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特点、启示?
时间 双方 结果 意义 特点 启示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以少胜多 骄兵必败,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和 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础
2、★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国家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三国生产的进步表现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 刘备 221年 成都 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 孙权 222年 建业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标志是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第17课西晋短暂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內迁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蜀、魏、吴)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八王之乱:西晋初期大封诸侯王,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影响: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带来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內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时间:317年建立者:司马睿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420年,东晋灭亡。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收复失地:东晋多次北伐,在祖邀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代表:宋是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政治状况
(1)南朝时,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南齐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成为梁武帝。)
(2)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过程
(1)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
(2)三国时期:孙吴建国后,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3)西晋: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下。
(4)东晋: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1)经济因素: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2)自然因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3)政治因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3.发展的表现
农业 ①开垦荒地,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②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种植双季稻;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多种经营。
手工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4、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得到的启示?
①要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②重视经济发展③保护环境④保持社会安定,⑤引进人才,⑥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1)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2)北方:氐人苻坚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北方。
2、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1)时间:383年 (2)双方:前秦和东晋
(3)结果:东晋战胜前秦 (4)特点:以少胜多
(5)影响(1)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6)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
(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改革:(1)改革者:北魏孝文帝(2)支持者:冯太后
(3)措施
★①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迁到中原。(都城在今天洛阳的政权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②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
3.★作用: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4.启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
三、北朝政权更替
北周灭北齐: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1.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交融表现:湖人汉服、汉食;汉人胡服、胡食
(2)★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途径:民族迁徙、友好往来、民族征战、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
观点: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等一系列改革,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迁都洛阳,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结论:综上所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2、★南朝的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3、(1)曹魏: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锺繇尤擅楷书,刚柔兼备。(2)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3)★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4、顾恺之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6、文学代表
(1)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2)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3)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