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0 09: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吉林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
——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
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
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末,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
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
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
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啊,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
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
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
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
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
(选自《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
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
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
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
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
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
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着“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
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做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
C.项飙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
D.项飙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
4.项飙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巨翅老人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塘。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周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神父见他不懂上帝的语言,又不会问候上帝的使者,再看看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便告诫好奇的人们过于天真是很危险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分。有些好奇的人来自很远的地方。还来了一个流动杂耍班。地球上最不幸的病人来这里求医: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心跳,其数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鸡们在他的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掷石头想让他站起来,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
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看这个女孩不仅门票钱比看天使少,而且还允许向她提出各色各样有关她痛苦处境的问题,可以翻来覆去地查看她。这种消遣娱乐胜于慰藉心灵的奇迹,大大降低了天使的声誉。这样一来,贡萨加神父也彻底治好了他的失眠症。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瘟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翅膀光秃秃的,他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她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
(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68年,当时在拉美人民信仰中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已开始衰落。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小说开头有着非常鲜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美地方特色,这种潮湿、死寂的环境渲染了一种不祥、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B.小说中,一方面是天使的病残、忍耐和痛苦,一方面是人间的喧嚣、肆意和狂欢,两方面形成巨大的反差,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与悲悯情怀。
C.从利用天使大发横财的贝约拉夫妇到虔诚而关心大众的贡萨加神父,从议论纷纷的村民到戏耍侮辱老人的围观者,马尔克斯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小镇的众生相。
D.作者用巨翅老人象征着拉美的传统文化,用蜘蛛女象征世俗新奇的事物,蜘蛛女能打败巨翅老人,说明当地人的心灵不再属于传统神学宗教,而被世俗的猎奇娱乐所占据。
6.下列对小说最后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埃丽森达对巨翅老人能再次起飞感到意外和惊讶,毕竟落难天使曾奄奄一息,一动不动,她不敢相信老人能再次扇动翅膀,远走高飞。
B.巨翅老人飞走后,埃丽森达内心有一丝摆脱障碍物的轻松,她舒了一口气,再也不必为落难天使的存在而感觉碍眼。
C.从埃丽森达“舒了一口气”“也是为了他”,以及切完洋葱还在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到消失不见,可见她对老人是有关心和不舍的。
D.虽然巨翅老人给埃丽森达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她对落难天使完全没有关怀和温情,巨翅老人飞走,只是变成了“水天相交处的虚点”,埃丽森达一如既往的冷漠。
7.在一次小说分享会上,张同学指出,小说标题应改为“天使在人间”,你是否支持他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8.校刊向大家征集一篇与本文相关的文学短评,关键词包括“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零度写作”,请你任选一个关键词,完成文学短评提纲。
[注]零度写作:叙述过程中作者倾向于客观陈述,在情感表达上不以作者感情替代读者判断。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适周,将问礼子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逐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二:
