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厘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感受本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与情感。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建立新中国的艰辛,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知识链接】
一、作者、作品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二、背景介绍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三、文学常识
(一)开幕词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开幕词的格式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
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
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2.称谓的写法:
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3.正文的写法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自主预习】
一、在1949年的《人民日报》上,标题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开幕词”。为什么现在要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呢?
①中国人民从此结束被奴役的历史,获得了独立、自由、民主的新生活;
②中国人民从屈辱的被压迫者成为有尊严的国家主人,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尊与自豪;
③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
二、请依次找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时间、地点、代表、性质、职权、决议、作用。
时间 1949年9月21日
地点 北平
与会人员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背景 中国战胜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性质 是代表全国人民的会议
职权 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内容 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意义 ①确定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②选举了国家领导人;③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课堂导学】
一、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请结合开幕词的结构构成和课文内容补写下面的结构导图。
①“胜利”基础;②任务;③意义;④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⑤悼念和庆贺
二、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
(一)毛泽东阐述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哪些具体内容?请主要结合第6段作简要说明。
①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取得了胜利,打倒了内外压迫者。
②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③从此列入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④中国革命已经取得胜利,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朋友遍天下。
(二)所谓“站起来”就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这里为什么不用这样的表述而用“站起来”?
① 所谓“站起来” 直白、形象地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自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②它表明这次革命胜利与以往的政权更迭相比完全不同,建立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站了起来”,而不仅仅是更换了政权。
(三)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还面临哪些迫切任务?
①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活动。
②牢牢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这个武器。
③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
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④做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
四、品读句子,从词语选用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一)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①这句话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用词准确。
②“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更严谨。
(二)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①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惋惜,正是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了3年以前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②“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是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愤慨。
五、探讨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本文作为开幕词,高度凝练、层层深入,按照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线索,既揭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和意义,又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危机,强调需要继续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
②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充沛。
课文作为一篇讲话稿,语言通俗易懂且准确,如,“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等;文中还有很多充满感彩的语句,使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永垂不朽”等。
六、探究本文的主旨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拓展延伸】
一、你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么?由谁起草?由谁撰写?意义何在?
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正中央,碑高37.94米,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碑上刻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背面碑文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碑座四面嵌着反映中国现代史进程的8幅大型浮雕,是世界上稀有的巨型浮雕之一,内容分别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
二、作文素材
名句
1.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中国女排
2. 我随时等待祖国的召唤!——姚明
3.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 我希望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
6.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泽东
7.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作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傅雷
8.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刘少奇
9.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10.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人物
1.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迅速传遍全国,李大钊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2.从容就义气如虹——许建业
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中学校园内,革命英烈许建业的半身雕像格外引人注目。每年,邻水中学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都在此举行,这位令学生敬仰的校友投身革命工作、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
许建业,原名许明德,1920年出生于邻水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5年考入邻水县立中学。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许建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邻水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组织委员、书记。1938年底,他被调到重庆,以天府煤矿白庙子绞车站管理员的公开职业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在这段日子里,许建业把微薄的工资大部分用于救济贫苦工人,很快和工人们建立了深厚友情。他教工人识字、学算术、唱歌,并逐步开展革命思想启蒙,宣传抗日救国真理,进而培养工人骨干,发展党组织。他多次机智果敢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反抗资本家残酷压榨、克扣虐待工人。
皖南事变后,许建业到重庆大溪河小学任教师,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考进重庆和成银行任会计,在中共川东特委工运委员的领导下做海员工人的工作。1943年夏,在中共巴县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先后以朝天门粮食仓库和沙湾仓库会计身份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
1945年,根据组织安排,许建业到贵州遵义了解情况,开展工作。不久奉命返回重庆,在渝工轮渡公司任会计,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47年5月,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工运工作。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任重庆市委委员,分管工人运动。
1948年4月,因叛徒出卖,许建业在重庆磁器街一茶馆接头时被捕,先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经受了敌人种种酷刑和劝降,始终坚强不屈。7月21日,他被押赴重庆浮图关刑场,在刑车上,许建业身戴刑具,昂首挺胸,沿途不停地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年仅28岁。
3.坚定的民主战士——李公朴
原名永祥,号晋祥、朴如等,原籍江苏扬州,生于镇江。1925年在上海沪江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赴广东,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1928年到美国雷德大学政治系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群众文化教育工作,任环球通讯社社长。1932年后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的资助下,创办《申报》附设的流通图书馆、业余补习学校和妇女补习学校。1936年1月任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同年11月23日与沈钧儒、邹韬奋、史良、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世称救国会“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爆发后被释出狱。1938年在武汉与沈钧儒一起创办《全民》周刊。1939年6月起,带领抗战救国教育团深入晋察冀、晋冀鲁豫边区参观访问,并从事抗战救国的宣传教育工作。1940年写成《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看作中国的希望。1942年在昆明创办北门书屋,出版进步书刊。1944年与闻一多等编辑《民主周刊》。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与陶行知共同创办社会大学,主编《民主教育》。同年2月在重庆“校场口事件”中被国民党特务打伤。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与闻一多发起、呼吁《和平宣言》的万人签名活动。7月11日晚遭国民党特务枪击,12日晨牺牲。骨灰葬于上海龙华公墓。著有《怒涛集》《读书问答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