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皇帝的新装
请指出下列图片的出处
卖火柴的小女孩
拇指姑娘
丑小鸭
海的女儿
文本研读
安徒生(公元1805~公元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从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移植过来的。它最早见于14世纪堂·曼纽埃尔的《卢卡诺伯爵》的第七章,说的是一个国王被人整治的故事,篇名即《赤身裸体的国王》。从西班牙的民间故事到《皇帝的新装》,作者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精心进行了再创作。
背景介绍
童话
定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文学体裁:儿童文学
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
语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最重要特点:拟人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童话的特点
欣赏图片
默读课文
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谁是中心人物?
1.
2.
皇帝、大臣、官员、骗子、百姓、小孩
皇帝
3.这件新装有怎样的特性?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读一读
(看图片故事接龙)
从前,
有个皇帝,他既不……也不……
提到他,总是说……
复述故事情节
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
神奇的特性……
皇帝派他最忠心的两位大臣……
所有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皇帝想亲自去看看……
这样,皇帝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
最后,一个孩子……
自主探究
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1.
2.
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梳理情节
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给文章分段。
文章围绕什么来写?写了那几个故事情节?
( )新装
( )新装
( )新装
( )新装
( )新装
爱
做
看
穿
揭
请大家再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请先将其分类,再分析体现了人物什么形象。
品读文章,把握人物
皇帝
大臣、官员们
皇帝--
大臣--
骗子--
孩子--
虚伪愚昧、阿谀奉承、怕嘲笑、胆小怕事、自私。
纯洁天真、无所顾忌、直言不讳 、诚实。
概括皇帝、大臣及骗子、小孩的性格特点。
昏庸无能、爱慕虚荣、自欺欺人愚蠢、虚伪。
狡猾伪善、贪婪。
深入探究
1.用一个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骗
深入探究
2.第一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
着装费用
兴趣爱好
换衣次数
3.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是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喜欢新衣,投其所好
4.课文是怎样写查看骗子织布的?
皇帝派一位诚实的老大臣去查看织布的情况,然后再写皇帝派一位年轻的官员去查看织布,最后写皇帝亲自带着一群大臣去查看,但是他们害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或者不称职都说了假话。
5.皇帝想去看新衣,但又不敢亲自去,反映了他
怎样的心态?
先是愚蠢而自信,后来又觉得事关重大,所以不敢去,反映了他既自信又心虚,既愚蠢又狡猾。
6.骗局由一个小孩说出了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1)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真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2)如果换成大人,反倒不真实
7.当皇帝听到老百姓的议论之后为什么有点发抖,可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而恐慌。但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慌和维护皇帝的尊严。
说假话的原因:
有皇冠——保皇位
有官职——怕丢掉乌纱
有私心杂念——怕人讥笑
(1)自私自利是万恶之源,只有无私才能无畏。
(2)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启示:
这篇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想象
夸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
一位奢侈昏庸的皇帝每天只顾着穿好看的新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织出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的衣服。
皇帝于是聘请他们织布。大臣、皇帝都看不见这种奇特的布料,但是他们都自欺欺人,不肯承认。皇帝甚至奖励了两个骗子,答应穿着这种看不见的布料做的“新衣”参加游行大典。游行那天,老百姓也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结束了这场闹剧。但是,皇帝怕百姓说他愚蠢,最后,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
二、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使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使百姓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使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被人说愚蠢,所以他们都不敢说真话了。
“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是害怕百姓们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和虚伪。
2.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三、揣摩下面的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感到不大自然”。
2.“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新衣?)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织造的情况,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新衣时,心里未免害怕,所以决定先派他认为最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大人们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大家都不肯承认自己是傻瓜,内心虚伪,自欺欺人。只有孩子童言无忌,思想纯洁,诚实无欺。
四、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然后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关于说真话的话题。
点拨:
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学会思考辩论。重点说说自己选择说真话或不说真话的制约因素。
如果你是一只天鹅蛋的种子,那么即使出生在养鸭场也无所谓。
——安徒生(丹麦)
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展开想象,续写课文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