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寒假练习:溶解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寒假练习:溶解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10 10: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练习八年级科学:溶解度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杭州期末)小金将40℃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不考虑蒸发,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的溶解度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2.(2024八上·龙湾期中)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溶液始终处于饱和状态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在①→④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3.(2024八上·龙湾期中)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则此温度下氯化钾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溶液:m溶质=5:2 B.m溶液:m溶质=7:2
C.m溶剂:m溶质=3:2 D.m溶剂:m溶质=7:2
4.(2024八上·临海期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B.6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20℃时,甲溶液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质量分数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5.(2024八上·浙江期中)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  )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36g氯化钠
B.20℃时,100g溶剂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饱和
C.20℃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为36g
D.20℃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36g氯化钠
6.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丙若蒸发10克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 4 克
C.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克
D.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
7.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持续降温,下列相关图象不正确的是 … (  )
A. B. C. D.
8.(2024八上·莲都期末)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溶解,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D.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9.(2024八上·绍兴期中)小李同学用20mL注射器吸取了10mL 某碳酸饮料,并用胶头封闭注射器针孔。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是探究压强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影响
B.图Ⅰ实验中,用力向外拉活塞。饮料中有许多小气泡出现
C.图Ⅱ实验中,用力向里推活塞,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减弱
D.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密封性好,压强容易改变
10.(2024八上·杭州期中)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根据汽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的溶解度减少 B.溶质减少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
11.(2024八上·义乌月考) 在一定温度下,小科用20克硝酸钾晶体和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则如图溶液中,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最终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12.(2024八上·义乌期中)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室温下某不饱和溶液平均分成三份分别做制晶体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1.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 ,乙将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冷却至室温得晶体2.6克,丙将溶液蒸发完全后,得到晶体8.9克。若三人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   克。
13.(2024八上·平湖期中)下表所示是氯化钠、硝酸钾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20 30 40 50 60
氯化钠溶解度(g) 36.0 36.3 36.4 37.0 37.3
硝酸钾溶解度 (g) 31.6 45.8 63.9 85.5 110.0
(1)20℃时,将40g氯化钠放入100g水里,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 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   。
14.(2024八上·台州期中) 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10 20 30 40 50 60 70
氯化钠溶解度 (克) 35.8 36.0 36.3 36.4 37.0 37.3 37.8
硝酸钾溶解度 (克)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氯化钠的结晶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
(2) 在室温下,有一杯配制好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在这个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了 B. 溶剂的质量变小了
C. 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D. 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
(3)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克。
15.(2024八上·浙江期中)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20 40 60 80
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0 169
(1) 氯化钠和硝酸钾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
(2)在80℃时,向50克水中加入12.5克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如上右图,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其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
1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t1℃时物质   的溶解度最大;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一定”);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   的方法提纯甲。
17.(2024八上·金华期中)如图为“富氢水杯”,宜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
(1)“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产生氢气的是电源的   。
(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20℃时,1升水中可以溶解的氢气体积为0.001毫升,因此常温下水中不可能富含氢气,那么可以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18.(2024八上·浙江期中) 现有一木块漂浮于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的体积变化) ,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已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 根据图甲可以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选填“升温”或“降温”);导致木块浸入液体体积增大的原因是   。
(2) 在温度改变的过程中,图乙中A、B两点对应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   FB(选填“>” “<”或“=” ) 。
三、实验探究题
19.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小海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 由图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
A.溶剂质量 B.溶剂种类 C.温度 D.固体种类
E.固体质量
(2) 在第二组实验中,小海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0.0克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10.0毫升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克;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克;
⑤计算:    克(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性。
(3)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2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80℃时的饱和溶液
D.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20.(2024八上·台州期中)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泡逸出,某科学兴趣小组对影响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活动一:探究温度对二氧化碳溶解能力的影响
【实验 1】标准大气压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 100mL 某种无色碳酸饮料,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已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大烧杯中水的温度 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实验① 0℃ 不浑浊
实验② 20℃ 轻微浑浊
实验③ 90℃ 明显浑浊
活动二:探究压强对二氧化碳溶解能力的影响
【实验2】室温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 某种无色碳酸饮料。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注射器活塞的位置 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率
实验④ 不拉动活塞 适中
实验⑤ 向上拉活塞到25mL 变快
实验⑥ 向上拉活塞到50mL 变得更快
【解释与结论】
(1) 实验1中,欲得出温度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依据的现象是   。
(2) 根据实验1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3) 由实验2可知,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能力越   。 (填“强”或“弱”) 。
(4)结合实验探究,请你解释“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的原因   。
21.(2024八上·温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温度/℃ 25 25 25 50 60 70
所用溶剂质量/g 10 20 30 20 20 20
加入溶质质量/g 7 7 7 5 5 5
溶解物质质量/g 2.1 4.2 6.3 5 5 5
(1)该兴趣小组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有   。
(2)第1组实验中,为获得“溶解物质的质量”,应先测未溶解的物质质量,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
(3)小组经过实验后得出“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溶剂的多少无关”,请说出判断的理由   。
四、解答题
22.(2024八上·柯桥月考)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2)20℃时,在装有5g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不考虑水分蒸发),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3.(2024八上·义乌月考)已知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现往80克该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测得其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 D点是对应温度下的   (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
(2) 在40℃时,把B点对应的溶液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5%的该溶液,需要加水   克.
