译为“用”与《五石之瓠》中“客得之,以说吴王”的“以”用法和意义不同。
D.正,译为“使……端正”,与《墨子·兼爱》中“故亏父而目利”的“亏”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人的行为成就与其所穿的服饰没有必然的联系,并借用齐桓公和越王勾践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B.墨子面对告子“我能治国为政”的说法,明确指出告子仅停留在口头,却不能亲自实行,不能治国为政。
C.韩愈认为孔子同墨子一样也有尚同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孔子在《春秋》里讥诮、批评那些专权的臣子。
D.韩愈认为墨家会借用儒家的理论,儒家也会借用墨家的理论,两家相互融合,才成就了儒、墨两家的思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二君者,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翟以是知行之不在服也。
(2)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14.材料一中哪两个事例可以作为材料二儒墨“不相悦”的佐证?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乡张氏园亭
石延年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①,地接东陵隐士瓜②。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纵游会约无留事③,醉待参横月落斜。
【注】①《史记·货殖列传》:“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候等。”②《三辅黄图》:“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③留事,积压的公务。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从张氏园的建筑写起,园中亭馆错落,规模宏大,几乎可以跟东晋谢公的园墅相匹敌了。
B.园内四季花开,灿若明霞,“斗”字为花木平添无限精神,也暗示了张氏园林之美堪比造化。
C.树上禽鸟欢畅啼鸣,枝头繁花阵阵飘香,调动多种感官,渲染出生机生趣,流露了物我欣然之情。
D.因无公务缠身,诗人在园中尽兴游玩,并跟主人约定,待至参横月落时,再到园中共谋一醉。
16.通篇未着一字写主人,却隐隐然有主人在,请结合诗句分析主人的形象。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两句,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又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2)《礼记》认为“,”,这两句话明确阐述了管好自己的家与治理好国家、以及治理好国家与天下太平的关系。
(3)老子在列举了车轮、陶器、房舍三个例子,并且指出了“无”的作用之后,对“有”与“无”的关系进行总结的句子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很多动物出现了为了生存而改变自身的行为。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桦尺蛾的翅面多为白色,当它们停歇在桦树树干上时,与白色的树干几乎融为一体。工业革命开始后,A。白色桦尺蛾在这种环境下十分显眼,很容易被天敌捕食;而黑色桦尺蛾就幸运多了,它们拥有能与树干融为一体的保护色,生存率也就更高。结果,黑色桦尺蛾越来越多,其数量约占所有桦尺蛾的98%。
①20世纪中叶,英国采取的措施控制空气污染,②被熏黑的桦树树干渐渐恢复了原来的本色,③黑色桦尺蛾失去了原本的生存优势,④白色桦尺蛾逐渐多了起来。⑤其实,桦尺蛾的变化并非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造成的。⑥2016 年,科学家发现桦尺蛾体内的一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其翅面“黑化”,⑦而巧合的是,这个基因突变出现的时间与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吻合。⑧这就意味着,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桦尺蛾就在环境压力下产生了变异的色型,⑨而工业革命创造出的环境更适合拥有这种突变的个体生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字数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预制菜行业成为餐饮业的新宠。其实预制菜也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不过就是加工食品的进阶版。
对预制菜生产企业来说,风味决定它能走多高,安全决定它能走多远。一方面,预制菜相对现做现卖的菜品,①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长时间存储的条件下保持菜品风味。中国烹饪文化( ),相传,唐尧时的彭祖就是中国古代烹饪名厨。不同菜系不同菜品的风味保持办法大不相同,冷藏温度、存储环境、加热方式、包装材质等各方面因素都要考虑周全,才能让尽可能稳定的菜品风味赢得市场认可。另一方面,预制菜从生产、运输、存储到消费者食用,②如何才能保证全链条的食品安全卫生,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呢?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它决定了预制菜行业发展是否能够行稳致远。前不久,“三无(无企业名词、无生产批号、无生产日期)”预制菜被举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不容忽视。对于预制菜的生产和质量,消费者首先要有知情权,相关部门也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监管、执法的力度。
