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庖丁解牛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庖丁解牛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0 13: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庖丁解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一单元第一课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学习目标
1.理清字面语意,整体把握“解牛”的过程;
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3.挖掘“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
2.理解“解牛”的寓意在于谈“养生”
新知探究
2
同学们眼中的庄周:
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2.我的坐骑可是纯天然无污染。
3.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历史上的庄周:
这些故事分别是:
庄周梦蝶 鲲鹏图南 运斤成风
这些故事的作者就是:
庄子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 qú)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过去 庄周 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
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作者简介
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
《庄子》
作品简介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
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
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写作背景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儒家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道家
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儒道对比
庖丁 膝之所踦 砉然 騞然
盖至此 批大卻 导大窾 技经肯綮
大軱 发于硎 有间 謋然
páo


huō
读文正音


kuǎn
qìng

xíng
jiàn
huò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哪两个层次?试简要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
第1段
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反映其技艺高超。
第二部分
第2、3、4段
写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表现庖丁解牛经历的三重境界。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
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吗?”

梳理课文
节奏
节拍
通“响”
介,给、替
音节助词,无实义
拟声词词尾
合乎
名作动,踩
支撑,抵住
庖丁给文惠君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抵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声音,快速进刀时发出更大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说:“嘻!好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
hé同“盍”,何,怎么
思考探究
(1)动作:
(2)声音:
(3)节奏: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精彩绝伦
通过对庖丁解牛时动作、声音和节奏的生动描写,逼真的再现了解牛的全过程,用夸张的手法给我们一种艺术的享受。
思考①:文章是如何描绘写庖丁解牛的? 请用一个词来归纳庖丁解牛的表演。
思考探究
思考②:第二段中专门写文惠君话语的有何作用?
A.结构上:借文惠君的提问过渡到下文。
B.内容上: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展现了庖丁技艺的高超。
疏通文意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
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放下
自然规律
超过
起初
不曾
凭、用
精神活动
取独
【原文】
【译文】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原文】
【译文】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那里),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文白对译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jiàn),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
于硎。
间隙
形作名,厚度
……的样子
宽绰的
刀刃的运转
因此

宾语前置
【原文】
【译文】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思考①:庖丁技艺高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解牛的规律 天道,自然规律
思考探究
思考②:庖丁经过了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三个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全牛
三年之后:
目无全牛
(不懂规律)
(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
(运用规律)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思考探究
思考③:课文是怎样通过对比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
良庖岁更刀
割也
族庖月更刀
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
刀刃新发于硎
横向对比
纵向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对比 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即获得“解牛的规律”。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新,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之重要。
思考探究
疏通文意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之)
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
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
藏之。
虽然这样
碰到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
为此
通“缮”,擦拭
因为
表修饰
表顺承
【原文】
【译文】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因为视力集中到一点,因此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思考:庖丁技术娴熟,并能运用规律,请找出他动刀的过程。
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大意。低调做事,不露锋芒。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思考探究
文白对译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懂得,得到
养生的道理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原文】
【译文】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文本解析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时,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还是容易受伤害的。
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主旨思想
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
解牛场面 (表现技艺高超)
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
总结
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响声:砉、騞;——莫不中音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
解牛的三个境界:所见无非全牛, 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
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
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
舞蹈化
音乐化
总说
必由之路
关键
态度
结果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拓展补充
课堂练习
3
成语积累
庖丁:古代指厨师。解:分开,剖开。厨师善于把牛解剖开。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
庖丁解牛
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游刃有余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踌躇满志
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全:完整。
目无全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读下列《庄子养生主》中的节选文字,说说它表达了庄子怎样的哲学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哲学观?
——《庄子养生主》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除了“养生”以外,庖丁解牛之道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拓展探究
叶春雷: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留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
余中云:庄子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本意,是要从沉沦的社会中拯救灵魂,寻求生命的尊严。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牛虽多不以伤刃,物虽杂不以累心”,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拓展探究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通假字
  “向”
  “盖”
  “善”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通“响”,响声
通“盍”何,怎么
通“缮”,擦拭
 “岁” “月”,名词做状语
拓展延伸
4
古今异义: 
天理
固然
虽然
至于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
  b.另提一事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每至于族”
 判断句,“……者,……也”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