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冀教版)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冀教版)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08 18:07:52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冀教版)试题
1.(2023五上·蠡县期末)   的物体叫作光源。   是最重要的光源。
【答案】自身能够发光;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2023五上·蠡县期末)   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它时,意外地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答案】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这里时,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在一亿八千万年前恐龙时代,喜马拉雅山脉可能是海洋,也说明了地球无时无刻在运动。
3.(2023五上·蠡县期末)空气中   含量过高,会使人   。
【答案】氮气;缺氧宽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78%,氧约占21%。如果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会使人缺氧窒息。所以使用氮气要注意安全!
4.(2023五上·蠡县期末)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   及物体发出   。当声音刺激   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答案】耳朵;声音;耳朵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耳朵及物体发出声音,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5.(2023五上·蠡县期末)保温箱具有   、   、   、   等特点。
【答案】保温性好;密封;保鲜;环保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箱具有保温性好、密封、保鲜、环保等特点。我们在制作保温箱时,应选择成本低、安全、环保、硬度较高的材料。
6.(2023五上·蠡县期末)在同一个物体中,热能从温度   的部分传向温度   的部分。
【答案】高;低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2023五上·蠡县期末)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  )等新物质。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8.(2023五上·蠡县期末)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时,应该(  )阳光喷水雾。
A.对着 B.背着 C.都可以
【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利用的是光的折射,阳光照射到小水滴上发生折射,分散成7种颜色的光,我们就能看到一条半圆形的彩虹了。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时,应该背着阳光喷水雾。背对太阳后,由于光鲜较暗,可以用肉眼看到彩虹的效果。故选B。
9.(2023五上·蠡县期末)冬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在冬天我国北方经常使用暖气,通常可以观察到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下边,这是因为暖空气比较轻,会往上方流动,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往下运动,从而形成了冷暖气流的交换,使室内的温度达到一个均衡的地步。
10.(2023五上·蠡县期末)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的(  )让水变热的。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辐射热,传递给冷水,使冷水温度升高。B符合题意。
11.(2023五上·蠡县期末)地震是由(  )的运动变化引起的。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变化引起的。
12.(2023五上·蠡县期末)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进A、B两个装有气体的瓶中,能使木条继续燃烧的瓶中装的气体不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所以能使木条继续燃烧的瓶中装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
13.(2023五上·蠡县期末)大脑接受了来自(  )的刺激以后,产生了冷热、疼痛和压力等感觉。
A.皮肤 B.眼睛 C.耳朵
【答案】A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冷热、疼痛、压力等感觉是由于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产生的。
14.(2023五上·蠡县期末)1973年,在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副骨架完整的象化石。根据大象生活的环境,可以推测出甘肃省在古代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寒冷的高山地带 B.炎热干旱的沙漠
C.潮湿、炎热、植物繁茂的森林 D.广阔无垠的草原
【答案】C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所以1973年在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副骨架完整的象化石,说明甘肃省在古代的地理环境是潮湿、炎热、植物繁茂的森林地带。
15.(2023五上·蠡县期末)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能力与(  )有关。
A.颜色、角度、受热面积 B.颜色、出厂日期、受热面积
C.颜色、生产日期、受热面积 D.颜色、角度、出厂日期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为了更大效率的利用太阳能,在颜色、角度、受热面积等方面做了较多设计,颜色较深、尽量与太阳光垂直、增大受热面积等。出厂日期与利用太阳能无关。
16.(2023五上·蠡县期末)把相同的冰糕分别同时放入不同材料做成保温容器内,观察冰糕的融化程度,这是为了测试材料的(  )。
A.硬度 B.保温性 C.透明度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把相同的冰糕分别同时放入不同材料做成保温容器内,观察冰糕的融化程度,这是为了测试材料的保温性。
