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0 10:3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紧密结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当前,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2020年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时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时间完全吻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
(摘编自刘慧、魏华《爱国是青春的底色》)
材料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以满腔热情关注青年,鼓舞青年,领导青年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寄语青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立大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大志就是要有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才能激发奋发前进的潜力,催生无坚不摧的动力,把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大青年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人民共命运,把个人理想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在想人民所想、为人民造福中确立和升华理想;与时代同步伐,充分认识到当代青年具体使命任务的变化,把小我融入兴国、强国的大我之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明大德。“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德是为人之本,人无德不立,没有良好的品德修为,打不牢修身立德的根基,在人生道路上就无法走正,难以走远。青年要加强正确的道德认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认同上下功夫,增强道德思维和道德敬畏,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增强自觉的道德养成,在道德学习上下功夫,恪守正道,严守规矩,把提升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在日常生活中涵养良好的道德操守,推动自身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强化积极的道德实践,在道德行动上下功夫,把道德的力量运用到创造美好生活上,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文明正能量,促使道德建设蔚然成风。
成大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伟大事业必须要由人才来实现,因人才方能不断壮大。当今,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青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提升认识水平,拓宽认知视野,以准确的判断力把握时代脉搏,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
担大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广大青年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更好成绩,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就要勇立时代潮头,将奋斗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在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每一件小事中展现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就要争做时代先锋,把不计个人得失作为价值追求,在持续、忘我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每一次付出中焕发出青春最绚丽的光彩;就要开拓时代功业,把爱岗敬业作为基本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在守住工作底线、突破自我局限、追求事业极限的每一项任务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摘编自秦龙、吉瑞霞《百年大党与大国青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00多年前的五四运动救亡图存,今天的青年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者表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爱国报国行为。
B.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对于青年来说,如果不能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C.广大青年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努力发扬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履职尽责的敬业精神。
D.两则材料都为鼓舞广大青年而作,都明确提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在人生黄金时期为民族复兴做贡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发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坚定的爱国情怀,是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的有力举措。
B.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C.德是为人之本,只要青年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其自身道德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全社会道德建设便蔚然成风。
D.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这四条要求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推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两则材料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当下青年应如何践行五四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黄原,北关阳沟大队。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槺,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只感到像带刺的葛针条刷过一般。两只手随即也肿胀起来,肉皮被石头磨得像一层透明的纸,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得见。这样的手放在新石碴儿上,就像放在刀刃上!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背上溃烂的皮肉结成了干痂,变成了一种深度的疼痛;而不像开始时那般尖锐。手上的肉皮磨薄后又开始厚起来,和石头接触也没有了那种刀割般的疼痛感。身架被强度的劳累弄得松松垮垮——这样就可以较为舒展地承受一般的压力……
铜城,大牙湾煤矿。
安检员从岩壁上用肩膀接连扛开了两扇沉重的风门,把他们带进了一个拐巷。
一片寂静。一片黑暗。
接连跋涉一百米左右的四道很陡的绞车坡,人已经不能直立了。不时有沙沙的岩土煤渣从头上漏下来。整个大地似乎都摇欲坠。
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掌子面上。
这里刚放完头茬炮,硝烟还没有散尽。煤溜子隆隆地转动着。斧子工和攉煤工正在挣命般地操作。
他们一个个狼狈不堪,四肢着地爬过铁柱横立的掌子面。许多人丢盔撂甲。
在正式下井之前,全矿招收的新工人中跑了二十多人。少平宿里也跑了一个。
每当一茬炮放完,就要赶紧挂茬支棚。只有将破碎的空棚架好,安全才有了保障。攉煤工这才操起大铁锨,把炸下来的煤往溜子上推……一班三茬炮,每茬炮过后,都要进行这样一番拼命,一天的时光就在这样紧张而繁重的劳动中缓慢地流过。
这天上午十点钟左右,少平上井后欣喜地看见,雪花在纷纷扬扬飘飞着。昨夜十二点下井时,天空还是一片乌蓝,想不到现在竟成了这样一个晶莹洁白的世界。他心情愉快地沉浸在这一片美丽之中。
今天,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要第一次领工资了。只有他和另外两个新工人在一月中上了满班,月工资能领一百三十元。好大一笔钱哪!
前面有两个新工人,一个领了十八元,一个领了二十元。蹲在旁边的雷区长对他们说:“不好好下井,裤衩都要卖得吃了!甭看矿井是黑口口,很公正!钻得多了钱就多,不上工,就是你爸当矿长,也是这两个钱!”
