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练习八年级科学:物质的溶解
一、单选题
1.(2024八上·义乌月考)如图,我们在制作一个大的食盐晶体时,拴在细线上的食盐晶体几天后反而消失不见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食盐溶液浓度不够 B.时间还不够
C.拴在线上的食盐晶体太小 D.水的温度高了
2.(2024八上·嵊州期中)如图,将少量蔗糖和松香粉末分别放入水中和酒精中并振荡,结果发现a、d两支试管内的粉末消失了,b、c试管内粉末没有减少。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溶解能力与溶质和溶剂都有关系
B.作为溶剂,酒精的溶解能力更强
C.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D.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3.(2024八上·浙江期末)小金用蔗糖泡糖水,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溶液②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C.溶液③中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的溶质质量
D.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溶液②
4.(2024八上·杭州期末)将一定量蔗糖倒入水中,蔗糖充分溶解后形成蔗糖水。下列能证明所得蔗糖水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蔗糖溶解得很快
B.杯底无蔗糖固体剩余
C.杯中任一位置的蔗糖水甜度一致
D.再添加少量蔗糖后,蔗糖溶解
5.(2024八上·杭州月考)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正确的是( )
资料: A的溶解度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 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6.(2024八上·兰溪会考)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过程,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乙一定是饱和溶液
B.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甲→乙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甲→丙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少了20克
7.(2024八上·诸暨期中)下列推测、推断或解释、归纳正确的是 ( )
A.食盐溶液、蔗糖溶液是无色的推断 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室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推测—此时该溶液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了
C.粉末状食盐比粗的颗粒状食盐溶解快 解释 ,由于物质的溶解性与颗粒大小有关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会升高 归纳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放热
8.(2024八上·吴兴期中)如图所示,U形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水、硝酸铵 B.水、氢氧化钠
C.水、氯化钠 D.水、蔗糖
9.(2024八上·义乌月考)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0 15 20 25
溶液质量/g 60 65 68 68
A.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D.20℃时,往①所得溶液加入5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10.(2024八上·浙江期中)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2024八上·莲都期末)如图所示为某款“天气瓶”,瓶内物质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展现出多样的晶体变化。制作时,只需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按一定比例装入樟脑、酒精、硝酸钾、氯化铵、水等。
(1)瓶内的晶体可出现形态万千的变化,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能力受 影响。
(2)常温下,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加到水中,观察到有明显的浑浊现象,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3)瓶底有樟脑固体析出,此时瓶内的溶液是樟脑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2.(2024八上·平湖期中)小科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1)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填“均一性”或“稳定性”)。
(2)烹煮后的油锅很难用水洗干净,加点洗洁精就能轻而易举地洗掉,这是因为
13.(2024八上·瑞安期中)如图甲乙丙为云云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过程。在70℃水中,边加硫酸铜粉末边搅拌,边搅拌的目的是 ,图甲乙丙为70℃硫酸铜饱和溶液静置、冷却过程,根据现象可以知道,温度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 (填“增大”或“减小”);把一个鸡蛋放在甲图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漂浮一段时间后,鸡蛋的将 (选填“下沉”或“上浮”)一些,你的推理过程是 。
14.(2024八上·兰溪会考)用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2号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2)在乙图烧杯的水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并使其充分溶解,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落,则说明固体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时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15.(2024七上·瑞安月考)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出现如图乙现象,则此时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 (选填“吸热”或“放热”)。
16.(2024八上·温州月考)如表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
(1)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当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 。
(2)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钠晶体)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乙。若要使试管底部的晶体减少,可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选填“硝酸铵”或“氢氧化钠”)。
17.(2024八上·杭州月考)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判断:最终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吗 (填“是”或“不是”),请说明理由 。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
18.(2024八上·杭州期末)下表为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金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烧杯①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2)要将烧杯②中的溶液变成40℃时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19.(2024八上·杭州月考)实验室有A、B两瓶硝酸钾溶液(室温20℃) 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25%,但已经失去了标签无法分辨,小应利用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共设计了三种实验方案来鉴别。
[查阅资料]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
[方案一]分别取适量的A、B两瓶硝酸钾溶液于甲、乙两烧杯中,用同一支密度计测量。据图分析, (填“甲”或“乙”) 杯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5%的硝酸钾溶液。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A、B两瓶硝酸钾溶液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向两杯溶液中边搅拌边逐渐加入过量的等质量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过滤、干燥、称量,得到滤渣质量较小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填“8%”或“25%”) 的硝酸钾溶液。
[方案三]取等质量的A、B两瓶硝酸钾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将两支试管放于水中,加入 (填“硝酸铵”或“氢氧化钠”) 的烧杯中,出现析出晶体现象的即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硝酸钾溶液。
20.(2024八上·长兴)小科同学在t℃用某固体溶质的溶液做恒温蒸发结晶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溶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 。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21.(2024八上·浙江期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是对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以及同一小球在三种溶液中的浮沉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可能是____(选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加入硝酸钾 C.蒸发水分
