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0 10:5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莱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元祐时代的“士人画”,即“文人画”观念的提出,使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从元祐文士大量论及的文人画家来看,他们认为“士人画”高于“画工”画品之处,并不在于题材、格局、技法的卓越性,而在于文人特有的艺术修养、精神气质、生活情趣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使元祐文士的绘画品评标准也不同于前代,他们站在社会批评家的角度,在论及艺术主题与艺术形式的关系时,以“六法”为基础,讲求正格,体现了用世之志。这对后世绘画,甚至当今画坛部分人认为文人画就是任意挥毫涂抹的认识,有着警示意义。绘画要有一个基础,其基础在于“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也是“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苏轼《书吴道子画后》)。然而,每当论及艺术态度与艺术趣味的关系时,元祐文士又站在一个自由艺术家或曰个体化批评的立场上,以“画以适吾意”为旨归,尚清韵,好别趣,体现出独善其身的创作心态。这一双重尺度艺术评价标准,既适用于不同时期对待不同对象的文艺评论,也适用于同一时期对待同一对象的评论。
总体而言,就元祐文士的绘画经历以及题画诗创作来说,他们大多数是知画、晓画,但并非善画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经过正规的造型训练而达到“技”近乎“道”的经历,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立足点,即拥有过由“器”进乎“道”的创作经验和高峰体验。比如,苏轼的诗文、米芾的绘画、黄庭坚的书法,这些艺术经验带给他们一定程度的创作自信,当他们进行绘事活动时,这种自信会不自觉地作用于绘画这个“器”,使他们的绘画超乎以往的画苑作品,更有书卷气、文人味儿。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道,“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创作与批判、考证,原本出自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需要不同的功夫。但是,元祐文士直接从形而上出发来规范形而下,这是文人画从台后走向台前的第一个亮相动作。
事实上,在当时元祐文士的绘画品评中,“尚意”显然是指个性的解放。可以看到,他们选择题画赋诗的绘画作品并不是那些仅仅为了畅意的涂鸦作品,而是那些既能体现诗兴意味又能使用传统技法的绘画形态。元祐文士使程式超越了程式,笔墨超越了笔墨。他们为“文人画”提出的相应理论所形成的画风,虽然在当时没有成形,但历经后世的绘画实践进而成为最具中国绘画特色的代表,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的代名词。他们对中国文人画的推动作用影响深远。
(摘编自康倩《中国文人画史上的“元祐”时代》)
材料二:
推动传统文人画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于一个“真”字。绘画中存在着两种真实,一种是外在形象的真实,一种是生命的真实。文人画认为,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故外在形象的真实被文人画排除出“真”的范围。生命真实是通过中国艺术的独特追求——“境界”来实现的。境界,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称为“显现生命真实的世界”。境界不是风格,它是人在当下妙悟中所创造的一个价值世界,其中包含他们独特的生命感觉和人生智慧。所以,它是一个显现生命真实的价值世界。
文人画的哲学思考是它的人文价值显现的基础。重要的不是艺术家留下的画迹,而是伴着这些曾经出现的画迹所包含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生命省思。艺术最值得人们记取的不是作为艺术品的物,而是它给人的生命启发。即使有些作品不再存世,但通过语言文献中存留的若干信息,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分享其中的智慧。
文人画重在形式之外追求意境的传达,但这并不意味着文人画中的形式,只是一种表达人情意世界的媒介,只是一种工具。文人画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将笔墨、丘壑(代指文人画中的具象性因素)、气象三者融为一体,形式即意义本身。因此,文人画有一种超越形式的思考,变形似的追求为生命呈现的功夫。文人画的根本努力,主要在于形式的“纯化”。
