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解析】A.甲图中,①是盲端结构内的液体,表示淋巴液;②表示细胞内的液体,是细
胞内液;③是组织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表示组织液;④是血管内的液体,表示血浆。乙图
中 A与 D、A与 C之间都可以相互渗透,B单向渗透进入 C,据此判断,A是组织液,D是
细胞内液,C是血浆,B是淋巴液,因此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 B、D、A、C,
图甲④(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A错误;B.②是细胞内液,包含细胞内所有的液体,
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其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直接从③组织液获取,激素和氨基酸
是④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B错误;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
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
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故血浆 pH无明显变化,D错误。
2.【答案】D
【解析】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通过识别
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来维持内环境稳态,A正确;B.机体维持稳态的方式是反馈
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B正确;C.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
物个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各个层次上,C正确;D.美国生理学家坎
农提出稳态的概念,他认为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
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D错误。
3.【答案】A
【解析】①自主神经系统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只包含传出神经,①正
确;②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与小脑有关,控制生物节律是下丘脑的功能,②错误;③脊
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脊神经有 31对,其数量多于脑神经,③正确;④交感神经活
动占优势,可使血管收缩,瞳孔扩张,而副交感神经,所起的作用与交感神经往往是相反的,
④正确;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经,⑤错误;⑥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
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⑥错误;⑦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
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⑦正确。
4.【答案】B
【解析】A.A能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分析突触结构可知 A表示的为神经递质,
A + +正确;B.图 2中 ac段的形成是由于 Na 内流引起的,此时 Na 由膜外高浓度一侧流向膜
+
内低浓度一侧,跨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C.若升高细胞外液中 Na 的浓度,膜内外
Na+ +的浓度差将增大,产生动作电位时内流的 Na 增多,图 2中的 c点将上移,C正确;D.若
将 S处电极移至膜外,并在 S点右侧给予适宜刺激,则兴奋可以从 S处传递到 R处,兴奋先
后到达电流表两侧,所以电表Ⅱ指针发生 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测得的电位变化将如图 3所
1 7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示,D正确。故选 B。
5.【答案】D
【解析】①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
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①错误;②正常情况
下,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膜时,会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
融合,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递质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一次突触后
膜电位变化,②正确;③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所以有意识时可控
制排尿,意识丧失时不能控制排尿,③正确;④某些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神经递
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④正确;⑤跑步过程需要有平
衡中枢、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
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
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⑤正确;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H区损伤,导致人不
能听懂别人讲话,⑥错误;⑦盲人“阅读”盲文时首先移动手指,这与躯体运动中枢有关,然
后用手指触摸“文字”,这与躯体感觉中枢有关,最后将盲文的形状翻译出一定的意义,这与
语言中枢有关,⑦错误;⑧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一
般抑郁不超过两周,⑧正确。
6.【答案】B
【解析】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错误;B.根据
对照可知,①与③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
分泌胰液,B正确;C.①②③组为沃泰默的实验。第④组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其对
照组应将等量的稀盐酸注入狗静脉,C错误;D.该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
神经调节产生,故存在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 B。
7.【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A表示胰岛素,B表示胰高血糖素,C表示副交感神经,D表示交感
神经,E表示胰岛 B细胞,F表示胰岛 A细胞,G表示肾上腺髓质。
-1
【解析】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 3.9~6.1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一部分糖可能
随尿液排出而产生尿糖现象,A正确;B.题图中 A会使血糖浓度降低,为 E(胰岛 B细胞)
分泌的胰岛素,B可使血糖升高,为 F(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B正确;C.当
血糖浓度高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进一步促进胰
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位
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控制胰岛 A细胞使胰高血糖素浓度
增加,最终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故题图中 C为副交感神经,D为交感神经,二者功能
往往是相反的,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故 G为肾上腺髓质,C错误;D.A表示胰岛
素,B表示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故胰岛素与胰
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的效应表现为相抗衡;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又需要胰
岛素来降低,故胰高血糖素(B)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A)分泌,D正确。故选 C。
8.【答案】A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垂体,激素乙为促甲状腺
2 7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激素,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c为胰岛 A细胞,激素丁为胰高血糖素,a为大脑皮层。
【解析】A.在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调
节的结果是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A正确;B.过程②~⑥体现了激素丙的分泌存在分级
调节机制,B错误;C.器官 a为大脑皮层,其产生冷觉的过程由于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
故不属于反射,C错误;D.细胞 c可能为胰岛 A细胞,其分泌的激素丁为胰高血糖素,主
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D错误。故选
A。
9.【答案】D
【解析】A.图 1中细胞甲为 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甲细胞和乙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
