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1.(2024九下·南关模拟)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
A.早期猿人 B.半坡遗址 C.人文初祖 D.禅让制度
2.(2024九下·南关模拟)秦朝时期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三司
3.(2024九下·南关模拟)以下属于墨家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
4.(2024九下·南关模拟)《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东汉末到西晋初的历史。通过该书,我们可以了解(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2024九下·南关模拟)以下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C.宋太祖增加取士名额 D.科举制推动教育发展
6.(2024九下·南关模拟)下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是( )
A.南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2024九下·南关模拟)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巩固清朝统治 B.促进民族交融
C.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
8.(2024九下·南关模拟)如果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感动中国1898年度人物”最应该当选的是( )
A.戚继光 B.邓世昌 C.谭嗣同 D.杨靖宇
9.(2024九下·南关模拟)如图反映了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其发展的主要国内因素是( )
A.洋务运动办广的刺激 B.辛亥革命创造的条件
C.五四运动范围的扩大 D.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10.(2024九下·南关模拟)辛亥革命以后,端坐朝堂的皇帝没有了,但人心中的“皇帝”还存在,为了扫除“人心中的皇帝”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 )
A.戊戌变法 B.“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1.(2024九下·南关模拟)某校围绕“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主题,开展实地研学旅行活动,应该去
A.上海 B.井冈山 C.延安 D.北京
12.(2024九下·南关模拟)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
A.《天工开物》 B.《申报》
C.《民报》 D.《新青年》
13.(2024九下·南关模拟)小李去长春烈士陵园祭扫时看到以下烈士的信息。 他们都牺牲于( )
葛学才(1922-1951年);孙山(1923-1952年);姜文义(1932-1953年)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4.(2024九下·南关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共同点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5.(2024九下·南关模拟)下面是企业商标,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的是( )
A.沈阳机床 B.沈飞集团 C.武汉钢铁 D.鞍钢集团
16.(2024九下·南关模拟)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17.(2024九下·南关模拟)某公众号向小明同学推送的文章包含以下关键词: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该文章便于他学习(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8.(2024九下·南关模拟)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 )
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9.(2024九下·南关模拟)表达了在“求同存异”的同时以平等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愿望的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万降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第26届联大
20.(2024九下·南关模拟)小张为即将进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课前演讲搜集资料,其中最符合主题的是( )
A.《权利法案》译文 B.《国际歌》歌词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D.联合国旗帜
21.(2024九下·南关模拟)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2.(2024九下·南关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首次实践这一思想的是( )
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辛亥革命
23.(2024九下·南关模拟)下列人物中属于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的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扎格鲁尔 D.卡德纳斯
24.(2024九下·南关模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二国同盟的建立
C.雅尔塔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25.(2024九下·南关模拟)某地区开展了“云码云学”行动,将各络优质资源制成系列二维码,学生扫码“云学”。这种 “云码云学”行动主要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运用 B.生物技术的进步
C.电气技术的应用 D.信息技术的发展
26.(2024九下·南关模拟)某校九年级二班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个球通史、文明交流史”进行项口式学习,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
【任务一:搜集资料】
材料一
①文物:汉朝鎏金铜马。 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现藏于陕西省茂陵博物馆 ②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以上为所搜集史料中的两个,请分别写出其史料类型,并说说你认为哪个史料可信度更高(标出序号)。
【任务二:分析资料】
材料二:古希腊地理学家马利奴斯记录了一条……商路;托勒密把这条商道记载入其《地理志》中。近代英国东方学家亨利·玉尔在……书中对“赛里斯之路”的研究,奠定了“丝绸之路”一词的学术基础。李希霍芬在中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地理和地质考察研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与“丝绸之路”概念产生相关的史学研究方式。
材料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可能“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的文明成果。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陆路和海路之分,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徘徊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宋元时期,明朝初年达到顶峰,明中叶至清代而衰落。
——摘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并各举·例加以解释。
材料五:西方文明的扩张是带有相当不平等性的全球化,……今天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建设则是世界文明史的价值重现,就是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如果说马歇尔计划开创了一个冷战分裂的世界历史,那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用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方式来消弭纷争和贫困,这就是“天下大同”文明观的实践体现。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材料中西方做法的不同点。
材料六: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潮流。
——改编自《推动共建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的世界潮流。
【任务三:解决问题】
材料七:“去全球化”(全球主义的减弱)隐含着“与中国脱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消除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
——改编自李形《揭秘“去全球化”和“再全球化”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结构性力量》
(7)结合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西方国家“去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做法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
27.(2024九下·南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材料二:中华民族经略海洋历史悠久,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洋文明。然而在近代,封建王朝的封闭使得中国逐步退出了在海洋方向的开拓,并遭受来自海洋的威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海洋在中国整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改编自樊丛维《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材料三: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后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题目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人文初祖,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人文初祖,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期,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这就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制度,B项符合题意;
A:元朝实行行省制,A项不符合题意;
C: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
D:明代地方上设立三司,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B项符合题意;
A:“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
C:“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
D:“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墨家主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东汉末到西晋初的历史”和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大型战役,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了解的战争是赤壁之战,C项符合题意;
A:马陵之战是战国齐魏之间的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
B: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
D: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战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科举制推动教育发展是对科举制的客观评判属于历史结论,D项符合题意;
A: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A项不符合题意;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B项不符合题意;
C:宋太祖增加取士名额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结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1368年,明军攻陷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