文人画理论的核心不是“形似”与否的问题。苏轼等的反形似理论,指引文人画的发展方向,也引起人们的误解,甚至带来理论上的混乱。文人画的核心是超越“形式”,而不是反对“形似”。在似与不似、不似之似的“似”上打圈圈,终难入文人画的门径。文人画也不是所谓“纯形式”之艺术,“纯形式”的理解就抽去了它生命呈现的内核。
(摘编自朱良志《传统文人画的人文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经过正规的造型训练,导致元祐文士大多不善绘画,在绘画上他们不能由“技”近乎“道”。
B.材料一中“程式超越了程式,笔墨超越了笔墨”与材料二中“形式的‘纯化’”表意并不相同。
C.文人画将外在形象的真实排除出“真”的范围,体现出其对超越形式的思考与呈现生命的追求。
D.苏轼文人画反形似理论与其“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的主张并不矛盾,因两者侧重点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祐文士既讲正格求用世又尚清韵好别趣的绘画品评标准,体现出日常生活中儒道精神在他们内心的冲突。
B.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人由“器”进乎“道”的创作经验说明,诗文、绘画、书法等在艺术上有相通之处。
C.艺术品所蕴含的创作者的生命省思是其人文价值显现的基础,可以使其超越物的存在而给人生命智慧启迪。
D.由文人画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艺术理论来源于艺术创作实践并且又能指导推动艺术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二段在阐述元祐文士绘画品评标准时,强调绘画要有基础并指出了当今画坛部分人对文人画的错误认识。
B.材料一引用卫夫人《笔阵图》中的语句,意在以书法之道解释更有书卷气与文人味的文人画超越画苑作品的原因。
C.“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与“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都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材料二第一段的观点。
D.材料二第三、四段重点阐释了对文人画形式的理解,是对第一、二段强调文人画追求生命真实的境界的必要补充。
4.
下列词语是材料中提及的相关概念,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确定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两类,并说明两类之间的关系。
别趣笔墨丘壑气象
标准
分类
关系
5.以上两则材料,对你更好地欣赏文人画有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到马边【注】有多远(节选)
林雪儿
“你去哪儿?”
“马边。”
“马边在哪?”
“小凉山区一个边城。”
“出任封疆大吏?”马格的语气带着调侃。
“差不多吧,第一书记算不算?”林修说。
“第一书记?!哈!”
“一个村的。”
“村的?你这官儿也忒小了吧?你一地道的北京人、北大高材生,工作单位是中纪委,跑去农村不耽误吗?再说农村那些事儿,你懂吗?”
“去了,不就懂了?”“去待两年,大山深处,与青山为伴,想着都美。”林修对未来的时光充满向往。
“北京到马边有多远?”
“远到远方。”
“文艺青年一枚。”马格的话怎么听都有讽刺的味儿。
“文艺青年怎么啦?我就文艺了。”
那天,一路颠簸之后,他坐在进山的小车里,兴奋地看着一道又一道山扑面而来,一座又一座山变成低处,群峰在太阳之下如莲盛开。秋天的阳光,给迎面而来的树叶涂了亮闪闪的光,林修睁着眼,看满眼的绿,闭着眼,梦里也是绿的。醒来,下雨了,但还是一道又一道的山,仿佛无路了,峰回路转,又有一座山在前面,山生长着山。这重重叠叠的山会把他送到怎样的远方呢?离开北京时表哥马格的话,反复回响在林修耳旁。司机好像很喜欢听一首名叫《万物的签名》的歌,一直重复着。
……
刚刚入冬,山里的天气就冷了。村委会修好以后,金雨生和李克住进了村委会,林修仍然住在曲别大叔家。村小学校的修缮与扩建也在进行,林修说必须加快建设,争取在明年下半年,雪鹤村的孩子们能不出村就上学。曲别拉迪说修几间教室很容易,学生在哪里?教师又在哪里?林修说招。拉迪说他不清楚情况,有哪个师范毕业的学生愿意来山里工作,他们一来可没有回到城市的期限。林修想起市级医院定向培养雪鹤村村医的事,教师可不可以定向培养?林修想这个问题不仅是雪鹤村的,是马边所有的山村小学的,也是中国所有山区的。他设计了一张表格,交给在乐山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在大学生中做调查广泛征求意见。
林修问金雨生和李克:“我们来这山里两年,再回到单位,也许原来的同事升职了,人脉广了。你们后悔吗?”
金雨生和李克说:“不后悔。你呢?你后悔吗?”
