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现代化加速了传统“熟人社会”运行秩序的式微,“陌生人社会”的机制、话语和方式席卷而来。从宏观社会层面看,在市场精神的浸润之下,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手段化与工具性联结越来越多,目的化与情感性联结变得较为脆弱。相应后果是人们彼此之间容易引起对立、怀疑和猜忌,互动的防御姿态明显加重,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冷漠风气的滋生,社会善意难以得到彰显;社会人际交往关系呈现出复杂变化,青年生活情感受到冲击的趋势显著。当代青年身处中国高速现代化的“快车道”,一方面,青年生命活力旺盛、精力充沛、奋发有为,在参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思想前卫、敢于创新、行为活跃;另一方面,青年初入社会,涉世不深,生理成熟与社会适应挑战双重交织。青年的一举一动成为洞察社会变迁的象征与符号,折射出社会整体精神面貌的转变。
中国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城镇化、城市就业和接受教育的巨大需求,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迁徙,青年是其中的生力军。国家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无数青年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浪潮之中,使他们更加便利地进行物理空间的移动,更加自由地选择在不同城市之间求学、成家、立业。城市无限的舞台敞开怀抱等待青年施展才华,与此同时,乡愁成为远离故土的青年心里淡淡的底色。虽然青年生活空间的迅速扩展依旧需要基于血缘、地缘、学缘等关系的支持与滋润,但这些浓郁亲密的社会关系渐渐由于地理空间的阻隔、联系中断的稀释等原因,变得不再浓密,功效降低。依靠个人奋斗、基于趣缘、志向相投等因素,青年很容易将陌生时空的对象变为“熟悉”,同时又满足个体间距化的独立愿望。
目前网络社交广泛普及,虽然虚拟世界的一方港湾也可以让青年通过网络开展互动、排遣孤独、消磨时光,为他们提供某种程度上可以遮风避雨、情感慰藉的空间,但虚拟世界的网络社交总归摆脱不了碎片化、散点式、肤浅型的特征,完全依赖网络社交容易导致青年沉迷网络、逃避现实。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再只限于网络社会的人际互动,不再固守“独居”生活的寂寥,而是在网络社交之外寻求现实世界的新型群体社交。他们并不忌惮个体化自我会在新型群体社交中变得黯淡,反而觉得追求个体化不是将毫无活力的原子式个体进行到底,而是通过更多趣缘志向相似的个体的集群活动来强力宣示个体化自我的鲜明身份。个体化是当代青年的生活特征之一,但青年再强烈的个体化心声也常常需要某种社会归属来衬托。在个性色彩鲜明的媒介符号世界,青年完成活动经历的许多独自记录和复述,往往蕴含着容易引发共鸣的、具有普遍秩序化的文化功能。
(摘编自伍麟《区隔与融入:青年新型社交模式的特征》)
材料二: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面是自由的基础,自由是全面的升华。实现个人发展的最终目标,关键有两个层次:一是激发个人自然属性的发展潜能,使之在自然生长过程中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这是目标实现的基本层次;二是在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的过程中逐步激发个人社会属性的发展潜能,达到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这是目标实现的发展层次。针对主动或被动的社交窄化、“信息茧房”,一方面,Z世代①群体自身要敢于跳出垂直领域精准陪伴的舒适圈,在社交中探索更多扁平领域的可能性。例如,基于趣缘的社交圈,可以尝试丰富个人的兴趣爱好,在不同的圈子中实现社交的可能性。同时有意识地打通不同兴趣圈之间的社交壁垒,实现圈与圈之间的社交碰撞,并实现圈际文化的交流发展。另一方面,面对大数据算法制造的“信息茧房”,Z世代要注重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辨析是非的本领。同时,相关部门应规范各类APP基于大数据算法的营销行为,特别是通过识别谈话转化为APP内容推荐的涉隐私行为,鼓励技术层面的创新和良性迭代。
单一的“轻社交”弱联系是不平衡不健康的社交行为,久而久之会造成社交疏离、“社交卡顿”等不良影响,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一方面,部分Z世代青年不应刻意回避强联系的社交关系,可以先从弱联系的社交开始,基于不同“轻社交”的感受,再适当选取合适的对象,用心发展成强联系的社交关系。另一方面,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缘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长辈亲戚在与Z世代交流时,需要从共情的角度理解其学业、事业、婚恋等方面的压力,不要以“过来人”的姿态硬性说教。情感的建立是长期的,和谐的亲缘关系是孤独时的陪伴、危机时的挺身、收获时的分享,只有融入Z世代的生活才能与他们实现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对于部分Z世代青年来说,也需要降低社交敏感度,共同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亲缘社交新模式。
