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预习练(含答案) 2024年寒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预习练(含答案) 2024年寒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9 11: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仿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B.仿写是写作入门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一直模仿好文章,无需创造。
C.一篇好文章,在写法上总有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
D.我们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2.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改变了贵州,其实,贵州不是也改变着大数据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拒绝毒品”“品行端正”“交通安全意识”依次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在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句中“在贵州”是定语。
D.“苗绣;蜡染;银饰等民族艺术品展现了多彩的贵州文化。”句中的分号应该改为顿号。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C.正当我听得陶醉的时候,那美妙的音乐戛然而止。
D.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在此期间我对人情世故知道了不少。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踊越 争讼 门槛 变换多姿
B.羁绊 怠慢 幅射 惊心动魄
C.落幕 皎洁 恣意 元气淋漓
D.家眷 渺远 诱惑 兴高彩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6.结合语境,完成小题。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霄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锵然( )liáo原( )
(2)指出画波浪线句子中的错别字并修改:“ ”应改为“ ”
(3)仔细阅读选文,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唐明皇古远”。)
B.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以上三个加点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助词。)
C.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liáo原的一把烈火!(这句话中的标点使用正确。)
D.“张灯结彩”“太平丰年”“夜深星阑”“斗方大字”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三、综合性学习
7.文学常识填空。
《回延安》的作者是 ,诗人、剧作家。本诗选自《 》。
四、现代文阅读
《社戏》节选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8.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罗汉豆正旺相”中的“旺相”可解释为茂盛。
B.第①段描写了平桥村水乡美景,具有江南地域的特色。
C.选文主要写归航途中,塑造了一群淳朴热情善良的小伙伴。
D.小伙伴们没有经别人同意而去偷豆的行为,应该持否定态度。
9.细读第⑥段,请概括出六一公公情感态度的变化。
对小伙伴不爱护田里罗汉豆( )→了解偷豆原因后( )→得到“我”夸奖后( )
10.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社戏(节选)
①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②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③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④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⑤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央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⑦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起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⑧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⑨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 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1.下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絮叨(xù dao) 竭(jié)力 装模(mó)装样
B.撺掇(cuān duo) 凫(fú)水 拔前篙(gāo)
C.一哄(hōng) 潺潺(chán) 弥(ní)散
D.蕴(yùn)藻 松柏(bó) 叉(chā)港
12.根据节选内容梳理情节,完成填空。
13.第②段、第⑦段两次提到“我”“似乎”听到了社戏,联系上下文,分析“我”的心理。
第②段:
第⑦段:
14.第⑥段画线句的语言具有表现力,请你结合加点字词简要分析。
15.以下对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我”对江南水乡优美风光的喜爱。
B.烘托“我”看戏途中愉悦的心情。
C.侧面表现小伙伴驾船娴熟,行船速度极快。
D.推动情节发展,反衬出看社戏的无聊。
五、填空题
16.预习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结合全文,你认为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⑵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17.下面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的表达比较好?
①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②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垂珠联珑的朱门也早已褪色了,只是那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
1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19.学习了《社戏》后,同学们开展了以“走近鲁迅,欣赏社戏”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社”原指
20.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这句话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 ,突出了“我”对灯笼的 。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D
6.(1) qiāng 燎
(2) 霄 宵
(3)B
7. 贺敬之 贺敬之诗选
8.D 9. 生气(气愤) 理解 感激 10.一方面是偷豆吃的紧张刺激与有趣兴奋令人回味;另一方面是难忘小伙伴们的天真淳朴与自由率真;再一方面难忘平桥人朴实、真挚的感情,农村特有风光和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
11.B 12.(1)双喜提议坐船同去(2)双喜打包票说服了外祖母和母亲 13. “似乎”表示锣鼓的声音只是我的想象,体现出了我非常想去但不能去的失落之情。 “似乎”表示我推测听到的声音是歌吹,表现出我在月夜急于看戏的心情。 14.运用多处动词:“跳下船”表明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同时,也可看出他们的艺高人胆大;两个“拔”表现了他们配合之默契;“点”表示使船离开河岸的撑船动作的轻松、敏捷;“磕”表示加大反作用力,使船启动;“退后” “上前”“出”表示航船已经起航;“架起”“换”“说笑”“嚷”等动词,表现了孩子们欢快活泼的心理特征,构成了互助互乐、轻松和谐的氛围。这些极其传神的动作,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和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15.D
16.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 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 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 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 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粟,激发爱国热情。 略
17.第①句在表达上对比明显,重点抒发对堂姊家家道中落、世事变迁的感慨。第②句把情感的重点落在了对“官衔灯”关注上。比较两个句子,觉得还是①句的表达更加简洁流畅,抒情更加具体明确。
18.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突出了舞姿的壮美与变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挚爱与赞美之情。
19.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20. 拟人 比喻 “我”与灯笼结下的缘分之多 喜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