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1.(2024四上·深圳月考)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答案】振动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2.(2024四上·深圳月考)声音可以通过 、液体和固体进行传播。
【答案】气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音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2024四上·深圳月考)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答案】幅度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2024四上·深圳月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长短、 等因素有关。
【答案】粗细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2024四上·深圳月考)弹奏时,把琴弦拧紧一点,声音会变 。
【答案】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弹奏时,把琴弦拧紧一点,声音会变高 。这是因为拧紧琴弦会增加琴弦的张力,从而增加其振动频率,导致音调升高 。具体来说,琴弦的音调与其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当琴弦调紧时,其振动频率增加,因此音调也会相应提高 。
6.(2024四上·深圳月考)办公室的交谈声和键盘声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在办公室这一特定的工作场所中,人们进行交流沟通时发出的交谈声,以及操作电脑键盘打字时产生的键盘声,都属于人类在日常办公这种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制造出来的声音。所以题干表述是正确的。
7.(2024四上·深圳月考)敲门的时候,听到声音,但看不到门在振动,说明门发声时不振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敲门的时候,听到声音,但看不到门在振动,说明门发声时在振动。
8.(2024四上·深圳月考)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与地面人员实时通话,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宇航员可以与地面通话要靠无线电,不是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题干错误。
9.(2024四上·深圳月考)大部分女生发声时,音高比男生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动的快。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一般情况下,女孩子说话的声音比男孩子高,这是因为说话时女孩子声带振动得比男孩子快。
10.(2024四上·深圳月考)在制作小乐器时,靠的是灵感,设计图作用不大。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经历了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养成了动脑、动手的习惯,能够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和完成后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在制作乐器时,要根据设计图来制作设计自己的小乐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11.(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在家吃着早餐,看着电视,电视正在报道地震的救援现场。爸爸说,被困人员可以敲击铁管等来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这是因为( )。
A.声音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B.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C.只有固体才能发出声音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固体的分子排列相对紧密,声音在其中传播时,振动能更高效地传递,传播速度更快,而且损耗相对较小。当被困人员敲击铁管时,声音通过铁管(固体)传播,相较于在周围空气中(气体)传播,能传播得更远、更清晰,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听到,所以利用固体传播声音效果好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敲击铁管等固体来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该B项说法正确。
12.(2024四上·深圳月考)在厨房洗碗的妈妈想听清楚新闻的内容,让鹏鹏把电视音量调大,这是改变声音的( )。
A.强弱 B.高低 C.以上都是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调节电视声音大小时,喇叭振动幅度发生改变,发出声音的强度发生改变,也就是音量。
13.(2024四上·深圳月考)观看电视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电视机的背面听不到声音
B.在电视机的四面八方都能听到声音
C.音量太大可能会对鼓膜造成损伤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并非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它也能够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比如我们在空气中能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在水中游泳时也能听到岸上的一些声音,表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
14.(2024四上·深圳月考)新闻随后播报了鸣钟悼念地震死难者的画面,当停止敲击大钟时,余音仍然持续了几秒,原因是( )。
A.听的人心情悲哀 B.人的听觉会延长 C.大钟仍在振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当停止敲击大钟时,余音仍然持续了几秒,这是因为大钟在停止敲击后仍然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敲击大钟时,大钟开始振动并发出声音。即使停止敲击,大钟的振动并不会立即停止,因此声音会继续传播一段时间,形成“余音” 。
15.(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说外面的小雨淅淅沥沥的,“淅淅沥沥”是形容雨声很小,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雨声是通过雨水传播到耳朵的