(2)小球所受的浮力F①、F②、F③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____。
A.F①<F②=F③ B.F①<F②<F③ C.F①>F②=F③ D.F①=F②=F③
(3)从②到③,烧杯底析出硝酸钾晶体5克,整个装置总质量减少了15克,可知②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2.(2024八上·金华期中) 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五组实验。
实验组 A B C D E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 分析上表,对比A、B组,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 在C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用电子天平称取1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量取 10.0mL 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
计算: m1- m2= g(结合C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
(3) 将溶质改成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本实验可推知, 时食盐的溶解能力 (填>、<或=)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4) 根据实验结果,小姚得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有关的结论,但是小胡认为小姚的说法不对。你支持谁的观点 请你利用本实验的数据来分析说明你的观点: 。
23.(2024八上·浙江期末)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小金发现,相同条件下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为了探究食盐颗粒大小是否会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小金设置了以下实验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对照实验b、c中,若 (填字母)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观察实验装置a和b,若发现a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 (填“能”或“不能”)说明颗粒越小,食盐溶解得越快。理由是 。
24.(2024八上·莲都期末)为研究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莲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第1组 第2组
温度/℃ 20 20 20
溶剂的种类 水 酒精 水
溶剂的质量/克 20 20 10
固体溶质的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加入固体的质量/克 10 10 10
?
(1)表中“?”处应是观察或测量 来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2)第1组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 。
(3)第2组实验中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关系,请将表中内容填写完整。
25.(2024八上·杭州期末)小金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组别 A B C D
溶液的温度/℃ 20 20 60 20
溶剂的种类 水 水 水 水
溶剂的质量/克 10 10 10 20
溶质的种类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硝酸钾
加入的溶质质量/克 10 10 10 10
剩余的溶质质量/克 6.9 6.4 0 3.8
(1)该实验通过观察 来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2)欲探究溶质的种类是否影响物质的溶解性,应选A组和 组进行比较。
(3)根据A组和C组的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有同学认为,根据A、D两组的结果可以得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性与溶剂的质量无关。你认为该说法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26.(2024八上·义乌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1)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填序号)。
①温度 ②加入溶剂种类 ③加入溶剂质量 ④加入固体种类 ⑤加入固体质量
(2)在探究完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后,同学们对物质的溶解度又进入了深刻的研究。在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甲乙丙)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 。
②烧杯甲里是 物质的溶液
③40℃时,烧杯 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填“甲”或“乙”或“丙”)。
(3)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
A.甲(状态2)甲(状态1) 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 D.乙(状态3)丙(状态3)
27.(2024八上·台州竞赛)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蔗糖吗 小明带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红色
【设计实验】①向20mL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②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消失,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③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
(1)【解释结论】 。
(2)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它溶质后 (填“能”或“不能”) 增加食盐的溶解量。
【拓展反思】若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加入蔗糖,食盐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不变”或“减小”)。
28.(2024八上·温州月考)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小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
(2)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证为;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盘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⑤计算: 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由本实验可推知,20℃时食盐的溶解能力 (填“>”、“<”、“=”)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3)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____。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四、解答题
29.(2024八上·南浔期中)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 ;
(2)在这四次实验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3)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4)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需有计算过程)
30.(2024八上·杭州期末)将30克固体物质甲(不含结晶水)投入盛有20克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t1℃、t2℃、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点A、B、C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点对应的溶液属于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溶质能够溶解在溶剂中,混合在一起形成溶液。
【解答】A、如果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就还能够再溶解该溶质,所以 A 符合题意;
B、溶剂溶解溶质的能力与时间无关,所以 B 不符合题意;
C、溶剂溶解溶质的能力也与放入固体的多少无关,所以 C 不符合题意;
D、虽然温度升高能够提高对食盐的溶解能力,但据题意分析,没有出现加热的情况,因此不是最可能的原因,所以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2.【答案】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 据题意,将少量蔗糖和松香粉末分别放入水中和酒精中并振荡,结果发现a、d两支试管内的粉末消失了,b、c试管内粉末没有减少,结合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将少量蔗糖和松香粉末分别放入水中和酒精中并振荡,结果发现a、d两支试管内的粉末消失了,b、c试管内粉末没有减少,由ac对比可知,溶解能力与溶剂有关系;由ab对比可知,溶解能力与溶质有关系,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ac对比可知,溶解能力与溶剂有关系;由ab对比可知,溶解能力与溶质有关系;实验不能说明作为溶剂酒精的溶解能力更强,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ac对比可知,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ab对比可知,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当溶液中没有未溶的晶体时,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B.将②③比较分析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C.溶液中的晶体越多,则溶质越少;