A: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健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A项不符合题意;
C: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C项不符合题意;
D: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D项符合题意;
A:巩固清朝统治,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促进民族交融不少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B项不符合题意;
C:保护传统经济,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感动中国1898年度人物”和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戊戌政变,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C项符合题意;
A: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A项不符合题意;
B:邓世昌在1894年黄海海战中殉国,B项不符合题意;
D:杨靖宇在抗日战争时期殉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谭嗣同,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可知,从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结合所学可知,就国内来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发展实业的浪潮,B项符合题意;
A: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A项不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辛亥革命以后,端坐朝堂的皇帝没有了,但人心中的‘皇帝’还存在”指的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为了扫除“人心中的皇帝”,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项符合题意;
A:戊戌变法扫除“人心中的皇帝”即动摇封建统治思想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二次革命”扫除“人心中的皇帝”即动摇封建统治思想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北伐战争扫除“人心中的皇帝”即动摇封建统治思想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B项正确;
上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延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和结合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
A:《天工开物》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项不符合题意;
C:《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C项不符合题意;
D:《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的报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申报》,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葛学才(1922-1951年);孙山(1923-1952年);姜文义(1932-1953年)”和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材料中的人物都牺牲于这一时期,D项符合题意;
A:北伐战争在1926—1927年,A项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在1931—1945年,B项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在1946—1949年,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共同点”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着我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符合题意;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B项不符合题意;
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项不符合题意;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共同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并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建成一批中大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C项符合题意;
A:沈阳机床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成就,A项不符合题意;
B:沈飞集团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成就,B项不符合题意;
D:鞍钢集团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成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由此可知,材料在描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A项符合题意;
B:题干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过程,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意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D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章便于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过程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D项正确;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知识的掌握。
18.【答案】D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结合所学可知,百位数加一即为世纪,十年为一个年代,所以,1997年为20世纪90年代,D项符合题意;
A:1997年为20世纪,与19世纪80年代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1997年为20世纪,与19世纪90年代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1997年为20世纪9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回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B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表达了在‘求同存异’的同时以平等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愿望的会议”和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B项符合题意;
A: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机制,C项不符合题意;
D: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万降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和所学可知,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如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A项符合题意;
B:《国际歌》是无产阶级战歌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与十月革命有关,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C项不符合题意;
D:联合国在二战后成立,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权利法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和所学可知,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项符合题意;
A:亚历山大帝国和伊斯兰教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查理曼帝国和基督教有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教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进行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B项正确;
第一国际是领导工人运动的组织,并没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A项不正确;
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项不正确;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运动所产生影响的理解。
23.【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和所学可知,玻利瓦尔是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建立了联合委内瑞拉、新格拉纳达(今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及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和领导者,他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A项符合题意;
B: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她在1858年领导起义军保卫章西,在保卫战中壮烈牺牲,与拉美独立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与拉美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卡德纳斯是墨西哥的总统,他在任期间进行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并没有领导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拉美民族独立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的发展,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项符合题意;
A: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一战期间的交战双方,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一战期间的交战双方,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雅尔塔会议召开是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D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扫二维码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云码云学”属于信息传播,这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D项符合题意;
A:航天技术的运用与二维码关系不大,A项不符合题意;
B:生物技术的进步与教育发展关系不大,B项不符合题意;
C:电气技术的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6.【答案】(1) 实物史料、文献史料、①
(2) 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研究
(3)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佛教、印刷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代希腊、古岁马中的任意四个文明成果即可。)
(4) 国家是否统一、疆域范围、国家实力、民族关系、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造船技术、指南针、航海技术,等(2点即可)。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指南针广泛应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两汉、隋唐和元朝国家统一,陆上丝绸之路繁盛。(各1例即可)
