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将进酒》
【学习目标】
一、掌握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学成就。
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情感脉络。赏析比喻、夸张、用典等艺术手法。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于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以及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或“大李杜”,是“诗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首,留存诗作有900多首。
二、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八年后(752年)所作,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兴诗情,写作这首《将进酒》。
【自主预习】
一、初读正音
二、诵读指导
全诗的基调:豪迈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节奏、语速和声调,展示诗文韵律的音乐性。
(一)划分节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语速
表达忧郁、悲伤、痛苦的情绪时,语速应该比较缓慢。
表达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或表达兴奋、高昂的情绪时候语速要快。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语调
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气,用升调。
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用降调。
如果仅仅是叙述的话,用平调。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课堂导学】
一、解读题目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请、愿
知识链接: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汉乐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其中《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文学运动,其宗旨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理解诗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到了暮年已是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酒杯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人生得意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应当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请快喝酒吧!不要停下酒杯。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听佳音吃美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愿醒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斗酒十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我要与你一起来消除这万古的情愁!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三、全诗感情奔放,气势雄浑。其情感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请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词或诗句,并分析。
(1)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2)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虐。
(4)狂 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悲
1.简要赏析这四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1)起兴:以黄河水的东流比喻时间流逝,引发人生慨叹。
(2)比喻:以黄河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短暂难再。
(3)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4)夸张: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给人灵动飞扬之感。
(5)情感:表达诗人抱负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实现的激愤和痛苦。
2.搜集“流水”意象的诗句,分析其常表现的主题。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流水”意象:
(1)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2)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
(1)“悲白发”,对着明镜悲叹自己早生白发,慨叹功业未成,人生苦短。
(2)“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极言人生短暂。
(二)欢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正暗自感伤,却为何突然转悲为欢?这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
(1)人生如此短暂,此处失意就另外寻找寄托,朋友相聚,应当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2)不是真正的快乐,李白通过这种及时行乐,来寻求自我安慰,是“失意”的另一种外在流露。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1)“必”和“还”用得好。
(2)“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肯定。较为强烈,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3)“还”是“还能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一掷千金的豪爽,并表达了高度的自信,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并分析。
夸张的手法。痛快的筵宴,豪壮的诗句,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倾吐怀抱,实为痛快事,得意事,不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为了表现豪情。
(三)愤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作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
(1)不是真心话,是反语。
(2)作者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长醉不复醒”。
(3)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所以这么说,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也体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慨。
2.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只提到“陈王”曹植呢?结合曹植生平做简要分析。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得立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曹丕病逝后,继位的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其处境并无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简要分析
(1)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
(2)李白也有类似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3)运用典故,以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四)狂
1.通过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诗人狂放的感情?
(1)口气甚大:呼儿、与尔,指挥倜傥,情态之任诞。
(2)倒宾为主: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足见形骸之放浪。
(3)出手甚大: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以图一醉。
2.为何说“万古”?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3.李白的“万古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结合诗句分层次理解。)
一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二愁: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人生失意
4.总结情感变化
悲——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乐——人生得意,及时行乐
愤——蔑视权贵,自比陈王 狂 ——豪掷千金、借酒消愁
【链接拓展】
作文素材
一、成熟,固然意味着圆融练达,但不必然与天真和纯粹渐行渐远,经过纷扰红尘,也能始终保持狂放与天真,坚守一片纯粹初心。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生于尘世愿身居庙堂,安民济世,但不愿沉溺官场蝇营狗苟,如履薄冰,终守得一身少年意气,跃马扬鞭,纵横四海,仰天长啸,气吞山河,剑气封日月,杯酒泯恩仇。
二、他是“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的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是“双睛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极目观宇宙。他是云,必须飞到穹顶去探测苍穹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向碧海去扬起壮阔的波澜。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狷抵御人生多艰,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的诗才惊艳万世。
三、江水依旧东去,繁华渐渐凋零,被历史洪流裹挟而滚滚向前的生命显得渺小微茫,不值一提。但却也有一些人能超脱其中,写尽风华绝代。李白被奉为“谪仙”,生于凡尘,却以奇绝之才思飞天揽月,以孤高之性情笑傲天下。乘风破浪,以扁舟渡辽阔沧海;狂饮高歌,叹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岁月漫长无际,于青史却不过寥寥几册,华美物事逝去亦不过一袭尘埃,而盛唐以诗歌大放异彩,华美丰腴,世世代代绽放璀璨光芒,于我们,是念念不忘的风流缱绻、诗酒流连。
五、梦回大唐,李白在那里,“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三分豪情,七分醉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绝世的风流潇洒。
六、他是天才诗人,被世人奉为诗仙,因其诗才傲世,因其狂放飘逸。天地辽阔,于他处处皆有快意,一颗纵逸之心盛得下世间万种风情。湖山日月,聚散离合,在诗酒中疏疏落落;大千世界,市井天涯,在他笔下曼妙如歌。
七、傲岸不羁,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他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放浪形骸,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八、诗酒里看摇摇晃晃的红尘,他醉意翩跹,纵逸道浮生。然所有的沉醉里终有清醒,快意中也有萧瑟。大丈夫有四方之志,庙堂之上却没有他提笔安天下的身影,“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长安城里,他如局外人,望着宫阙楼台,黯然叹息。
九、庆幸的是,他的精神世界里,更有来去无踪、快意恩仇的洒脱,他是天纵的诗人,亦是任侠的剑客,可以纵横四方,可以来去如风。人生多艰,以天为容,以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他始终是那个狂放不羁的模样。一轮月,一壶酒,飘然落笔,即是天空海阔。
十、大唐盛世华年里,李白飘然而来,白马啸西风,气贯长虹,独来天地,独往江湖。三分明月,七分醉意,枕着山河写诗,说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