(摘编自项久雨《青年社交行为的困局与破局》)
【注】①Z世代,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市场精神的影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社会善意得不到彰显,人际交往关系呈现出复杂变化。
B.青年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得到了众多的自我发展机会,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C.青年应将融入新型群体社交活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注重个体化特征,这样更有利于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D.青年要敢于突破“信息茧房”,勇于跳出所在的舒适圈,实现圈际文化交流,规范各类APP的不良营销行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画框线处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用“快车道”比喻中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使得表达生动形象。
B.地理空间的阻隔与联系中断的稀释等因素使得血缘、地缘、学缘等浓郁亲密的社会关系变得疏远,功效降低。
C.网络社交存在碎片化、散点式等特点,这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年转而寻求现实世界的新型社交,摒弃了网络社交。
D.材料二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相关论述,阐述了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的关键层次。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二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
A.Z世代遇到自己不认同的人或话题,都以沉默或微笑来保持社交双方的体面和互相尊重。
B.Z世代的社交圈层众多,但他们在社交中更强调边界感,注重个人社交的安全感和隐私性。
C.Z世代抛开身份、年龄、性别的限制和熟人的眼光,社交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D.Z世代在陌生人中寻找“搭子”,在“搭子”中发展朋友,将陌生人社交转化为熟人社交。
4.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论及青年社交,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
5.社会学研究者将亲戚之间联系减少、走动减少,甚至不再走动的现象称为“断亲”,这种现象在现代青年中颇为常见,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山河儿女好看时
徐鲁
枫林镇下面有个小塆,在富水河边。这里有个古渡,名叫枫林渡。枫林渡口的阿通伯家是我当年下乡时住的老东家。
阿通伯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大女儿叫阿香,二女儿叫阿秀。朴实能干的阿香,几乎天天都在帮着阿爸撑渡。日子久了,塆子里的乡亲和来这里过渡的人,都称呼她“撑渡的阿香”。
枫林渡,只是一个小小的渡口,但有了这个小渡口和一只小渡船,远的且不说,要去枫林镇和县城的人,要进山里拖毛竹和放簰的“山里客”们,还有要去枫林镇上卖货的乡亲,要到对岸的小学和镇上的中学念书的学生伢子,就都有了一条方便的近路。
“莫要急,莫要慌,赶得上的咯!”
这是当年阿香的一句口头禅。那些急着要过河赶路的人,只要看到阿香满脸的笑意,听到她这句轻柔的、安抚大家的话,心里再焦躁,也会马上安静下来。
远近的乡亲们,没有谁不知道枫林渡口“撑渡的阿香”。搭过阿香渡船的人也都晓得,每天早晚和晌午头,过河的人较多时,很少有人在她手上耽误过工夫。只要小船一解缆绳,阿香的竹篙用力一撑,小船就会滴溜溜地快速离开渡口,稳稳地驶过河心。这小小的渡口、小小的渡船,就像是土地与土地之间的纽扣,是河流与道路的延伸,是渡河者和进山客们挥手告别的地方。
三十多年后,我又来到熟悉的枫林渡口。
淡淡的白雾里,阿香,还有大黄和渡船,已经等在渡口了。看见我,阿香欢喜得不得了,俊俏的眉眼里尽是笑意。
“徐老师,多少年没见了呀,真没想到,刚刚开春,一阵南风把你这贵人给送来了。徐老师这次回来,可得在枫林镇多住上几天咯!”阿香撑住小船,让我们一一坐稳当。小船在薄薄的晨雾里穿行,向对岸驶去。不一会儿,小船就荡着浅浅的波纹,到了对岸渡口。阿香插篙、下船、系缆,一连串麻利的动作,仍似当年。
“以前我住在你们家,听阿通伯讲过,老一辈人为枫林渡立下了一些规矩,这些规矩今天还有用吗?”