(5)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西方文明扩张带有不平等性(或中国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和平;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带有扩张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超越意识形态,主张全球交流互鉴;马歇尔计划用意识形态带来世界的分裂与动荡(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经济于段控制西欧,同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个球战略)。(2点)
(6) 经济个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忌化,等(2点即可)
(7) 计策:言之有理即可(1点即可)。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汉朝鎏金铜马”可知,该文物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出现与汉代,属于实物史料;《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后人著作,属于文献史料。结合所学可知,实物史料价值更高,且汉朝鎏金铜马出现于汉朝,属于一手史料,价值很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属于后人著述,属于二手史料,价值低于实物史料,因此①可信度更高。
(2)根据材料二“商路;托勒密把这条商道记载入其《地理志》中”可知,史学研究方式是文献记载;根据材料二“李希霍芬在中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地理和地质考察研究”可知,史学研究方式是实地考察研究。
(3)根据材料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和结合所学列举这些地区出现的文明成果即可,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佛教和古代中国的印刷术,注意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代希腊、古岁马中的任意四个文明成果即可。
(4)根据材料四“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徘徊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宋元时期,明朝初年达到顶峰”和结合所学可知,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有:国家是否统一、疆域范围、国家实力、民族关系、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造船技术、指南针、航海技术等。
示例:根据材料四“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和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指南针广泛应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据材料四“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可知,两汉、隋唐和元朝国家统一,陆上丝绸之路繁盛。
(5)根据材料五“今天的……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可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西方文明扩张带有不平等性(或中国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结合所学可知,“一带一路”倡导和平,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带有扩张性;根据材料五“如果说马歇尔计划开创了一个冷战分裂的世界历史,那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用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方式来消弭纷争和贫困”可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超越意识形态,主张全球交流互鉴,马歇尔计划用意识形态带来世界的分裂与动荡(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经济于段控制西欧,同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个球战略)。
(6)根据材料六“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和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出现了经济个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等。
(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故答案为:
(1)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可信度更高:①。
(2)史学研究方式: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研究。
(3)文明成果: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佛教、印刷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代希腊、古岁马中的任意四个文明成果即可。)
(4)原因:国家是否统一、疆域范围、国家实力、民族关系、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造船技术、指南针、航海技术等。举例: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指南针广泛应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两汉、隋唐和元朝国家统一,陆上丝绸之路繁盛。
(5)不同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西方文明扩张带有不平等性(或中国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和平;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带有扩张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超越意识形态,主张全球交流互鉴;马歇尔计划用意识形态带来世界的分裂与动荡(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经济于段控制西欧,同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个球战略)。
(6)世界潮流:经济个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忌化等。
(7)计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七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7.【答案】(1) 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趋势;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1点即可)
(2) 观点: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
相关史实: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辽宁舰”(古代的繁盛到近代的衰落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三个阶段每阶段至少1例进行论述,共4例)
论述: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再转运到欧洲地区。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以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洋文明。鸦片战争中,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遭受来自海洋的威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3) 加强国际合作,利用海洋的同时注意保护海洋。(1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第二次鸦片战争;海、陆、空军的建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可知,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为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趋势;根据材料一“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可知,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为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
(2)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二“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自拟观点为: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然后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辽宁舰”等史实的意义进行论述,最后下结论进行总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具体论述如下:
观点: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相关史实: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辽宁舰”(古代的繁盛到近代的衰落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三个阶段每阶段至少1例进行论述)
论述: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再转运到欧洲地区。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以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洋文明。鸦片战争中,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遭受来自海洋的威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3)根据材料三“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可知,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为加强国际合作;根据材料三“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可知,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为利用海洋的同时注意保护海洋。
故答案为:
(1)特征: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趋势;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
(2)观点: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相关史实: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辽宁舰”(古代的繁盛到近代的衰落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三个阶段每阶段至少1例进行论述,共4例)
论述: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再转运到欧洲地区。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以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洋文明。鸦片战争中,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遭受来自海洋的威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3)认识:加强国际合作,利用海洋的同时注意保护海洋。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多校联考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1.(2024九下·南关模拟)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
A.早期猿人 B.半坡遗址 C.人文初祖 D.禅让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后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题目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人文初祖,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人文初祖,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2024九下·南关模拟)秦朝时期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三司