D.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A.溶液②中没有未溶的晶体,那么②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放置一段时间后,③中温度降低且出现晶体,那么说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溶液③中出现未溶的晶体,则③中溶质质量小于②中溶质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②和③中溶剂质量相等,③中溶质质量小,则彡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 根据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蔗糖溶解得很快,形成的也可能是蔗糖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杯底无蔗糖固体剩余,形成的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B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饱和溶液中杯中任一位置蔗糖水甜度也一致,故C错误;
D.添加少量蔗糖后,蔗糖溶解,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蔗糖,能证明该蔗糖水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A.根据100g水中溶解的固体A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③⑤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⑤中溶解的A固体多,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25℃、60℃、50℃时A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A选项的分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由表格数据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A的溶解度为41.4g,则25℃时A的溶解度小于41.4g;则②中A固体不能全部溶解;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50℃时A的溶解度为50.4g,所得溶液恰好饱和;则④⑤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错误;
B.③⑤中溶剂的质量相等,⑤中溶解的A固体多,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的分析,②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60℃时A的溶解度为55.2g,④中A固体能全部溶解,溶解的质量为37.2g+4.2g+9g=50.4g,为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20℃时A的溶解度为37.2g,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①中固体能全部溶解;根据A选项的分析,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即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恒温蒸发,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了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恒温蒸发,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乙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溶液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乙的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但没有溶质析出,所以甲一定是不饱和的溶液 ,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丙的过程中,蒸发的溶剂的质量为20g,由于析出了晶体,溶液的质量减少的质量大于20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
B、根据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C、溶解快慢与食盐的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温度会升高解答.
【解答】A、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无色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错误;
B、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错误;
C、溶解快慢与食盐的颗粒大小有关,而非溶解性,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温度会升高,故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U型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说明是吸收了热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会观察到a液面低于b液面,故B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U形管内a、b液面相平,故C错误;
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U形管内a、b液面相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在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3)根据表格确定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据此计算出氯化钠此时的溶解度;
(4)将实验①和③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出达到饱和需要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
【解答】A.溶液③中溶质的质量为:68g-50g=18g<20g,出现未溶的氯化钠晶体,则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g,即③④为饱和溶液,而①②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合题意;
B.③④为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等,所以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不合题意;
C.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因此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溶液①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g,则要达到饱和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18g-10g=8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A、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A正确;
B、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应该从零开始,故B正确;
C、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
D、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11.【答案】(1)温度
(2)弱于
(3)饱和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 (1)根据题意,某款风暴瓶,瓶内物质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展现出多变的晶体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常温下,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加到水中,观察到有明显的浑浊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瓶底有樟脑固体析出,说明此时瓶内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樟脑,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某款风暴瓶,瓶内物质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展现出多变的晶体变化,瓶内晶体可出现形态万千的变化是因为物质的溶液能力受温度影响。
(2)常温下,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加到水中,观察到有明显的浑浊现象,即在水中会析出晶体,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3)瓶底有樟脑固体析出,说明此时瓶内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樟脑,此时瓶内的溶液是樟脑的饱和溶液。
12.【答案】(1)均一性
(2)油不溶于水,而能够溶于洗洁精中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溶液的均一和稳定性可知,溶液的性质与质量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2)因为油不溶于水,所以用水很难将油洗干净;而洗洁精能够将油乳化,这时它就溶于水,于是就能够被清洗掉。
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2)烹煮后的油锅很难用水洗干净,加点洗洁精就能轻而易举地洗掉,这是因为:油不溶于水,而能够溶于洗洁精中。
13.【答案】加速溶解;减少;下沉;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饱和溶液冷却析出晶体后,溶液的密度减小,鸡蛋仍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V排变大,所以鸡蛋下沉一些。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通过搅拌的方式可以加速溶解;
(2)有晶体析出,则说明溶解度减小,据此分析;
(3)根据溶解度的变化确定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变化,根据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即可。
