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08 21:36:25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3级期末联考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
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秋佳节。该日,日落月升,明
月千里寄相思。成都(31N,103E)、南京(32N,119E)、广州(23N,113E)
三地同学举行“同赏一轮明月”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当日,南京月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7:58,成都月出的北京时间最接近
A.19:06
B.18:16
C.17:58
D.18:00
2.能正确示意成都、广州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范围的是
90°
一成都
90°1

一成都
60°
-广州
60°
--广州
12
18
24
6
12
18
24
昼长(小时)
昼长(小时)
A
B
90°F
90°
一成都
成都

-广州
60°
---广州
立,,8
24
6
21824
昼长(小时)
昼长(小时)
D
高2023级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
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等,图1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3~5题。
N
图例
X
++花岗岩

断层
张庄
D
O口奥陶纪

$口志留纪
D口泥盆纪
■C■
石炭纪
D
0
0
口侏罗纪业新
尖山
i乙
0
4km
图1
3.图中甲岩石最可能是
A,大理岩
B.玄武岩
C,砾岩
D.石灰岩
4.下列选项能表示乙区域地质构造形成顺序的是
A.断层构造一外力侵蚀一岩浆侵入一褶皱构造
B.岩浆侵入一断层构造一外力侵蚀一褶皱构造
C.褶皱构造一岩浆侵入一外力侵蚀一断层构造
D.褶皱构造一断层构造一岩浆侵入一外力侵蚀
5.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O地层可发掘恐龙化石
B.花岗岩体侵入早于J岩层
C.张庄处地质构造为背斜
D.尖山适宜修筑隧道
都阳湖是大型浅水性湖泊,赣、抚等五河来水,经都阳湖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
都阳湖形态的演变与人类活动、洪水冲刷和泥沙淤积、气象变化等有关,2003年6月长
江三峡库区开始蓄水。图2为1998~2020年都阳湖各区域平均淤积或下切程度统计。据
此完成6一8题。
N
入江水道
-0.09/0.06y6
鉴芒名。
湖盆东
北部地区
0.02-6.022色g
-0.005/0.003
湖盆中部地区乙3
+0.01/-0.005
图例
o8P
湖油各区域界线
湖盆南部地区
1998-2010年/2010-2020
-0.02/+0.035
0.005/+0.003
年各区域平均淤积(+)或
下切(-)程度
(单位:米/年)
图2
高2023级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3级期末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5 ADADB
6~10 CDACC
11~16 DBBAD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4分)
(1)(6分)
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质土壤,下渗强。(每点2分,共6分)
(2)(8分)
渗灌补水,可经过土壤层的筛选及净化,水质更好(2分):自然渗灌,不需修建管道,成本降低(2
分);渗灌补水过程中增加沿线土壤含水量,改善沿线生态环境(2分);管道补水需修建专门管道,管
理维修困难(2分)。
18.(20分)
(1)(6分)
L低压即阿留申低压,位于太平洋西北部附近,北半球冬季(1月左右)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
南移动(关键词:1月,南移)(2分),副极地低压带移到阿留申群岛附近,由于亚欧大陆降温快(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关
键词:海陆热力差、冷高压)(2分),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关键词:切断)(2分),仅在海洋上保
留部分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
(2)(6分)
变化:增强。(2分)
原因:北太平洋涛动增强,即夏威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同时增强,南北气压差增大(关键词:气压差
变大)(2分),太平洋上西风增强(关键词:西风增强或风力变大),洋流A增强(2分)。
(3)(8分)
变化趋向:冷干。(2分)
原因:当北太平洋涛动减弱时,意味着夏威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同时减弱,两者之间的气压差变小:
(2分)这种变化会导致盛行西风减弱,使得北美洲西部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减少,气候变得干燥:(2分)
同时,由于气压差减小,寒冷气流可能更容易南下,使得气温降低:(2分)因此,北美洲西部的气候会
趋向冷干(如无分析过程可的情给分)。
19.(18分)
(1)(4分)
随深度增加有机碳含量先增加(2分)后减少(2分)。
(2)(6分)
云杉林土壤表层(0~10cm)因植被高大,植物根系有机质吸收较多(吸收多即可)(2分):森林
树种单一,且生长期较长,枯枝落叶较少,且森林根系不易腐烂,有机质来源较少(来源较少即可)(2
分),加之地处云杉林地区,降水较多,表层土壤淋溶作用强(2分)(淋溶或冲刷即可),土壤温度较
高,有机质被分解较多(分解多即可)(2分):在雨水冲刷过程中,部分土壤有机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矿化释放到大气中,减少了土壤有机碳(释放多即可)(2分)。(答对3点即可)
(3)(8分)
相较于草地,灌丛区物种丰富,枯枝落叶多、加之根系腐烂多,腐殖质多(2分),灌木的根系比草
本植物更为发达,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从而合成更多的有机质(2分),故有机质来源较多:相
较于草地,有树冠阻挡光照,温度低,有机质被分解较少(2分),灌木的生长周期长,有更多的时间积
累有机质(2分)。(依据材料,从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两个角度回答,其余答案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