细胞的分裂、分化,同一个体细胞的 DNA几乎完全相同,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
具有增殖能力,A错误;B.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细胞甲为 B
细胞,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辅助性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起作用,B错误;C.据图 2可
知,图中②为辅助性 T细胞,其分泌的物质甲为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组
胺不是细胞因子,不是辅助性 T细胞分泌的,C错误;D.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
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因此疫苗可起到抗原的作用。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有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癌症,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获批上市,该疫苗可以预防由 HPV引起的几种宫颈癌,减毒活疫苗仍具有侵染性,可进入
细胞,因此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可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正确。故选 D。
10.【答案】C
【分析】1、在兴奋传导的过程中,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而在两
个神经元之间会发生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变。2、下丘脑能够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该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解析】A.若 d和 e代表不同的神经递质,但其作用机理可能相同,都可引起突触后膜
兴奋,产生相同的膜电位变化,A正确;B.若 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
素,则细胞 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所有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即对细胞 a、b、c均会
产生影响,B正确;C.若该图表示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 d表示转录,e表示翻译,翻译
发生于核糖体、线粒体中的核糖体,不发生于细胞核,C错误;D.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
程,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辅助性 T细胞,c为 B细胞,D正确。故选 C。
11.【答案】A
【解析】①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都只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没有体现出抑
制生长;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
生长,①错误;②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
光作为一种信号可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②正确;③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抑
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③正确;④植物
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
长素分布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④正确;⑤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
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结论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
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⑤错误;⑥生长素由色氨酸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主要
3 7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转变而来,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进行极性运输,⑥
错误。
12.【答案】D
【解析】A.图 1中 A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故不生长,也不弯曲,B生长素
分布均匀,故直立生长,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图 3中没有尖端,对光不发生反应,故
不向光弯曲生长,而是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B.图 4茎卷须外侧生长得快,原因是生长
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B正确;C.图 5中若固定光源,暗箱与植物一起匀速旋转,那么二
者是相对静止的,朝向小窗的一直是植物的同一侧,该侧与光源相对时能接受到光照,将向
小窗的方向弯曲,C正确;D.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在M分布多于 N,2个胚芽鞘放置的M和
N生长素都均匀向下运输,都直立生长,但是放置M的生长速率快,D错误。故选 D。
13.【答案】B
【解析】A.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
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物脱落,则可导致数据比实际偏大,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
植物不宜用样方法调查,A正确;B.用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先滴样液后盖盖玻
片,会计数更多的细胞,而未染色就进行计数将死细胞也进行了计数,所以都会导致结果偏
大。本探究实验需要重复做实验,B错误;C.对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进行监测,可通过
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C正确;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
适宜于取样器取样法采集,D正确。故选 B。
14.【答案】D
【解析】A.阴影部分是“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种群数量差值,表示环境阻力通过生存
斗争所淘汰的个体数,A正确;B.若不更换培养液,则营养和空间均有限,曲线先呈“S”形,
最后由于 pH变化及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种群数量会下降,因此与曲线Ⅲ符合,B正确;C.①
种群 t3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 K/2值,所以理论上种群①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 1000只,C
正确;D.t3~t4时间段①种群增长速率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②种群λ小于 1,种群数
量减少,D错误。故选 D。
15.【答案】B
【解析】A.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草原鸟类冬
季向南迁移,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特点;不同地段的种群密度不同,是由于受到了地形、光
照、土壤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可以体现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A正确;B.草原
群落分布在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在这里生存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
快速奔跑的特点;“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
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在它们身体里产卵,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蜾蠃是一
种寄生蜂,但以螟蛉为食,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C.同种生物可
因为地理位置不同而存活于不同的群落中,群落是一定时空下生物的天然群聚,C正确;D.生
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
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态位的稳定性是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正确。故选 B。
16.【答案】D
4 7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解析】A.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不同层次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
直结构,仅仅是该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A错误;B.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