那两个新工人垂着脑袋悄悄退出了人群……
一晃眼,孙少平已经来这里半年了。半年来,他几乎不误一天工,月月都上满班。
钱对他是极重要的。他要给父亲寄钱,好让他买化肥和日常油盐酱。他还要给妹妹寄钱,供养她上大学。除过这些,他得为自己也搞点建设,买点他所喜爱的书报杂志。另外,他还有个梦想,就是能为父亲箍两三孔新窑洞。他只是要给故乡一个证明:证明他孙少平决不是一个没出息的人!他要独立完成这件事,而不准备让哥哥出钱——这将是他个人在双水村立的一块纪念碑!
正因为这样,他才舍不得误一天工;他才在沉重的牛马般的劳动中一直保持着巨大的热情。
又发工资了,少平揣着一摞硬铮铮的票子回到宿舍。宿舍里除过他,现在只留五个人。另外四个人,三个偷跑回家被矿上除了名,一个走后门调回了本县。宿舍零乱不堪。窗台上乱扔着大伙的牙具、茶杯和没有洗刷的碗筷。窑中间拉一根铁丝,七八乱搭着一些发出臭味的脏衣服。床底下塞着鞋袜和一些空酒瓶子。
少平已经有一床全宿舍最漂亮的铺盖,他还买了一顶蚊帐,几月前就撑起来——现在没有蚊子,他只是想给自己创造一个独立的天地,以便躺进去不受干扰地看书。看见其他人都在床上躺着。他知道,大家情绪不好,每个人都没领到几个钱。
在这样一个时刻,劳动给人带来的充实和不劳动给人带来的空虚,无情地在这孔窑洞里互为映照。
他刚躺下不久,就听见前边一个说:“孙少平,你要不要我的那只箱子?”
这时,另外一个同样吃不开的人,指了指他胳膊腕上的手表,问:“这块表你要不要?”
而同屋的另外几个人,也分别问他买不买他们的某件东西——几乎都是各自最值钱的家当。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少平计划要买的。现在这些人用很便宜的价钱出售他需要的东西时,他却有点不忍心了。但他又看出,这些人需要解决起码的吃饭问题。他如果买了他们的东西,反倒是帮助他们渡难关
哩!少平只好怀着复杂的情,把这些人要出售的东西全买下了。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如今,生活毫不客气地置换了他们的位置。是的,孙少平用劳动“掠夺”了这些人的财富。他成了征服者。这是一种比战争还要严酷的征服。要想求得解放,唯一的出路就在于舍身投入劳动。
在以后的日子里,其中的两三个人便开始上班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孙少平黄原城打工,从打石场往半山坡背石头,经受了牛马一般的苦役,实现了他从农民到打工人的第一次身份转换。
B.小说写孙少平井下十多个小时紧张而繁重劳作之后的心情愉快,是因为他上井看到了纷纷扬扬、晶莹洁白的雪花世界。
C.小说写孙少平买了舍友用很便宜价格出售的最值钱家当时,既不忍心又想帮助他们的复杂情绪,表现了他的心地善良。
D.小说写到领工资时两个新工人“垂着脑袋”退出人群、领工资后两三个工人“开始上班”,都表现了“如何对待劳动”的人生课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其他工人的“狼狈不堪”、“丢盔撂甲”、逃离矿井或消极怠工,来反衬孙少平务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劳动态度。
B.小说写矿工宿舍“零乱不堪”的环境,与少平用蚊帐隔离开的“最漂亮的铺盖”形成对比,凸显少平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多角度展现孙少平心路历程,讴歌了平凡世界里普通劳动者的不平凡。
D.小说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呈现了生活本真的粗粝与苦难,使人在阅读时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8.有人评价《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精神的深刻史诗”。根据选文情节,简要概括孙少平身上彰显的“中国精神”。
9.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谈谈你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青龙元年,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
二年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夏四月,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以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
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
秋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司马懿与诸葛亮A相守B百余日C亮数D挑战E懿不出F亮乃遗G懿巾帼H妇人之服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于渭水之南”的“军”字与“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雨”字用法相同。
B.“诚为可忧”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诚”字意思相同。
C.“议者多谓不然”与“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然”字意思相同。
D.“苟能制吾”与“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两句中的“苟”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兵斜谷,驻扎在五丈原;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渭水安营,与汉军对垒,但拒不出战。
B.司马懿希望诸葛亮驻扎在五丈原;郭淮料定诸葛亮想越过渭水攻占北原,两军在北原接战,汉军被击退。
C.诸葛亮事务繁忙而进食太少,司马懿断言诸葛亮时日不多;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才能赞叹不已。
D.诸葛亮在去世之前推荐了三位连续接替自己的人选;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已去世,所以他收兵后退,不敢向前进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2)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
14.诸葛亮此次出征前做了哪些准备?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①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②。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阖:合。②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诗中指君主御驾亲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骨支离纱帽宽”开篇点题,“万里客江干”继续写自己的境遇,“孤”字意味深远。
B.“位卑未敢忘忧国”让人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
C.“天地神灵扶庙社”与辛弃疾的“一片神鸦社鼓”一样,都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D.尾联有诸葛亮写《出师表》、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影子,“表”“剑”有别,忠心同辉。
16.在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方面,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入诗隐含着古人的时空观和生命体验,比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上下数字对举,成为开拓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工具。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①__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中共中央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②__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
