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6 20:57: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丁肇中。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精神有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讲述实践精神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作者介绍
丁肇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19 ( http: / / www.21cnjy.com )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因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 ( http: / / www.21cnjy.com )贝尔物理学奖。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 ( http: / / www.21cnjy.com )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暸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三、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难点。
2.识记字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四、课文研读
1.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明确: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第三部分(第6—12自然段):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
2.《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
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的袖手旁观。
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大学》里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和丁教授讲“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
明确: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5.第4自然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明确: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
6.作者认为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7.文章第12自然段作者举自己个人的经验说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明确:举个人的经验说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8.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明确: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五、写法归纳
提问: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几种?
明确:
1.引用论证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对比论证
六、拓展
1.阅读下列名言。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伽利略
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
2.交流阅读感悟。
七、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学过本文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或体会,把你的感悟或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格物致知:实验→新知识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