B.我们能听到雨声是因为中耳的听小骨感受到声音产生振动
C.下雨发出雨声,说明有物体在振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雨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的,而不是雨水传播,所以选项A错误;
B、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外界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再通过听小骨等结构传递到内耳,进而刺激听觉神经等最终让我们产生听觉,是鼓膜先感受到声音产生振动,而不是听小骨直接感受到外界声音就产生振动,所以选项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下雨时雨滴撞击地面、物体等或者雨滴之间相互碰撞等都会引起物体振动,从而发出声音,也就是我们听到的雨声,所以C选项正确。
16.(2024四上·深圳月考)他们对听到的声音按强弱进行分类,属于强的一类的是( )。
A.宠物小仓鼠发出的“吱吱”声
B.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C.天空偶尔响起的雷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7.(2024四上·深圳月考)练习前,鹏鹏对吉他进行调音,发现有一根弦发出的音高有点高。要调准音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 C.演奏时加大力度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当放松琴弦时,琴弦振动会变慢。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音高,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原本音高有点高,通过放松琴弦使其振动变慢,音高就能降低,从而达到调准音高的目的,所以选项A正确;
B、拉紧琴弦会使琴弦振动加快,根据音高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振动加快则音高会升高,而现在是要把音高有点高的情况调准,也就是要降低音高,所以拉紧琴弦不符合要求,选项B错误;
C、演奏时加大力度,改变的只是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而不是音高。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与演奏时用力大小无关,所以选项C错误。
18.(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告诉城城,弹奏同一根琴弦,按①或②的位置(如上图所示),另一只手弹拨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这是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 )。
A.粗细 B.长短 C.松紧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在题目所描述的情境中,是在同一根琴弦上按不同位置进行弹奏,同一根琴弦其本身的粗细是固定不变的,并没有改变琴弦的粗细情况,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按图中①或②的不同位置,实际上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当按在靠下(比如②位置)时,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相对较短,按在靠上(比如①位置)时,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相对较长。而物体振动部分的长短会影响音高,振动部分越短,振动得越快,音高越高;振动部分越长,振动得越慢,音高越低。所以按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短,从而使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选项B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对琴弦进行松紧调节的操作,同一根琴弦在弹奏时其松紧程度在这一情境下是保持不变的,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
19.(2024四上·深圳月考)妈妈让鹏鹏弹奏时音量小一点。要想让吉他发出的声音变弱,可以( )。
A.把弦调松一点 B.弹拨的力度大一点 C.弹拨的力度小一点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主要是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拨动琴弦的力度大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变大,声音会变强,拨动琴弦的力度小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变小,声音会变弱,拨动琴弦的力度不变,琴弦振动幅度不变,声音也不会变。
20.(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想听听此时城城的心跳声,马上找来听诊器。听诊器中起到收集和放大声音作用的是( )。
A.听诊头 B.导音管 C.耳挂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听诊头通常有一个膜片等结构,它可以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能够收集人体内部比如心跳等发出的声音,并且可以对声音起到一定的放大作用,将声音通过导音管传导出去,所以听诊头起到收集和放大声音的作用,选项A正确。
21.(2024四上·深圳月考)听心跳的时候,把声音传递到中耳的是( )。
A.鼓膜 B.耳道 C.听小骨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外界的声音先通过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振动,鼓膜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结构,它接收到声音振动后,会将这种振动传递到中耳的听小骨等结构,所以鼓膜起到了把声音传递到中耳的作用。
22.(2024四上·深圳月考)放听诊器旁的桌子边有一段温馨提示,提醒我们不能经常掏耳朵。因为如果位置太深入,容易刺破(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轻微的声音也能产生振动。
A.耳郭 B.耳蜗 C.鼓膜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深部,它很薄且富有弹性,它的作用是接收外耳道传来的声波并产生振动,进而将振动传递给中耳的听小骨等结构,在掏耳朵时如果位置太深入,很容易不小心刺破鼓膜,一旦鼓膜受损,就会影响听力等,所以不能经常深入掏耳朵,选项C正确。