也许有人担心,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陈毅提出了壮大新四军的“人、枪、款”的战略思想,把培养干部摆在武器、筹款之前。他坚决支持谭震林提出的尽快培养出100名连长、100名指导员的主张,使一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长、指导员岗位,有效解决了基层指挥骨干严重缺乏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③__________:马克思29岁、恩格斯27岁写作《共产党宣言》,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事实证明,哪怕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取得成绩,担当重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框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过度担心考不好,或考不上理想学校,容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些都是①__________。考前焦虑症往往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不利于考生临场发挥。
心理学专家表示,适当的压力可以帮助自身集中注意力,但过度紧张会影响应试心态。考生要管理好情绪,将关注点放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然后学会接纳负面情绪,暗示自己可以克服焦虑。
除了做好心理调适,考生还可以掌握几种放松技巧。比如,考生②__________,可以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30秒,然后再呼气;还可以用力握拳30秒,③__________,体会放松感。考生任选一种办法,能很快帮助自己放松下来。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把上面文段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40个字。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漫画《五指争功》
以上漫画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都明确提出青年要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错误。“努力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只在材料二中明确提出。故选D。
2.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是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的有力举措”错误。从材料一“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我国周边挑起事端。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来看,应对国外敌对势力挑起的事端,需要青年人“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国外敌对势力向我国挑起事端。B.强加因果。材料二的表述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把青年看作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工作视为极其重要的工作,以满腔热情关注青年、鼓舞青年,领导青年从胜利走向胜利”,“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不存在因果关系。C.“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根据材料二“青年要加强正确的道德认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认同上下功夫,增强道德思维和道德敬畏,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增强自觉的道德养成,在道德学习上下功夫,恪守正道,严守规矩,把提升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在日常生活中涵养良好道德操守,推动自身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强化积极的道德实践,在道德行动上下功夫,把道德的力量运用到创造美好生活上,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文明正能量,促使道德建设蔚然成风”可知,青年人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身道德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对全社会道德建设有着促使作用,选项“只要……就……”的表述绝对化。故选D。
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广大青年要立足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自觉践行爱国主义。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强调的是志气的重要,不是爱国主义的情怀,不能证明材料一的观点。故选B。
4.答案: ①材料一立足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号召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爱国主义;②材料二立足于百年大党与国家前途的高度,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方面对广大青年提出具体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两段。第一段,由“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可知,回顾了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广大青年人努力践行爱国主义。由“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强调现在的青年人应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第二段,由“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可知,号召广大青年人在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综上,材料一立足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维度,号召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爱国主义。材料二共有五段。第一段强调青年人在祖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明确提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第二至五段,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方面对广大青年提出具体要求。