【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时期,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这就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制度,B项符合题意;
A:元朝实行行省制,A项不符合题意;
C: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
D:明代地方上设立三司,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九下·南关模拟)以下属于墨家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为政以德”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B项符合题意;
A:“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
C:“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
D:“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墨家主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4九下·南关模拟)《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东汉末到西晋初的历史。通过该书,我们可以了解(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东汉末到西晋初的历史”和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一次大型战役,因此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了解的战争是赤壁之战,C项符合题意;
A:马陵之战是战国齐魏之间的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
B: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
D: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战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4九下·南关模拟)以下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C.宋太祖增加取士名额 D.科举制推动教育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科举制推动教育发展是对科举制的客观评判属于历史结论,D项符合题意;
A: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A项不符合题意;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B项不符合题意;
C:宋太祖增加取士名额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结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24九下·南关模拟)下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是( )
A.南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1368年,明军攻陷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
A: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健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A项不符合题意;
C: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C项不符合题意;
D: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4九下·南关模拟)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巩固清朝统治 B.促进民族交融
C.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和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D项符合题意;
A:巩固清朝统治,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促进民族交融不少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B项不符合题意;
C:保护传统经济,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4九下·南关模拟)如果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感动中国1898年度人物”最应该当选的是( )
A.戚继光 B.邓世昌 C.谭嗣同 D.杨靖宇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感动中国1898年度人物”和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戊戌政变,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C项符合题意;
A: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A项不符合题意;
B:邓世昌在1894年黄海海战中殉国,B项不符合题意;
D:杨靖宇在抗日战争时期殉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谭嗣同,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4九下·南关模拟)如图反映了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其发展的主要国内因素是( )
A.洋务运动办广的刺激 B.辛亥革命创造的条件
C.五四运动范围的扩大 D.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可知,从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结合所学可知,就国内来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发展实业的浪潮,B项符合题意;
A: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A项不符合题意;
C: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4九下·南关模拟)辛亥革命以后,端坐朝堂的皇帝没有了,但人心中的“皇帝”还存在,为了扫除“人心中的皇帝”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 )
A.戊戌变法 B.“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辛亥革命以后,端坐朝堂的皇帝没有了,但人心中的‘皇帝’还存在”指的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为了扫除“人心中的皇帝”,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项符合题意;
A:戊戌变法扫除“人心中的皇帝”即动摇封建统治思想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二次革命”扫除“人心中的皇帝”即动摇封建统治思想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D:北伐战争扫除“人心中的皇帝”即动摇封建统治思想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4九下·南关模拟)某校围绕“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主题,开展实地研学旅行活动,应该去
A.上海 B.井冈山 C.延安 D.北京
【答案】B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B项正确;
上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延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北京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2024九下·南关模拟)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
A.《天工开物》 B.《申报》
C.《民报》 D.《新青年》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和结合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被称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
A:《天工开物》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项不符合题意;
C:《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C项不符合题意;
D:《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的报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申报》,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4九下·南关模拟)小李去长春烈士陵园祭扫时看到以下烈士的信息。 他们都牺牲于( )
葛学才(1922-1951年);孙山(1923-1952年);姜文义(1932-1953年)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葛学才(1922-1951年);孙山(1923-1952年);姜文义(1932-1953年)”和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材料中的人物都牺牲于这一时期,D项符合题意;
A:北伐战争在1926—1927年,A项不符合题意;
B:抗日战争在1931—1945年,B项不符合题意;
C:解放战争在1946—1949年,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2024九下·南关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共同点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共同点”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着我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符合题意;
B:三大改造的完成标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B项不符合题意;
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项不符合题意;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共同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24九下·南关模拟)下面是企业商标,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的是( )
A.沈阳机床 B.沈飞集团 C.武汉钢铁 D.鞍钢集团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并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建成一批中大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C项符合题意;
A:沈阳机床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成就,A项不符合题意;
B:沈飞集团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成就,B项不符合题意;
D:鞍钢集团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取得的成就,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2024九下·南关模拟)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这场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由此可知,材料在描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A项符合题意;
B:题干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过程,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只是交代了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没有涉及意义,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4九下·南关模拟)某公众号向小明同学推送的文章包含以下关键词: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该文章便于他学习(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章便于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在为实现中国梦奋斗过程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D项正确;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知识的掌握。