17.(2023五上·蠡县期末)光在空气中一般沿直线传播,有时也沿曲线传播。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8.(2023五上·蠡县期末)地球上的岩石种类众多,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地球上的岩石种类众多,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9.(2023五上·蠡县期末)铁和铁锈颜色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物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20.(2023五上·蠡县期末)暖水瓶能够对热水保温,但不能对冰块保温。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暖水瓶的保温原理是利用瓶胆中间的真空层,尽量减少热传递的发生。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真空层可以有效阻断热传导和热对流,瓶胆的内胆镀银等处理可以减少热辐射。当暖水瓶中放入热水时,它能减少热水的热量向外散失,起到保温作用;而当放入冰块时,同样也能减少外界的热量传入暖水瓶内部,从而减缓冰块的融化速度,也就是对冰块也能起到 “保冷” 的作用,本质上也是一种保温(保持低温状态),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21.(2023五上·蠡县期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环境是家园得以良好存续的基础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资源等,保障人类的健康生活以及各种生产活动顺利开展。如果环境遭到破坏,比如空气被严重污染、水体被污染、森林等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我们的生存空间将会变得恶劣,面临诸多灾难,像洪涝、干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会极大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这一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22.(2023五上·蠡县期末)热传导能力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能力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3.(2023五上·蠡县期末)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约占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的,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4.(2023五上·蠡县期末)眼、耳、鼻、舌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皮肤不是人体的感觉器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眼是视觉器官,能让我们看到外界的各种景象、物体等;耳是听觉器官,帮助我们感知声音;鼻是嗅觉器官,可分辨不同的气味;舌是味觉器官,能尝出各种味道。而皮肤同样也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它能感受多种外界刺激,比如通过皮肤上的触觉小体等结构可以感受触觉,能分辨出物体的光滑、粗糙等不同质地,还能感受痛觉,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疼痛的感觉,另外也能感受冷觉和热觉,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等。所以题干中说皮肤不是人体的感觉器官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25.(2023五上·蠡县期末)夜晚的森林里有着微弱光亮的萤火虫是光源。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夜晚的森林里有着小小的萤火虫的光是自身发出的,属于光源。
26.(2023五上·蠡县期末)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地球的演变历史以及当时有何种生物存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遗骸或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地球的演变历史以及当时有何种生物存在。
27.(2023五上·蠡县期末)下图是传热实验,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五个蜡环。
(1) 当酒精灯在图中位置加热一段时间后,酒精灯右侧的四个蜡环最先掉落的是   ,最后掉落的是   。
(2)从蜡环掉落的情况,可以得出   。
(3)加热过程中E蜡环   (填“会”或“不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的。
【答案】(1)A;D
(2)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3)会;可以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 热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在酒精灯加热处温度最高,距离加热处越近的蜡环会越快吸收热量达到使蜡熔化掉落的温度,所以距离酒精灯最近的A蜡环最先掉落,距离酒精灯最远的D蜡环最后掉落。
(2) 通过观察蜡环从距离酒精灯近的先掉落,远的后掉落这种情况,能直观地体现出热能沿着铁丝从温度高的加热部位传向温度相对低的其他部位,也就是说明了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一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3) 加热过程中,虽然E蜡环在酒精灯的左侧,但是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且热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只要存在温度差),火焰产生的热会沿着铁丝向两侧传递,只是E蜡环距离火焰相对较远,获得热量较慢,在给定的这段加热时间内达不到使蜡熔化掉落的温度,所以不会掉下,由此可以看出热是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的,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就会向周围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8.(2023五上·蠡县期末)大脑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大脑。请分析下面几位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
(1)小旭是个滑板爱好者,每天放学后都要滑一会儿,上面是小旭正在玩滑板时的情形。(如图1),你认为小旭的做法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2)小轩睡觉之前喜欢趴在被窝里看手机(如图2),从对大脑的保护角度来密说,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答案】(1)错误;没有戴头盔
(2)错误;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大脑的功能,小轩的做法不利于保护大脑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1) 玩滑板属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在玩滑板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摔倒、碰撞等意外情况而使头部受到撞击伤害,而头盔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头部以及大脑免受严重伤害,小旭玩滑板时不戴头盔,是没有做好对大脑保护措施的表现,所以做法错误。
(2) 大脑需要充足的休息来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趴在被窝里看手机,一是这种姿势会让身体处于不舒适且不利于血液循环的状态,二是被窝里光线通常比较暗,手机屏幕相对就会显得很亮,眼睛长时间在这种明暗对比强烈且近距离用眼的情况下,极易疲劳,眼疲劳会通过神经传导等影响大脑的状态,同时也会干扰大脑正常进入休息放松的睡眠状态,不利于大脑健康,所以做法是错误的。
