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2023)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2023)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1 19:1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宋元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学习聚焦
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一切的基础)
2.经济结构:种植经济作物的专业片区出现,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种植的推广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4.边疆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
1.耕种周期: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一年三熟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制瓷业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①制瓷技术改进,“五大名窑”
②元朝: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景德镇瓷器
(二)手工业的发展
2.矿冶业
活字印刷术
煤开采量很大,都城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4.纺织业
黄道婆
宋: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
棉布的优点:结实、保暖、价格低廉
元:黄道婆革新纺织技艺,创造新式纺车,推广传授技艺;棉布逐渐成为主要衣料
农业发展
原料
商品
商品
商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宋代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行铺稗贩进行各项贸易交换活动;只有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可以这样说,农业手工业发达的程度是确定商业发达程度的测量器。或者说,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达与否的决定性条件。
——漆侠《宋代经济史》
(三)商业的发展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边境榷场贸易较为活跃
5.海外贸易繁荣,外贸港口多
3.货币发行量大增,交子出现
榷场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
4.城市兴盛,打破坊市制度
城市兴盛(汴梁、临安、大都)
临安——“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百戏竞集,如绯绿社、齐云社、遏云社”
——《武林旧事·社会》
“文士,有西湖诗社…武士有射弓踏弩社…更有蹴鞠、打球、射水弩社。”
——《梦梁录》
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北宋太尉高俅
古代最有名的蹴鞠“明星”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以属王晋卿。...(某日,晋卿派高俅送物品给端王)值王在园中蹴踘,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技邪?”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上俊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 —— 《挥麈后录》
唐中叶后
北宋
南宋
1.过程
南方的经济实力增长迅速。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四)经济重心南移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元朝重修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航线(创举)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2.南移的影响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学习聚焦
社会
的变化
“禁工商不得乘马”、“工商杂色之流,必不可超授官秩,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部曲奴婢身系于主,谓私家所有”。 ——《旧唐书》
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存遗。……中国社会进入“纯粹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入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与庄园经济解体,从前的部曲均被放免为自由民。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本朝)未尝折困天下之富商巨室。 ——宋·陈亮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VS

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学习聚焦
儒学

复兴
儒学发展历程
孔子创立
春秋
儒学独尊
西汉武帝
焚书坑儒
遭到打击
秦朝
继承发展
成为显学
战国
孟子
荀子
吸收佛道
有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
“三教合一”
隋唐
韩愈
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
宋朝
(一)背景
1.文化:
儒学
道家
佛家
阐释经书字句为主,走向僵化
主张“贵儒”又“尊道”
吸收儒家精神,渐趋本土化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隋朝,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三教并行”政策
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如佛道(儒学危机)
2.政治: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
唐·士族门阀
五代·藩镇割据
宋·中央集权
唐宋八大家
北宋占六位
崇文抑武的政策,提供了文化环境。
3.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儒学家力图重建儒学信仰
(一)背景
(二)理学(道学)
为了与佛老思想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周敦颐
邵庸
张载
程颐
程颢
确立
朱熹
成熟
唐代
北宋
南宋
理学
韩愈
李翱
序幕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1.理学创立:北宋五子
主张 意义
周敦颐
邵雍 二程
张载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解释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
率先用系统的思辨,寻找宇宙的本原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孔颜之乐”,即从名教中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精神满足
勾勒出程朱理学的基本轮廓
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代表
对理学贡献巨大
共同点:
以哲学思辨的方式思考宇宙的最高本体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朱文公文集》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河南程氏遗书》 卷22上
朱熹
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达到“圣人境界”
程颢 程颐
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2.程朱理学
穷理格物,如读经看史,应接事物,理会个是处,皆是格物。
——《朱子语类》 卷十五
朱熹
认识论:格物致知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2.程朱理学
3.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1241年宋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正式肯定从二程到朱熹是孔孟以来道统的真正继承人,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
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
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道理粲然。人只使不去看,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
——朱熹《诸子语类》
(1)积极:理学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4.影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程颐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的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思想、禁锢人性)

城市经济繁荣,推动了宋元文学新体裁的发展。宋元科技成就突出。
学习聚焦
文学艺术和科技
(一)宋词
1.产生、发展:
唐朝后期出现,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2.特点: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3.代表:
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4.鼎盛原因:





柳永
李清照
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二)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①散曲: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
②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2.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 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3.元曲四大家:
1.内容:包括散曲和杂剧
特点:雅俗共赏,以抒情叙事见长,生动活泼。
领域 形式 特点 代表
文学 宋词
元曲 散曲
杂剧
宋元话本 艺术 书法
绘画
句子长短不等,配乐歌唱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更灵活、通俗,适合市井演唱
成套的散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山水画突出,注重意境与笔墨情趣, 花鸟画、人物画
说书用的底本,早期的白话小说
马致远《秋思》
王实甫、关汉卿
苏黄米蔡四大家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三)科技
印刷术:雕版印刷书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火药:大量应用于军事;火器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马克思
1.三大发明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科学家
北宋科学家沈括
《梦溪笔谈》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
发明简仪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郭守敬天文实测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元朝农学家王祯
《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
经济发展迅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发展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更加发达。
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中央齐全制度进一步完善。
政治
经济
文化
程朱理学兴起促进了儒学发展,深刻影响政治、道德观念、社会生活等领域。市民队伍扩大,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推动了文化的高度繁荣。三大发明成熟并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出现高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