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回延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文学社依据《回延安》安排了一个朗诵比赛答辩环节,请依据语境,完成此环节设计的内容。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1)选出朗读时需要重读的词(两个即可)。
(2)结合语境说明重读的原因。
二、综合性学习
2.综合性学习。
(1)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由于春节历史悠久,加上中国幅员辽阔,故在各地产生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请简要介绍一个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小德一家就选择了去旅游。在某个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小德看到了景点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间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是仇,魏是恨,仇恨中有仁有义,单刀独辅汉江山。请说出该对联重点写的人物是谁,并概括对联中一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
(3)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中秋节或春节的情境。(80字左右)
A组:热闹 洋溢 张灯结彩 欢声笑语 齐心协力 兴高采烈
B组:一边……一边…… 不仅……而且……
三、语言表达
3.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民俗民风?请写一个片段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民俗民风。(2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部分 内容概括
一 抒写的 感触。
二 追忆当年延安的 。
三 描绘 的热烈场景。
四 描画延安城的 。
五 歌颂延安的 ,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陕北的山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1)。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2),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3)。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4),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在文章第①段中,“陕北的山”的特点是 ,体现这一特点的段落是 (只填序号)
(2)选段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它具有 的作用,选段的最后一句的感悟的内涵是 。
(3)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后面部分写对山的赞美,这种表现方法叫 其作用是为了 。
(4)在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这样的诗句“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在本文划横线的句子中,也有类似表达对土地情感的句子,它是 (只填序号)。
五、作文
6.《回延安》是一首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赞歌。诗人通过对自己回访延安时的激动心绪的描述,热烈地倾诉了对于延安的感激和眷恋之情。请你也写一首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赞颂某一事物的小诗。
参考答案:
1.(1)(1)呼唤、母亲。
(2)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回延安时内心的激动和澎湃之情,因为作者想到马上要回延安了,内心情绪十分激烈,故要重读。
2.(1)不唯一
(2)关羽;桃园结义、单刀赴会。
(3)示例: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品尝各种美味食品,在欢声笑语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3.参考例文
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里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
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就会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客人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主人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
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能体会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4. 久别重逢延安 战斗生活 会见亲人 崭新面貌 光辉历史
5.(1) 神奇而美妙 ②
(2) 深化主题 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
(3)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在后面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4)(3)
6.例文:
赞美老师
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
你是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
奉献几多血和汗,
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
就像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
就像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
多少个不眼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
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
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导引人走出科学的迷言。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