“徐老师好记性。好规矩,永远也不能改、不能丢的。不过,有的是旧年月里出土的老章程咯,放在今天就不能作数了。”
“哦?你说说看。”
“也不晓得是哪一辈的先人定下来的,连塘子里最老的六太公也讲不清楚了,反正我记得从我阿公那辈起,枫林渡就有个规矩,本塆子的人、邻近塆子的人、从本塆子嫁出去的细妹子、同本塆子的人沾亲带故的人,过渡都不用给半分钱。”
“那这个渡口,每天就收不到几块钱啦?”
“本来就没指望收到钱。每次过了河,能够给个五块十块的,也就一些进山收货的山里客,还有进山推销商品的小贩了。有了这点钱,两个茶亭里的茶水供应,就算不用自己往外掏了。”
“哦,我明白了,渡口两头,凉亭里的茶水,都是你家供应的?”
“要不怎么能叫‘义渡’呢?这也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我家阿婆她老人家在世时,一到三伏天,每日还会煮一大锅子酸梅汤,摆在茶亭里,给路人解渴解乏,分文不收。”
这时候,薄薄的日色轻悄悄地从小路那边,从小河对岸,从远处的田畈,无声地升起,慢慢朝茶亭这边围拢过来。
“这个茶亭一点也没有变。”我仔细地观看着茶亭的每根楠竹柱子,好像要寻找和辨认,那一次我坐在这里休憩时,刻下的几个字迹还在不在。
当然没有找到。这些年来,也许,茶亭柱子已经换过几次了吧。不过,这一瞬间,我觉得与眼前的这条河边、这个渡口,还有远处的山岭、田畈和一座座山塆……虽然分别得够久了,却依然不曾淡去留在我心中的那些温暖、亲切的感情。
“枫林镇周边这些个塆子,都是这个样,民风好得没话讲咯。所以,我阿爸总是跟我们讲,摆渡送人过河,渡人渡己,千万莫想着去挣那几块撑船钱。我家老人一辈辈的、上百年传下来的好传统,哪能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
“阿香,你阿爸亲手把你培养成了一个合格的摆渡人,不容易吧?一定没少吃苦头吧?”
“那还用说?撑船送渡,风波上面来来去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责任重大,所以,阿爸像师傅带徒弟一样,一直把我带到出师了,他才放手。”阿香笑笑说,“小时候体格弱,没力气,学着撑了几年船后,力气和经验都够了,阿爸也放心了,就把渡船和船篙正式交给了我。阿爸说,做事不过细、急躁性子、不能下猛吃苦的人,是接不住这根船篱子的!”
“我一到乡亲们就跟我夸你,说你从来没让人误过船。”
“误过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阿香说,再灵的耳朵、再尖的眼,也比不过雾天里的一盏灯。常在夜里过河的乡亲,现在都习惯了随身带着一盏小一点的应急照明灯,要过河的时候,打两下亮子就行了。
“那你晚上不休息?亮子一闪你都能看见?”