预制菜虽然在疫情期间大放光彩,但它未必( )。从长远看,预制菜行业可能会与电子商务、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业态一样,逐渐成长为一种值得重点关注和长线投入的新经济。
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1.文中①②两处都用了“如何”表示疑问,为何句末标号不同?请简要说明。
22.近日有关“预制菜”的话题火爆,起因是国内个别学校食堂准备引进预制菜。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就“预制菜进校园”提出你的几点建议。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红岩》《别了,不列颠尼亚》,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张富清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注意:书写清晰,卷面整洁。
答案及简析
现代文阅读
1.答案:C
简析:原文说李白《将进酒》中的 “万古愁” 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 “可以匹敌,有着联系”,并非 “更为气象万千,充沛饱满”,该项表述错误。
2.答案:B
简析:A 项,人民力量高涨,人民喜爱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但不意味着不喜欢揭露黑暗的作品,该项说法过于绝对;C 项,因果倒置,应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而非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呈现出这些特点;D 项,因果颠倒,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垄断局面,才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获得较高地位。
3.答案:D
简析:D 项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表现的是对友人的相思之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没有盛唐诗歌朝气蓬勃的特点,不能体现 “盛唐气象”。
4.答案
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追求光明的作品也具有思想性,如《离骚》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描述黑暗面,这是 “盛唐气象” 中歌唱正面、追求光明的思想性的佐证。
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将进酒》的 “万古愁” 形象充沛饱满,是盛唐气象的体现;而《虞美人》说愁虽形象,但显得可怜,与盛唐气象全然不同,从而从反面论证了 “盛唐气象” 的特点。
5.答案
文化交流融合:南北文化交融,中外文化交流,形成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开阔了盛唐人的眼界和胸襟,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社会环境稳定繁荣: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奠定基础,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难以产生这样的气象。
思想氛围自由开放:儒、释、道三教并用,思想界自由,诗人可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影响诗歌风格,对盛唐诗人风格形成起重要作用。
文人阶层兴起变革:抑制门阀士族政策使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阅历丰富、了解社会,有抱负、能力,敢于开拓,创造出盛唐文化,形成盛唐气象。
文学类文本阅读
6.答案:D
简析:原文中楚云飞看到八路军英勇奋战的表现后是感慨万端和暗暗心惊,心惊的是日后和八路军在战场上刀兵相见,是对八路军英勇的侧面描写,并没有体现楚云飞 “痛恨国民党的懦弱”,该项错误。
7.答案:C
简析:林志强认为兵力对比悬殊,帮八路军作战会给自己部队带来较大伤亡,不划算,而不是 “358 团战斗力不如敌人,打起来会输给对方”,该项理解错误。
8.答案
楚云飞是嫉恶如仇的爱国者,以民族大义为先。他虽对李云龙独自攻打县城不满,但敬佩李云龙是条汉子,面对日军敌寇,决定出兵阻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讲义气,宽容、顾全大局。尽管国共两党存在分歧,他虽对李云龙不打招呼有所不满,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不计前嫌,选择帮助李云龙,以大局为重。
9.答案
“亮剑” 精神体现为一种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如独立团一连和县大队、区小队组成的阻击部队,面对人数众多的日军联队,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依然死战,坚守阵地,展现出非凡的勇气。
“亮剑” 精神体现为一种魄力:面对困境时果断抉择,永不言败。李云龙在团部遭受重创后,毅然决定攻打县城,阻击山本特工队,毫不退缩,体现出果断和坚韧不拔的魄力。
“亮剑” 精神体现为一种军魂的凝聚力:这是一种团队精神,从团长到士兵,整个团队都有一种豪气和凝聚力。如负责阻击的八路军指挥员拒绝换防,直至全体阵亡,体现出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体都具有这种军魂,永不言败,敢于和敌人殊死拼搏。
文言文阅读
10.答案:BEG