18.(2024九下·南关模拟)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 )
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答案】D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结合所学可知,百位数加一即为世纪,十年为一个年代,所以,1997年为20世纪90年代,D项符合题意;
A:1997年为20世纪,与19世纪80年代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1997年为20世纪,与19世纪90年代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1997年为20世纪90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回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4九下·南关模拟)表达了在“求同存异”的同时以平等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愿望的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万降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第26届联大
【答案】B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B:根据题干“表达了在‘求同存异’的同时以平等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愿望的会议”和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B项符合题意;
A: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机制,C项不符合题意;
D: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万降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024九下·南关模拟)小张为即将进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课前演讲搜集资料,其中最符合主题的是( )
A.《权利法案》译文 B.《国际歌》歌词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D.联合国旗帜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和所学可知,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如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A项符合题意;
B:《国际歌》是无产阶级战歌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与十月革命有关,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C项不符合题意;
D:联合国在二战后成立,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权利法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2024九下·南关模拟)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和所学可知,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项符合题意;
A:亚历山大帝国和伊斯兰教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查理曼帝国和基督教有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教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2024九下·南关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首次实践这一思想的是( )
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辛亥革命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进行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B项正确;
第一国际是领导工人运动的组织,并没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A项不正确;
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项不正确;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运动所产生影响的理解。
23.(2024九下·南关模拟)下列人物中属于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的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扎格鲁尔 D.卡德纳斯
【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领导拉美获得民族独立”和所学可知,玻利瓦尔是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等地的独立战争,建立了联合委内瑞拉、新格拉纳达(今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及秘鲁、玻利维亚等国家,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先驱和领导者,他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A项符合题意;
B: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她在1858年领导起义军保卫章西,在保卫战中壮烈牺牲,与拉美独立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扎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与拉美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卡德纳斯是墨西哥的总统,他在任期间进行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并没有领导拉美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拉美民族独立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2024九下·南关模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二国同盟的建立
C.雅尔塔会议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和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打击共同的敌人,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的发展,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D项符合题意;
A: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一战期间的交战双方,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一战期间的交战双方,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雅尔塔会议召开是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2024九下·南关模拟)某地区开展了“云码云学”行动,将各络优质资源制成系列二维码,学生扫码“云学”。这种 “云码云学”行动主要得益于( )
A.航天技术的运用 B.生物技术的进步
C.电气技术的应用 D.信息技术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D:根据所学可知,扫二维码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云码云学”属于信息传播,这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技术革命,D项符合题意;
A:航天技术的运用与二维码关系不大,A项不符合题意;
B:生物技术的进步与教育发展关系不大,B项不符合题意;
C:电气技术的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6.(2024九下·南关模拟)某校九年级二班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个球通史、文明交流史”进行项口式学习,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
【任务一:搜集资料】
材料一
①文物:汉朝鎏金铜马。 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现藏于陕西省茂陵博物馆 ②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以上为所搜集史料中的两个,请分别写出其史料类型,并说说你认为哪个史料可信度更高(标出序号)。
【任务二:分析资料】
材料二:古希腊地理学家马利奴斯记录了一条……商路;托勒密把这条商道记载入其《地理志》中。近代英国东方学家亨利·玉尔在……书中对“赛里斯之路”的研究,奠定了“丝绸之路”一词的学术基础。李希霍芬在中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地理和地质考察研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与“丝绸之路”概念产生相关的史学研究方式。
材料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可能“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的文明成果。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陆路和海路之分,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徘徊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宋元时期,明朝初年达到顶峰,明中叶至清代而衰落。
——摘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并各举·例加以解释。
材料五:西方文明的扩张是带有相当不平等性的全球化,……今天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建设则是世界文明史的价值重现,就是以“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如果说马歇尔计划开创了一个冷战分裂的世界历史,那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用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方式来消弭纷争和贫困,这就是“天下大同”文明观的实践体现。
——摘编自文明传播课题组《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材料中西方做法的不同点。
材料六: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潮流。
——改编自《推动共建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的世界潮流。
【任务三:解决问题】
材料七:“去全球化”(全球主义的减弱)隐含着“与中国脱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消除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
——改编自李形《揭秘“去全球化”和“再全球化”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结构性力量》
(7)结合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西方国家“去全球化”“与中国脱钩”做法为祖国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 实物史料、文献史料、①
(2) 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研究
(3)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佛教、印刷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代希腊、古岁马中的任意四个文明成果即可。)
(4) 国家是否统一、疆域范围、国家实力、民族关系、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造船技术、指南针、航海技术,等(2点即可)。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指南针广泛应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两汉、隋唐和元朝国家统一,陆上丝绸之路繁盛。(各1例即可)