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该过程中,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B错误;C.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
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预测野生北极驯鹿种群数量将减少的依据除出生率<死亡率外,
还有可能是迁入率<迁出率,C错误;D.“S”形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在到达 K/2时,种群数
量增长最快,之后种群数量仍在增大,之后达到 K值,D正确。故选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 52分)
17.(12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答案】
+
(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Na 内流
(2)4 6 单向(或单向传递)
(3)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2分,每点 1分,答出任意两点
即可)
(4)实验思路:刺激图甲中的②处,观察 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处,观察A的指针是
否偏转(2分,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预测实验结果:刺激②处,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处,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2分,
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
(1)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其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突触(神经中枢),
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甲图中的④是传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
为外正内负,即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即动作电位,所以
刺激甲图中的④,④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由静息电位变
+
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是 Na 内流引起的。
(2)刺激甲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 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
递过程,这是因为甲图中的③是一突触(丙图为该突触的放大图),兴奋在突触处的传
递过程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丙图中的 4)释放,作用于
突触后膜(丙图中的 6),所以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的特点(甲图中兴奋由右向左传递)。
(4)以上第(2)小题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在甲图中兴奋通过突触③只能从
右向左传递,若要进行实验验证,可刺激甲图中的②,观察 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
激④,观察 A的指针是否偏转;实验结果若为刺激②时 B的指针发生偏转,而刺激④
时 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即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18.(10分,每空 1分)
【答案】
(1)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神经调节
(2)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皮质 醛固酮
(3)减少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后两空答案可互换)
5 7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解析】
(1)在比赛中后期,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a会增多,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图中下丘
脑调节激素 a分泌的方式为神经调节。
(2)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因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另外,大量丢失水分
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来维持血钠含量的
平衡。
(3)寒冷时,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脸色苍白,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散热,以维持
体温的相对稳定。另外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
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
放,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
19.(11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答案】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写不全不得分) 巨噬细胞、B细胞(写不全不得分)
(2)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 T细胞(辅助性 T细胞)激活 B细胞,并分泌细胞因
子促进 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2分) 细胞免疫
(3)反应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分,答出一点得 1分)
(4)不相同 接种疫苗预防的原理是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注射中药 A的原
理是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数量(2分)
【解析】
(1)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一些病原体会被树突状细胞、巨
噬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
后传递给辅助性 T细胞。
(2)从图可以看到,T细胞和抗体都是在乙阶段后期才出现的,并且 T细胞和抗体参与的
是特异性免疫,所以可判断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T细胞在体
液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是:T细胞(辅助性 T细胞)激活 B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了细胞免疫。
(3)注射新冠疫苗后,过敏症状会出现在极个别患者中。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有快慢之
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相比,实验组(中药制剂 A)的吞噬细胞和抗体数量明显增多,
接种疫苗预防的原理是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而注射中药 A的原理是显著
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数量,故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 A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病毒引起的
疾病的原理不相同。
20.(7分,每空 1分)
(1)脱落酸 植物生长调节剂
(2)变异细胞比率
6 7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3)纤维素(或果胶)
(4)小于或等于 主动运输 促进
【解析】
(1)青鲜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类似,它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
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2)图甲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青鲜素浓度的升高,变异细胞比率增大,检测青鲜素毒性的
指标是变异细胞比率。
(3)酶 X是通过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
果胶,因此酶 X可能是纤维素酶或果胶酶。
(4)根据图丙可知叶柄脱落时,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由于生
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主动运输的,所以生长素运输过程对乙烯的合
成能起促进作用。
21.(12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答案】
(1)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对青蛙、泥鳅、鳝鱼等的捕捉等(2分,
每点 1分,合理即可)
害虫数量会增多,土壤生态环境被破坏,土质变差(2分,合理即可)
次生 垂直
(2)J 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群落(或生物群落) 捕食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演替(2分,写对一条得 1分,写出任意两个即可)
【解析】
(1)人类活动的影响会使该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
