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色彩
1、光源: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根据产生形式,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自然光源:如天上的恒星、闪电、夏夜在草丛中闪烁的萤火虫、深海中游戈的烛光鱼等。
(2)人造光源:如室内照明用的白炽灯、建筑物上的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等。
2、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发现色散的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
(3)说明:光的色散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生活中的实例:天边的彩虹。
3、色光的混合
(1)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2)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的,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比如红色玻璃,只有红色光能通过他,其他色光都被他吸收掉了,所以显示红色,特殊情况,如果某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则没有颜色,为透明,比如水。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比如紫色的木板,只能反射紫色光,其他色光都被木板吸收掉了;特殊:如果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显示白色,如果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那就不再有光反射入人眼,所以显示为黑色。
第二节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同一均匀介质”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仅是“同一介质”不能保证光沿直线传播。例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
(1)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表征光的传播而引进的一个抽象工具,它是一个理想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2)讲解光线时用的模型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2、常见的直线传播现象:立竿见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利用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机直线前进。
(2)排队时看齐。
(3)射击瞄准,瞄准点、准星、缺口三点一线。
4、小孔成像
(1)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的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2)成像特点:倒立、实像。
(3)成像大小: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4)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如: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5、光的传播速度用
(1)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速度,计算中取c=3×108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2)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用来描述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km。
第三节平面镜
1、平面镜:平静的水面、建筑物外面的玻璃幕墙、舞蹈练功房里的大镜子等都可以看成平面镜,通过平面镜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像。
(1)实像:把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
(2)虚像: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
2、平面镜的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穿衣镜)、改变光路(海底潜望镜)、扩大视野空间(商店装饰)。
3、平面镜成像作图:如图OA,OA′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1)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点为S′。
(2)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S′对应的发光点S。
(3)最后连接SO、SO′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注意反向延长线、辅助线用虚线)如图所示。
第四节光的反射
1、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要素:一点两角三线。
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α”。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β”。
三线:法线: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用虚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当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照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就会杂乱无章地射向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4)不同点: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
实验汇总
第二章 光现象
实验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1)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比较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既能看见物体成像,又能看对面蜡烛,不能用平面镜代替。
(3)光屏:承接成像。
(4)火柴:点燃蜡烛。
(5)刻度尺:测量物距和相距。
3、实验步骤
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 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步骤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步骤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步骤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步骤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总结: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实验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带刻度的硬纸光屏、支架、夹子。
(1)平面镜:反射面。
(2)激光笔:发出光(光学)。
(3)带刻度的硬纸光屏:便于读数。
3、实验步骤
步骤①按要求组装器材。将平面镜水平放置,然后把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步骤②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屏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③重复实验两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发射角,并将数据填入表格。
步骤④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步骤⑤整理器材。
4、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