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导入新课
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磅礴,
水的灵动,使人沉醉。山水之美,是大自然的馈赠, 也是心灵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中,看山山 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就觅得 了一处清幽之境。
小石潭记
——柳 宗 元
1.准确、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学习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等写景 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3.品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目标
“ 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
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 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预习检测一文体介绍
柳宗元(773 — 819),唐代文学家。字子 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 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 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 韩 柳 ”, “唐宋八大家 ”之一。又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 物并称“韦柳 ”。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预习检测一作者介绍
32岁的柳宗元参加永贞元年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
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使他心情抑郁,于是他常在闲暇之余
游山玩水,借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在此期
间,他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其中 “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
第四篇。
预习检测一背景介绍
预习检测一朗读课文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huáng) 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 (chí) ,为 屿(yǔ) ,为 堪(kān)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cēn) 差 (cī) /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澈 (chè) , 影/布/石上。 怡 (yǐ) 然/不动,椒 (chù) 尔/远逝,往来/翕 (xī)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 (dǒu) 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cī) 互 ,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 (liáo) 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 怆 / (chuàng) 幽 邃 (suì) 。以/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 (gōng) 古,余弟宗玄 (xuán) 。 隶/而从者,崔氏二 小生:曰/恕 (shù) 己,曰/奉壹。
预习检测一朗读课文
小石潭记 — —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 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
预习检测一朗读课文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
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 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资料袋 小组合作
参照文言文翻译方法及原则,根据书下注释翻译 课文,圈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句,组内交换意见。
方 法 :五字口诀:留、替、调、补、删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 遗漏、不增译。
原 则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 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重点突破一疏通文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 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从:自 , 由 西 :向 西 ,( 名词作状语)。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 意动用法)。
伐:砍 伐 。 取 :这里指开辟。 下 :向 下(名词作状语)。
以:把。 为 :当作。 以 :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成为 空 :在 空 中 ,(名词作状语)。 下 :向下。(名词作状语)。
布:照映,分布。 翕 :迅 疾 。
重点突破一疏通文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 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 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玉佩、玉环 碰撞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 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 成为坻、屿、堪、岩等不同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 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 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 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重点突破一疏通文意
你学会了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
其 境过清, 不 可 久居, 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斗、蛇:像北斗星、像蛇 (名词作状语)。 灭 :暗,看不见。 犬牙:像狗的牙齿 (名词作状语)。
凄寒: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 使动用法)。 以 :因为 。 过 :过于
居 :待 、 停 留 。 乃 :于是、就
重点突破一疏通文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 。
文言知识积累—— “乃”
A. "才"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竟然”
"于是,就"
"你,你的"
“是,就是,正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C. D.
E.
资料袋
拿小本记下来
重点突破一疏通文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 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 过清 , 不 可 久居 , 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 己,曰奉壹。
译 文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 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 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重点突破一疏通文意
你学会了吗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本文是按照作者游 踪的顺序写的。
第1段:发现小石潭- 第2段:写潭中景物 第3段:写溪水源流 第4段:写潭上气氛 第5段:记录同游者
难点探究一分析写法
1. 《小石潭记》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具体说说本文
写作思路。
难点探究一分析写法
2.圈画出第1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写景时用了什么写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篁竹 水声 小潭 青树翠蔓
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
不固定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 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 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 不断展现新画面。
本文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 潭,犹如跟随导游,边移步,边观景,富有画面感。
资料袋
知识归纳—移步换景
拿小本记下来
难点探究一分析写法
3.第2段写游鱼和潭水采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好处
·游鱼:动静结合
“怡然不动”是静,“椒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 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
●潭水:侧面描写
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澄净的特点。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难点探究一分析写法
4.第3段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溪水时,依次抓住溪身和岸 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像北斗七星 像蛇爬行
像狗的牙齿
曲折蜿蜒
参差不齐
溪 身 :
岸 势 :
比喻
难点探究一分析写法
5.第4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贬居的凄凉之感
寓情于景
难点探究一体会情感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第4段 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 相容,该如何理解
小组合作
难点探究一体会情感 小组合作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第4段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 被贬,之后又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 惧之情,心中愤懑难平。
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 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 又会流露出来。
本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
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它凄寒、幽 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作者在孤独寂寞 处境中悲凉、愤懑。
课堂总结
主 旨 归 纳
侧面描写: 第2段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 衬托潭水的清澈。
比喻:第3段写溪身和岸势的“斗折蛇
行”“犬牙差互”的特点。
寓情于景:第4段“悄怆幽邃”的环境反映了 作者被贬谪的凄凉。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过程。
第2段写游鱼“怡然不动”"椒尔
写景手法
移步换景: 动静结合:
课堂总结
远逝”。
随堂检测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 · · · 乃记之而去。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
也。”疾趋,度石下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 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
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
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罅:缝隙,裂隙。 ② 掉:摇动。
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④ 掣折:转折。 ⑤欹:斜靠。
1.下列横线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B )
A.丛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丛山门右折从 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大约;可以
C 乃记之而去 而犹不忍去 离开 D.如鸣珮环 怒石横激如虹
像
随堂检测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 · · · 乃记之而去。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
也。”疾趋,度石下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 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
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
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罅:缝隙,裂隙。 ② 掉:摇动。
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
2.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共断两处。
数 步 / 闻 疾 雷 声 / 心 悸
随堂检测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 · · ·乃记之而去。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
也。”疾趋,度石下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 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
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 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罅:缝隙,裂隙。 ②掉:摇动。
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④掣折:转折。 ⑤欹:斜靠。
3.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清,
乙文突出了水的 奇 、 伟(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 手法上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移步换景。
2.完成《同步练习》。
1.背诵课文。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