林修说:“不后悔。在北京的时候,我也许不好意思说什么豪言壮语。但在这里,前线对吧,可以这样说吗?由不得要生出使命感来,因为与你们在一起。”
三个人的手又叠在一起,他们记得初来的那一天,他们的手叠在一起,是刚开始的喜悦,而今天三个人的手叠在一起,才真有战友的味道了。
林修和金雨生、李克商量,为了确保明年学校能够开学,决定在全县有学校的村庄选拔一批人去乐山定点培训。具体怎么选送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定。
林修回到村里,说了县里的决定,可选谁呢?他们商量,说那就考试吧,择优录取。
林修说既然是考试就通知愿意参加的人都来。他们在村委会贴出通知,金雨生出了题,其实都是简单的语文与数学。考试那天,来了好些青年。
雪鹤村的冬天多雾,整天雾茫茫的,难得看到太阳,特别阴冷,人和土地都早进入了冬眠。快到年底,林修和金雨生们的工作也进入另一种模式。今天这个单位要扶贫资料,明天那个单位要扶贫人数,还有每天的驻村工作日志台账,加上不断来访的各方热心扶贫的社会人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层级,侧重点不一样,又希望能为扶贫事业做点事,每次发言稿都认真对待,有时候,三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准备资料,连中午饭都是端进去吃,一天下来,手脚都有些僵硬。
他们在村委会外面做了宣传栏,把村里的基本情况,扶贫资金的应用,各种产业都写在村务公开栏里。村民们都冷得躲到火塘边时,村委会的灯还亮着。村民们回家抱来了干柴,就在院坝里架起柴火,大家蹲着烤火,火光把人的脸映得红彤彤的,大家说一些笑话。有人提议说:“林书记,你给我们说一说北京吧。”
说说北京,这话把林修难着了,北京从何说起呢?说高楼林立,说长城雄伟,说国家歌剧院,这些离村民们太远了。
林修说:“有去过北京的,举个手。”都说没去过。
林修看了看时间,快十一点了,问大家:“现在晚不晚?”
一个年轻人说:“半夜了,以往我们早睡了。”
林修说:“你们都觉得现在很晚了对吧?但我告诉你们,这个时候,在北京很多的写字楼里,许多年轻人都还在上班。拼,都怀揣一个梦想,想有一个好的前途,必然会付出。”
“北京有高楼,更重要的是有梦想。在古时候,北京叫幽州,是契丹的一个藩镇,就在那个时候有了马边这个边城。马边与幽州相比,面积小不了多少。时代走到今天,幽州变成北京,相信大家也看了电视,北京已经成为世界大都市。你能想到的北京都有,你想不到的北京也有。而马边还叫马边,时光在这里停了似的。党和国家发现了这个问题,派我们来这里,就是要让马边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国家富了带来的福利。等路修好了,房子修好了,发展养殖、观光茶园果园、农家旅游,都可以试试。我们并不是只是给你们钱,而是要给你们自己赚钱的本领。好的更好,贫困的变好,这才是我们来的目的。”
大家拍起手来,有人说:“林书记,真的会有新房吗?”林修说:“会有的,但我们必须拼。”
林修把自己说得热血了,待人散去,他便回到曲别大叔的家,曲别拉迪的屋子还亮着灯,他在写作。林修看了看手机,有信息:“在高楼灯光里,想念你的森林。”林修回说:“人睡了,万物醒来。”
(有删改)
【注】马边:即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西南边缘小凉山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林修与表哥马格的对话中,表哥调侃和讽刺的态度,表明他对林修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也侧面反映扶贫攻坚工作的艰难。
B.修缮扩建雪鹤村小学时,为解决师资和生源问题,林修借鉴村医培养经验,设计表格,通过调查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他的工作智慧。
C.小说中两次写到“三个人的手叠在一起”的细节,表现出三人到马边后的情感变化过程,展现了他们志同道合、团结协作的精神。
D.小说中希望“说一说北京”的村民们与《哦,香雪》中的“香雪们”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现代文明和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修进山时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兴奋与激动的心情,也引发了读者对扶贫工作者到达马边的小山村后工作与生活情形的想象。
B.小说多处采用对话形式讲述故事,如围炉烤火的情节通过写林修与村民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体现环境特点,情节也更紧凑集中。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不受时空限制,比较自由地反映生活,展示了事件发展的过程,人物的书写空间更大。
D.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结合,如结尾的留白意蕴深远,隐晦表现出林修在城市中的感情牵绊,点明了他来马边参与乡村建设的原因。
8.小说表现了北京到马边的“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远”的丰富内涵。
9.阅读文本,可以感受到一种真实带来的力量,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试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 贾谊《过秦论》)
文本二: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为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
丙辰,季兴卒,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
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丧身之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高氏据荆南》)
10.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勾选相应位置。
高季兴A既得B三州C请D朝廷E不除F刺史G自H以I子弟J为之K不许
11.对文中加粗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中的“白衣”,其手法与《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篱”不同。