对青蛙、泥鳅、鳝鱼等的捕捉等。由于青蛙数量减少,导致害虫数量增多,泥鳅、鳝
鱼、田螺等动物较少,使土壤生态环境被破坏,土质变差;稻田中的水稻收获后,若
长时间不管理,稻田将会生长出各种杂草,乃至灌木等,这是发生了次生演替。与稻
田群落相比,发生演替后的群落对光照的利用更充分,因演替后的群落具有更复杂的
垂直结构。
(2)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形增长。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
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
中个体的迁出。苗圃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
据什么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7 7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2024 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下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A、B、C、D,①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
B.②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其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直接从④获取,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是④中的成分
C. C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D.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使血浆 pH 明显降低
2.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C.稳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表现在生物个体、群体以及整个生物圈等各个层次上
D.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他认为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只包含传出神经
②脑干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控制生物节律
③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数量多于脑神经
④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可使血管收缩,瞳孔扩张
⑤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⑥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大脑
⑦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A.三项 B.两项 C.四项 D.五项
4.如图1为在反射弧某区域进行的实验,图中Ⅰ、Ⅱ为电表。图2为在图1上P点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的电位变化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所示的字母中,代表神经递质的是 A
B.图2中 ac段的形成是由于Na 内流引起的,此时Na 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若升高细胞外液中 Na 的浓度,图2中的c点将上移
D.若将S处电极移至膜外,在S点右侧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Ⅱ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3所示
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及人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②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③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④某些氨基酸也可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⑤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个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等
⑥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导致患者不能听到别人讲话
⑦盲人在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运动中枢
⑧生活中因为各种烦心事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抑郁,但抑郁通常是短期的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⑦⑧ D.②③④⑤⑧
6.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注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注射到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后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发挥作用的
B.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C.①②③组为沃泰默的实验。第④组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其对照组应将等量的稀盐酸注入狗的剔除神经的肠腔中
D.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中存在神经和体液调节
7.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可出现尿糖现象
B.图中A为E(胰岛 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为F(胰岛 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
C.图中D 为副交感神经,G为肾上腺髓质
D.图中A 与B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但B可促进A 的分泌
8. “饥寒交迫”时人体内的某些生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a~d为人体的某些结构,①~⑦为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炎热条件相比,机体经过程①调节的结果是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
B.过程②~⑥体现了激素丙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C.结构a为大脑皮层,其产生冷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细胞c可能为胰岛 A细胞,其分泌的激素丁能促进糖原合成和非糖物质转化
9.如图1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图2为接种某种疫苗后人体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甲细胞和乙细胞的起源相同,但二者中的DNA 几乎完全不同,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分裂、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B.图1中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的结合物,细胞甲为B 细胞,需要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
C.图2中②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物质甲包括白细胞介素、组胺等
D.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减毒活疫苗注射人体后,会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0.人体内细胞的信息传递机制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d和e代表不同的神经递质,细胞b和c的膜电位变化也可能相同
B.若d和e代表不同的激素,细胞c的分泌物可能对细胞a、b、c均会产生影响
C.若该图表示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e过程发生的场所可以是细胞核、线粒体
D.若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a为抗原呈递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则c可表示 B细胞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②光照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③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④植物的根、茎中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⑤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玻璃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结论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⑥生长素由苏氨酸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转变而来,在未成熟组织中进行极性运输
A.三项 B.两项 C.四项 D.五项
12.分析下列各图,不正确的是
A.图1的实验结果是 A 不生长,也不弯曲;B直立生长;图3 向右侧弯曲生长
