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蕴含科普知识的儿歌,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作画的场景,语言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生动有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由此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产生的那种兴奋和喜悦的心情。第2至4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不同形状的足迹。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知识,又使儿歌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的、家”等生字和偏旁宝盖头。会写“竹、马”等字和笔画竖折折钩、竖折、横折钩。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过程
关卡一:初读儿歌,初见雪中画
1.创设情境:通过春夏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冬季,带领学生去雪地探秘。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2.瞧,下雪啦!你都想到雪地里做些什么呀?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3.(出示课文)整体感知,落实字音。
(1)听老师朗读,听清字音、看清字形。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朗读节奏:老师给他们加上节奏魔法,合作朗读。
关卡二:再读儿歌,走进雪中画
1.小朋友们,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用横线把它们找出来。
2.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呢?用圆圈把它们圈出来。
3.请一位小朋友来黑板上摆一摆板贴,其他小朋友们说说看,为什么这样摆。
4.引导学生学习“小鸡画竹叶”
(1)来看看,小鸡为什么画竹叶?请学生回答。
(2)多么会想啊,细细长长的,不仅是爪子的特点,也是竹叶的特点。
同样的方法教学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3)拓展:小马的画还像什么?
哇!小朋友们可真会想象。小马还可以画镰刀,画小船,画眉毛。
(4)教师配上动作指导朗读。
5.真美呀,那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谁会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画就是他们的脚印)
6.孩子们读得那么好,也一定可以写得那么好。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竹”字。
(1)最早的“竹”字是这样的,就像两片细长的竹叶。
(2)一撇一横就像细长的竹叶,竖和竖勾就像笔直的竹竿。
(3)出示古代字形,了解本义。
(4)指导书写“竹”。(相机出示学习任务单与评价量表。
关卡三:拓展延伸,创作雪中画
1.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图片出示麻雀,小兔,小羊,企鹅)
2.他们会画什么呢?(图片出示脚印)
3.他们的脚印像什么,就在雪地上画了什么。瞧——
预设:企鹅画小山,小羊画蝴蝶,麻雀画树枝,小兔画萝卜。
4.创编儿歌,引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企鹅画—— ,小羊画—— ,麻雀画—— ,小兔画——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5.有一个小动物没有参加,它是谁?(小青蛙)
6.雪地里画画这么好玩,小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呢?(睡着了!也就是冬眠)。
你知道冬眠的小动物还有哪些?预设:蛇、乌龟、刺猬、蚯蚓、松鼠......
7. 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8.作业分层设计:
(1)最佳诵读:读一读,背一背《雪地里的小画家》。
(2)最棒发现:走进四季,探索更多的大自然的秘密。
课堂总结
小动物们不同的脚印画出了不同的图画,都为冬天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想象真丰富呀!等到了下雪天,你也到雪地里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吧!
板书设计
3雪地里的胸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