“也许是……”阿香笑了笑,好像是半开玩笑地说,“也许是撑渡的日子久了,心里也像是有了一盖灯,只要岸上一有人招呼,心里那盏灯也就亮了。夜分要急着过河的人,都是有急事的,不是要去医院的,就是要去赶船、赶早班火车的,所以耽误不得。”
“撑船过河,总归是在风波里出没,就没有过危险的时候?”我想起阿通伯说过的话,便问阿香。
“哪能没有?多加小心就是咯,‘小心驶得万年船’嘛!”阿香说,“前年就有个夜分里,起了风,对岸有灯光不停地摇晃。我赶紧撑船过去,一看,是镇子上卫生院里的接生护士小柳。这么晚了,她这是要上哪儿去?小柳说,月朗村那边有个产妇,生伢崽的日子突然提前了,山路湿滑,来不及送到卫生院,情况很急。你想想,人命关天的事,能不紧急吗?那天也真是不巧,落了一夜分的雨,河水也涨了。我和小柳一合计,觉得还是顺着河流往下走,在下游的一个渡口上岸,路更近些。小柳说,只要能快,走哪条路都行。这样我就不管风大雨大了,拼了命往下游撑去。靠了岸,系好了船,我怕小柳不认得路,就帮她背着医箱,一直把她送到了月朗。那户人家的主人,早就打着灯笼等在村口了。还好,小伢崽顺利地接生下来了。我和小柳浑身都是透湿透湿的,也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都有吧。”
是呀,一叶小舟,从这岸到那岸,还真不是风平浪静那么简单呢。我默默地想,到底是谁传下的这渡人过河、照人前行的行业呢?在阿香的渡船上,在她的心上,一定是挂着那么一盏明亮的灯,风雪雨雾,都吹不灭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枫林渡口是连接村里村外的重要交通枢纽,村民出村、“山里客”们进货以及孩子们上学都离不开它。
B.阿香满脸的笑意及轻柔的宽慰语能使着急赶路的乡亲们焦躁的内心平静下来,这体现了乡亲们对阿香的认可。
C.“我”因怀念当年的下乡生活,遂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枫林渡口,与阿香的交谈再次引发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D.文章由枫林渡口的一些老规矩,引出了对“义渡”的介绍,从阿香的回答中能看出她是个一味固守传统的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淡淡的白雾”“薄薄的晨雾”等环境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烘托了阿香的美好形象。
B.阿香讲述父亲阿通伯对自己的悉心教导,意在展现父亲善良、质朴的形象特点,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赞美与敬佩。
C.文章两次提及阿香的心中挂着一盏明亮的灯,运用象征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阿香对职责的高度坚守及人性的美好。
D.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叙事,在对话中彰显了对以阿通伯、阿香为代表的辛勤无私奉献者的赞美,契合了文章标题。
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茶亭一点也没有变”的理解。
9.文章为什么运用大量笔墨描写阿香帮小柳渡河?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节选自苏轼《屈原庙赋》)
材料二:
扬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④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⑤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
材料三:
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德立而行成,荣显而名称。若夫怀道以迷国,佯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耇,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节选自王逸《楚辞章句序》)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0.材料二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蜀来A至游B京师C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D奇其文雅E召以为F门下史G荐雄待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扁舟以适楚兮”与《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两句中“适”的意思不同。
B.“清静亡为”与《苏武传》“空自苦亡人之地”两句中的“亡”意思相同。
C.“自投江而死”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句中的“而”用法不同。
D.“故有危言以存国”与《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两句中的“危”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乘小船经过屈原的故居时,想到了屈原被放逐后生无归宿死无墓地的悲哀以及他死前作《怀沙》来自伤怀抱。
B.扬雄少时爱好学习,博览群书,喜欢沉思,虽然家中十分贫困,但他对此安之若素,始终保持着淡泊名利的美好品质。
C.扬雄曾经爱好辞赋,并把作赋壮丽典雅的司马相如作为模仿的榜样,又因屈原的文才超过司马相如而不接纳屈原。
D.王逸认为不为国家作贡献、不能直言进谏、国家危难时不能使之稳定的有才能的人,即使长寿,也得不到有志之士的认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
(2)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14.苏轼、扬雄和王逸对屈原投江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代悲白头翁(节选)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悲”字直接体现了诗人无限的哀愁,奠定全诗悲苦、哀怨的基调。
