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由下面的古代埃及政治架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
C.宰相和州长权力互相制衡
D.受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2.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
A.5人 B.3人 C.2人 D.1人
3.下列示意图描述了古代某国家兴起及发展的历程,它是( )
A.古代希腊 B.亚历山大帝国
C.迦太基 D.古代罗马
4.与以下示意图相对应的历史现象是( )
A.封建行会 B.城市自治 C.西欧庄园 D.欧洲大学
5.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但丁的名言“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材料反映的共同核心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重农抑商 C.专制主义 D.理性主义
6.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的欧洲,几乎荡然无存。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它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可见阿拉伯人对欧洲文化的贡献是( )
A.改头换面 B.破旧立新 C.承前启后 D.去伪存真
7.以下时间轴反映出( )
A.农奴制度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而独立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D.君主立宪制体现了英国政治传统
8.在1500年,世界站在了一个人类新时代的边缘。世界三个主要区域一一东半球、西半球和大洋洲的人们,已经准备着进入永久而持续的互动之中。材料评价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的开辟 D.殖民争霸
9.他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批评宗教本身就是漫天说谎,号召大家为科学及进步而奋斗。这位启蒙思想家是( )
A.薄伽丘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10.下图是《联邦共和制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意在强调美国的政治原则是( )
A.分权制衡 B.中央集权 C.天赋人权 D.法律至上
11.近代西方民主制的确立是反复斗争的结果。下图描述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2.进入19世纪,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计时工具的改进
C.环境污染的加剧 D.福利政策的推行
13.构建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建立了大批工厂;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 )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内容
15.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1851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伟大、最光荣的一天……这个宏伟的建筑物里面布满了各种展品和装饰品……将来自天涯海角的艺术与工业联合起来。”女王可能看到并引以为豪的展品是( )
A.飞机 B.蒸汽机 C.白炽灯 D.电话
16.小明同学制作了下面人物卡片,他为其确定的主题应该是( )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章西女王 华盛顿
A.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
B.革除旧制,建立新兴政权的革命领袖
C.浴血奋战,维护国家利益的封建王公
D.指挥得当,赢得革命胜利英雄人物
17.下面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表中数字增长主要因为俄国( )
时间(年份)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187 42000 51937
A.解放农奴增加了资金和劳动力
B.结束内战完成了国内市场统一
C.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D.学习西方科技实现了富国强兵
18.1750年前后,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按人口计算的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但到了1900年,后者是欧洲的1/18,是英国的1/50。导致这一悬殊结果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增长 B.制度的不同 C.殖民掠夺 D.大工业生产
19.
1687年,物理学家牛顿在其划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解释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现象,比如潮汐运动是由月亮引起的。这一发现( )
A.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B.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C.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D.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20.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04年《英雄交响曲》完成,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
B.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小说集
C.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
D.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二、材料题
2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二: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的名称是什么?该法典的颁布对后世法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列举三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卫城公共活动空间有雅典广场,那里设有公民陪审法庭及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等重要权力机构。
材料二 以下是《世界文明史》部分目录:
第十八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明 一、意大利的历史背景 二、意大利思想和文学的复兴 三、意大利的艺术复兴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衰微 五、北方的文艺复兴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发展 七、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成就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
(1)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雅典和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的发展趋势(可从领域及地域两方面进行概括)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于1775年。在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形成城市群。1851年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到19世纪晚期英国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历史》
材料二:从1870年开始,德国、美国在现代工业方面成为了英国的强劲对手。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从19世纪50年代工业生产在世界总产值占有40%,滑落到70年代的32%。1900年,美国以31%居世界首位,德国上升为16%,而英国则跌至18%。
——摘编自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写出英国实现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的变化,综合材料一、二分析科学技术与国家发展的相互关系。
2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他的指引下觉悟到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 ——《大国崛起》
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曾邀请十位著名历史学家,投票选举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结果,林肯因“拯救了国家,再造了美国”的历史功勋而排名第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部分)
俄国 日本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1)写出材料一①处历史人物是谁?你如何理解林肯“拯救了国家,再造了美国”?