24.(2024八上·义乌期中) 已知食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 (克) 35.7 35.8 36 36.3 36.6
在20℃的实验室中,小明挖去新鲜冬瓜的瓤,将底部尚有晶体存在的食盐水倒入其中,并将一木块放入这一溶液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经过 分钟,观察到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此时,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经过t2分钟后,才发现木块下沉。请在图乙中画出食盐水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25.(2024八上·吴兴期中)二氧化氯”消毒液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室、食堂、寝室等的卫生消毒,某校决定今天放学后对全校教室、食堂、寝室等全面消毒。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求:
二氧化氯1000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g/cm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含溶质二氧化氯   g。
(2)我校欲配制48千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毫升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
26.如图所示,在一只盛有温度为60℃不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水槽中,漂浮着一只乒乓球。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有部分晶体析出,
乒乓球仍处于漂浮状态(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则降温结晶前后:(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硝酸钾的溶解度   。
(2)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3)硝酸钾溶液的密度   。
(4)乒乓球所受到的浮力   。
(5)乒乓球露出液面的体积   。
27.(2024八上·杭州期中)在学校科技节中,小和制作了一个瓶内晶体的量会随天气的气温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天气瓶”(如图)。密封瓶内的物质是由下列两种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①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丸的酒精溶液。
(1)樟脑丸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   。
(2)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的晶体会增多。由此可以推测瓶中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    。
(3)小和发现当所用的“樟脑丸的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时,做出的“天气瓶”的效果较好。室温下,小和在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樟脑丸酒精溶液加酒精释成了24%,需加酒精多少克?(写出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 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40℃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将40℃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故A符合题意;
B.将40℃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质质量不变,故B不合题意;
C.将40℃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不合题意;
D.将40℃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溶质质量分数=;
B.当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时,溶液肯定饱和;
C.当溶液饱和时,溶解度越大,则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D.溶解度大小与温度大小有关。
【解答】 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在①→②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②>①,故A错误;
B.②是恒温蒸发得到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③中出现未溶的晶体,即③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从①到③,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④中温度升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确定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然后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在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克, 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40g。
那么 m溶液:m溶质= (100g+40g):40g=7:2,故A错误,B正确;
m溶剂:m溶质= 100g:40g=5:2,故C、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2)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4)溶质质量分数=。【解答】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6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两种物质质量分数大小,故C错误;
D.将6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甲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甲在t℃时的溶解度大于乙在60℃时的溶解度,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解答】AD.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即20℃时,136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36g氯化钠,故A、D错误;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100g溶剂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饱和,故B正确;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20℃时,136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为36g,故C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析出,甲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所得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4g晶体,则溶液为饱和溶液,说明该温度下蒸发10g水,其饱和溶液能析出4g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第二次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4g晶体,而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2g晶体,甲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等于4g,故B错误;
C.20℃时,蒸发10g水,其饱和溶液能析出4g晶体,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40g,则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故C正确;
D.溶液乙和丙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以及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 A.将饱和的KNO3溶液持续降温,溶剂的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饱和的KNO3溶液持续降温,硝酸钾要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减少,但是不为0,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饱和的KNO3溶液持续降温,硝酸钾要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饱和的KNO3溶液持续降温,硝酸钾要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小,但是不为0,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如图所示:烧杯中有固体,说明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看到有部分高锰酸钾溶解,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正确,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还是原温度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浓度不变,所以颜色不变,故A正确;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错误,因为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还是原温度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浓度不变,所以颜色不变,故B错误;
C.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错误,因为又溶解了一部分溶质,还是原温度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浓度不变,因此颜色不变,故C错误;