23.(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在鼓面放一些米粒,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发现敲击力度越大,米粒弹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也越强。此现象说明( )。
A.鼓面的形状决定声音的强弱
B.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C.鼓面的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强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当用不同力度敲击鼓面时,敲击力度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就越大,这使得放在鼓面上的米粒弹跳得越高,同时我们听到的鼓声也越强,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所以选项B正确。
24.(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用画图来表示发声时鼓面的运动状态,哪一幅描述的比较符合( )。
A.受力变形
B.波浪形运动
C.一定范围内做往复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物体发声是因为物体在振动,鼓面发声时,在敲击力的作用下,鼓面会以它原本的静止位置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做往复运动,这种往复运动使得鼓面周围的空气不断地被挤压和舒张,进而产生疏密相间的声波向外传播形成声音,所以选项C准确地描述了发声时鼓面的运动状态。
25.(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拿起桌上的音叉,下列方法能让音叉发出声音的是( )。
A.紧紧握住音叉 B.用木棒敲击音叉 C.加热音叉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用木棒敲击音叉,会使音叉受力产生振动,当音叉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所以用木棒敲击音叉这种方式可以让音叉发出声音,选项B正确。
26.(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敲击音叉的时候用力过大,发出刺耳的响声,城城赶紧用手握住音叉,声音立刻消失了。原因是( )
A.城城的手把声音隔绝了
B.握住后,音叉停止振动
C.停止敲击,声音就立刻消失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手握住音叉后,音叉立即停止振动,声音消失,因此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27.(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用力敲击音叉,听到嗡鸣声后快速放入装水的水槽,下列现象不符合的是( )。
A.水面没明显变化
B.音叉和水面交界处激起少量水花
C.耳朵贴着水槽能听到音叉的嗡鸣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当用力敲击音叉使其振动发声后,把音叉快速放入装水的水槽中,音叉在振动过程中会与水接触,振动的音叉会使水也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在音叉和水面交界处激起水花,所以水面不可能没明显变化,选项A不符合实际情况。
28.(2024四上·深圳月考)实验一段时间后,鹏鹏有点渴,于是到取水处装水,发现随着保温杯里的水越来越多,装水的声音音高会(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不变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当往保温杯里装水时,随着水越来越多,杯子里空气柱的长度就会越来越短。而对于装水时发出声音的发声体来说,实际上是杯子里的空气柱在振动发声。 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音高越高;空气柱越长,振动得越慢,音高越低。在这里随着水不断增多,空气柱是越来越短的,那么反过来在装水的过程中,空气柱是从长逐渐变短的过程,其振动会越来越慢,所以装水的声音音高会越来越低,选择 B 选项。
29.(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从左往右敲击同一排的编钟,发出的声音高低顺序是( )。
A.从高到低 B.从低到高 C.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编钟的发声原理是其振动发声,而影响编钟发出声音高低(即音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编钟的大小和形状等。 一般来说,在同一排的编钟中,从左往右编钟的个头通常是越来越小的。个头越大的编钟,其振动部分相对更厚、更大,振动就会相对较慢,发出的声音音高也就越低;而个头越小的编钟,振动部分相对更薄、更小,振动就会相对较快,发出的声音音高也就越高。 所以当鹏鹏从左往右敲击同一排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高低顺序是从高到低。
30.(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打算模仿编钟做一个乐器,画好设计图后,找到5个相同的烧杯进行制作。但是发现敲击烧杯发出的声音没有规律,请帮他按音高从高到低排列( )。
A.⑤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⑤ C.⑤③②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物体发出声音的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对于形状相似的物体(这里是相同的烧杯),影响其振动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体内所装物质的多少(也就是相当于改变了振动部分的质量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烧杯中装的水越少,敲击时烧杯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高就越高;烧杯中装的水越多,敲击时烧杯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音高就越低。所以按音高从高到低排列应该是④①②③⑤。
31.(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用仪器检测③④⑤号烧杯的振动频率,测出振动最快的是( )号。
A.③ B.④ C.⑤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烧杯中装的水越少,敲击时烧杯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高就越高;烧杯中装的水越多,敲击时烧杯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音高就越低。鹏鹏用仪器检测③④⑤号烧杯的振动频率,测出振动最快的是④号。