B.“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的“因”与《屈原列传》中“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因”意义不同。
C.“以嗣王属我”中的“属”,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意思不同。
D.“见微而能谏”中的“见”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终必不蒙见察”的“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
B.夔州刺史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了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被击败。
C.高季兴的儿子高从诲承袭爵位之后,认为唐近而吴远,舍弃近的国家却臣服远的国家,不是长远之计。
D.高从诲把梁震当兄长一样对待,而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14.高季昌据荆南时的治国之道与文本一贾谊所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寻隐者韦九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惟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旁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点题,交代入山寻访隐者韦九。“仙源”“无尘”极写其隐居之处的清幽。
B.颔联紧承上文,描述寻访途中所见所闻:修竹林中仅能通马,行至花间才见人家。
C.颈联具体描写韦九居处的环境:四面云山,非主而亦主;数家烟火,非邻而亦邻。
D.诗歌虽没有直接写到隐者韦九其人,但通过其居处的描写,读者自可想见其为人。
16.诗歌的尾联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的武器与九国相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宠幸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4)《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现存的文献看,汉初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的单篇论文。所谓“过秦”,就是揭示秦代过失的意思。通过该文对秦王朝兴亡过程及其原因的具体分析,论述了秦之所以速亡的原因,就在于秦以暴力取天下后,仍继续以暴力治天下,不免于一朝败亡。
在作者看来,秦灭六国时,靠暴力取得了成功;但取得天下后,形势不同了,却不知改变策略,结果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作者为表达这样一个中心,在文章中对秦的兴亡历史做了大肆渲染,兴之艰而亡之速,这样就为必须探索教训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才推出中心论点,大有A_________之势。
鲁迅曾推许此文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该文在说理时,援史实以为据,逐层推进,行文波澜起伏,文笔B_________,可谓滔滔而言,其势不可犯,其理亦无穷,充分代表了汉初政论文的风格。
18.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下列句子中的“结果”与文中的“结果”,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优良的成绩,是长期刻苦学习的结果。
B.去年栽的桃树,明年才能结果。
C.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战争的双方,结果往往两败俱伤。
D.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想要知道天气的变化情况,不一定要看“天气预报”,①______________。在美洲的多米尼加,人们都要在自家门前栽种上几棵,外出以前看一看,好掌握天气情况。雨蕉树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原来,雨蕉的叶片和茎干的表皮组织十分细密,全身好像披上了一层防雨布。天下雨以前,空气的温度高,湿度大,②______________,于是便从叶片上溢泌出来,形成水滴,不断地流下来。这就是人们看到以后所说的雨蕉树在“哭泣”了。因为看到雨蕉树“哭泣”以后,天就会下雨,所以,人们把雨蕉树“流泪”当做要下雨的征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段中画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位母亲的博文。她说女儿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临近毕业收到了好几家互联网大公司的录取通知,年薪不菲;国家电网也伸来橄榄枝,给女儿年薪28万的许诺。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女儿选择入职腾讯。谁知有一天女儿突然说自己考了选调生,要回家乡的小县城,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奋斗,面试和政审都通过了。这位母亲表示十分不理解,说自己“真的要被气哭了”。
对于这位研究生的选择,你怎么看?请你给这位研究生或母亲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2.答案: A
解析:
3.答案: B
解析:
4.答案: (1)标准:文人画中的表现形式和意境。
(2)分类:①笔墨、丘壑②别趣、气象。
(3)关系:表现形式是外在,意境是内蕴,形式中融合意境。
解析:
5.答案: ①要了解画家的艺术修养、精神气质、生活情趣。
②不刻意关注所画对象是否形似及绘画技巧是否高超。
③重在品味画作意境。
④善于体味画作蕴含的生命哲思、人生智慧。
解析:
6.答案: B
解析:
7.答案: D
解析:
8.答案: ①空间距离遥远:北京与四川小凉山区的边城马边相距甚远。
②环境差异巨大:北京是开放繁荣的首都,马边是少数民族聚居、深度贫困、封闭落后的偏远山区小城,自然环境不同,文化差异显著。