29.(2023五上·蠡县期末)小刚喜欢熬夜玩手机游戏,这种行为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答案】熬夜玩手机游戏会导致近视,还会导致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和生活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在夜间需要通过充足的睡眠来进行自我修复、整理记忆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等活动。长期熬夜玩手机游戏会打乱大脑正常的生物钟节律,导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进而影响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等,使人在白天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反应迟钝的情况,长期下去还可能增加患上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本身就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加上熬夜时眼睛更容易疲劳,眼肌持续紧张会导致调节功能失常,很可能造成近视度数加深,对于本身就近视的人影响更大;还可能引发散光等其他视力问题。
30.(2023五上·蠡县期末)早晨将热水倒进热水瓶,晚上倒出的水还是热的,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热水瓶具有保温作用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现象就会出现,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保温瓶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瓶胆是用双层玻璃制成的,瓶口盖软木塞,瓶胆表面镀银能有效减少热量的辐射,可以减少热传递的发生。因此,早晨将热水倒进保温瓶,晚上倒出的水还是热的。
31.(2023五上·蠡县期末)苹果切面为什么会变色呢
【答案】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苹果切面变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酶促褐变。 当苹果被切开后,果肉中的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原本位于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酚类物质迅速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颜色的醌类物质,从而导致苹果变色。 1
32.(2023五上·蠡县期末)为什么高山上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呢
【答案】因为地壳运动导致原本属于海洋的地壳板块被挤压凸起,成为高山。随着地壳运动,海洋中的生物死亡,生物残骸成为化石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 高山上会有海洋生物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原本属于海洋的地壳板块被挤压凸起,形成高山。在这个过程中,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后,其遗骸被埋藏并逐渐转化为化石,随着地壳的变迁,这些化石被带到高山地区。
1 / 1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校联考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冀教版)试题
1.(2023五上·蠡县期末)   的物体叫作光源。   是最重要的光源。
2.(2023五上·蠡县期末)   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它时,意外地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3.(2023五上·蠡县期末)空气中   含量过高,会使人   。
4.(2023五上·蠡县期末)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   及物体发出   。当声音刺激   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5.(2023五上·蠡县期末)保温箱具有   、   、   、   等特点。
6.(2023五上·蠡县期末)在同一个物体中,热能从温度   的部分传向温度   的部分。
7.(2023五上·蠡县期末)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  )等新物质。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8.(2023五上·蠡县期末)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时,应该(  )阳光喷水雾。
A.对着 B.背着 C.都可以
9.(2023五上·蠡县期末)冬天,我国北方地区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中间 C.下方
10.(2023五上·蠡县期末)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的(  )让水变热的。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11.(2023五上·蠡县期末)地震是由(  )的运动变化引起的。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12.(2023五上·蠡县期末)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进A、B两个装有气体的瓶中,能使木条继续燃烧的瓶中装的气体不可能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13.(2023五上·蠡县期末)大脑接受了来自(  )的刺激以后,产生了冷热、疼痛和压力等感觉。
A.皮肤 B.眼睛 C.耳朵
14.(2023五上·蠡县期末)1973年,在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副骨架完整的象化石。根据大象生活的环境,可以推测出甘肃省在古代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寒冷的高山地带 B.炎热干旱的沙漠
C.潮湿、炎热、植物繁茂的森林 D.广阔无垠的草原
15.(2023五上·蠡县期末)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能力与(  )有关。
A.颜色、角度、受热面积 B.颜色、出厂日期、受热面积
C.颜色、生产日期、受热面积 D.颜色、角度、出厂日期
16.(2023五上·蠡县期末)把相同的冰糕分别同时放入不同材料做成保温容器内,观察冰糕的融化程度,这是为了测试材料的(  )。
A.硬度 B.保温性 C.透明度
17.(2023五上·蠡县期末)光在空气中一般沿直线传播,有时也沿曲线传播。 (  )
18.(2023五上·蠡县期末)地球上的岩石种类众多,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 (  )
19.(2023五上·蠡县期末)铁和铁锈颜色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物质。 (  )
20.(2023五上·蠡县期末)暖水瓶能够对热水保温,但不能对冰块保温。 (  )
21.(2023五上·蠡县期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  )