32.(2024四上·深圳月考)回家前,鹏鹏想做一根笛子送给弟弟,以下材料最合适的是( )。
A.塑料杯 B.吸管 C.纸盒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笛子是通过管内空气柱振动来发声的乐器,制作笛子需要选择便于吹奏且能让空气柱在其中有效振动、形成有规律声音的材料。选项中,适合的材料是吸管。
33.(2024四上·深圳月考)回到家,弟弟放下手里的玩具弹弓过来迎接。收到礼物后可开心了。
看到地上的弹弓,鹏鹏的脑海里有了新想法。他拆下上面的橡皮筋,先用同一根进行实验(两头固定),得到音量变化数据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完成填空。
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 听到的声音强弱 振动持续的时间
5厘米 强 2.6秒
4厘米 较强 2.3秒
3厘米 较弱 1.9秒
2厘米 弱 1.3秒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会越 (填“大”或“小”),听到的声音就越 (填“高”“低”“强”或“弱”)。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的持续时间会越 ,听到的声音持续时间就越 。
(3)鹏鹏用橡皮筋做成两款乐器(橡皮筋完全相同)。图一乐器拨动 (填“①”或“②”)号弦的声音高,;图二乐器拨动 (填“③”或“④”)号弦的声音高。
(4)鹏鹏想在图二乐器的基础上继续改进,使它能够完整地弹出乐曲《小星星》。
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 。
【答案】(1)大;强
(2)长;长
(3)①;④
(4)①增加橡皮筋数量使其能发出六个音以上,②橡皮筋由紧到松或由松到紧排列,③调试好音准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弹力
【解析】【分析】(1)当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时,放手后它振动时偏离原来静止位置的程度就越大,也就是振动幅度越大。 而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也就是听到的声音就越强。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当放手让橡皮筋振动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橡皮筋振动起来,由于初始储存的能量较多(因拉开距离长),所以它振动的持续时间会更长。 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橡皮筋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那么产生的声音持续时间也就会越长,我们听到的声音持续时间也就越久。
(3)鹏鹏用橡皮筋做成两款乐器(橡皮筋完全相同)。图一乐器拨动①号弦的声音高;图二乐器拨动④号弦的声音高。
(4)要想完整的弹奏《小星星》,需要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以改变橡皮筋的松紧或者长短。
34.(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想用食盐、保鲜膜等材料给妈妈演示本单元的一个实验,考考妈妈。他在碗口处紧紧地套一层保鲜膜,并在膜上撒少量食盐。然后找来铁盘和筷子,用来制造声音。
(1)这是模拟( )的实验装置。
A.空气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耳朵内的传播
C.耳朵内鼓膜的振动
(2)在保鲜膜上撒食盐的作用是 。
(3)敲击铁盆,铁盘的振动会引起周围 的振动,这个振动又引起保鲜膜的振动,使得食盐跳动起来。
(4)鹏鹏将铁盘和碗固定不动,先轻轻敲击盘子,观察食盐的运动情况;再用力敲击,观察食盐的运动情况。得出数据表:
敲击力度 铁盘发声强弱 食盐跳动情况 保鲜膜的振动幅度
轻轻敲击 弱 轻微跳动 小
用力敲击 强 剧烈跳动 大
通过实验发现:当声音离鼓膜距离相同时,声音越强,鼓膜振动幅度越 ;声音越弱,鼓膜振动幅度越 。
(5)接着,鹏鹏多次调整铁盘与碗之间的距离,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它,观察食盐的运动情况。得出数据表:
铁盘与碗的距离 食盐跳动情况 保鲜膜的振动幅度
近 剧烈跳动 大
远 轻微跳动 小
更远 几乎不动 更小
通过实验发现:当敲击力度相同时,距离越远,鼓膜振动幅度越 ,对声音的探测效果越 (填“明显”与“不明显”)。
(6)鹏鹏还想对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能力。他让妈妈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铁盘,一次贴着桌面听,一次耳朵离开桌面听,他会发现: 。
【答案】(1)C
(2)便于观察保鲜膜的振动
(3)空气
(4)大;小
(5)小;明显
(6)贴着桌面比离开桌面听到的声音响亮、清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1)在这个实验中,用筷子敲击铁盘产生声音,声音以空气为介质传播到碗口紧紧套着的保鲜膜处,使得保鲜膜振动起来,而撒在保鲜膜上的食盐会随着保鲜膜的振动而跳动。这一现象与我们耳朵听到外界声音时,外界声音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进而带动周围一些微小结构(类似于食盐随保鲜膜振动)的情况很相似,形象地模拟了耳朵内鼓膜受到外界声音刺激后产生振动的过程,所以它是模拟耳朵内鼓膜的振动的实验装置,C选项符合题意。
(2)撒在保鲜膜上的食盐颗粒相对比较细小且容易观察,当用筷子敲击铁盘产生声音,声音使保鲜膜振动时,食盐颗粒会随着保鲜膜的振动而跳动、移动或者改变位置分布等。通过肉眼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食盐颗粒的这些动态变化,从而直观地展现出保鲜膜的振动状态。
(3)敲击铁盆,铁盘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这个振动又引起保鲜膜的振动,使得食盐跳动起来。
(4)通过实验发现:当声音离鼓膜距离相同时,声音越强,鼓膜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弱,鼓膜振动幅度越小。
(5)通过实验发现:当敲击力度相同时,距离越远,鼓膜振动幅度越小,对声音的探测效果越明显。
(6)当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铁盘后,声音会通过不同介质传播到人耳中。耳朵离开桌面听时,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而贴着桌面听时,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这种介质传播到耳朵里。由于固体(桌面)传播声音的速度更快、损耗更小,能更有效地将声音传递过来,所以贴着桌面听时听到的声音会更响亮、更清晰,由此也能对比出声音在固体(桌面)和气体(空气)这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能力的差异。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1.(2024四上·深圳月考)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2024四上·深圳月考)声音可以通过 、液体和固体进行传播。