柏矩学于老聃①,曰:“请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犹是也。”又请之,老聃曰:“汝将何始?”曰:“始于齐。”至齐,见辜人②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灾,子独先离之。曰‘莫为盗,莫为杀人’。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穷困人之身使无休时,欲无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态,退而自责。今则不然,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罪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涂而诛不至。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夫力不足财伪,知不足则欺,财不足则盗。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
(节选自《庄子·命篇》)
【注】①老聃:老子,姓李,名耳,字聃。②辜人:受刑后被丢在街上的死尸。
9.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立人A之所病B聚人C之所争D穷E困人之F身G使H无休时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文中指祛除、去掉,与《鸿门宴》中“欲呼张良与俱去”的“去”意思不同。
B.强,文中指勉力,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强”意思相同。
C.言,文中指字,与《论语十二章》中“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言”意思相同。
D.涂,文中指路途,与《五石之狐》中“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的“龟”都是通假字。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到周地向老子问礼,离开后,他对弟子说:我知道鸟能飞,鱼能游,野兽能跑;至于龙,我不能够具体了解,但老子就像龙一样啊。
B.老子修养品德,他的学说以隐逸、不求名为要务,他在周地住了很久,看见周朝衰落,便离开了,出关的时候,写了一部《道德经》。
C.柏矩跟随老子求学,请求老子允许他去周游天下,老子说天下都是这样;柏矩再次请求出游,来到齐国,看到一个受刑者的尸体,号啕大哭。
D.世间学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家学说,学儒家学说的人排斥老子学说,即使孔子向老子问礼和柏矩跟随老子求学也不能改变这样的现象。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2)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九日与诸季①登高
李纲②
客中重九共登高。逼烟霄,见秋毫。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
茱萸蕊绽菊方苞。左倾醪③。右持螯。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邀。
【注】①诸季:群弟。②李纲:南宋初主战派大臣。此词作于贬谪琼州(今属海南)途中。③醪(Iáo):浊酒。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扣题,点明重九登高。因在贬谪途中,故词人自称为“客”
B.画横线句描写高处所见之景,运用了夸张手法,所写景物层次分明。
C.下阕首句白描,写到了茱萸与菊花,与古人“重九”佩茱萸、赏菊的习俗有关。
D.词人饮酒品蟹,闲愁顿消,是因为身处异乡可以尽情“游遨”,欣赏佳节美景。
14.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起伏变化的心情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了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3)《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5)《大学之道》中“”一句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孔乙己文学”一词冲上热搜。所谓“孔乙己文学”,就是在高失业率、工作难找的背景下,走出校园的年轻人以鲁迅笔下穷酸潦倒又放不下读书人身段的孔乙己自嘲,认为自己就是小说《孔乙己》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而那一纸学历则是“孔乙己身上的长衫”。
“孔乙己文学”背后,混杂着当代青年的困惑、焦虑、迷茫。面对压力,青年人要相信天道酬勤;与此同时, ① ,给青年人多减减负、加加油,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正向循环夯实。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这个时代的诸多年轻人, ② 。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其实,学历和知识绝非“长衫”,消极、逃避、不敢面对现实的思想枷锁,才是真正的“长衫”。 ③ ,才能真正奋力奔跑,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16.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近来“孔乙已文学”一词冲上热搜。
B.《孔乙己》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已。
C.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正向循环夯实。
D.学历和知识绝非“长衫”。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枝独秀错落有致吻合如果
B.一枝独秀参差不齐契合不但
C.独树一帜错落有致吻合不但
D.独树一帜参差不齐契合如果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B.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C.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D.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六、文言小题(本大题共3小题)
20.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祸也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1.下列加点字含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贼其君者也(伤害) 请事斯语矣(实践) 复众人之所过(弥补)
B.天下归仁焉(称许) 故有道者不处(处所) 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
C.苟能充之(只要) 请问其目(细则) 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
D.《诗》可以兴(激发情感) 具此而已矣(齐全) 文胜质则史(鄙俗)
2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焉能治之 ②见贤思齐焉 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人而不仁,如礼何? 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C.①是以圣人无为 ②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③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D.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②视人之室若其室 ③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界限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分界,或某种事物、状态的限度、止境。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界限:人际界限、学科界限、文化界限、民族界限、认知界限、道德界限……有人认为界限需要坚守和尊重,有人认为界限需要打破和融通。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D
