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1.电影《大决战》有三部,即①《辽沈战役》篇,②《平津战役》篇,③《淮海战役》篇。请你按战役打响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排序能力。辽沈战役的起止时间是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共同发起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所以正确排序为①③②。2.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屋里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故答案选C。A项时间是1937年9月,B项时间是1940年,D项时间是1949年4月。3.“激战黑土地,解放大东北”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发起的辽沈战役,故答案为B。4.在那场战略决战中,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仅65天之内就覆灭了55万余人。万里之外的斯大林在记事本上这样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那场战略决战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战略决战”可知与三大战役有关,由“蒋介石……‘精税之师’……覆灭了55万余人”,可知是淮海战役的歼敌人数。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5.右图为淮海战役中的“支援前线的民工小分队”,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人民的积极支持
D.解放军武器先进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三项都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但右图是“支援前线的民工小分队”,所以C项符合题意。6.“对坚守几个城市的孤军,先行‘分割包围’,之后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依次解放被包围的城市”,以上内容是对哪次战役战术特点的描述(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等战术特点,可知是平津战役。7.右图记载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期
间,国民党某部士兵将城门的钥匙
交给人民解放军的一幕,它最有可
能发生在( )
A.天津 B.沈阳
C.南京 D.北平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国民党某部士兵将城门的钥匙交给人民解放军”,可知这是和平解放。在四个选项里面D项符合题意。8.(2010·聊城学业考试)右边是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
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同学的
探究题目应是( )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国民党政权垮台【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由图中的时间“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可知是1949年4月23日,这一天是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日子,故选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 人民解放军入城图(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情景。为了使这座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该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
(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4)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解析】本题是识图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材料一中,由“锦州”、“沈阳”及所在位置东北地区,可判断出①是辽沈战役;由“北平”、“张家口”等,可判断出②是平津战役;③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结合以上分析可解答第(1)题。仔细审读材料二中的图片,可知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3)、(4)题。答案:(1)①辽沈战役 ②52万余人 ③1948年11月
(2)傅作义
(3)下列八位人物中的任何四位即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
(4)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首诗歌颂的是什么战役?作者是谁?材料二的命令节选自什么文件?发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大江”指什么?“钟山”指什么?
(3)解放军是怎样“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结果怎样?
(4)诗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5)材料二的命令下达后,进行了什么战役?发动此战役的军事基础是什么?用材料一的一句诗来形容这场战役的壮观场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史料的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渡江战役。材料一是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材料二是毛泽东、朱德下达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作战。在识读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教材,解答第(1)、(2)、(3)和(5)题。诗中引用了有关西楚霸王项羽的典故。从项羽征伐九州、威震四海,到最后落得个兵败自刎的结果,缘由就是多次坐失消灭敌人的良机。在理解这个典故的基础上,第(4)题便可迎刃而解。答案:(1)渡江战役。毛泽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1日。
(2)长江。南京。
(3)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结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4)楚汉之争中,项羽本可以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却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良机的史实。告诫人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要错失良机的道理。
(5)渡江战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1.抗日战争胜利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大量的黄金、白银、美钞,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不过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读完上述材料,你认为奇怪吗?为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经济、人口数量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但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人民意愿,不得人心;而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争取和平,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答案:不奇怪。因为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它实行法西斯独裁专制统治,对外投靠美帝国主义,对内发动内战,失去民心。中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对内积极争取和平,对外反抗侵略,顺应历史潮流,得到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支持,所以“小米加步枪”打败装备先进、资金强大的国民党是历史的必然。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