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9 16: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1.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学习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品味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方法;学习多角度、分层次、点面结合、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的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甘于奉献、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精神品格。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文学性,掌握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的区别,理解报道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知识链接】
一、“钟华论”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二、文体知识
(一)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二)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1)深入开掘事件的典型意义,确立一个富于时代感的思想主题;(2)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平均使用笔墨;(3)层次清晰,结构合理;(4)处理好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在叙写事件的同时,注意写好人物。
三、写作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国。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这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有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党和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5月10日新华社播发署名钟华论的文章《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人民日报》于次日全文刊载。
【自主预习】
一、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概括各部分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序号 内容 记叙角度 标题
导语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课堂导学】
一、作者安排课文主体部分的顺序的依据是什么?各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一)依据是由宏观到具体,由内因到外因,突出了我们国家抗疫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党的领导是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证;四面八方的支援与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科学防治效果显著,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抗疫的成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治理模式是成功的。合作抗疫虽是外因,但在战胜疫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国为什么能经受住这场艰苦卓绝的大考?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一)党和政府正确领导,面对疫情沉着应对、果断决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三)中国人民具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精神品格。
(四)广大医务工作者甘于奉献、不畏牺牲。
(五)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其中中医功不可没。
(六)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三、概括抗疫精神的主要内涵。
答案: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
【二十字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除了抗疫精神外,我们还要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的“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甘于奉献、命运与共”的精神品格。
四、本文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请找出其中两处,分析其作用。
答案:(一)“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等富有诗意,给人以厚重感。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语出古诗,凝练典雅,饱含深情。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担风雨”(表现了全世界人民互帮互助,携手前行带来温暖与力量)
引用诗文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具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
(二)“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是革命导师的教诲。
“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是外国著名作家的评价。
“科学的不朽的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是科学巨匠的论说。
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这篇通讯采用了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请你把这些语句诵读出来,并谈谈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感情。
答案:考虑句式特点、修辞手法、意蕴、表达效果等方面。
如:
(一)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二)武汉,从来不是一座“孤岛”;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
(四)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
……
(一)化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寒冬象征着困境,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阻挡不了”说明困难总会过去,希望必将到来。
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
(二)对称句式,“从来不是”加强了语气,突显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解读了抗疫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面。
九省通衢武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居然面临封城。但是武汉不是孤岛,无数热血儿女奔赴那里和武汉人民一起战斗。中华民族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每个老百姓。
(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灾难”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指出这场灾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永恒不灭的民族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
(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灾难”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指出这场灾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永恒不灭的民族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
六、全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一)多角度、分层次地叙述,呈现出全面性和立体感。一、二节侧重政治层面,三、四节侧重精神理念层面,第五节讲科学防疫,第六节侧重反思,突出经验教训,第七节体现全球视野,第八节以历史的纵线为叙述角度。
(二)将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融为一体,呈现出厚重感和深刻性。注意各节的开头,常常先描述场景或回顾历史,展现事实,之后思考评述,总结原因,探寻抗疫斗争的价值和意义,文章由此呈现出厚重感和深刻性。
(三)善于运用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参见教材p38教学提示)
【延伸拓展】
一、作文题目
《鲸波万里,一苇可航》
出自中国援外物资包的寄语。鲸波:惊涛骇浪。意思是纵然是万里惊涛骇浪,只要有信心,驾着苇叶般的小船也是可以航行的。
适用主题:抗疫的决心和信心
《凛冬已过,皓月长明》
适用主题:表达对抗疫前景的乐观心态。
《山河有恙,人间有情》
爱和希望总比病毒跑得快。
适用主题:表达对疫情期间,大家互帮互助的赞美。
《逆行者,追光者》
逆行者,是指医生、火神山建设者等等明知有疫情还往疫区去的人。追光者,是指追随着“逆行者”的普通大众。
适用主题:表达对疫情期间所有努力度过难关的工作者、普通人的赞美。
《小如蚁却美如神》
原句“生如蚁而美如神”,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可以致敬疫情中,每一个为抗疫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适用主题:表达对疫情期间做出贡献的每一个普通人的赞美。
《青年之担当,是毅不是疫》
《勇敢战“疫”的青春最美》
《青春战“疫”,化茧成蝶》
《战“疫”中成长,百炼后成钢》
《青年强则中国强》
《山河今有恙,青年当自强》
《英雄之心常怀博大》
《千灯共燃曜南北,众志成城克时艰》
《病毒桀桀处,仍见华夏情》
《等待破晓,笑满山川》
《山河无恙,人间有情》
二、金词金句金段
(一)金词: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二)金句:
1.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2.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4.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6.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运用示例: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传唱,你的勇气我们继承发扬,因为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14亿中国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摘自天府网评)
7.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
运用示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力以赴,共克时艰。每一次重大灾害的袭击,都是对我们的一次极端考验。但凡不能征服我们的,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相信在全国众志成城之下,冬日的阴霾终将散去,春暖花开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根据评论改编)
8.一人守法就是一道城墙,千万人守法就是钢铁长城。
运用示例: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一人守法就是一道城墙,千万人守法就是钢铁长城。人人都应把法则记在心里、把法“责”扛在肩上,为共同战“疫”构筑有力有序的社会基础。(摘自钱江潮评)
9.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运用示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疫情面前,做好自己,每个人都是防线:戴口罩、少外出、勤洗手、常通风、拒野味、不传谣——鼠年伊始,从身边点滴做起,我们就是最好的战士、最好的防线!(摘自华龙两江评)
10.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淮南子》)
运用示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要打赢这一场疫情防控战,我们需要有“壮志如铁”的决心,也需要有“精准用力”的细心,更需要有“风雨同舟”的真心,凝聚众智,汇聚众力,我们就将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摘自中安时评)
11.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
运用示例: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疫情当前,社会各界、各条战线涌现出许多积极的参与者、有力的支持者。用关爱去善待他人,以尽责来主动作为,必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摘自燕鸣时评)
(三)金段:
1.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爱人利物之谓仁。”疫情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这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这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2.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铿锵,丹心闪耀。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3.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他们中间,有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有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的丈夫,也有牺牲在救治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妈妈……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4.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5.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三、抗疫典型人物
(一)钟南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二)张伯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三)张定宇:作为渐冻症患者,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带领金银潭医院干部职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重大贡献。
(四)陈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四、抗疫精神优质文章
弘扬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奋力拼搏、与病毒疫情进行顽强斗争的坚毅品格,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的坚定信念,书写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的生动画卷。
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常思家国天下,常念爱国如家。从精神世界看,爱国是中国人最大的乡愁,也是中华民族亿万儿女最美好的心愿。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流淌,熔铸了国人优秀的精神品格和中华文明的价值导向。在抗疫斗争中,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投入抗击疫情的洪流中。他们为挽救患病同胞的生命、为纾国难家愁而放弃对个人安危利害的考量。不少人舍小家为大家,各行业尽其责善其事。全民族奋力抗疫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保平安、保健康、保发展,这其中最真实的情操就是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始终是奔涌于中国抗疫全程的思想主潮,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贯穿抗疫斗争的精神红线。
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中华古训说:“夫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不忘人民主体地位。他强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指出:“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抗疫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终是党和国家的第一要著,也始终被置于一切工作之首。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代表团谈到人民至上时说: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也决不放弃。由此说,抗疫斗争秉持了为民解困、保民健康的理念,伟大抗疫精神也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
敢上必胜的斗争信念。面对凶险疫情,是逡巡躲避,还是直面困难?是推诿塞责,还是鼓足勇气、坚定信心?这不单单是个选择问题,更是个价值问题。在疫情考验面前,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信念比愿望更重要。抗疫之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在随后会见外宾、赴鄂调研、在社区视察指导抗疫工作的过程中,他又多次为广大群众和抗疫一线人员加油鼓劲、提振信心,强调要坚定信心,坚持到底、不达胜利不罢休。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后方群众,在抗疫中也都展现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必胜信念,这是抗疫斗争取得成功的坚强保障,也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坚实基调。
科学求实的实践精神。抗疫斗争靠的不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科学。有科学思想指导,才会有正确决策;有科学救治方法,才会有积极疗效。只有尊重科学规律,用好科学方法,才能够控制住疫情,取得抗疫最佳效果。因此,对于抗疫而言,科学决策、科学布防、科学救治、科学复工复产复学都极其重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科学求是,所有成功也都离不开在实践中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精神。可以说,离开了科学求实的实践精神,我们是不可能取得抗疫胜利的。
团结协作的社会觉悟。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未知性高,影响面广。从一开始,疫情防控就不是一城一池之事,也绝非一家一院之功。要想有效控制住疫情,必须全国一盘棋,进行紧密团结协作,这就需要全社会个个动员、人人参与、携手并肩、协同布防、联合作战。抗疫斗争中,党政军民学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全国医护人员同甘共苦、守望互助,全社会空前团结,行动起来共战病毒,这些都是团结协作的社会觉悟的表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反映了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协作的社会觉悟;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现了社区治理中团结协作的社会觉悟。党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书写了新时代社会觉悟的新篇章。因此说,抗疫使中国人团结起来,抗疫也使中国社会觉悟起来。
担当利世的国际意识。在新冠病毒面前,全人类的命运都受到了威胁和危害。中国所提出并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疫情全球暴发后更显示出其特殊而重大的实践意义和适用价值。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始终及时公布疫情,向世界各国通报抗疫进展,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承担了携手世界多国共同抗疫的责任,发挥了有担当、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彰显出的担当利世的国际意识,植根于中国国家制度和中国社会肌体的“利天下”精神,既是中国抗疫在国际社会中展示美好形象、赢得赞誉的原因所在,也是伟大抗疫精神在国家对外交往上的表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抗疫实践孕育了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展现了伟大的中国品格。在新征程中,中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和困难,因此也更需要继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继续攻坚克难,高歌猛进,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