3.(2024四上·深圳月考)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4.(2024四上·深圳月考)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长短、 等因素有关。
5.(2024四上·深圳月考)弹奏时,把琴弦拧紧一点,声音会变 。
6.(2024四上·深圳月考)办公室的交谈声和键盘声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 ( )
7.(2024四上·深圳月考)敲门的时候,听到声音,但看不到门在振动,说明门发声时不振动。 ( )
8.(2024四上·深圳月考)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与地面人员实时通话,说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 )
9.(2024四上·深圳月考)大部分女生发声时,音高比男生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动的快。 ( )
10.(2024四上·深圳月考)在制作小乐器时,靠的是灵感,设计图作用不大。 ( )
11.(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在家吃着早餐,看着电视,电视正在报道地震的救援现场。爸爸说,被困人员可以敲击铁管等来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这是因为( )。
A.声音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B.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C.只有固体才能发出声音
12.(2024四上·深圳月考)在厨房洗碗的妈妈想听清楚新闻的内容,让鹏鹏把电视音量调大,这是改变声音的( )。
A.强弱 B.高低 C.以上都是
13.(2024四上·深圳月考)观看电视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电视机的背面听不到声音
B.在电视机的四面八方都能听到声音
C.音量太大可能会对鼓膜造成损伤
14.(2024四上·深圳月考)新闻随后播报了鸣钟悼念地震死难者的画面,当停止敲击大钟时,余音仍然持续了几秒,原因是( )。
A.听的人心情悲哀 B.人的听觉会延长 C.大钟仍在振动
15.(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说外面的小雨淅淅沥沥的,“淅淅沥沥”是形容雨声很小,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雨声是通过雨水传播到耳朵的
B.我们能听到雨声是因为中耳的听小骨感受到声音产生振动
C.下雨发出雨声,说明有物体在振动
16.(2024四上·深圳月考)他们对听到的声音按强弱进行分类,属于强的一类的是( )。
A.宠物小仓鼠发出的“吱吱”声
B.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C.天空偶尔响起的雷声
17.(2024四上·深圳月考)练习前,鹏鹏对吉他进行调音,发现有一根弦发出的音高有点高。要调准音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放松琴弦 B.拉紧琴弦 C.演奏时加大力度
18.(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告诉城城,弹奏同一根琴弦,按①或②的位置(如上图所示),另一只手弹拨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这是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 )。
A.粗细 B.长短 C.松紧
19.(2024四上·深圳月考)妈妈让鹏鹏弹奏时音量小一点。要想让吉他发出的声音变弱,可以( )。
A.把弦调松一点 B.弹拨的力度大一点 C.弹拨的力度小一点
20.(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想听听此时城城的心跳声,马上找来听诊器。听诊器中起到收集和放大声音作用的是( )。
A.听诊头 B.导音管 C.耳挂
21.(2024四上·深圳月考)听心跳的时候,把声音传递到中耳的是( )。
A.鼓膜 B.耳道 C.听小骨
22.(2024四上·深圳月考)放听诊器旁的桌子边有一段温馨提示,提醒我们不能经常掏耳朵。因为如果位置太深入,容易刺破(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轻微的声音也能产生振动。
A.耳郭 B.耳蜗 C.鼓膜
23.(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在鼓面放一些米粒,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发现敲击力度越大,米粒弹跳得越高,听到的鼓声也越强。此现象说明( )。
A.鼓面的形状决定声音的强弱
B.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C.鼓面的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强
24.(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用画图来表示发声时鼓面的运动状态,哪一幅描述的比较符合( )。
A.受力变形
B.波浪形运动
C.一定范围内做往复运动
25.(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拿起桌上的音叉,下列方法能让音叉发出声音的是( )。
A.紧紧握住音叉 B.用木棒敲击音叉 C.加热音叉
26.(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敲击音叉的时候用力过大,发出刺耳的响声,城城赶紧用手握住音叉,声音立刻消失了。原因是( )
A.城城的手把声音隔绝了
B.握住后,音叉停止振动
C.停止敲击,声音就立刻消失
27.(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用力敲击音叉,听到嗡鸣声后快速放入装水的水槽,下列现象不符合的是( )。
A.水面没明显变化
B.音叉和水面交界处激起少量水花
C.耳朵贴着水槽能听到音叉的嗡鸣声
28.(2024四上·深圳月考)实验一段时间后,鹏鹏有点渴,于是到取水处装水,发现随着保温杯里的水越来越多,装水的声音音高会(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不变
29.(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从左往右敲击同一排的编钟,发出的声音高低顺序是( )。
A.从高到低 B.从低到高 C.无法判断
30.(2024四上·深圳月考)城城打算模仿编钟做一个乐器,画好设计图后,找到5个相同的烧杯进行制作。但是发现敲击烧杯发出的声音没有规律,请帮他按音高从高到低排列( )。
A.⑤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⑤ C.⑤③②①④