(5)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西方文明扩张带有不平等性(或中国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和平;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带有扩张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超越意识形态,主张全球交流互鉴;马歇尔计划用意识形态带来世界的分裂与动荡(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经济于段控制西欧,同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个球战略)。(2点)
(6) 经济个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忌化,等(2点即可)
(7) 计策:言之有理即可(1点即可)。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汉朝鎏金铜马”可知,该文物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出现与汉代,属于实物史料;《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后人著作,属于文献史料。结合所学可知,实物史料价值更高,且汉朝鎏金铜马出现于汉朝,属于一手史料,价值很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属于后人著述,属于二手史料,价值低于实物史料,因此①可信度更高。
(2)根据材料二“商路;托勒密把这条商道记载入其《地理志》中”可知,史学研究方式是文献记载;根据材料二“李希霍芬在中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地理和地质考察研究”可知,史学研究方式是实地考察研究。
(3)根据材料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和结合所学列举这些地区出现的文明成果即可,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佛教和古代中国的印刷术,注意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代希腊、古岁马中的任意四个文明成果即可。
(4)根据材料四“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徘徊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宋元时期,明朝初年达到顶峰”和结合所学可知,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的原因有:国家是否统一、疆域范围、国家实力、民族关系、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造船技术、指南针、航海技术等。
示例:根据材料四“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和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指南针广泛应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据材料四“陆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有两汉、隋唐和元几个朝代”可知,两汉、隋唐和元朝国家统一,陆上丝绸之路繁盛。
(5)根据材料五“今天的……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可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西方文明扩张带有不平等性(或中国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结合所学可知,“一带一路”倡导和平,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带有扩张性;根据材料五“如果说马歇尔计划开创了一个冷战分裂的世界历史,那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用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方式来消弭纷争和贫困”可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超越意识形态,主张全球交流互鉴,马歇尔计划用意识形态带来世界的分裂与动荡(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经济于段控制西欧,同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个球战略)。
(6)根据材料六“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和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出现了经济个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等。
(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故答案为:
(1)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可信度更高:①。
(2)史学研究方式: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研究。
(3)文明成果: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佛教、印刷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代希腊、古岁马中的任意四个文明成果即可。)
(4)原因:国家是否统一、疆域范围、国家实力、民族关系、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造船技术、指南针、航海技术等。举例: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指南针广泛应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两汉、隋唐和元朝国家统一,陆上丝绸之路繁盛。
(5)不同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西方文明扩张带有不平等性(或中国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和平;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带有扩张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超越意识形态,主张全球交流互鉴;马歇尔计划用意识形态带来世界的分裂与动荡(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新模式,中国不谋求建立霸权;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用经济于段控制西欧,同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个球战略)。
(6)世界潮流:经济个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忌化等。
(7)计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七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7.(2024九下·南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材料二:中华民族经略海洋历史悠久,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洋文明。然而在近代,封建王朝的封闭使得中国逐步退出了在海洋方向的开拓,并遭受来自海洋的威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海洋在中国整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改编自樊丛维《中国科技兴海视域下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材料三: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答案】(1) 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趋势;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1点即可)
(2) 观点: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
相关史实: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辽宁舰”(古代的繁盛到近代的衰落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三个阶段每阶段至少1例进行论述,共4例)
论述: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再转运到欧洲地区。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以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洋文明。鸦片战争中,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遭受来自海洋的威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3) 加强国际合作,利用海洋的同时注意保护海洋。(1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第二次鸦片战争;海、陆、空军的建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可知,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为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趋势;根据材料一“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可知,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为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
(2)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二“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自拟观点为: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然后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辽宁舰”等史实的意义进行论述,最后下结论进行总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具体论述如下:
观点: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相关史实: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辽宁舰”(古代的繁盛到近代的衰落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三个阶段每阶段至少1例进行论述)
论述: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再转运到欧洲地区。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以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洋文明。鸦片战争中,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遭受来自海洋的威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3)根据材料三“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可知,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为加强国际合作;根据材料三“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可知,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为利用海洋的同时注意保护海洋。
故答案为:
(1)特征:由单一国家的霸权趋向多极化趋势;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
(2)观点: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相关史实: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辽宁舰”(古代的繁盛到近代的衰落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三个阶段每阶段至少1例进行论述,共4例)
论述: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再转运到欧洲地区。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以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海洋文明。鸦片战争中,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遭受来自海洋的威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文明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中华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应该也不可能离开海洋。
(3)认识:加强国际合作,利用海洋的同时注意保护海洋。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