  简析:文中未表明 “附近” 比社区 “更值得重视和认识”,D 选项错误。A 选项,材料指出时间逻辑主导、空间逻辑被忽视会引发 “时间的暴政”,正确;B 选项,与周边人交流了解有助于感知 “附近”,符合文意;C 选项,“附近” 的社会关系对生活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原文有体现。
  2.答案:B
  简析:原文强调关注 “附近” 的同时也要关注宏大叙事,而非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B 选项错误。A 选项,工业化促使时间理解方式转变,与原文相符;C 选项,增强对生活的可控感的方式合理;D 选项,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对 “附近” 认知的差异分析正确。
  3.答案:C
  简析:“时间的暴政” 指抽象时间统治生活,人们被其控制,而非对他人苛责,C 选项错误。A 选项,康岚的提问推动访谈深入,正确;B 选项,画线句作用分析恰当;D 选项,项飙用词体现其思路与语言特点,正确。
  4.答案:描述性:用快递、邻居等生活实例阐释 “时间的暴政”“附近” 等概念,使其具体可感。针对性:针对时间统治、年轻人生活失控等问题发表见解,如劝年轻人关注 “附近”。效果:使学术观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增强文章感染力与实用性。
  二、文言文阅读
  9.答案:BDG
  简析:“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争” 结构相同,分别断开;“穷困人之身” 动宾结构完整,在 G 处断开,使句子层次清晰。
  10.答案:B
  简析:材料二中 “强” 为 “勉力”,《劝学》中 “强” 为 “强健”,二者意思不同,B 选项错误。A 选项,两个 “去” 意思不同,分析正确;C 选项,两个 “言” 意思相同,判断无误;D 选项,对 “涂” 及 “龟” 的通假字判断正确。
  11.答案:D
  简析:孔子问礼和柏矩求学与两种学说相互排斥的现象并无直接关联,D 选项错误。A 选项,孔子对老子的评价符合原文;B 选项,老子的学说及经历描述准确;C 选项,柏矩的求学与相关经历概括正确。
  12.答案
  (1)况且君子生逢其时(遇到合适的时机)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2)古时候的君主,把功劳(社会清平)归于百姓,把过失(管理不善)归于自己。
  简析:(1)准确翻译 “时”“驾”“蓬累” 等词,使句子通顺。(2)正确理解 “君人”“得”“失” 的含义,符合文意。
  三、古代诗歌阅读
  13.答案:D
  简析:“闲愁顿消” 理解错误,“随节物,且游遨” 是虚写,表达对收复失地后游历的期待,并非闲愁已消,D 选项错误。A 选项,对上阕开篇的分析正确;B 选项,对景物描写手法的判断准确;C 选项,下阕首句与习俗的关联分析合理。
  14.答案:开篇登高见景,豪迈之情顿生;回首中原沦陷,情感转沉;下阕饮酒品蟹,劝己忘愁,后又表达收复失地、漫游天下的期待,心情起伏变化。
  四、名篇名句默写
  15.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致知在格物
  五、语言文字运用
  16.答案:D
  简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和 D 选项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A 选项表特定称谓;B 选项表强调;C 选项表引用。
  17.答案:①社会各方也要携起手来 ②也不是封建社会(迂腐、麻木、偏执、自大)的孔乙己 ③只有脱掉思想上的 “长衫”
  简析:①根据前文从青年自身到社会角度的逻辑,应填社会助力;②与 “咸亨酒店” 对应,填封建社会的孔乙己;③结合前文,脱掉思想枷锁才能前行。
  18.答案:D
  简析:“独树一帜” 强调自成一家,符合回目特点;“错落有致” 形容字数不齐;“契合” 符合;“不但” 表递进,根据语境,D 选项正确。
  19.答案:C
  简析:原句主语残缺,A、B、D 选项均存在问题,C 选项补充介词 “中”,使句子结构完整,语义明确。
  六、文言小题
  20.答案:A
  简析:①②⑥⑧为判断句,③④⑤⑦为被动句,根据句子结构和标志词进行判断。
  21.答案:A
  简析:B 选项 “处” 应解释为 “做”;C 选项 “苟” 为 “如果”;D 选项 “史” 为 “虚饰、浮夸”,A 选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
  22.答案:D
  简析:D 选项中 “之” 均为助词 “的”。A 选项 “焉” 的用法不同;B 选项 “而” 的用法不同;C 选项 “以” 的用法不同。
  七、作文
  立意分析:可从跨界的创新突破与守界的坚守执着角度立意。如肯定跨界者的探索勇气,阐述其带来的多元发展;或强调守界者的坚守精神,如坚守道德、职业底线等的重要性;也可辩证分析二者关系,认为在不同情境下各有价值,需合理把握,实现跨界与守界的平衡。
  写作思路:开头引出跨界与守界话题,表明观点。主体部分分别论述跨界的意义、守界的价值,可列举鲁迅、徐梦桃、袁隆平、黄文秀等事例。结尾总结升华,结合青年责任,呼吁在跨界与守界中推动社会发展。
  示例:以袁隆平为例,详细描述其一生坚守农业科研,解决粮食问题,体现守界者的恒心与贡献,突出守界精神在特定领域的关键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去了周地,要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身体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生逢其时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容貌看起来却像愚钝的人。去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还有情态神色和过分的志向,这些对于你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用来告诉你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捕它,会游的可以用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它是乘风驾云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就如同龙一样啊!”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致力于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老子是个隐居的君子。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不在一起商谋共事”,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材料二:
柏矩就学于老聃,说:“请求老师同意我到天下去游历。”老聃说:“算了,天下就像这里一样。”柏矩再次请求,老聃说;“你打算先去哪里?”柏矩说:“先从齐国开始。”柏矩到了齐国,见到一个被处以死刑而抛尸示众的人,(柏矩)推推尸体将其摆正,再解下朝服覆盖在尸体上,仰天号啕大哭地诉说:“你呀!你呀!天下出现如此大的灾祸,偏偏你先碰上了。人们常说‘不要做强盗,不要杀人’。世间一旦有了荣辱的区别,就能看到各种弊端了;财货日渐聚积,就能看到各种争斗了。如今倡导人们所厌恶的东西,聚积人们所争夺的财物,使人处于贫穷困厄中,让他没有休止之时,想要不出现这样的遭遇,怎么可能呢?古时候的君主,把社会清平归于百姓,把管理不善归于自己;把正确的做法归于百姓,把各种过错归于自己。所以只要有一个人的身体受到损害,便私下总是责备自己。如今却不是这样。隐匿事物的真相却责怪不认识的人愚钝,扩大办事的困难却归罪于不敢克服困难,加重承受的负担却处罚别人不能胜任,把路途安排得十分遥远却谴责人们不能到达。人民耗尽了智慧和力量,就用虚假来继续应付。天天出现那么多虚假的事情,百姓怎么会不弄虚作假!力量不够便作假,智巧不足就欺诈,财力不济便行盗。盗窃的行径,对谁加以责备才合理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