【解答】(1) 在70℃水中,边加硫酸铜粉末边搅拌,边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2)根据乙图可知,冷却过程中大量硫酸铜晶体析出,说明温度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减少;
(3)鸡蛋在液面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即浮力保持不变。由于溶液密度减小,因此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则鸡蛋下沉一些。
14.【答案】(1)氧气
(2)放热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现象与气体的性质来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解答】 (1)水在通电时,两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小于氢气的体积,所以试管2中的气体是氧气;
(2)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能使石蜡熔化。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15.【答案】大于;放热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封闭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则气压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瓶子内气压增大,即此时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16.【答案】(1)有晶体析出
(2)氢氧化钠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碳酸钠溶解度的变化,进而推测出现的现象。
(2)要使晶体减少,就要增大碳酸钠的溶解度,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溶液的温度变化,最后结合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升温到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6.4g小于47g,那么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有晶体析出。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要使试管中的晶体减少,就要升高温度。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导致温度升高,因此应该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
17.【答案】不是;甲的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得丙的溶液,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丙和丁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变、溶解度的含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 由实验的流程可知,甲的20℃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成为乙,乙中没有晶体,可判断出甲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的溶液是否饱和不能确定;乙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了3g晶体,得丙的溶液,则丙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将丙的溶液过滤恒温蒸发10g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若乙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
同温同种溶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丙、丁。
18.【答案】(1)②①③
(2)加入至少3.9克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溶剂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烧杯①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烧杯①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②>①>③,则烧杯①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
(2)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要将烧杯②的溶液变成40℃时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至少3.9g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溶剂。
19.【答案】乙;8%;硝酸铵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其它条件相同时,同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2)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其它条件相同时,同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小,再溶解时溶解的溶质越多。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然后分析硝酸铵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的热效应: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解答】【方案 一 】据图分析,乙杯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5%的硝酸钾溶液,这是因为25%的硝酸钾溶液密度较大。
【方案 二 】试管中出现晶体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硝酸钾溶液,这是因为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7%,25%的硝酸钾溶液中的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得到滤渣质量较小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硝酸钾溶液,这是因为8%的硝酸钾溶液能够溶解较多的硝酸钾。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从而使硝酸钾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为 25% 的硝酸钾溶液更容易析出晶体。
20.【答案】(1)不饱和
(2)30g
(3)甲<乙<丙=丁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2g固体,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共析出5g固体,即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了3g固体,说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3g固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2g固体,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恒温蒸发掉10g水,共析出5g固体,即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了3g固体,说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3g固体,同时说明乙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3g固体,
该固体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为3g×=30g。
(3)甲、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乙中溶剂质量比甲中少,丙、丁均是t℃时的饱和溶液,则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丁。
21.【答案】(1)B
(2)D
(3)25%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判断;
(2)根据小球始终漂浮分析;
(3)根据②为饱和溶液,③为饱和溶液,从②到③,烧杯底析出硝酸钾晶体5克,整个装置总质量减少了15克,即20g溶液中含5g硝酸钾,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A.降低温度,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密度不变,小球不可能上浮,故A不合题意;
B.加入硝酸钾,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的密度变大,小球上浮,故B符合题意;
C.采取蒸发水可以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溶液的密度变大,小球能上浮,但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C不合题意。
故选B。
(2)根据图片可知,三种情况下小球始终漂浮,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重力,则F①=F②=F③,故选D。
(3)②为饱和溶液,③为饱和溶液,从②到③,烧杯底析出硝酸钾晶体5克,整个装置总质量减少了15克,即20g溶液中含5g硝酸钾,②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2.【答案】(1)溶剂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
(2)6.9
(3)>
(4)小胡。根据AC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相等的。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解析】【分析】 (1)通过比较表格中各个因素,去除相同因素,不同的因素即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据此完成解答;
(2)比较第二组数据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其中注意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m1和m2的差;
(3)将CD两组数据比较,确定10g水中最多溶解两种物质的质量多少即可。
(4)根据A、C两组实验分析解答。