③工作任务艰巨:要彻底改变马边贫困落后的面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完成整个国家的扶贫攻坚任务,任重道远。
解析:
9.答案: ①选取脱贫攻坚这一现实题材进行创作,马边、乐山、北京、中纪委等都是真实的存在,填写驻村工作日志台账等情节是现实生活中会真实发生的。小说以小见大,艺术地反映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
②小说通过语言描写、环境烘托等刻画了林修的形象,他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第一书记”的代表,真切地体现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的担当、情怀和智慧,彰显了时代精神,血肉丰满,感人至深。
③小说环境描写生动细腻,真实地再现了小凉山地区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点,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风貌。激发人们改变贫困落后地区面貌的斗志。
解析:
10.答案: CGK
解析: “高季兴”是主语,“既得”是谓语,“三州”是宾语主谓宾齐全,句子结构完整,在“三州”后断开,即C处;“朝廷”是“不除刺史”的主语,二者构成主谓结构作“请”的宾语,前边省略主语“高季兴”,句子结构完整,在“刺史”后断开,即G处:“以子弟”是介宾结构作“为”的状语,后接宾语“之”,句子结构完整,在“为之”后断开,即K处。故在CGK三处句读。译文: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
11.答案: D
解析: D“意思相同”有误。见:看见;表被动,被。译文:看到细微的过失能够进谏:最终必定不能被(您)理解。
A.“白衣”,其手法为借代代指平民,“藩篱”为比喻。
B.“因”:通过/“因”趁机(选自《课时作业》)。
C.“属”,通“嘱”嘱托、托付/“属”,指写作。句意:(他)将您托付给我/屈原的原稿尚未完成编订。
12.答案: A
解析: “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错,无中生有且强加因果。由第三段可知,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高季兴“欲自入朝”,并没有提及后唐朝廷是否同意,也没有说高季兴“欲攻楚”与此事有何关联。
13.答案: (1)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如果又和楚国成为仇敌,其他国家趁我们空虚疲乏之际(前来侵犯),实在让人担忧。
(2)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
解析: 参考译文:
文本一:
俗话说:“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
文本二: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的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到任之后,看到城池残破被毁坏,人口凋敝。高季昌于是就安置召集流离失所的百姓,百姓于是都能够恢复农业生产。开平二年冬季十月,依政人进士梁震经过江陵,高季昌爱惜他的才能学识,将他留下,想要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判官。梁震说:“我向来不羡慕荣华仕禄,您不认为我愚笨无知,一定要让我参与谋划议事,(我)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侧就可以了,何必一定在幕府任职。”高季昌十分器重他,让(他)担任谋士,称(他)为前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暗中有占据荆南的想法,于是便上奏朝廷请求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加扩大。乾化三年,高季昌修造了五百艘战船,作为进攻防守的器械。后梁朝廷逐渐无法制约(他)。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听说后唐灭了后梁,为避后唐庙讳,改名为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向高季兴举荐前陵州判官贵平人孙光宪,(高季兴)让(孙光宪)担任书记一职。高季兴大造战船,准备进攻南楚。孙光宪劝谏道:“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荆南)才开始有生机。如果又和楚国成为仇敌,其他国家趁我们空虚疲乏之际前来侵犯,这是非常值得担忧的。”高季兴于是作罢。天成二年春天,高季兴得到三州后,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明宗没有答应。夔州刺史潘炕被罢官,高季兴便率领军队突然进入夔州城中,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后唐明宗大怒,任命刘训担任南面招讨使,率领四万步兵和骑兵讨伐高季兴。高季兴向吴国请求救援,吴国派水军来援助他。天成三年春季,楚王(马)殷到达岳州,派遣六军使袁诠攻打荆南,高季兴凭借水军迎战。高季兴大败,请求讲和。冬季十二月,高季兴卧病在床,任命他的儿子高从诲暂时处理军府事务。丙辰日,高季兴去世。
高从诲继位后,对僚佐们说:“后唐离我们近而吴国离我们远,舍弃近的国家而臣服于远的国家,这不是好计策。”于是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谢罪,后唐明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天成四年秋季七月甲申日,(后唐朝廷)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情通达,礼贤下士,重用梁震,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
粱震说:“先王待我如同贫贱之交,(他)将您托付给我。现在您已经能够自立,没有荒废先王遗业,我已年老,不能再侍奉人了。”于是坚决请求告老还乡。高从诲没能留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高从诲时常到梁震家里去探望,一年四季的赏赐极为丰厚,从此把政事全部托付给孙光宪。
臣司马光评论说:孙光宪看到细微的过失能够进谏,高从诲听到正确意见能够改正,梁震成功之后能全身而退,自古以来握有国家大权的人如果能做到这样,怎么还会有灭亡国家、败坏家门、毁灭自身的祸事出现呢?