B.诗人在漫天纷飞桃李花中引出落花的观赏者,由景及事,由花及人,触发情思。
C.“今年”两句将抽象的时间变化落实到花开花落这一常见的景物变化上,更易引发共鸣。
D.全诗叙事上纵横交织,今年明年、古人今人横向对比,松柏化霜、桑田成海纵向联系。
16.请比较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与《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所表达情思的异同。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秦王朝的愚民做法。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栉风沐雨,浴血淬火。当年被迫长征的革命前辈可能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次“无与伦比的史诗般远征”,激荡成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标注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
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①习主席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高度重视,②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③强调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④要求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学习伟大长征精神、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⑤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青山依旧,斜阳几度。90年来,红军的背影渐行渐远,但他们的伟大精神永放光芒;90年来,长征的步伐从未停息,精神的伟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甲),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是因为它不仅不会过时,(乙)。长征,是“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坚定不移走出来的英雄史诗。如果说,90年前的那次远征,是精神的壮歌、信仰的迸发、价值的磨砺,那么,今天行进在新长征路上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更需要精神的支撑、信仰的坚守、价值的导航,更需要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守护不变初心。
新长征路上,我们仍有许多“雪山”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更加需要砥砺“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激发“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
18.文中加粗的句子连用“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两个喻体比喻长征。请以“长征”为本体,再仿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两个贴切的暗喻,表达准确、流畅。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22.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与下列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和其他聊天机器人相比,ChatGPT显示出了更高的“情商”,让对话者感觉更为真实。
B.刘欣慈的小说《三体》荣获了“雨果奖”,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在国际上的重要突破。
C.每逢杜鹃花盛开时节,便常可听到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鸟。
D.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后唐庄宗李存勖玩物丧志,亡身误国,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对其评价说:“智勇多困于所溺。”
木心曾在《云雀叫了一整天》中说:“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社会善意得不到彰显”错,原文是“社会善意难以得到彰显”,不是得不到彰显,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C.“青年应将融入新型群体社交活动放在首要位置”错,于文无据。原文没有表明要青年将融入新型群体社交活动放在首要位置,只是表明现代青年具有个体化特征,但也融入新型群体社交活动。
D.“规范各类APP的不良营销行为”错,张冠李戴。“规范APP不良行为”应是相关部门所为。
故选B。
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C.“这使得越来越多……”“摒弃了网络社交”错误,原文的表示是“但虚拟世界的网络社交总归摆脱不了碎片化、散点式、肤浅型的特征,完全依赖网络社交容易导致青年沉迷网络、逃避现实,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再只限于网络社会的人际互动”,可见,“网络社交存在碎片化、散点式等特点”与“越来越多的青年转而寻求现实世界的新型社交,摒弃了网络社交”没有因果关系,所以“这使得”说法错误;此外“摒弃了网络社交”过于绝对,原文是说“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再只限于网络社会的人际互动”,不是说:摒弃了网络社交。