(2)依据材料二,写出日本改革的名称。概括材料二中俄国和日本改革的相同点。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方式。
三、论述题
2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中期以棉花为主的全球贸易对英国、印度、非洲和美国的历史影响为标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50-200字左右)。
国家或地区 现象
英国 1833-1850年英国棉纺织工厂雇佣妇女和儿童现象极为普遍,大批妇女与儿童被放于工业资本的剥削之下,在工厂里,恶劣的条件、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伤残或死亡等工伤事故常常发生。
印度 1813-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由4100吨上升到40000吨,增加近10倍; 1813-1835年英国布进入印度的数量由9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英国通过不平等交换无穷无尽地榨取印度财富。
非洲 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非洲的奴隶贸易达到最高峰,年均输入美洲的奴隶高达13.5万,整个19世纪从非洲被运走的奴隶约400万。
美国 1800-1850年美国南部蓄奴州的棉花年产值增加近20倍,向英国提供的廉价原棉每年增加12%,英国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刺激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美国南北方不同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整理自《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殖民主义史:非洲卷》等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2.答案: D
解析:
3.答案: D
解析:
4.答案: C
解析:
5.答案: A
解析:
6.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将其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这表明阿拉伯学者在保存和传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这些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阿拉伯人对欧洲文化的贡献是“承前启后”,即承接前人的文化成果,并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基础,C项正确;阿拉伯学者在保存和传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题干重点在强调传承,“改头换面”和“破旧立新”强调完全代替,创新新的文化形式,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材料意在体现阿拉伯学者在保存和传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涉及真伪,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体现了英国政治传统,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奴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而独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 C
解析:
9.答案: B
解析:
10.答案: A
解析: 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A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制衡,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天赋人权主要强调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法律至上强调法律的地位,与图示信息中的总统权力等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 C
解析: 观察图表并结合信息“攻占巴士底狱”等可知,这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打败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故选:C。
12.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进入9世纪,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故A正确;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工厂制度的确立,不是计时工具的改进、环境污染的加剧、福利政策的推行,排除BCD。故选:A。
13.答案: B
解析:
14.答案: D
解析: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内容。故D符合题意;明治维新的背景是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幕府统治出现危机,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内容,不是过程,排除B;明治维新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改革,排除C。故选:D。
15.答案: B
解析:
16.答案: A
解析:
17.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下面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可知,1879年俄国企业数、工人数、产值均比1860年有明显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解放农奴增加了资金和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A项正确;俄国并未爆发内战,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结束(结束内战维护了国内市场统一),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学习西方科技实现了富国强兵,而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所示,1750年-1900年期间,欧洲尤其是英国经济发展迅速,远超世界其他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欧洲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即欧洲实行了大工业生产。故选D。
19.答案: C
解析: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C项正确启蒙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排除B项;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排除D项。故选:C。
20.答案: A
解析: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选项A是对《英雄交响曲》的分析或评判,属于历史解释,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
21.答案: (1)名称:《十二铜表法》:意义: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成为罗马法的渊源。
(2)文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3)认识: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可知,古罗马颁布的成文法的名称是《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根据材料二英、法、美等国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的《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颁布的《拿破仑法典》。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吸收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法治建设经验;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法治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22.答案: (1)特点: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的直接参与;美国——三权分立,注重权力的制衡。
(2)趋势:文艺复兴的领域从思想、文学艺术扩展到自然科学、音乐等;文艺复兴的地域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
解析:
23.答案: (1)主要因素: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变化: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工业优势丧失。相互关系: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 。)而国家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则能够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解析: (1)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在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可得出,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动。
表现:根据材料一“人口从农业区向工业区迁移,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可得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变化:根据材料二“从1870年开始,德国、美国在现代工业方面成为了英国的强劲对手。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1900年,美国以31%居世界首位,德国上升为16%,而英国则跌至18%。”可知,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工业优势丧失。
相互关系:根据材料一、二可知,英国重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英国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使英国的工业优势明显丧失,说明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或科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 。)而国家对科技的支持和促进则能够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24.答案: (1)人物:拿破仑;理解:美国总统林肯领导北方军队打败南方军队,废除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2)名称:明治维新;相同点: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增加了劳动力;都促进了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3)方式: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解析:
25.答案: 19世纪中期以棉花为主的全球贸易对英国、印度、非洲和美国的历史影响: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日益加重,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长期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美国南部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及商品倾销地。美国南北矛盾加剧,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综上所述,以棉花为主的全球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这一发展过程却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疯狂的殖民扩张,给印度、非洲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野蛮性、残酷性和扩张性。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