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统编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9 21: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背景: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③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的大计;④重用人才
2.过程:秦灭六国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
4.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建立郡县制)
【补充】
(1)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度中“三公”职权划分: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
(3)郡县制的意义: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作用: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影响:有利于政令的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交通上: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②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影响:便于交通往来)
5.军事上:①派兵统一了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②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影响:保卫了国家的安全,有利于巩固边疆的统治)
6.思想上:秦始皇根据李斯建议焚书坑儒(影响:控制思想)
三、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观点: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多元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论述: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是商代文化最直接的佐证,有利于文明的传承;秦朝统一后,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得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西汉时期,司马迁写成《史记》,通过文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
结论:文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背景——秦的暴政
1.表现:①赋税沉重;②徭役、兵役繁多;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④焚书坑儒;⑤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过程
(一)前期——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2.原因:(直接)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根本)秦的暴政
3.经过: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4.结果:失败,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5.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地位)
(二)后期——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秦,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补充】
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启示:暴政必然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补充:如何评价秦始皇】我们要采用一分为二观点看待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绩: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推行了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2)过失: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统治暴虐。如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
论点: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论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随后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为小篆,推动文化发展。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促进商品流通,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促进交通发展,秦始皇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模式。
结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推动作用。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一)楚汉之争:
1.概况:项羽、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在垓下进行决战,楚军战败。
2.结果:刘邦取得了最终胜利(原因: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二)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后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体现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一)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二)内容:
1.对内:①“兵皆罢归家”;②释奴为民;③鼓励民众致力于农业生产;④轻徭薄赋
(意义: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一)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②进一步减轻赋税;③积极赈济灾民;④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二)成效: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四:补充:
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1)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
(2)汉兴的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训;统治者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3)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关注民生;政府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并具有延续性。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方面)
1、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2.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建立刺史制度:派出刺史代表中央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
3.影响: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加强经济管控(经济方面)
1.农业:新型播种工具耧(lóu)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2.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3.商业:
(1)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措施:①铸币权改革: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③调配物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税收: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3)影响: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尊崇儒术(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为稳固统治。建议者:董仲舒
2.措施: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3.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四、★北击匈奴(军事方面)
1、概括: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胜利。
2、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五:补充:各时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汉武帝时: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
1.背景: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被农民起义推翻。
2.东汉建立:★时间:公元25年,建立者刘秀(光武帝),都城洛阳
3.东汉巩固统治措施:
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
★②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还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二)光武中兴
1.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2.经济发展
(1)农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命王景治理黄河。
(2)手工业:冶铁、制瓷等发展较快。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冶炼质量。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
二、★东汉后期的政局动乱
一、表现:(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1)黄帝年幼:不能主政;(2)外戚专权:皇太后掌握朝政,依靠外戚;(3)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限制外戚。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二)豪强大族势力壮大
1.表现:(1)兼并土地,占有田庄(2)操控地方政权;(3)担任朝廷要职,世代为官。
2.影响:豪强大族势力壮大,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三、★黄巾起义
1.爆发: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2.特点:①一场有组织、有准备和宗教结合起来的农民大起义;结果失败
3.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二、★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
(一)、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2.货物交流
(1)汉朝外传: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
(2)传入汉朝: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和歌舞等。
3.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海上丝绸之路
1.重要路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今斯里兰卡
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西域: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1、设置西域都护府
(1)时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2)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班超出使西域
(1)73年(东汉),班超出使西域,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2).后续:(1)班超去世后,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出使西域。(2)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时代 成就 影响和地位
蔡伦 东汉 改进造纸术 ,“蔡侯纸” (1)中国: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世界:中国的造纸术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 东汉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华佗★ 东汉 ①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实施外科手术。②发明“麻沸散”(古代麻醉剂)。③创编“五禽戏”,强身健体。
《九章算术》 东汉时期总结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氾胜之书》 秦汉时期总结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汉武帝时期),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佛教★:约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代印度,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
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创始人张角和张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