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分子中含有键的是( )
A. B. C. D.
3.采取下列措施对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有明显效果的是( )
A. 与水反应时,增加水的用量
B.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时,改用浓硫酸
C. 溶液与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时,将块状大理石改为粉末状大理石
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B. 电子云图为:
C. 基态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D. 分子中键的形成:
5.下列操作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的是( )
A.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
B. 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C.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
D. 用除去酸性溶液中的
6.下列关于、、的叙述中,正确的( )
A. 原子半径: B. 最高化合价:
C. 第一电离能: D. 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区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时,约为的纯水呈酸性
B. 将盐酸稀释到,所得溶液的为
C. 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D.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球分别浸泡在热水和冷水中
制作燃料电池 验证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验证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A. B. C. D.
9.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冶炼的反应:熔融
B. 在气流中加热得到无水:
C. 向亚硫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D. 用溶液将转化为:
10.反应,经过以下两步基元反应完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分子必须发生碰撞才能发生基元反应
B. 因为中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所以
C. 因为中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所以
D.
11.如图所示,利用、和溶液制成燃料电池总反应式为,模拟氯碱工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池中负极反应为
B. 乙池中出口、处气体分别为、
C. 乙池中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 当甲池中消耗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
12.室温时,向的、中分别滴加溶液,其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Ⅱ表示的是向中滴加的变化曲线
B. 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为
C. 滴加溶液至时,两种溶液中
D. 向中滴加溶液时,溶液中微粒浓度:
13.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
,
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见表。
温度
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增加高炉的高度可以有效降低炼铁尾气中的含量
B. 由表中数据可判断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C. 为了使该反应的增大,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
D. 下与反应, 达到平衡时 ,则用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14.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下电解的溶液,实验记录如下、代表电压数值
序号 电压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Ⅰ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有
Ⅱ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无
Ⅲ 无明显变化 无、无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Ⅰ中阳极附近的溶液可使淀粉试纸变蓝
B. Ⅱ中出现黄色可能是因为有还原性,在阳极放电产生
C. 由Ⅱ中阳极现象可知,该电压下在阳极不放电
D. 对比上述三组实验可得出结论:离子是否放电与电压有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5.、、是常见的非金属氢化物,研究他们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分子的结构
氧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 。
的电子式为 ______ ,的模型为 ______ 。
研究分子的结构
基态原子中有 ______ 个未成对电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符号是 ______ 。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的电负性为、的电负性为,则中为价
中原子的杂化方式是杂化
与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
研究分子的结构
基态碳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是 ______ 。
分子碳原子以个杂化轨道分别与个氢原子的轨道重叠,形成个 ______ 键填“”或“”,甲烷的空间结构是 ______ 。
三种分子比较
三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 ______ 。
三种分子中键角,原因是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16.利用金属矿渣含有、及制备的实验流程如图。已知煅烧过程中和转化为和。
资料:碳酸亚铁是白色固体,常温下
常温下
“酸浸”后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______ 。
“还原”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和 ______ 。
甲同学根据复分解反应规律选择溶液为沉淀剂制备碳酸亚铁,并设计了如下实验。向装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发现产生白色沉淀,部分立即变为灰绿色沉淀,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测白色沉淀中含有 ______ ,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______ 。
乙同学通过理论计算认为沉淀中还可能有,他的理论依据为 ______ 。
乙同学设计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他的实验方案是: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取样, ______ 补全操作和现象,证明沉淀中含有碳酸亚铁。
丙同学尝试用、制备,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溶液 溶液 实验Ⅰ: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溶液 溶液 实验Ⅱ: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溶液的,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______ 。
写出实验Ⅱ中“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分析使用溶液作沉淀剂的优点有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7.某小组同学探究与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研究溶液与溶液反应产物。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振荡试管产生黄色浑浊,再向其中加入 ______ 溶液,无明显变化。得出结论:二者混合,无明显氧化还原反应。
验证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铁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除尽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振荡 ______ 存在
取少量除尽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滴 ______ 填序号溶液,振荡 ______ 存在
可选用试剂:溶液溶液酸性溶液溶液。
由上述实验可知铁的氧化产物中含有和,则氧化性强于,又已知氧化性强于,得出结论:可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乙同学用计测得,常温该硝酸银溶液的为,于是对上述实验结论提出质疑。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______ 。
丙同学通过原电池原理探究与Ⅰ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图如图。
补全上图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______ 。
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正极电极表面有光亮的银析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与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结论:与可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反思。
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其浓度有关。由该资料和以上实验分析,溶液与溶液直接混合时,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8.研究、等气体的无害化处理对治理大气污染、建设生态文明有重要意义。
Ⅰ二氧化硫消除二氧化氮。
已知:
则的 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将起始浓度比为:的与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转化为的平衡转化率为。
下列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 填字母。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和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每生成消耗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______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Ⅱ具有较好的还原性,催化剂存在下,可用来消除的污染,生成两种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时,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曲线Ⅲ对应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19.铁的腐蚀与防护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Ⅰ生铁的腐蚀
如图实验装置中,形管内为红墨水,、试管中分别盛有氯化铵溶液和食盐水,各加入生铁片,一段时间后,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猜测试管中生铁发生 ______ 填“析氢”或“吸氧”腐蚀。
试管中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 。
Ⅱ生铁防护一电镀法
用电解的方法制备电镀液,如图所示。
与直流电源端相连的电极材料是 ______ 填“铜片”或“石墨”。
将进口处较浓硫酸替换为溶液进行实验,发现得到的溶液比替换前升高,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 。
测定溶液的浓度。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加入过量的,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白色,。
溶液的浓度是 ______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生铁片上电镀铜
已知:放电的速率缓慢且平稳,有利于得到致密、细腻的镀层。
生铁片应与电源的 ______ 相连。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发生反应,制得铜氨溶液,可使镀层更加致密、细腻。原因是 ______ 。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14.【答案】
15.【答案】 四面体形 哑铃形 正四面体形 、和的中心原子都是杂化,的中心原子没有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的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16.【答案】 ,溶液呈碱性,可与反应生成 溶液中约为,约为,,,, 向沉淀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溶液中存在,,显碱性是因为其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生成保护、低可以降低的比例
17.【答案】淀粉 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的紫色褪去 酸性环境下可将氧化为 溶液与溶液直接混合时生成沉淀,使或“”降低,氧化性或“还原性”减弱,不足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8.【答案】 : :;对于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脱除率增大
19.【答案】析氢 铜片 替换为后,阴极区发生反应,阴极区,也可以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运动到阳极区,导致溶液升高 负极 降低的浓度,使得放电速率减缓,同时通过平衡的移动补充放电消耗的,使其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达到放电速率平稳的作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