31.(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用仪器检测③④⑤号烧杯的振动频率,测出振动最快的是( )号。
A.③ B.④ C.⑤
32.(2024四上·深圳月考)回家前,鹏鹏想做一根笛子送给弟弟,以下材料最合适的是( )。
A.塑料杯 B.吸管 C.纸盒
33.(2024四上·深圳月考)回到家,弟弟放下手里的玩具弹弓过来迎接。收到礼物后可开心了。
看到地上的弹弓,鹏鹏的脑海里有了新想法。他拆下上面的橡皮筋,先用同一根进行实验(两头固定),得到音量变化数据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完成填空。
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 听到的声音强弱 振动持续的时间
5厘米 强 2.6秒
4厘米 较强 2.3秒
3厘米 较弱 1.9秒
2厘米 弱 1.3秒
(1)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幅度会越 (填“大”或“小”),听到的声音就越 (填“高”“低”“强”或“弱”)。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振动的持续时间会越 ,听到的声音持续时间就越 。
(3)鹏鹏用橡皮筋做成两款乐器(橡皮筋完全相同)。图一乐器拨动 (填“①”或“②”)号弦的声音高,;图二乐器拨动 (填“③”或“④”)号弦的声音高。
(4)鹏鹏想在图二乐器的基础上继续改进,使它能够完整地弹出乐曲《小星星》。
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 。
34.(2024四上·深圳月考)鹏鹏想用食盐、保鲜膜等材料给妈妈演示本单元的一个实验,考考妈妈。他在碗口处紧紧地套一层保鲜膜,并在膜上撒少量食盐。然后找来铁盘和筷子,用来制造声音。
(1)这是模拟( )的实验装置。
A.空气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耳朵内的传播
C.耳朵内鼓膜的振动
(2)在保鲜膜上撒食盐的作用是 。
(3)敲击铁盆,铁盘的振动会引起周围 的振动,这个振动又引起保鲜膜的振动,使得食盐跳动起来。
(4)鹏鹏将铁盘和碗固定不动,先轻轻敲击盘子,观察食盐的运动情况;再用力敲击,观察食盐的运动情况。得出数据表:
敲击力度 铁盘发声强弱 食盐跳动情况 保鲜膜的振动幅度
轻轻敲击 弱 轻微跳动 小
用力敲击 强 剧烈跳动 大
通过实验发现:当声音离鼓膜距离相同时,声音越强,鼓膜振动幅度越 ;声音越弱,鼓膜振动幅度越 。
(5)接着,鹏鹏多次调整铁盘与碗之间的距离,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它,观察食盐的运动情况。得出数据表:
铁盘与碗的距离 食盐跳动情况 保鲜膜的振动幅度
近 剧烈跳动 大
远 轻微跳动 小
更远 几乎不动 更小
通过实验发现:当敲击力度相同时,距离越远,鼓膜振动幅度越 ,对声音的探测效果越 (填“明显”与“不明显”)。
(6)鹏鹏还想对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能力。他让妈妈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铁盘,一次贴着桌面听,一次耳朵离开桌面听,他会发现: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振动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2.【答案】气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声音的介质。任何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答案】幅度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答案】粗细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答案】高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弹奏时,把琴弦拧紧一点,声音会变高 。这是因为拧紧琴弦会增加琴弦的张力,从而增加其振动频率,导致音调升高 。具体来说,琴弦的音调与其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当琴弦调紧时,其振动频率增加,因此音调也会相应提高 。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
【解析】【分析】在办公室这一特定的工作场所中,人们进行交流沟通时发出的交谈声,以及操作电脑键盘打字时产生的键盘声,都属于人类在日常办公这种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制造出来的声音。所以题干表述是正确的。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敲门的时候,听到声音,但看不到门在振动,说明门发声时在振动。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宇航员可以与地面通话要靠无线电,不是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题干错误。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一般情况下,女孩子说话的声音比男孩子高,这是因为说话时女孩子声带振动得比男孩子快。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经历了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制作过程,养成了动脑、动手的习惯,能够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和完成后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在制作乐器时,要根据设计图来制作设计自己的小乐器,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1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固体的分子排列相对紧密,声音在其中传播时,振动能更高效地传递,传播速度更快,而且损耗相对较小。当被困人员敲击铁管时,声音通过铁管(固体)传播,相较于在周围空气中(气体)传播,能传播得更远、更清晰,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听到,所以利用固体传播声音效果好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敲击铁管等固体来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该B项说法正确。
1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是分贝。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调节电视声音大小时,喇叭振动幅度发生改变,发出声音的强度发生改变,也就是音量。
