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2 18: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设计: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
课程主题:走谁的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等基本史实。
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思想教育目标: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
通过学习“东北易帜”,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对比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难点: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不同;探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应对策略。
教学设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道路选择往往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今天,我们将以‘走谁的路?’为线索,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与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的历史。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国民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失败的原因。”(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
二、讲授新课(约30分钟)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约15分钟)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介绍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过程。
讲解“宁汉合流”的背景、过程和实质。
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及其反动性。
国民政府的北伐与内外矛盾简述1928年国民政府的北伐及其遇到的内外阻力,特别是“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影响。
东北易帜介绍张学良在皇姑屯事件后宣布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约15分钟)
工农武装割据的背景讲述国民党“清党”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形势。
介绍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等历史事件,分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详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强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比较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引导学生从阶级基础、政策导向、战略目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
三、课堂讨论(约10分钟)
讨论主题:“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有何不同?这些不同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讨论,并准备发言。
四、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强调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不同及其历史意义。
拓展:提出设想:“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又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思考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准备课堂分享。
五、结束语
“同学们,历史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引领国家和民族走向光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及其影响,敬请期待。”
六、教学延伸与情境模拟(约10分钟)
情境模拟活动:
活动名称:“历史抉择: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策略会议”
活动目的:通过模拟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初期的策略会议,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双方的政治立场、战略考量及合作与斗争的复杂性。
活动准备: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国民党和共产党。
每组提前准备资料,包括各自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政策主张、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民众支持情况、军事力量对比等。
准备会议场地布置,模拟会议桌椅、国旗或党旗标识等。
活动流程:开场: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设定会议主题——“如何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并维护各自利益”。
分组发言: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本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构想、合作意愿及可能存在的分歧点。
互动讨论:两组之间进行提问和回答,模拟真实的谈判过程,探讨可能的合作方案与妥协空间。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双方策略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总结反思: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模拟活动中的感受与收获,思考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贯穿全课)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抗战经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辩证思维能力: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不盲目跟风或偏听偏信。
八、板书设计(略)
九、课后作业
撰写小论文:题目自选,可以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的历史意义”、“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等角度入手,要求结合本课所学及课外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预习任务:预习下节课内容,重点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史实和重大战役,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准备。
十、教学反思
课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对本课教案进行反思与修改,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