B.图4 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所以外侧生长得快
C.图5中若固定光源,暗箱与植物一起匀速旋转,幼苗将弯向小窗
D.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1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标记重捕法调查杜鹃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可导致数据比实际偏大,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宜用样方法调查
B.用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先滴样液后加盖玻片,以及未染色就进行计数均可能导致计数结果偏大,且本探究实验不需要重复做实验
C.监测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时,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适宜于取样器取样法采集
14.如图1 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模型,图2 表示①种群和②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λ表示某种群后一年的数量是前一年数量的倍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 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因环境阻力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B.若不更换培养液,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图1 中曲线Ⅲ最相似
C.图2 中①种群t 时种群数量为500只,则理论上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1000 只
时间段内,①种群数量减少,②种群数量增大
1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鸟类冬季向南迁移,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特点;草原不同地段的种群密度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
B.荒漠降水稀少,荒漠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描述的是螟蛉与蜾蠃两种生物之间的行为,这种种间关系实际上是捕食
C.同种生物可存活于不同的群落中,群落是一定时空下生物的天然群聚
D.生态位的稳定性是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16.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这种分布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该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据此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预测野生北极驯鹿种群数量将减少的依据只有出生率<死亡率
D. “S”形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在到达 K/2后仍继续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共52分)
17.(12分)下图为某同学在医院取手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图甲中的④处,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该变化是由 引起的。
(2)刺激图甲中的①处,可以检测到 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 (填写图丙中的数字)释放,作用于 (填写图丙中的数字),所以兴奋的传递具有 的特点。
(3)兴奋在突触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变为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写出两点)。
(4)如果利用图甲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来验证第(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及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预测实验结果: 。
18.(10分)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运动员在比赛的中后期,体内的血糖来源于 。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由于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这是下丘脑通过激素b调节的结果,则激素b是 ,其作用是 。另外,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 (填“皮质”或“髓质”)增加分泌 来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3)比赛结束后进入吹着冷气的休息室,运动员会出现脸色苍白、寒颤等反应。出现脸色苍白的直接原因是皮肤血管的收缩(血流量减少),其意义是 。寒冷刺激使下丘脑的 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与此同时,相关神经兴奋后可以促进 、 等激素的释放,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
19.(11分)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感染该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症状。新冠肺炎暴发后,我国科学家争分夺秒地进行疫苗和药物研制。下图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功能是 。在人体内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 (写出两种)等。
(2)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人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过程。
(3)注射新冠疫苗后,过敏症状会出现在极个别患者中。过敏反应的特点是 。
(4)在新冠病毒的药物研发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A 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A的作用,以年龄、体重等均相同的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注射药物A,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新冠病毒。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
组别 相对浓度
吞噬细胞 抗体 毒性T细胞
对照组 25 32 22
实验组 56 41 22
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A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原理 (填“相同”或“不相同”),其原因是 。
20.(7分)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常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青鲜素会损害人体健康,故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对青鲜素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甲。乙烯促进离层区(如图乙)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 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丙。请回答:
(1)青鲜素和 (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类似,它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属于 。
(2)图甲实验检测青鲜素毒性的指标是 。
(3)根据酶 X 的生理作用分析,它可能是 酶。
(4)根据图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 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是一种 ,结合对图丙的分析,可得出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输对乙烯合成起 作用。
21.(12分)
(1)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也几乎绝迹。试分析该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原因 ;上述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稻田中的水稻收获后,若长时间不管理,稻田将会生长出各种杂草,乃至灌木等,这是发生了 演替。与稻田群落相比,发生演替后的群落对光照的利用更充分,因演替后的群落具有更复杂的 结构。
(2)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形。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苗圃中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 。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通常,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同。请从群落的视角出发,写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至少写出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