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以读为主线,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线索与结构,感悟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学习象征、对比与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3.感悟散文诗的语言特色,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重点:
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类,还有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世间等等,正是这万物的和谐相处,才成就了我们这个星球的美丽。在今天的人类看来,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无不具有灵性,无不是人类喜欢的朋友。有人喜欢铺路的石子,因为它代表着奉献;有人喜欢从早到晚忙碌的蜜蜂,因为它象征着勤劳;有人喜欢洁白无瑕的天鹅,因为它象征着纯洁……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又为什么喜欢它呢?
师生互动。
前苏联的伟大作家高尔基最喜爱的在狂风和乌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展翅翱翔的海燕。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散文诗《海燕》,看看作者为什么喜欢海燕,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像高尔基一样喜欢上海燕。
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著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海燕》是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原题为《海燕之歌》。
“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列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大家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
老师认真听,巡视。
2.学生读完后,老师对刚才发现的错误读音进行纠正。
老师注意到,大家在读的时候都比较放得开,有些同学还沉醉其中。请几位同学来说说读完本文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
抽学生回答。可要求就某一句子进行揣摩范读。
注意:全文以高亢、激昂为主,但4、5、6段不能读得很激昂;抑扬顿挫、重音等。
3.抽学生再诵读。然后请学生评价。
4.教师点评,听课件范读。
我们读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首散文诗,它首先是一首诗,要以读诗的方法来读,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抑扬顿挫、重音、节奏感等几点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去揣摩,作者写文章时的感情是怎样的?文中海燕当时的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下面,我们请名家来为同学们做一个示范。
四、选读——把握结构、感受形象(探究散文的“形”与“神”)
(一)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1.请你找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看写了几次?仔细读一读,看看海面上暴风雨有什么变化?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
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2.抽读相关语句,进行朗读指导。
3.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以海面上景物的变化为顺序进行描写。
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4.既然你们了解了暴风雨有个渐次逼近的过程,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
再读语句,读出变化。
由低沉、缓慢,逐渐过渡到热烈激昂,这可以表现暴风雨从酝酿到逼近到即将爆发的过程和气势。
5.小结
散文诗,首先应具有散文的特点。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形散神不散”。
散文内在结构井然有序。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二)初步感受海燕形象
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特点,也有诗的特点。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有形象。请同学们思考下,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形象?最主要的形象是谁?
1.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学生以“我从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这是 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高傲、矫健、勇猛、欢快、豪迈
2.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机进行朗读指导:一是读出重音、停顿与情感,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二是注意读出三个画面中海燕形象情绪的变化,
3.班内交流。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三)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
1.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
2.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理解“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于海燕形象的作用。
3.你能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出你对海燕的这种感情?
五、悟读——探究寓意,理解象征意义
1.文章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给人鼓舞和力量,不由得人不喜欢。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
但是,高尔基对海燕的歌颂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那么海燕还有哪些方面更值得作者去为之讴歌呢?
要弄明白这一点,这得知人论世,也就是要联系作者的作者背景来分析。这是分析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背景资料。学生阅读写作背景,说出自己对本文主题和写作意图的理解。
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初,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反动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力十分猖獗。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先驱。《海燕》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革命人民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为了避开沙皇政府的检查,《海燕》在发表时采用了寓言形式和象征手法。
3.象征手法(联系旧知)
进一步明确海燕的象征意义。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义的关键。
弄明白其他意象的象征意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海燕”——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2)“海鸥”“海鸭”“企鹅” 这一组意象群——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为什么写它们?对比烘托)
3)“大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4)“乌云”“闪电”“雷声”“狂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组意象群——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是以壮阔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烘托海燕发出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大海与乌云狂风之间是什么关系?)
5)“暴风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怎样理解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和预见?)
6)大海和风、云、雷、电的殊死搏斗(两次)——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
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4.在理解象征意义同时,有机穿插完成下列问题:
1)本诗主要塑造了海燕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
(对比,烘托海燕形象)
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2)同理,大海与乌云、狂风之间是什么关系?
对比
3)理解最后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
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是对能推翻沙皇统治的大革命的企盼和呼唤,海燕是那么热切地希望革命能早日到来,同时,他也准确地预见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风暴就要来了,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五、听读——读出感情
1.理解了本文的象征意义,相信大家再次朗读一定能读得更有激情。下面,请先欣赏名家的朗读录音。
明确听读要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快慢、重音等)和朗读情感。听出朗读的精彩之处,听出朗读中的不足之处。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或轻声跟读,或静静听读,或边读边做标记。
3.学生交流听读感受。
4.优美的文章百读不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怀激情的诵读更能使你充分领略诗文之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挑战名家,挑战自我,用善于发现美的心,用满怀激情的朗读去感受美,表现美。
5.教师点评总结,寄语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养成乐读、善读的习惯,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读出情,读出美。
六、拓展延伸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和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谈谈你的想法。
七、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写一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燕与乌云(或海鸥、海鸭、企鹅,或惊雷、闪电等)之间的对话。要求生动形象,感情鲜明,能恰当地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其心理活动。
2.写一篇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