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结束:二战的欧洲战争
开始:“冷战”
第16 课 冷战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区分“冷战” 与“热战”的不同点,从而明确美国推行冷战的真实目的。(唯物史观)
2.分析冷战发 生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分析比较美 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系的发展变化,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家国情怀)
2.冷战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涵义:二战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一·冷战的发生
①时间:
冷战中伴随着局部热战,通常是美苏通过局部代理人的战争进行,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达到美苏双方“互相遏制,却不诉诸武力”
(1947年—1991年)
②方式:
除了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
战后美国退役的军舰
战后强大的苏军
坐拥100艘航母上万架战机,二战后强大的美国
③根本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一·冷战的发生
④实质: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国家利益的冲突
3.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大大增加欲称霸世界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在美国人头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杜鲁门
③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根因)
②美、苏势均势,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一·冷战的发生
经济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军队人数1200多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军事
政治
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
具体指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
目的:鼓动英美合作,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
什切青
里雅斯特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美国的资本主制度
4.冷战的序幕——铁幕演说
一·冷战的发生
③影响:揭开了“冷战”序幕。
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制度
丘吉尔制造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舆论,号召西方国家联合抵制苏联。
5.冷战表现: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 3)
内容:
实质:
影响:
①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资本主义)”、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②要求美国援助希腊、土尔其
③美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义义,称霸世界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美、苏关系由同盟走向对抗)
地中海
黑海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制度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制度
两种生活方式
一·冷战的发生
5.冷战表现: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年)
内容:
目的:
影响: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①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稳定了政治局势
②加深西欧对美国经济依赖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谈谈你的理解。
二者的本质目的是一样的。即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
一·冷战的发生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5.冷战表现:
③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原因:
成立:
目的:
性质:
内容:
影响:
遏制苏联控制西欧
1949 美、英、法等12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比利时布鲁塞尔(总部)
军事政治集团
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民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p76
美国从军事上加强对西欧国家控制,标志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一·冷战的发生
集体防御的原则
5.冷战表现:
④苏联的应对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对策?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苏联人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
政治上的表现
1947年,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
经济上的表现
军事上的表现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一·冷战的发生
华沙条约
(3)影响: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两极格局形成
划
马
歇
尔
计
经济
美
杜鲁门主义
政治
约
成
立
北
成
立
经
互
会
情报局
军事
成
立
华
约
苏
(1)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2)实质:受苏联控制之下政治军事集团
①华约的形成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②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
中立国
北约
华约
为与美国抗衡,苏联与东欧7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代表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华沙条约》,规定了集体防御体系原则,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莫斯科。
一·冷战的发生
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对峙事件:
①德国分裂(冷战阴影)
背景
德国法西斯垮台,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柏林危机
①1948年2月 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引起苏联抗议
②1948年6月苏封锁西柏英、美立即反封锁
正式分裂
①1949 9 美、英、法 “联邦德国”或 西德
②1949 10 德国 民主德国”或“ 东德
影响
①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②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建立
英国占领区
苏联占领区
法国占领区
美国占领区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它只是一堵墙。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无形的对抗,有行的伤害
二·德国的分裂
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美、苏、英、法分占德国和柏林示意图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1)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2)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
(3)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二·德国的分裂
知识拓展:柏林墙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通电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高3~4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
柏林墙成为冷战的标志性建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结束,民主德国政局动荡,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
②造成局部热战
20世纪60年代
美国入侵越南
20世纪70年代
苏联入侵阿富汗
20世纪40年代
朝鲜战争、扶蒋反共
1.对峙事件:
苏军入侵阿富汗
二·德国的分裂
知识拓展: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建立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冷战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及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③20世纪60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
1.对峙事件:
二·德国的分裂
2.启示:
①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主题
②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经济
美苏冷战 华盛顿的和平鸽
3.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瓦解
二·德国的分裂
4.影响:
①客观上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核技术、空间技术 )
②两国势均 ,未发生全球性热战
③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④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⑤给两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冷战的40多年里,美苏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1945—1957年,美苏双方主要进行了研制核武器竞赛。
1945—1985年,全世界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美苏分别占80次和562次,合占世界总数的
80%以上。两国储存的核弹头总数达4.5万枚以上,战后世界核弹头总数90%以上。
1957—1983年,双方以研制核弹头的运载工具以及新型核弹头的竞赛。从1957~1984年,在全世
界发射的3000多颗人造卫星中,美苏两国占90%以上,且70%是军用卫星。
1986年洲际导弹、潜射导弹、重型轰炸三种战略武器合计数:美国1989件,苏联为2594件。核弹拥有量,美国为1.3万余枚,苏联为9640枚。
门类 美国 苏联
年产飞机 50000多架 40000多架
年产坦克 20000多辆 30000多辆
年产火炮 257390门 516648门
核武器 1945年试爆 1949年试爆
二·德国的分裂
课堂小结
开始标志
苏联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1947)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1947)
冷战(1947-1991)
美国
军事上
北约(1949)
最终形成
揭开序幕: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华约:1955
经互会(1947)
主要 表现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1947)
1.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C.都是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治
课堂演练
B
A
3.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一幅有关国际关系的漫
画《量体裁衣》。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A. 开启了美苏的冷战对抗
B. 促进了西欧独立与复兴
C. 加重了美国的经济负担
D. 加速了欧洲的战后重建
4.下面是美苏国防开支数据图。该图可用于说明( )
A.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B. 二战后美苏两国经济实力交替上升
C. 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
D. 美苏两国注重军事但忽略社会建设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