D.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错误,因为加入了一定质量的水,还是原温度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浓度不变,因此颜色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推拉注射器实际上就是对压强进行变大变小的实验,对气体来说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越小。
【解答】 A.由于推拉注射器改变了压强的大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力向外拉动注射器时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会出现气泡,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力向里推注射器,压强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注射器密封性能很好,改变压强方式较为简单,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气体的溶解度大小与气体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以及压强有关。
【解答】在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二氧化碳溢出,导致溶质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溶液从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D。
11.【答案】50克;33.3%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进行解答。
【解答】在得到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20g+50g×20%-10g=20g,溶剂质量为:50g-50g×10%=40g,因此在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由于最终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50克;33.3%。
12.【答案】195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当溶液饱和后,每克水中溶解的溶质质量是相同的。
【解答】乙蒸发20g水,可以看作是在甲蒸发10g水的基础上,又蒸发了10g水,先析出1.2g晶体,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上再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为2.6g-1.2g=1.4g。即饱和溶液中每10g水溶解了1.4g晶体。丙共析出8.9g晶体,可知在甲的基础上多析出的质量为8.9g-1.2g=7.7g,这部分晶体对应的水的质量为,则丙中水的质量为55g+10g=65g,故原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
13.【答案】(1)26.5%
(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然后与40g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包含,进而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2)只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才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结晶。
【解答】(1)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那么可以推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是36g;
现在将40g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显然不可能完全溶解,
所以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14.【答案】(1)蒸发结晶
(2)B、D
(3)105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据此确定氯化钠的结晶方法;
(2)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饱和溶液当溶解度减小后还是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据此分析判断;
(3)首先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最后计算溶液质量即可。
【解答】 (1)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氯化钠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
(2)在室温下,有一杯配制好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会逐渐挥发,溶剂的质量变小了,故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BD。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最多能溶解55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05g。
15.【答案】(1)20℃~40℃
(2)20%
(3)不变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可能相等的温度范围;
(2)根据表格数据确定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据此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再与12.5g比较,最终确定溶质质量,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
(3)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则二者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 20℃~40℃ 。
(2) 在8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8.4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9.2g。因为12.5g<19.2g,所以此时氯化钠溶液不饱和,则溶质质量分数=;
(3)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 溶解度增大,但是溶质和溶液质量都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6.【答案】丙;乙;相等;降温结晶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三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比较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判断t2℃溶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4)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
【解答】 (1)由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2)t1℃时,图中乙物质在曲线上位置最高,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2℃溶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7.【答案】(1)略;负极
(2)加压/降温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2)增大气体溶解性的方法: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
【解答】(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产生氢气的是电源的负极。
(2) 增强氢气溶解性的方法有加压或降温。
18.【答案】(1)降温;降温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溶质,溶液质量减小,而溶剂体积不变所以溶液的密度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排开液体体积
(2)=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度的变化,再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溶液温度的变化即可;
(2)根据漂浮条件即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解答】(1)现有一木块漂浮于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木块浸入液体的体积增大。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可知,则溶液的密度应变小,即溶解度减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是温度降低。
(2)在温度改变的过程中,木块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则木块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因此图中A、B两点对应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
19.【答案】(1)B;C;D
(2)6.9;>
(3)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注意控制变量。
(2)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由第一组数据可知,温度和溶质种类相同时,溶剂种类不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说明固体的溶解度与溶剂的种类有关;由第二组数据和第三组数据可知,溶质和溶剂的种类相同而温度不同时,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说明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由第二组数据可知,溶剂和温度相同,溶质不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不同,说明固体的溶解度还与固体的种类有关。由第一组第一次实验和第二组第一次实验可知,温度和固体种类相同,第二组第一次实验溶剂的质量是第一组第一次实验的一半,溶解的硝酸钾也为第一组第一次实验的一半,说明每克水溶解的固体是一样多的,即溶剂的质量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大小,同理固体的质量也不会影响溶解度的大小。
