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诗歌二首》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诗歌二首》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6 20:31:38

文档简介

《观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简介曹操及写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背景: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疾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三、解题:
《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出夏门行》是乐府旧题,又名《陇西行》。夏门,是洛阳的一个城门。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共分五部分,开头是序曲“艳”,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四章。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四言句XX/XX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句XX/XX/X或者(XX/X/XX)
七言句XX/XX/XX/X或者(XX/XX/X/XX)
2、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及袁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心情自然是豪情万丈,激动万分。此时登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更是触景生情,坚定了他建功立业,统一中国,要做一番大事的人生信念。所以,要用“激动、豪迈、乐观、激昂”的语气,读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五、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根据注释及老师提供的资料,分组合作,疏通文意。
2、交流学习成果。
参考译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银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研读课文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诗人在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海上的日月。
3、哪些是作者真正“观”到的?
明确:浩荡的海水、耸立的山岛、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
4、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
海水荡漾是动景,山岛耸立是静景,相互映衬之中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草木丛生是静景,洪波涌起是动景,动静之间展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5、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作者想象的景色及景物)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6、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像,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小结:
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七、拓展阅读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八、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外阅读曹操的其他诗歌。
板书设计:
动态景色 波澜壮阔
实景
静态景色 生机勃勃
登山观海 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虚景(想象) 月 博大胸襟
星汉《龟虽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全诗。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3、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酒壶,以致于酒壶全部缺了口。王大将军为何对这段文字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
1、学生介绍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介绍背景
《龟虽寿》是《步出夏门行》的则是最后一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汉朝人的平均寿命:24——27,西汉平均寿命二十岁;东汉平均寿命二十二岁。)
三、朗读诗歌,纠正字音。
1、听范读,教师明确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齐读诗歌。
四、研读诗句,品味赏析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明确: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明确: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
写诗时诗人已经53岁,因此自比一匹上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但仍然有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于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颗雄心不会消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不会停息。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明确: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要身心修养得法,乐观豁达,就能够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4、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明确: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五、感悟情感
提问: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六、拓展积累
积累下面表现年老仍壮心不已的句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宋)陆游《书愤》
七、作业:
1、熟背本诗,并能理解式默写。
2、读《三国演义》多角度了解曹操其人。
板书设计: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腾蛇 为喻 寿命有限
老骥、暮年 自况 继续奋斗
在天、永年 否定 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