简析:“贤贤” 是动宾关系,“以四科进弟子” 是状语后置句,“殁世而名不称” 作 “疾” 的宾语,故在 B、E、G 处断开。
11.答案:C
简析:“儒家用尚同、兼爱、尚贤、认同有鬼神存在等思想讥讽墨家” 和 “游客得到药方,用它来游说吴王” 中的 “以” 都是介词 “用” 的意思,该项理解错误。
12.答案:C
简析:材料二指出孔子 “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 以及 “《春秋》讥专臣” 等多方面原因,“《春秋》讥专臣” 只是其中之一,该项说法以偏概全。
13.答案
(1)这二位君王,他们的服饰不一样,他们的行为却是一样的。我由此知道有所作为不在于服饰啊。(“此”“一”“以是”“行” 各 1 分)
(2)我认为分歧产生于后代的学生,(他们)各自致力于推行他们老师的学说,这不是两位先师思想的本来面目。(“末学”“务”“售” 各 1 分,判断句 1 分)
14.答案
公孟子与墨子讨论 “行”“服” 问题,公孟子注重服饰与行为的关系,墨子认为有所作为不在于服饰,两人观点不同,可作为儒墨 “不相悦” 的佐证。
程子诘问墨子称引孔子言论,程子认为墨子非儒却称引孔子言论不合理,体现儒墨两家在思想观点上的分歧,可作为儒墨 “不相悦” 的佐证。
古代诗歌阅读
15.答案:D
简析:尾联是诗人抒发自己在园中游玩的感受,诗人无公务缠身,可在园中尽兴玩赏并与主人一醉方休,而不是诗人跟主人约定,该项理解错误。
16.答案
首联写张氏园亭亭馆众多、规模宏大,园色与明霞争辉,点出张氏富有。
颔联运用渭川竹和东陵瓜的典故,表明张氏虽富却有隐士般高雅的情趣。
尾联写诗人在园中纵游之乐,直至参横月落,暗写张氏待客热情,通过诗人的感受侧面烘托出主人形象。
名篇名句默写
17.答案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语言文字运用
18.答案:桦树树干被熏黑了
简析:根据上下文语境,工业革命后环境变化,白色桦尺蛾显眼,黑色桦尺蛾有保护色,可推断出桦树树干变黑了,故此处应填 “桦树树干被熏黑了”。
19.答案
第①句,改为 “20 世纪中叶,英国采取措施控制空气污染”。(成分残缺,“采取” 缺少宾语中心语)
第②句,改为 “被熏黑的桦树树干渐渐恢复了本色”。(语义重复,“原来的” 与 “本色” 表意重复)
第⑤句,改为 “并非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或 “并非完全是由自然选择造成的”。(句式杂糅,“是…… 的结果” 与 “由…… 造成的” 杂糅)
20.答案:源远流长;昙花一现
简析:第一空,根据后文提到唐尧时的彭祖是古代烹饪名厨,可知中国烹饪文化历史悠久,应填 “源远流长”;第二空,根据后文预制菜行业有长期发展潜力,可知此处应填 “昙花一现”,表示预制菜不会短暂流行后就消失。
21.答案:第①处 “如何” 充当 “是” 的宾语,是句子的一部分,所以用句号;第②句是完整的句子,“如何” 表疑问,所以用问号。
简析:第①句中 “如何在长时间存储的条件下保持菜品风味” 是 “最大挑战就是……” 的宾语,是句子成分,不是独立的疑问句,句尾用句号;第②句 “如何才能保证全链条的食品安全卫生,守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呢” 是独立的疑问句,询问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方法,句尾用问号。
22.答案
保障知情权:学校应让家长和学生充分了解预制菜的生产厂家、食材来源、加工过程、营养成分等信息,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要建立严格的预制菜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预制菜的安全、卫生、健康。
保证风味:预制菜生产企业要注重研发,根据学生口味需求,改进加工工艺,保持菜品风味,同时合理搭配营养,满足学生生长发育需要。
作文
1.立意参考
时代提供机遇,青年应积极作为,将个人发展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担当,努力有所作为。
把握时代脉搏,利用时代赋予的条件,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中奋发有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写作思路
开头部分:可以通过描述时代的发展现状,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引出 “可为” 的时代背景,然后提出中心论点,即身处这个时代,我们应当有所作为。
中间部分:
举例论证在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的人们如何在各自的 “可为” 时代中积极 “有为”,如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奋斗,当代楷模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等,阐述 “可为” 与 “有为” 的关系。
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当下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机遇和条件,如科技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去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如在学习、工作、创新等方面积极行动。
从反面论述如果在 “可为” 的时代中碌碌无为,将会错失发展机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强调 “有为” 的重要性。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再次强调时代大有可为,我们应积极作为,鼓励大家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实现梦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