【解答】 (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
(2)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
(3)根据CD两组实验可知,20℃时,10g水中同时加入10g两种物质,溶解硝酸钾3.1g,溶解氯化钠3.6g,则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大于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4)我支持小胡的观点,理由是:A组和C组实验换算后都是10克水最多溶解硝酸钾3.1克,溶解性大小相同。
23.【答案】(1)C
(2)能;水温越高物质溶解得越快,虽然a水温比b要低,但是a反而溶解得比b快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分析b、c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温度高低和颗粒大小都会影响溶解的快慢,结合a、b中的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1)对照实验b、c中,若C烧杯里的食盐先溶解完,能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观察实验装置a和b,若发现a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说明颗粒越小,食盐溶解得越快。理由是:水温越高物质溶解得越快,虽然a水温比b要低,但是a反而溶解得比b快。
24.【答案】(1)剩余固体的质量
(2)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3)20水10氯化钠10(合理均可)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比较溶解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第1组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的目的进行分析。
【解答】 (1)根据表格研究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可知,表中※处还可以是观察或测量剩余固体的质量来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2)第一组中温度,加入溶剂质量,加入固体种类,加入固体质量均不变,改变了溶剂种类,所以研究的问题是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3)第二组中由于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故改变溶质种类,其余因素不变,故温度为20℃,溶剂种类为水,溶剂质量为10克,固体溶质种类为糖(或其他种类溶质),加入固体质量为10克。
25.【答案】(1)剩余的溶质质量的大小
(2)B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合理,因为相同温度下,两组实验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相等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比较物质溶解性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来分析;
(3)根据实验内容来分析;
(4)根据溶解性与溶剂质量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 (1)该实验通过观察剩余溶质质量大小来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2)A组和B组只有溶质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可以探究溶质种类是否影响物质的溶解性,故选B;
(3)A组与C组只有温度不同,根据A组和C组中剩余固体种类的大小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硝酸钾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A、D两组只有溶剂的质量不同,A组中,10g水中的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6.9g=3.1g;D组中,2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8g=6.2g,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相等,所以根据A、D两组可以得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性与溶剂质量无关,则我认为该说明合理,因为相同温度下,两组实验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相等。
26.【答案】(1)①②④
(2);c;丙
(3)B;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进行实验以控制变量为原则,除要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均要相同。
【解答】(1)由图可知,实验中改变了温度、溶剂种类和固体种类的条件,并且溶剂溶解溶质的能力也发生了变化。
(2)由图可知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b>a>c时,对应的温度范围为20℃~30℃;由40℃时,甲所剩固体最多可知,甲中溶质的溶解度最小,即c物质;由状态3可知丙中溶质的溶解度在40℃时位列中间,即b物质,该物质溶解度在20℃时是三者中最大的,所以所取的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
(3)A、甲在状态2时相较状态1有固体析出,说明状态2溶解的溶质更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应当更小,所以A不符合题意;BC、由图中三种状态对比可以得出关系正确,所以BC符合题意;D、丙中原来的溶质质量要大于乙,所以状态3中虽然丙中有部分溶质析出,但也可能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不少于乙,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C。
27.【答案】(1)食盐的饱和溶液中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它溶质后不能增加食盐的溶解量
(2)不能;减小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消失,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消失,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说明食盐的饱和溶液中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它溶质后不能增加食盐的溶解量。
(2)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能溶解其它的溶质,若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加入蔗糖,蔗糖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加,食盐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28.【答案】(1)溶剂种类、溶质种类、温度
(2)6.9;>
(3)A;B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中的变量回答此题;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溶解度数据计算此题;
(3)A、根据溶解度的单位回答此题;
B、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判断此题。
【解答】(1)第一组变量为溶剂,第二组变量为溶质,第三组与第二组中第一列数据对比变量为温度,所以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包括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和温度;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在20℃时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g,所以加入10mL的水,可以溶解3.1g硝酸钾,剩余6.9g硝酸钾不溶解,因此m1-m2的质量差就是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所以质量为6.9g;根据第二组实验可知,氯化钠的溶解能力>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3)A、根据题目数据可知,20℃下,10g水溶解3.6g氯化钠,则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就是36g,选项A正确;
B、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此时温度不变,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是一定的,因此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不会改变的,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AB。
29.【答案】(1)27.2
(2)③④
(3)26.5%
(4)解:100g×20%=(100g+m水)×5%
m水=300g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1)由实验③可知,向20g水中加入8g氯化钠固体,最终等到27.2g溶液,表明只有7.2g氯化钠溶解,即20℃时,20g水最多溶解7.2g氯化钠,则实验④中,向20℃时的2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20g水中最多溶解7.2g氯化钠,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7.2g,即m的值为27.2,故填27.2。
(2)由图可知,实验③和④中加入的氯化钠均没有完全溶解,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填③和④。
(3)解:由(1)可知,向20g水中加入8g氯化钠固体,最终等到27.2g溶液,表明只有7.2g氯化钠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0.【答案】(1)饱和溶液
(2)由图可知,C点对应溶液的质量是50克,溶剂20克,溶质质量是50克-20克=30克,溶质质量分数是×100%=60%。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解答】 (1)由图示可知,B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是32g,溶剂是20g,溶解的溶质质量是32g-20g=12g,溶液中还有未溶解的溶质,属于饱和溶液。
(2)由图示可知,C点对应溶液的质量是50g,溶剂是20g,溶质质量是50g-20g=30g,溶质质量分数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