22.(2023五上·蠡县期末)热传导能力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 (  )
23.(2023五上·蠡县期末)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
24.(2023五上·蠡县期末)眼、耳、鼻、舌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皮肤不是人体的感觉器官。(  )
25.(2023五上·蠡县期末)夜晚的森林里有着微弱光亮的萤火虫是光源。 (  )
26.(2023五上·蠡县期末)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地球的演变历史以及当时有何种生物存在。(  )
27.(2023五上·蠡县期末)下图是传热实验,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五个蜡环。
(1) 当酒精灯在图中位置加热一段时间后,酒精灯右侧的四个蜡环最先掉落的是   ,最后掉落的是   。
(2)从蜡环掉落的情况,可以得出   。
(3)加热过程中E蜡环   (填“会”或“不会”)掉下。由此可以得出热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的。
28.(2023五上·蠡县期末)大脑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大脑。请分析下面几位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
(1)小旭是个滑板爱好者,每天放学后都要滑一会儿,上面是小旭正在玩滑板时的情形。(如图1),你认为小旭的做法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2)小轩睡觉之前喜欢趴在被窝里看手机(如图2),从对大脑的保护角度来密说,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29.(2023五上·蠡县期末)小刚喜欢熬夜玩手机游戏,这种行为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30.(2023五上·蠡县期末)早晨将热水倒进热水瓶,晚上倒出的水还是热的,这是为什么呢
31.(2023五上·蠡县期末)苹果切面为什么会变色呢
32.(2023五上·蠡县期末)为什么高山上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自身能够发光;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能够发光发热,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答案】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这里时,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在一亿八千万年前恐龙时代,喜马拉雅山脉可能是海洋,也说明了地球无时无刻在运动。
3.【答案】氮气;缺氧宽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78%,氧约占21%。如果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会使人缺氧窒息。所以使用氮气要注意安全!
4.【答案】耳朵;声音;耳朵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耳朵及物体发出声音,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5.【答案】保温性好;密封;保鲜;环保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箱具有保温性好、密封、保鲜、环保等特点。我们在制作保温箱时,应选择成本低、安全、环保、硬度较高的材料。
6.【答案】高;低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8.【答案】B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利用的是光的折射,阳光照射到小水滴上发生折射,分散成7种颜色的光,我们就能看到一条半圆形的彩虹了。用喷壶做模拟彩虹的实验时,应该背着阳光喷水雾。背对太阳后,由于光鲜较暗,可以用肉眼看到彩虹的效果。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在冬天我国北方经常使用暖气,通常可以观察到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下边,这是因为暖空气比较轻,会往上方流动,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往下运动,从而形成了冷暖气流的交换,使室内的温度达到一个均衡的地步。
10.【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辐射热,传递给冷水,使冷水温度升高。B符合题意。
11.【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变化引起的。
12.【答案】B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所以能使木条继续燃烧的瓶中装的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
13.【答案】A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冷热、疼痛、压力等感觉是由于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产生的。
14.【答案】C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象生活在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所以1973年在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副骨架完整的象化石,说明甘肃省在古代的地理环境是潮湿、炎热、植物繁茂的森林地带。
15.【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能热水器为了更大效率的利用太阳能,在颜色、角度、受热面积等方面做了较多设计,颜色较深、尽量与太阳光垂直、增大受热面积等。出厂日期与利用太阳能无关。
16.【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把相同的冰糕分别同时放入不同材料做成保温容器内,观察冰糕的融化程度,这是为了测试材料的保温性。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地球上的岩石种类众多,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暖水瓶的保温原理是利用瓶胆中间的真空层,尽量减少热传递的发生。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真空层可以有效阻断热传导和热对流,瓶胆的内胆镀银等处理可以减少热辐射。当暖水瓶中放入热水时,它能减少热水的热量向外散失,起到保温作用;而当放入冰块时,同样也能减少外界的热量传入暖水瓶内部,从而减缓冰块的融化速度,也就是对冰块也能起到 “保冷” 的作用,本质上也是一种保温(保持低温状态),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环境是家园得以良好存续的基础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为我们提供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资源等,保障人类的健康生活以及各种生产活动顺利开展。