故选C。
3.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说Z世代注重社交双方的体面和互相尊重。
B.是说Z世代社交注重边界性。
C.是说Z世代社交时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D.是说Z世代从“弱联系”开始,之后再发展为强联系。
故选D。
4.答案: 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在现代化的冲击和影响下,青年呈现出了怎样的新型社交模式。
②材料二侧重于分析如何解决青年社交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青年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材料内容的能力。
①材料一开头提到现代化对传统“熟人社会”秩序的影响,接着描述了这种影响下青年的状态,如在社会人际交往关系复杂变化中,青年初入社会的一些情况。然后指出大规模人口流动中青年社交关系的变化,像原本基于血缘等关系的社交关系变得不再浓密等。最后还论述了网络社交的特征以及青年在网络社交之外寻求新型群体社交的情况。整体来看,是在描述现代化进程中各种因素对青年社交产生的冲击,进而呈现出青年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新型社交模式。
②材料二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提到实现个人发展的两个层次目标,针对青年社交中的问题,如“信息茧房”“社交卡顿”等,从Z世代自身和相关部门两个方面提出解决“信息茧房”的策略,从部分Z世代青年和长辈亲戚两个角度提出解决“社交卡顿”等强联系社交关系方面的策略。重点在于如何解决青年社交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青年的全面发展。
5.答案: ①青年是现代化社会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生力军,他们离开故土后与亲人的地理空间变远,使得亲戚之间走动变少,感情随之淡化。
②青年不平衡不健康的单一“轻社交”行为,使得其与亲戚之间的联系减少,造成了亲缘关系逐渐淡化。
③两代或几代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生活等方面存在差异,沟通存在障碍,加剧了“断亲”现象的出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①在材料一中提到,中国的高速发展带来大规模人口流动与迁徙,青年是其中的生力军,国家创造条件让青年投身现代化浪潮,他们能自由地在不同城市求学、成家、立业,当青年离开故土后,虽然他们的生活空间扩展仍需要基于血缘等关系的支持,但由于地理空间的阻隔,像基于地缘的亲戚关系等就会受到影响。例如,以前同村居住的亲戚,青年外出后,距离变远,见面机会减少,联系的频率也会降低,长此以往,感情就会逐渐淡化,这就导致亲戚之间走动变少,从而出现“断亲”现象。
②材料一中指出,网络社交广泛普及,青年容易陷入虚拟世界的碎片化、散点式、肤浅型的社交,而且部分青年存在单一的“轻社交”弱联系这种不平衡不健康的社交行为。这种“轻社交”更多地关注基于趣缘、志向相投等非亲缘关系的社交,而忽略了与亲戚之间的联系。例如,青年可能更热衷于在网络上与志同道合的网友互动,参加趣缘群体的活动,却很少花时间与亲戚交流,从而导致与亲戚之间的联系减少,亲缘关系逐渐淡化,进而出现“断亲”现象。
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代际之间往往存在思想、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比如长辈可能更注重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而青年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思想更加前卫、价值观更加多元、生活方式更加个性化,这种差异会导致沟通障碍,结合材料二“长辈亲戚在与Z世代交流时,需要从共情的角度理解其学业、事业、婚恋等方面的压力,不要以‘过来人’的姿态硬性说教”,长辈可能会以“过来人”的姿态对青年的学业、事业、婚恋等进行硬性说教,而青年可能对此感到反感,不愿意与长辈交流。长此以往,亲戚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疏远,“断亲”现象也就更加严重。
6.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村民出村、‘山里客’们进货以及孩子们上学都离不开它”错,由“要去枫林镇和县城的人,要进山里拖毛竹和放簰的‘山里客’们,还有要去枫林镇上卖货的乡亲,要到对岸的小学和镇上的中学念书的学生伢子,就都有了一条方便的近路”,可知这是一条近路,但不意味着离不开它。
C“‘我’因怀念当年的下乡生活”错,由“枫林渡口的阿通伯家是我当年下乡时住的老东家”“三十多年后,我又来到熟悉的枫林渡口”等内容,可知文中没有提及“我”此次来到枫林渡口的原因。
D.“从阿香的回答中能看出她是个一味固守传统的人”错,“一味固守传统”是一个贬义词,用在阿香身上不妥,且从阿香坚守“义渡”这一优良传统无法得出其“一味固守传统”。
故选B。
7.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意在展现父亲善良、质朴的形象特点,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赞美与敬佩”错,阿香讲述父亲对自己的悉心教导是为了强调义渡传统及成为一名合格的摆渡者的不易。
故选B。
8.答案: ①茶亭免费供应茶水这一规矩没变。
②茶亭给“我”的温暖、亲切的感觉没有变。
③茶亭体现出的古朴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社会风尚没有变。
解析:
9.答案: ①内容上,是阿香对“我”问撑船有没有危险一事的回答,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②人物形象上,通过描写阿香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帮助小柳渡河,生动地展现了阿香作为“摆渡人”的勇敢、无私和高度的责任心。
③主旨上,深化了文章“义渡”的主题,表现了对乡村优秀传统风尚的传承与弘扬。
解析:
10.答案: CEG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招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
“自蜀来至游京师”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自蜀来至游(于)京师”,应在“师”后即在C处断开。
“奇”的主语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宾语为“其文雅”,句子结构完整,应在“雅”后面即在E处断开。
“召以为”是“召以(之)为”的省略,“为”的宾语为“门下史”,应在“史”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
故选CEG。
1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适”,到;/享有。句意:(我)乘小船来到楚地。/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
B.正确。“亡”,均通“无”,没有。句意:清静无为。/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C.正确。“而”,连词,表示修饰;/连词,表示转折,却。句意:自己投江而死。/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
D.错误。意思不同。“危”,正直:/危险。句意:所以有人说正直的话来保存国家。/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险。
故选D。
12.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又因屈原的文才超过司马相如而不接纳屈原”错误。文中说的“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即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可见是世人不容纳屈原;再由后文扬雄为屈原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流眼泪可知,扬雄没有不接纳屈原。
故选C。
13.答案: (1)(你)在江边徘徊不定,想离开人间又还没有下定决心,俯瞰极深的急流。
(2)(扬雄)本来就胸怀开阔,不是圣贤的书就不喜欢,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获得富贵也不去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去”,离开;“千仞”,极深;“惊湍”,急流。
(2)“大度”,胸怀开阔;“非其意”,不符合自己心意;“事”,做。
14.答案: ①苏轼对屈原因孤愤无奈、悲伤绝望而投江感到遗憾和同情。
②扬雄不赞同屈原投江,他认为君子应顺势而为,不必投江而死。
③王逸肯定了屈原投江,他认为这是臣子贤德的行为,值得称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态度,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可知,苏轼感叹屈原赋《怀沙》自伤,对其最终选择投江的惨烈结局感到痛心和同情,徘徊沉吟,体现出他对屈原这一行为的悲悯情怀,能深切感受到苏轼为屈原的命运而叹息。
②扬雄觉得君子应该“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即顺应时势,能施展抱负就积极行动,不能施展时就应该隐忍潜藏,而不应该选择投江这种极端的方式,所以扬雄不赞同屈原投江。
③文中“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王逸从屈原的忠贞品质正直言行等方面进行评价,认为屈原的投江是为了坚守自己的操守和信念,是一种值得钦佩的绝世行为,体现了屈原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精神,是志士仁人应有的表现,所以王逸肯定了屈原投江的行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乘小船来到楚地,经过屈原的故居。看着江上重叠的山峦,说这便是你的故乡。你当年被放逐,渡过波涛汹涌的江水向南放逐。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没有归宿死没有墓地。悲哀啊!人本来都有一死,但面对死却很难。(你)在江边徘徊不定,想离开人间又还没有下定决心,俯瞰极深的急流。你吟成《怀沙》自伤怀抱,令人叹息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
材料二:
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书是他不看的,(他)静默时喜欢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但他)安然自若。(扬雄)本来就胸怀开阔,不是圣贤的书就不喜欢,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地有个叫司马相如的,作的赋宏伟华丽、温润典雅,扬雄心中很佩服他,每次作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的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了《离骚》,自己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扬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不顺就应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沉江身亡呢!