1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并非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它也能够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比如我们在空气中能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在水中游泳时也能听到岸上的一些声音,表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
1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当停止敲击大钟时,余音仍然持续了几秒,这是因为大钟在停止敲击后仍然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敲击大钟时,大钟开始振动并发出声音。即使停止敲击,大钟的振动并不会立即停止,因此声音会继续传播一段时间,形成“余音” 。
1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的雨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的,而不是雨水传播,所以选项A错误;
B、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外界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再通过听小骨等结构传递到内耳,进而刺激听觉神经等最终让我们产生听觉,是鼓膜先感受到声音产生振动,而不是听小骨直接感受到外界声音就产生振动,所以选项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下雨时雨滴撞击地面、物体等或者雨滴之间相互碰撞等都会引起物体振动,从而发出声音,也就是我们听到的雨声,所以C选项正确。
1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当放松琴弦时,琴弦振动会变慢。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音高,振动越慢,音高越低。原本音高有点高,通过放松琴弦使其振动变慢,音高就能降低,从而达到调准音高的目的,所以选项A正确;
B、拉紧琴弦会使琴弦振动加快,根据音高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振动加快则音高会升高,而现在是要把音高有点高的情况调准,也就是要降低音高,所以拉紧琴弦不符合要求,选项B错误;
C、演奏时加大力度,改变的只是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而不是音高。音高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快慢,与演奏时用力大小无关,所以选项C错误。
1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在题目所描述的情境中,是在同一根琴弦上按不同位置进行弹奏,同一根琴弦其本身的粗细是固定不变的,并没有改变琴弦的粗细情况,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按图中①或②的不同位置,实际上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当按在靠下(比如②位置)时,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相对较短,按在靠上(比如①位置)时,振动部分的琴弦长度相对较长。而物体振动部分的长短会影响音高,振动部分越短,振动得越快,音高越高;振动部分越长,振动得越慢,音高越低。所以按不同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短,从而使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选项B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对琴弦进行松紧调节的操作,同一根琴弦在弹奏时其松紧程度在这一情境下是保持不变的,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
1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主要是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拨动琴弦的力度大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变大,声音会变强,拨动琴弦的力度小一些,琴弦振动幅度变小,声音会变弱,拨动琴弦的力度不变,琴弦振动幅度不变,声音也不会变。
20.【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听诊头通常有一个膜片等结构,它可以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能够收集人体内部比如心跳等发出的声音,并且可以对声音起到一定的放大作用,将声音通过导音管传导出去,所以听诊头起到收集和放大声音的作用,选项A正确。
21.【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外界的声音先通过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振动,鼓膜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结构,它接收到声音振动后,会将这种振动传递到中耳的听小骨等结构,所以鼓膜起到了把声音传递到中耳的作用。
22.【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深部,它很薄且富有弹性,它的作用是接收外耳道传来的声波并产生振动,进而将振动传递给中耳的听小骨等结构,在掏耳朵时如果位置太深入,很容易不小心刺破鼓膜,一旦鼓膜受损,就会影响听力等,所以不能经常深入掏耳朵,选项C正确。
2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当用不同力度敲击鼓面时,敲击力度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就越大,这使得放在鼓面上的米粒弹跳得越高,同时我们听到的鼓声也越强,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所以选项B正确。
2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物体发声是因为物体在振动,鼓面发声时,在敲击力的作用下,鼓面会以它原本的静止位置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做往复运动,这种往复运动使得鼓面周围的空气不断地被挤压和舒张,进而产生疏密相间的声波向外传播形成声音,所以选项C准确地描述了发声时鼓面的运动状态。
2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用木棒敲击音叉,会使音叉受力产生振动,当音叉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所以用木棒敲击音叉这种方式可以让音叉发出声音,选项B正确。