如果环境遭到破坏,比如空气被严重污染、水体被污染、森林等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我们的生存空间将会变得恶劣,面临诸多灾难,像洪涝、干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会极大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这一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能力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约占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的,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眼是视觉器官,能让我们看到外界的各种景象、物体等;耳是听觉器官,帮助我们感知声音;鼻是嗅觉器官,可分辨不同的气味;舌是味觉器官,能尝出各种味道。而皮肤同样也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它能感受多种外界刺激,比如通过皮肤上的触觉小体等结构可以感受触觉,能分辨出物体的光滑、粗糙等不同质地,还能感受痛觉,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疼痛的感觉,另外也能感受冷觉和热觉,帮助我们感知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等。所以题干中说皮肤不是人体的感觉器官这种表述是错误的。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就是发光的物体。夜晚的森林里有着小小的萤火虫的光是自身发出的,属于光源。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遗骸或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地球的演变历史以及当时有何种生物存在。
27.【答案】(1)A;D
(2)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3)会;可以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 热传递的方向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在酒精灯加热处温度最高,距离加热处越近的蜡环会越快吸收热量达到使蜡熔化掉落的温度,所以距离酒精灯最近的A蜡环最先掉落,距离酒精灯最远的D蜡环最后掉落。
(2) 通过观察蜡环从距离酒精灯近的先掉落,远的后掉落这种情况,能直观地体现出热能沿着铁丝从温度高的加热部位传向温度相对低的其他部位,也就是说明了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一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3) 加热过程中,虽然E蜡环在酒精灯的左侧,但是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且热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只要存在温度差),火焰产生的热会沿着铁丝向两侧传递,只是E蜡环距离火焰相对较远,获得热量较慢,在给定的这段加热时间内达不到使蜡熔化掉落的温度,所以不会掉下,由此可以看出热是可以向不同方向传递的,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就会向周围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8.【答案】(1)错误;没有戴头盔
(2)错误;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恢复大脑的功能,小轩的做法不利于保护大脑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1) 玩滑板属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在玩滑板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摔倒、碰撞等意外情况而使头部受到撞击伤害,而头盔能在关键时刻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头部以及大脑免受严重伤害,小旭玩滑板时不戴头盔,是没有做好对大脑保护措施的表现,所以做法错误。
(2) 大脑需要充足的休息来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趴在被窝里看手机,一是这种姿势会让身体处于不舒适且不利于血液循环的状态,二是被窝里光线通常比较暗,手机屏幕相对就会显得很亮,眼睛长时间在这种明暗对比强烈且近距离用眼的情况下,极易疲劳,眼疲劳会通过神经传导等影响大脑的状态,同时也会干扰大脑正常进入休息放松的睡眠状态,不利于大脑健康,所以做法是错误的。
29.【答案】熬夜玩手机游戏会导致近视,还会导致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和生活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在夜间需要通过充足的睡眠来进行自我修复、整理记忆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等活动。长期熬夜玩手机游戏会打乱大脑正常的生物钟节律,导致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进而影响记忆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等,使人在白天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反应迟钝的情况,长期下去还可能增加患上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本身就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加上熬夜时眼睛更容易疲劳,眼肌持续紧张会导致调节功能失常,很可能造成近视度数加深,对于本身就近视的人影响更大;还可能引发散光等其他视力问题。
30.【答案】热水瓶具有保温作用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现象就会出现,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保温瓶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瓶胆是用双层玻璃制成的,瓶口盖软木塞,瓶胆表面镀银能有效减少热量的辐射,可以减少热传递的发生。因此,早晨将热水倒进保温瓶,晚上倒出的水还是热的。
31.【答案】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苹果切面变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酶促褐变。 当苹果被切开后,果肉中的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原本位于细胞内的多酚氧化酶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酚类物质迅速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颜色的醌类物质,从而导致苹果变色。 1
32.【答案】因为地壳运动导致原本属于海洋的地壳板块被挤压凸起,成为高山。随着地壳运动,海洋中的生物死亡,生物残骸成为化石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 高山上会有海洋生物化石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原本属于海洋的地壳板块被挤压凸起,形成高山。在这个过程中,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后,其遗骸被埋藏并逐渐转化为化石,随着地壳的变迁,这些化石被带到高山地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