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2 17: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 ( )
A.俨然(yǎn) 阡陌(qiān) 垂髫(tiáo) 间隔(jiàn)
B.语云(yù) 清冽(liè) 悄怆(chuàng) 佁然(yǐ)
C.俶尔(chù) 差互(cī) 幽邃(suì) 罔(wǎng)
D.峨冠(guàn) 琴瑟(sè) 寤寐(wù) 溯洄(s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 ( )
A.诎右臂支船 B.便要还家
C.近岸,卷石底以出 D.左手倚一衡木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4分) ( )
A.复前行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凄神寒骨 D.东坡右手执卷端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记之而去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不可久居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尝贻余核舟一
D.其中往来种作 往来翕忽
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A.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 则题名其上
C.忘路之远近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乃记之而去
7.古诗文默写。(6分)
(1) ,君子好逑。 (《关雎》)
(2) ,悠悠我思。 (《子衿》)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句子是:
, 。
(4)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说: , 。
8.名著阅读。(5分)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 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我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一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1)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 (人名)的信的内容。(1分)
(2)根据文意,为英文“gossip”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 )
A.拉家常 B.抱怨 C.说长道短 D.胡言乱语
(3)从信的内容看,父亲写这封信有何用意 (2分)
二、综合性学习。(9分)
9.请你参加我校以“漫步古诗苑 品味古诗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将这次活动的主题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1分)
漫步古诗苑 品味古诗情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3)丰富的活动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2分)
声情并茂诵古诗 别出心裁品古诗
(4)有人认为,古典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背诵那么多有何用 请就这一观点,说说你的看法。(3分)
三、阅读理解。(2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0~12题。(8分)
蒹 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11.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4分)
1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新诗的音乐性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著名文学评论家谢冕: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
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因为诗歌是很特殊的文体,它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语法灵活多变。诗歌要有音乐性,诗歌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就体现在押韵、对称、回环反复、互相照应、节奏感上。
著名诗人王久辛:音乐性的强弱与诗人修辞能力有关
中国新诗是有音乐性的,但这个音乐性的强弱,是同一个诗人对语文词义的理解、对修辞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成正比例关系的。
畅达的修辞,高妙、精微、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辞,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怎样使音韵和谐、平仄有声,中国古代的诗人非常注重这个。到了中国新诗的时候,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中都有非常丰富的修辞,闻一多的作品也有非常深入的对音乐性的追求,也获得了成功。
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嘉莹:当代人写诗填词平仄都不对也不讲格律
诗歌和音乐关系密切。在“诗经”的时代,写诗并没有格律,诗里边的节奏和顿挫都是自然形成的。为什么《诗经》里的诗多是四字一句 因为在诵读的时候,至少要有四个字才可以成声为节。比如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有了节奏,这叫“二二”节奏。