14.答案: ①高季昌据荆南时的治国之道:懂得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善于纳谏。
②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变化适时。
解析: 从“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光宪谏曰……季兴乃止”可知,高季昌据荆南时得以借鉴的治国之道:君主要懂得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爱惜人才,善于纳谏。从“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稷安矣”可知,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适时变化。
15.答案: B
解析: 颔联并没有描述途中“所闻”。
16.答案: ①尾联意为:路旁的樵夫不必询问(韦九为何隐居于此),如今朝市承平,不是秦时那样的乱世。②诗人反用《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因避乱而隐居的典故,说明韦九山人隐逸山林不是避祸之举而是天性使然,赞颂其热爱自然、高蹈出世的高洁品格。
解析:
17.答案: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18.答案: 该文通过对秦王朝兴亡过程及其原因的具体分析,论述了秦之所以速亡,就在于秦以暴力取天下后,仍继续以暴力治天下,不免于一朝败亡。
解析:
19.答案: A水到渠成;B酣畅淋漓(汪洋恣肆)
解析:
20.答案: C
解析:
21.答案: ①雨蕉就是一种预报天气的好帮手
②雨蕉树内的水分难以靠蒸腾散发
解析:
22.答案: A
解析:
23.答案:
青春,在奋斗中闪耀
尊敬的研究生姐姐:
你好!首先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互联网大公司、国家电网都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就业单位,这些单位薪资高,待遇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你却不慕荣华,不屈于世俗,出于可贵的家国情怀而选择回到家乡的小县城,担当起建设家乡的重任。因此,我为你点赞。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高学历人才就业,纷纷奔向大城市、大企业。清华大学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的比例达到28.6%,从事金融行业工作的占到20.2%。本来,工作的选择完全是个人自由,但我们的国家还不发达,正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投身到各行各业,尤其是科研和基层单位。如果我们培养的高学历人才都以高薪单位为就业目标,那我们国家的希望在哪里?从这个角度说,你的选择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敬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抛弃个人利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60多年前,一批胸怀爱国之志的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铸就了“西迁精神”的丰碑。1953年,大学毕业的袁隆平在分配志愿书上,毫不犹豫地写了人生理想:“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一生扎根泥土,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将回报社会、建设祖国放在个人之前,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成了民族的脊梁。
青年一代,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你的选择体现了主人翁意识,你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你是时代精神的践行者,理应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许。
当然,你的父母盼望你入职腾讯,也是为你考虑,他们希望你工作稳定、生活富足。他们可能一时理解不了你的选择,但如果跟他们多沟通,想必他们也会支持你。
改变家乡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奋斗。在基层工作想必会遇到不少困难,希望你能够克服困难,在家乡施展才能。青春,在奋斗中闪耀,相信你一定会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
一位高中生:×××
××年×月×日
解析: 要准确解题,首先就要细读材料,弄清事实,分析问题的实质。母亲和女儿在工作选择上的分歧,体现了价值观的不同:母亲着眼于孩子生活的稳定与幸福,女儿着眼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然后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可以发挥自己长处的写作角度。可以选择给研究生写一封信,表达对她的支持;也可以选择给这位母亲写一封信,劝她理解孩子、支持孩子。从命题立意来看,选择支持研究生可能更能体现社会正能量,是更好的写作角度。注意,写作时要有一定的高度,比如可以从实现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做贡献的角度来论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