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6 08: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 习马会 2015年11月7日15:00,习近平、马英九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 习马会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一、国共两党的政治较量 想一想在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几种命运的选择?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战争?和平?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从材料中得知,中共的主张是什么?建立一个联合的民主政府,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材料二: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思考: 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由此可知,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原因: 第一,当时国际国内的舆论的压力 第二,蒋尚未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目的: “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一个缓兵之计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来延安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2)内容:(3)斗争焦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性问题(4)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表明了和平诚意,赢得民心。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方针,如果发动内战,政治上孤立被动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 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A思维升华 最终和平的愿望还是落空了,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抗战的胜利虽使国家和民族摆脱了日本法西斯的控制和奴役,但并未摆脱国际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企图继续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阴谋发动内战,消灭人民革命力量。这样,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二、解放战争的几个阶段防御阶段(1946.6~1947.6)
反攻阶段(1947.6~1948.9)
决战阶段(1948.9~1949.1)
渡江战役(1949年)内战的爆发初期——防御阶段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战争初期的敌我双方的形势如何?
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方针,效果如何?
430 ︰ 127 =?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
内战爆发初期,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战略思想:“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作战方式:运动战100万人130万人430万人1946年6月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195万人373万人国民党的机动兵力
大为减少意义:为战略反攻创造条件材料解析《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
1、其中第二年指的是那一年?
2、外线和内线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外线反攻的重点是哪里?
3、当时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具备那些条件?战略反攻的有利条件战略上:粉碎了敌人全面进攻,同时在两翼(陕北、山东)有效的牵制了敌军,敌人中原防御相对薄弱。
经济上:进行了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扩充了实力,后方巩固。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战略反攻的意义是什么?材料解析:历史意义: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280 万365 万优于 敌军不足大为改善略占 优势巩固危机四伏高昂低落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运筹帷幄、决战千里三大战役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胜利的原因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往往不在战争本身。思维升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人民群众的支持(最重要)3.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1949年元旦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求和”声明 把共产党阻止在长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说:划江而治,搞一个国共两党“南北朝”……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构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动的精神支柱。
——《解放战争全记录》南京国民政府北平和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目的:缓兵之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企图划江而治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找个话题试探毛泽东:“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只是晓得一些。”刘斐问:“您是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起来,话中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了。”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请思考,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胜无疑,为什么还争取与国民党和谈?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材料解析1949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国共北平和谈的结果怎样?
江阴湖口蒋家王朝覆灭渡江战役
(1949、4、21)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23日) 1949年4月23日,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解放战争后期,在山西的白云观蒋介石曾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感悟历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本章小结侵略史:1840 19世纪末 1937
鸦片 甲午中日战 日本侵华
战争 八国侵华1840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义和团 辛亥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农民阶级)(民族资 (无产阶级)
产阶级)抗争史、探索史:结论: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检测反馈:
(2007滨州质检)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毛泽东所说的“斗争”实质是 ( )
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提出了促进了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
C.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
D.强调了党的工作作风A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A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A B C DB3、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是为了(?? ) A、在两党斗争中蠃得主动             
B、需要共商建国问题 C、以和谈换取部署战争的时间           
D、将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C4、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 )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军取得决战胜利
C思维发散: 在中国近代后期的历史上,国共两党两度携手并肩,又两度分道扬镳,这种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后期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乃至当代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你如何看待这种关系?为什么?以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和则两利: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演奏了一部由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构成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交响曲,谱写了中国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最宏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篇章。国共两党在辉煌的战绩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次国共合作谱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新篇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国共两党的威望空前提高,双方的力量空前壮大 分则两伤:由于国共两党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当阶级矛盾超过民族矛盾时,国民党为了阶级私利、忘恩负义,对昔日的同盟进行了残酷的阶级斗争。这种贪小失大的做法导致了两党合作的破裂,国民党两度自食其果,既给共产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国共两党第一次分裂后,双方进行了十年的对峙,频繁的内战使国共两党受到严重的创伤,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大片国土惨遭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践踏。
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后,双方的内战使千百万生灵涂炭,国民党败退台湾,偏安一隅。共产党则在极度贫困的大陆上艰难地求发展,以完成民族振兴的大任1.(2012年江苏历史,9)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和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战略反攻正式拉开序幕。,故选A项。
【答案】A2.(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9)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解析】关键信息:快点给他们和平。从题干材料反映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再结合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与相关事实分析,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无关;从时间信息上看,D项说法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