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招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扬雄)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当成帝、哀帝、平帝年间,王莽、董贤都做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他们推荐的人没有不被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名利。
材料三:
人臣的本分,以忠诚正直为崇高品质。以殉节为贤德,所以有人说正直的话来保存国家,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因此伍子胥不因尸体浮于江中而遗憾,比干不因被剖腹挖心而后悔。这样以后忠诚之心确立,美好的品行成就,荣耀彰显而名声显著。至于有才能却不能贡献于国家,假装痴呆而不直言。国家颠覆却不能扶持。国家有了危险而不能使之稳定,柔顺听从顺应主上,退却躲避祸患,即使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岁,大概也是有志之士所耻辱的。愚昧的人所轻视的。如今像屈原这样,怀有忠贞的品质,拥有清廉洁净的本性,正直得像磨刀石一样平,像射出的箭一样直,语言像丹青一样赤诚,为官不隐藏自己的谋略,离官也不顾惜自己的性命,这实在是绝代的品行、杰出的英豪啊。
1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今年明年、古人今人横向对比,松柏化薪、桑田成海纵向联系”错,“今年明年”“古人今人”是纵向的时间对比,展现出不同时间阶段的变化;“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是横向的自然变化与人事变化的联系,通过自然景物的巨大变迁(松柏变成柴薪、桑田变成沧海)来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故选D。
16.答案: 相同点:都表达了美景依旧、韶华易逝、青春难再的感慨。
不同点:①“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达的是美景依旧,但是韶华易逝、青春难再的感慨。
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个别和一般的对举中,诗人探索着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感叹着人生易逝、宇宙永恒。
解析:
17.答案: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焚”“逸豫”“淫”“诽”。
18.答案: 示例:长征熔铸成斩断艰难险阻的利剑,树立起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强的旗帜。
解析:
19.答案: ①四个“成为……”,结构相似,句式相同,构成了排比句。
②从“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强大精神动力”四个方面突出了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语调铿锵有力,富有气势且具有说服力。
解析:
20.答案: 句子①:习主席对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高度重视。
句子⑤: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解析:
21.答案: 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乙:不断彰显时代价值。
解析:
22.答案: A
解析:
23.答案: 例文:
以志御物,玩物长志
“智勇多困于所溺”,后唐庄宗李存勖因沉溺于伶人而荒废朝政,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下场,这无疑为世人敲响了“玩物丧志”的警钟。然而,木心所言“志大者玩物养志”却又在这警示声中开辟出一条新径,引人深思:在这纷繁复杂的时代,青年当如何对待“玩物”,方能不被其消磨意志,反借其滋养志向?
“丧志”之玩,多源于无度与迷失。当一个人将全部的精力与心思都倾注于某一玩物,且在这过程中丧失了对自我目标和价值的坚守,便陷入了玩物丧志的泥沼。如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挥霍着宝贵的时光,忘却了学业的精进和品德的修养,被游戏中的即时快感所俘获,失去了奋进的动力和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其志渐消,未来的道路也在这无节制的玩乐中变得黯淡无光。
但“玩物”并非必然通向“丧志”的深渊,若能心怀壮志,玩物亦可成为成长的阶梯。诗圣杜甫一生钟情于诗歌创作,在诗词格律、音韵对仗的把玩中,抒发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以笔为剑,针砭时弊,其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钻研不仅未使其沉沦,反而在文学的天地里成就了一代“诗圣”,滋养了兼济天下的宏伟志向。钱学森喜好音乐,在旋律的起伏中舒缓科研的压力,同时也激发着科学思维的火花,音乐成为他科研生涯中的灵动音符,助力其在航天领域奏响了中国崛起的壮丽乐章,玩物与立志相辅相成,共同绘就了辉煌人生。
新时代的青年,身处于信息爆炸、诱惑丛生的时代浪潮之下,当以高远之志为舵,驾驭万物之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明确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让高远目标成为抵御不良玩物侵蚀的坚固防线。其次,在选择兴趣爱好时,应倾向于那些具有文化内涵、知识价值和精神启迪的事物,如阅读经典著作、参与学术讨论、投身公益实践等,于玩赏之中汲取智慧,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再者,培养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合理安排玩物的时间和精力,使其服务于志向的追逐,而非成为阻碍前行的羁绊。
玩物丧志是沉沦的歧途,玩物养志则是奋进的通途。让我们怀揣壮志豪情,在“玩物”的世界里保持清醒与克制,借“玩物”之趣滋养心灵、启迪思维、提升能力,以坚定的步伐在时代的舞台上逐梦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让“玩物”成为志向征程中的熠熠星光,照亮我们奔赴远方的道路。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