5.答案: ①学习历史,不忘历史,做五四精神的自觉传承者;②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塑造自身,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③将五四精神外化于行,付诸行动,在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五四运动让广大青年走上了救亡图存的历史舞台,运动中热血青年抵制巴黎和会、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亡紧密结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推动当代中国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新时代青年要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坚定爱国情怀,坚守人民立场,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到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平发展”可以概括为:学习历史,不忘历史,做五四精神的自觉传承者。根据“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时代青年要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于新时代”可以概括为: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塑造自身,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根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广大青年决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更好成绩,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就要勇立时代潮头,将奋斗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在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每一件小事中展现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就要争做时代先锋,把不计个人得失作为价值追求,在持续、忘我的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每一次付出中焕发出青春最绚丽的光彩;就要开拓时代功业,把爱岗敬业作为基本的工作作风和职业操守,在守住工作底线、突破自我局限、追求事业极限的每一项任务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可以概括为:将五四精神外化于行,付诸行动,在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6.答案: B
解析: B.强加因果。原文写到“少平上井后欣喜地看见雪花……”“他心情愉快地沉浸在这一片美丽之中”,由此可知,雪花只是烘托了人物的愉悦心情。故选B。
7.答案: C
解析: C.“语言描写”错。小说在展现孙少平心路历程的时候,采用了第三人称和心理描写,并没有使用语言描写。故选C。
8.答案: 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黄原打工,铜城挖煤;
②坚强不屈,吃苦耐劳:背石头脊背磨烂结痂,手上的肉皮磨薄变厚;挖煤舍不得误一天工,一直保持着劳动的热情;
③直面现实,担当有为:坚守岗位每月出满工,赚钱养家改善家里生活;
④志存高远,勇于追求:走出双水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坚持读书不忘买书报杂志。
解析:
9.答案: 赞成。孙少平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劳动给人带来了充实”的道理:
①劳动促进人的成长,让人变得强大,增强生活承压能力。
②劳动带给人生活的物质保障,让人精神充盈愉悦。
③劳动带来人生出路,让人活得有目标,助力实现理想。
④劳动带给人尊严,让人活得精彩,彰显自我价值。
解析:
10.答案: CEF
解析: 句意:司马懿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进行挑战,司马懿就是不肯出兵,诸葛亮于是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主谓齐全,“百余日”是补充时间,不断开;“亮”是下句主语,其前C处断开;“亮数挑战”与“懿不出”都是主谓句,各自断开,即EF处断开。
故选CEF。
11.答案: C
解析: A.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下雨。句意:大军驻扎在渭水南岸。/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
B.正确。都是“确实”的意思。句意:确实令人忧虑。/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C.错误。这样/……的样子。句意:议论的将领们大多说不会这样。/铮铮铿锵,有京都流行的韵味。
D.正确。都是“如果”的意思。句意:如果他能制胜我军。/如果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
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 D.“推荐了三位连续接替自己的人选”错误,由原文“‘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可知,诸葛亮只推荐了两位连续接替自己的人选。
故选D。
13.答案: (1)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他)坚持请求出战的原因,是向他的部众表示自己敢于用武而已。
(2)诸葛亮病重,后主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探望问候,趁机询问国家大事。
解析: (1)“情”,心思;“所以”,表原因,……的原因;“示”,表示。
(2)“笃”,重;“省侍”,探望问候;“因”,趁机;“谘”,询问。
14.答案: ①休养生息,发展农业,训练军队。
②运输、囤积军粮。
③联合友军吴国。
解析: 参考译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诸葛亮鼓励发展农业,训练军队,制作木牛、流马为运载工具,将粮食运到斜谷口储存,修整斜谷储存军粮等物资的仓库,使百姓和士兵得以休息,三年以后才征用他们。
魏明帝青龙二年春季二月,诸葛亮倾全军十万人从斜谷出兵攻打魏国,并派遣使节前往吴国,(与吴国)相约同时大举出兵。夏季四月,诸葛亮到达郿县,大军驻扎在渭水南岸。司马懿率领军队渡过渭水,背水立营以抵御诸葛亮,他对将领们说:“诸葛亮如果从武功出兵,靠着山往东行,确实令人忧虑;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诸位将领就没什么事了。”诸葛亮果然驻扎在五丈原。
雍州刺史郭淮对司马懿说:“诸葛亮肯定会争夺北原,应当先去占据它。”议论的将领们大多说不会这样,郭淮说:“如果诸葛亮越过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连兵,断绝长安通往陇西的道路,使百姓和各族夷人动荡不安,这对国家非常不利。”司马懿便让郭淮驻防在北原,营垒还没有筑成,蜀汉大军已经来到,郭淮迎战,击退了蜀军。
秋季八月,司马懿同诸葛亮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多次进行挑战,司马懿就是不肯出兵,诸葛亮于是把妇女使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司马懿恼羞成怒,上表请求出战,魏明帝派遣卫尉辛毗手持符节,作为军师来制止司马懿的军事行动。护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来到,贼军不会再出来作战了。”诸葛亮说:“司马懿本来就无心作战,坚持请求出战的原因,是向他的部众表示自己敢于用武而已。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如果他能制胜我军,哪里用得着远隔千里而请求作战!”
诸葛亮派遣使节来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军务的繁简,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回答说:“诸葛公早起晚睡,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还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周围的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啊!”