故答案为:BCD。
(2)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10g,溶解了3.1g,则剩余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所以6.9g。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0℃时,10g水中可以溶解3.1g硝酸钾和3.6g食盐,所以在20℃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即食盐的溶解性大于硝酸钾的溶解性。
(3)A、溶解度没有书写单位,故A错误;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完全溶解,该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未达饱和,故C错误;
D、在溶质和溶剂种类一定时,溶解度只和温度有关,若温度也相同,则溶解度相同,此时若溶液饱和,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0.【答案】(1)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2)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越小
(3)强
(4)打开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性减弱,气体逸出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澄清的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越大,则说明温度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更大;
(2)浑浊程度越大,说明析出的二氧化碳越多,根据表格数据1分析解答;
(3)试管中气泡速率越大,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4)根据气压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在实验1中,随着温度升高,而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增大,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即:欲得出温度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依据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1的现象可知,温度升高时,浑浊程度变大,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那么得到: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越小。
(3)根据实验2可知,当向上拉动活塞时,气压减小,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速率增大,那么得到: 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能力越强;
(4)“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的原因:打开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性减弱,气体逸出。
21.【答案】(1)温度、溶剂质量
(2)过滤、烘干、称量
(3)当温度、溶剂溶质种类相同时,溶解的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成正比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即可;
(2)溶解物质的质量等于加入溶质的质量与未溶解的物质质量的差,据此确定得到未溶解物质质量的实验步骤;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温度和溶剂种类相同时,溶解的物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数量关系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的变量为温度和溶剂质量,则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有温度和溶剂质量;
(2)第1组实验中,为获得“溶解物质的质量”,应先测未溶解的物质质量,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过滤、烘干、称量。
(3)根据表格数据1、2、3可知,当温度为25℃,且溶剂种类相同时,加入10g溶剂时溶解2.1g,加入20g溶剂时溶解4.2g,加入30g溶剂时溶解6.3g,则得到: 当温度、溶剂溶质种类相同时,溶解的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成正比 ,从而说明物质溶解性大小与溶剂的多少无关。
22.【答案】(1)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2)饱和;1∶2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数据可知;
(2)①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出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然后与5g比较从而确定溶液是否饱和;
②同理,计算出6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据此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
【解答】 (1)根据溶解度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1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温度为20℃时,在装有5g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只能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6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10g水中最多溶解11g,而加入的5g全部溶解,所以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g:10g=1:2。
23.【答案】(1)不饱和溶液
(2)10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解答;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加水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C点时恰好为40℃的饱和溶液,D点为60℃。由于溶解度增大,因此为不饱和溶液;
(2)根据图片可知,B点的溶质质量为:100g-50g=50g;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则:;
解得:x=100g。
24.【答案】26.5%;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液饱和时,。
【解答】观察到仅有部分晶体溶解,说明此时仍为20℃条件下的饱和溶液,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此时木块漂浮。说明木块的密度小于食盐水的密度,经过t2分钟后,发现木块下沉,说明此时木块的密度大于食盐水的密度,即食盐水的密度减小,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减小,如图所示
25.【答案】(1)960
(2)解:需要5000毫升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42kg水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由题意,二氧化氯消毒液的密度为1.2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据此结合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二氧化氯消毒液的密度为1.2g/cm3,1000毫升(1000cm3)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1.2g/cm3×1000cm3=1200g;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的质量为1200g×80%=960g。
(2)设需要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48kg×10%=x×80%
x=6kg。
需要水的质量为48kg-6kg=42kg。
消毒液体积v=6/1.2x1000mL=5000mL
26.【答案】(1)变小
(2)变小
(3)变小
(4)不变
(5)变小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溶解度大小与温度有关,根据降温结晶分析溶解度变化;
(2)溶质质量分数=;
(3)溶质质量分数越小,则液体密度越小;
(4)根据漂浮条件比较乒乓球受到浮力的变化;
(5)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乒乓球排开液体体积变化,确定露出水面体积变化。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降温后析出硝酸钾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
(2)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3)析出晶体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溶液密度变小;
(4)乒乓球始终在液面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
(5)溶液的密度减小而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乒乓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而露出液体的体积变小。
27.【答案】(1)酒精
(2)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3)设加入酒精的质量为m,则:100g×36%=(100g+m)×24%
m=50g
答:需加酒精50g。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溶解溶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2)晶体变多,说明溶解度变小。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1)樟脑丸溶解在酒精中,所以樟脑丸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的晶体会增多,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在下降,故可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