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贝多芬传》序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贝多芬传》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6 21:2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贝多芬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贝多芬的生平事迹。
2.了解本文作为应用文“序”的功能及特点。
3.品读语句,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的“英雄观”,体会作者的情感。
4.感悟贝多芬的伟大人格,学习贝多芬对苦难生活积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品读语句,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的“英雄观”,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悟贝多芬的伟大人格,学习贝多芬对苦难生活积极的态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在你的心中,谁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借助一篇序言,来品读一曲英雄的赞歌。
二、文体介绍
序,是依附于作品或书籍的一种文章,今又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言。内容主要是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或者介绍作者的经历、创作情况,以及资料的来源、版本的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序是著作的判词,又是读者的导向,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著作的情况和价值。序分自序和他序两种。
本文提到许多英雄,贝多芬只是其中的一位。在内容上主要介绍了传记的创作意图。
本文是《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序。
三、作者及贝多芬介绍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家、社会活动家;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二十世纪法国文学中最伟大的神秘主义者之一”、“人类深深爱戴的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9 ( http: / / www.21cnjy.com )03-1912)、《母与子》(又译《欣悦的灵魂》,1922-1934)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教授艺术史和研究音乐期间写作的,包括三个艺术家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岁就登台演出,展现音乐才华。19岁于波恩大学旁听哲学,接触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1787年起任音乐教师。1792年定居维也纳,三年后出版第一部作品,从此开始创作生涯。1820年两耳失聪,但从不辍笔,他以超出常人的坚强意志,不向厄运低头,对艺术的热爱、理想不懈追求一如既往。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曲《费黛里奥》,歌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部和弥散曲两部等。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
四、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理顺字音。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借助工具书,明确词词含义。
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平庸:普通、寻常而不突出,碌碌无为。
申说:申辩说明。
劫难:灾难;灾祸。
戕害:杀害无辜。
汲取:吸取。
毋须:无须,不必。
吹嘘: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等。
信仰: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
一扫而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五、整体感知
提问:文章的结构脉络是怎样的?请在划分结构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3):为“英雄”立传的原因。
第二部分(4、5):呼唤英雄及英雄的定义。
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鼓励人们向英雄学习。
六、研读课文
1.文章开头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暗示文章的主题。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
2.阅读课文前三段,说说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3.“受难者”们的的生活是怎样的?
明确:艰苦的、悲惨的、没有光华、没有幸福、贫穷、没有希望和欢乐、孤独静寂。
4.是什么原因导致“受难者”的生活如此悲惨?
明确:因为当时的社会是重浊,腐败,鄙俗,充满了自私自利卑下的风气,让人窒息,所以造成了人们的这种悲惨生活。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文章中你所喜欢的语句。
3.自主查找贝多芬生平事迹。
板书设计:
《贝多芬传》序
罗曼·罗兰
立传原因
英雄定义
鼓励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交流,介绍你所了解到的贝多芬。
二、研读课文
1.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能够援助这些人?
明确:英雄。
2.在罗曼·罗兰眼里,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英雄呢?
明确:“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3.罗曼·罗兰眼中的英雄与一般的英雄有什么区别?
明确:罗曼·罗兰认为的英雄是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他们以自身的仁慈品格解救民众的苦难。
4.“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一句应该如何理解?
明确:“成为伟大”强调伟大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靠心灵而伟大,强调的是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灵魂,是真正的伟大;“显得伟大”强调伟大的结果,是以思想或强力称雄,并不是真正的伟大。
5.“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和《生于忧患》中的哪句含义相同?应该如何理解?
明确:“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精神更高贵、使命更崇高。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6.由上文来看,作者的心目中英雄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
靠心灵而伟大。
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
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与成败无关。
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小结:这是作者对英雄的定义,也是他心中英雄的标准。
7.《名人传》共写了三个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作者为何要把贝多芬放在第一位?
明确:因为贝多芬最符合罗曼·罗兰的英雄标准,符合他给英雄所下的定义。
8.作者说贝多芬是个伟大的英雄,他伟大在何处?
明确:
贝多芬面对命运的磨难,面对人生的重大打击,他选择了坚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了奇迹。
贝多芬在痛苦中还“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他的品格显得更加纯洁。
9.作者书写贝多芬的伟大之处,有什么用意?
明确:想通过他,来勉励世人,学习这种英雄的精神,自强不息。
10.在本文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明确:
人生常遇患难,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来面对逆境。
真正的英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要努力让自己拥有“伟大的心灵”。
三、课堂练笔
了解了作者心中的“英雄”,在你的心中,是否有了一个新的英雄形象,请用一段文字,把他介绍给你的老师和同学们。
四、作业
1.为贝多芬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赞词。
2.自主积累罗曼·罗兰名言。
3.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贝多芬传》序
罗曼·罗兰
心灵伟大
毅力、灾患
无关成败

鼓舞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