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开始,人们注意到汉语语言的声调,并将其运用于诗歌,到初唐时就形成了近体诗,讲究平仄和对偶。
中国古诗一向都有一定的平仄韵律的格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这个“绿”字是“诗眼”。可是在《古诗十九首》中,你挑不出哪一个字是“诗眼”,“行行重行行”是同一个声调:平。因为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人为的约束,这个“行行重行行”就是“天籁”。我们现代人就是失去了“天籁”之美,只剩下人类的规矩和造作了。
北师大教授李山:苛刻地讲格律不好,彻底不讲也不好
诗人西川在《笼统地谈论中国诗歌会遇到许多盲点》一文中提出,格律是个假问题,称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
这个说法过于极端,这是无视中国语言特点的说法。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让音调为内容服务、追求个性还是必要的。诗歌是让人朗诵的,你无法把音律取消,把格律颠覆错乱。我们在诗歌创作上对格律的要求可以不必那么严格,不必那么苛刻,但你不能忽略它,苛刻地讲格律不好,彻底不讲也不好。
汉语利用其自身特点建构起音乐的格律,这在古典诗歌中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就是强调四声八病、平仄的高低等,用以打造汉语的格律。现代诗要打破这种拘束,追求文学上的平民化本无可厚非,但有些诗拗口难懂,未来的现代诗应该注意从古诗韵律中学习一些东西。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
诗人鹰之:古诗词的诉求重点是情志,而现代诗的本质是“思”
西川不但理论过硬,文本也比较超前,如《夕阳中的蝙蝠》:在戈雅的绘画里,它们给艺术家/带来了噩梦。它们上下翻飞/忽左忽右;“它们窃窃私语/却从不把艺术家叫醒/说不出的快乐浮现在它们那/……”因此,他的文章比较受当代诗人欢迎。虽说他观点犀利,但并非偏激。
古诗词的诉求重点是情志,而现代诗的本质是“思”,两种文体的属性不同,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呈现方式。让现代诗去模仿古人押韵、对仗,无异于强制让一条鱼去爬树。“思”的节奏必须慢,而且忌讳平滑,一旦朗朗上口就使之肤浅轻佻。当然了,对大众文化层面的朗诵诗、抒情诗,还是讲究一下音律比较好。
(节选自《谢冕、叶嘉莹、王久辛、李山谈新诗音乐性》,有删改)
13.对于“诗歌的音乐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评论家谢冕认为,诗歌的音乐性体现在押韵、对称、回环反复、互相照应、节奏感上。
B.诗人王久辛认为,诗歌的音乐性包括畅达、高妙、精微、动人、复合性的修辞等。
C.博士生导师叶嘉莹认为,诗歌和音乐关系密切,中国诗歌的音乐性如节奏等是自然形成的。
D.李山教授认为,诗歌的音乐性指讲究语言的和谐、让音调为内容服务、追求个性。
14.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中国诗歌的音乐性,从古至今就没有中断过,要么自然形成,要么人为追求。
B.中国诗歌均一直利用汉语自身特点建构起了音乐的格律,形成诗歌的音乐性。
C.诗人西川针对新诗提出的“格律是个假问题”观点,得到诗歌界的一致赞同。
D.诗人鹰之认为现代诗的本质是“思”,因此所有的现代诗都不必追求音乐性。
15.请根据文本概括一下中国诗歌音乐性的发展历程。(6分)
16.你认为中国的新诗需要音乐性吗 请结合文本或自己对新诗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写作。(50分)
17.在小鲁迅眼里,那平桥村的社戏最美;在刘成章眼里,那气势磅礴的腰鼓最美;在吴伯箫眼里,那静悬庭院的灯笼最美;在陶渊明眼里,那阡陌交通的田园最美……
请以“在我眼里, 最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1. D 2. C 3. D 4. A 5. D 6. B
7.(1)窈窕淑女 (2)青青子佩
(3)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8.(1)傅聪 (2)C
(3)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9.(1)略
(2)示例:大家好! 欢迎参加“漫步古诗苑 品味古诗情”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是主持人小雨。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芳草园芬芳迷人。让我们一起品味诗情画意,走进中国古诗苑。
(3)示例:色彩缤纷画诗情 才思敏捷巧作诗
(4)示例:背诵古典诗词是很有用处的,比如,增强记忆力、提升个人的语言审美能力、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弘扬中华文化。
10.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①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②侧面烘托对意中人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1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13. C
14. A
15.①最开始的诗歌如“诗经”时代,没有人为格律,诗里边自然形成了节奏和顿挫。②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开始,诗人注意到汉语语言的声调,并运用于诗歌,到初唐时就形成了近体诗,讲究平仄和对偶。③现代诗,传承古代诗歌的音乐性的特点,学习西方诗歌,出现了新的形式。
16.示例:①需要音乐性。可以借鉴和学习古今中外的诗歌,充分利用汉语本身的魅力来创造具有一定音乐美的诗歌。②不需要音乐性。今天的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其终极目的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等,追求音乐性会以辞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