2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手握住音叉后,音叉立即停止振动,声音消失,因此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2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当用力敲击音叉使其振动发声后,把音叉快速放入装水的水槽中,音叉在振动过程中会与水接触,振动的音叉会使水也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在音叉和水面交界处激起水花,所以水面不可能没明显变化,选项A不符合实际情况。
28.【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当往保温杯里装水时,随着水越来越多,杯子里空气柱的长度就会越来越短。而对于装水时发出声音的发声体来说,实际上是杯子里的空气柱在振动发声。 空气柱越短,振动得越快,音高越高;空气柱越长,振动得越慢,音高越低。在这里随着水不断增多,空气柱是越来越短的,那么反过来在装水的过程中,空气柱是从长逐渐变短的过程,其振动会越来越慢,所以装水的声音音高会越来越低,选择 B 选项。
29.【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编钟的发声原理是其振动发声,而影响编钟发出声音高低(即音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编钟的大小和形状等。 一般来说,在同一排的编钟中,从左往右编钟的个头通常是越来越小的。个头越大的编钟,其振动部分相对更厚、更大,振动就会相对较慢,发出的声音音高也就越低;而个头越小的编钟,振动部分相对更薄、更小,振动就会相对较快,发出的声音音高也就越高。 所以当鹏鹏从左往右敲击同一排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高低顺序是从高到低。
30.【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物体发出声音的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对于形状相似的物体(这里是相同的烧杯),影响其振动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体内所装物质的多少(也就是相当于改变了振动部分的质量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烧杯中装的水越少,敲击时烧杯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高就越高;烧杯中装的水越多,敲击时烧杯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音高就越低。所以按音高从高到低排列应该是④①②③⑤。
3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一般情况下,烧杯中装的水越少,敲击时烧杯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高就越高;烧杯中装的水越多,敲击时烧杯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音高就越低。鹏鹏用仪器检测③④⑤号烧杯的振动频率,测出振动最快的是④号。
3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笛子是通过管内空气柱振动来发声的乐器,制作笛子需要选择便于吹奏且能让空气柱在其中有效振动、形成有规律声音的材料。选项中,适合的材料是吸管。
33.【答案】(1)大;强
(2)长;长
(3)①;④
(4)①增加橡皮筋数量使其能发出六个音以上,②橡皮筋由紧到松或由松到紧排列,③调试好音准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弹力
【解析】【分析】(1)当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时,放手后它振动时偏离原来静止位置的程度就越大,也就是振动幅度越大。 而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也就是听到的声音就越强。
(2)橡皮筋被拉开的距离越长,其储存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当放手让橡皮筋振动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橡皮筋振动起来,由于初始储存的能量较多(因拉开距离长),所以它振动的持续时间会更长。 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橡皮筋振动持续的时间长,那么产生的声音持续时间也就会越长,我们听到的声音持续时间也就越久。
(3)鹏鹏用橡皮筋做成两款乐器(橡皮筋完全相同)。图一乐器拨动①号弦的声音高;图二乐器拨动④号弦的声音高。
(4)要想完整的弹奏《小星星》,需要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以改变橡皮筋的松紧或者长短。
34.【答案】(1)C
(2)便于观察保鲜膜的振动
(3)空气
(4)大;小
(5)小;明显
(6)贴着桌面比离开桌面听到的声音响亮、清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1)在这个实验中,用筷子敲击铁盘产生声音,声音以空气为介质传播到碗口紧紧套着的保鲜膜处,使得保鲜膜振动起来,而撒在保鲜膜上的食盐会随着保鲜膜的振动而跳动。这一现象与我们耳朵听到外界声音时,外界声音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进而带动周围一些微小结构(类似于食盐随保鲜膜振动)的情况很相似,形象地模拟了耳朵内鼓膜受到外界声音刺激后产生振动的过程,所以它是模拟耳朵内鼓膜的振动的实验装置,C选项符合题意。
(2)撒在保鲜膜上的食盐颗粒相对比较细小且容易观察,当用筷子敲击铁盘产生声音,声音使保鲜膜振动时,食盐颗粒会随着保鲜膜的振动而跳动、移动或者改变位置分布等。通过肉眼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食盐颗粒的这些动态变化,从而直观地展现出保鲜膜的振动状态。
(3)敲击铁盆,铁盘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这个振动又引起保鲜膜的振动,使得食盐跳动起来。
(4)通过实验发现:当声音离鼓膜距离相同时,声音越强,鼓膜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弱,鼓膜振动幅度越小。
(5)通过实验发现:当敲击力度相同时,距离越远,鼓膜振动幅度越小,对声音的探测效果越明显。
(6)当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铁盘后,声音会通过不同介质传播到人耳中。耳朵离开桌面听时,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而贴着桌面听时,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这种介质传播到耳朵里。由于固体(桌面)传播声音的速度更快、损耗更小,能更有效地将声音传递过来,所以贴着桌面听时听到的声音会更响亮、更清晰,由此也能对比出声音在固体(桌面)和气体(空气)这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能力的差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