诸葛亮病重,后主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探望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到来,和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离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返回来的意图,近来虽然我整天谈话,有些事还是没有交代,又来听取我的决定。您所要问的事,蒋琬适合继任。”李福道歉说:“近日确实不曾询问,如果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国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可担负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又问费祎之后的人选,诸葛亮没有回答。
这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准备撤退,百姓跑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汉军。姜维命令杨仪掉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要对司马懿发动进攻。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进逼。于是杨仪结阵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百姓为此事编了一句谚语说:“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我能够意料诸葛亮活着,不能意料诸葛亮已死的缘故。”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扎营的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军而撤还。
15.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与辛弃疾的‘一片神鸦社鼓’一样,都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错。“一片神鸦社鼓”不涉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用拓跋焘的典故,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故选C。
16.答案: 相同点:都有对自身境遇的哀叹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陆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杜诗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苦与国家动荡之悲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
不同点:陆诗颔联两句,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份卑微,但依然忧心国事,有士大夫的责任担当,虽然目前处境落魄,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希冀。杜诗颈联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侧重抒发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
解析:
17.答案: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
18.答案: ①百舸争流
②高瞻远瞩
③不胜枚举
解析:
19.答案: 示例:“嫩竹做不了扁担,嫩肩挑不起重担”把“年轻人”喻为“嫩竹”,相似点为稚嫩、不成熟,把担当重任喻为做扁担,相似点为承担重压。该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有人对年轻人难以担当重任的担心。
解析:
20.答案: 示例:只要有实践机会、干事舞台、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担当重任,取得成绩。
解析:
21.答案: 示例:①考前焦虑症的表现
②感到焦虑时
③然后放开
解析:
22.答案: 示例:考生预防考前焦虑症要管理好情绪,做好心理调适,还可以掌握技巧帮助自己放松。
解析:
23.答案: 例文:
聚沙成塔,聚指成拳
五指各有其功,却也各有其短,唯有并力齐心,方能握紧时代脉搏,书写壮阔篇章。漫画中,五指争相邀功,仿佛世界运转皆赖己身。这滑稽一幕,以夸张的笔触,讽刺了狭隘自大的认知,也警醒着我们:个体价值唯有融入团队洪流,方能被时代激荡放大,如同聚沙成塔,聚指成拳,方能共绘恢弘画卷。
诚然,每根指头都拥有其独特价值。拇指厚重,是力量之源;食指灵巧,是探索之触;中指挺拔,象征向上之姿;无名指浪漫,寄托承诺永恒;小指卑微,却也于细微处见真章。然而,若将五指割裂,抽离手掌,便如断线风筝,徒具其形,失却其用,所有价值都将黯然失色。
自然万物,无不昭示着协作共生的哲理。渺小蝼蚁,深谙聚沙成塔之道,以群体之力,扛起远超自身重量的食粮;成群蜜蜂,凭借精密的“分工图”,筑造出结构复杂的蜂巢,以集体智慧,谱写着自然奇迹;迁徙雁阵,以“人”字形队列,彼此借力,在风雨征途中,书写着生命的坚韧。自然的启示如晨钟暮鼓: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唯有融入群体,彼此扶持,方能汇聚起撼动山河的力量。
人类社会,更是协作精神的最佳演绎场。一支卓越团队,绝非单打独斗的舞台,而是由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个体巧妙编织而成。绿茵场上,前锋撕裂防线,中场调度全局,后卫稳固后防,守门员守护球门,唯有各司其职,精诚合作,方能奏响攻防兼备的乐章,捧起荣耀的奖杯。企业的航船亦是如此,从创意构思到产品制造,再到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唯有全体成员同心协力,方能打造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卓越产品,在商海中扬帆远航。
反观“五指争功”的闹剧,实则是将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是短视与狭隘的集中体现。这种内耗,会消磨团队的战斗力,最终导致一盘散沙,功败垂成。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的不是互相倾轧,而是彼此成就;需要的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同舟共济。
漫画中的五指,最终能否握成一只坚实有力的拳头?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每一根手指都能找准自身定位,都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为共同目标添砖加瓦。当五指不再争锋,而是紧密相依,当个体力量汇聚成磅礴合力,我们便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去拥抱时代机遇,迎接未来曙光。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弱,但当无数个“我”凝聚成“我们”,便能汇聚成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让我们摒弃“争功”的陋习,秉持协作的信念,凝心聚力,聚指成拳,共同绘就更加壮丽的时代画卷!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